为何印度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能养活同等人口,还大量出口?

历史的脚步太匆匆,我们谁也不能阻止它前进的步伐。只能任由它肆意前进!就连古人对此发出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类都被亘久留存的岁月长河所折倒!在这不断流动的时光眼里,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历史不会记住那么多的细节,它只会记得胜利者!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去书写历史!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足迹,串联起来就变成了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个勇气去回顾历史。接下来就由小编带着大家来通读一下历史古诗,唐太宗曾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所以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在历史长河中耀耀生辉的小故事品味出属于自己的体会,领悟自己的生活!

如果翻开印度历史,便会发现印度几百年来,除了外族一次次来改造他们之外,内部很少发生自下而上的革命,或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印度内部的种姓、宗教、习俗、文化、社会关系、阶级等方面既稳定,又固化。严重制约了印度的发展。

我们前面有介绍过,印度制造业不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缺乏积极性;近60%的人口靠种田为生,贫困人口庞大。这些原因造成了印度粮食亩产只有中国的两三成,总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

同时,地主余粮抛售市场,单纯靠种田维生的贫农也需要出售粮食来换取其他生活所必需。市场上的大量粮食没办法被贫困人口所消费,只能出口。从而造成二亿多饥饿人口的同时,又大量出口。

为何印度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能养活同等人口,还大量出口?


事实上对于印度面临的种种问题,如果能成功推行土地改革的话,不仅印度的农业生产力会大大提高,贫困人口会大大减少,饥饿出口会极大缓解,社会分配也会更加公平。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之时,在台湾进行的土地改革。

国民党到台湾之后:一、将从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有土地出售给无地或地少的农民,限制富人购买;二、地主必须将超过三公顷的部分出售给政府,政府再按公地出售给佃农;三、佃农买地分十年支付,可在2.5倍年收入的价格下耕作所得到的田地,在十年的期限内用贷款归还土地款,并获得机械化与灌溉的协助;四、地主没有被打倒,而是获得70%的债券及30%的公营事业股票,作为补偿。

为何印度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能养活同等人口,还大量出口?


经过土地改革后,超过200万台湾人获得土地,农民收入增加两倍,耕作生产力增加了一倍。地主失去大片土地后,许多人转而从事工商业,有些地主变成了工商巨头。大部分则与普通的农民差不多。台湾的贫富差距迅速缩小。到1980年代,台湾成为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优于美国、日本。

由此可见,土地改革的意义极为重大。如果印度能像当年在台湾的国民党那样进行一次深刻彻底的土地改革,那么印度的农业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印度的工业也是随之发展,印度的经济也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印度的社会也会更加公平公正。

为何印度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能养活同等人口,还大量出口?


只可惜印度即使清楚症结之所在,想进行土地改革,其实也完全做不到。因为印度从来没爆发革命,统治印度的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印度政府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这些利益代表只可能维护他们的利益,不可能去损害他们的利益。

看完了这么多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到什么呢?小编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毕竟曾经有人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都已经成了事实,再如何去努力,也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加上,去展望未来,去尽情描绘未来的蓝图!历史一直在不断的被书写,但却缺少一个细心的读者,所以希望小编用这篇文章,成功地带领了大家认真地读了我们的历史!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