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美国,印度站在哪一边?

Seveniny


一般情现下,在两大强国之间的弱国要想生存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一方搭便车,二是在两大国之间玩平衡。对于印度来说,拥有十三亿多人口,从长期来看,没有国家可让其长期搭便车。因此,在大国间搞平衡才是印度的最佳选择。小编认为,印度在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不会选边站。



从印度的历史与现实来看,自其独立以来,印度一直谋求成来一个独立的“有声有色”的大国,它在对外政策上既没有倒向苏联,也没有倒向美国,而是致力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第三世界的主导国之一。近年来,印度又启动了改革,经济增长的速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使得印度更加自信地去追求自己的大国梦。


因为目前印度的综合实力还比较弱,它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发展经济,更需要处理好与美俄等大国的关系。具体来说,印度在军事政治、历史传统等方面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尤其是其武器系统多为俄式,所以需要与俄保持良好关系;印度在经济与战略等方面对美有较大依赖,双方也有共同的需求,因而印度近年来与美国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姜运仓


印度两面讨好,但以后会更多倾斜美国。


美国、日本、印度联合军演

靠着不结盟运动创始国的余荫,印度多面下注,成为了世界竞相拉拢的优先对象。特别是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一直是印度武器的最大供应市场,印俄两国的传统关系稳固发展。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行以来,印度以其与美国相近的价值观、卡控印度洋的战略位置、巨大的市场、可观的潜力,两国越来越走近,美国武器也逐渐装备印度军队。


随着印度“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雄心膨胀,莫迪政府“东向”战略呼之而出,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四国军演太平洋,亚洲“小北约”时隐时现,印度对美国的依赖必不可少,印美关系的天平已深度倾斜,对美国投怀送抱的现实性愈来愈大。但切记,印度不会抛开俄罗斯,还会一夜夫妻百日恩继续友好。

印度这种做法不是非你即我的选边站,而是长期左右逢源收获多多的战略考量。


今古达观


别以为只有我们会有民族复兴的愿望,印度作为古老国家也有这样的一个梦。因此印度的复兴和我们一样,本质是独立自主的,不是依附于某个强国的,那样的复兴不是复兴,只能说是搭便车。我们不喜欢,和我们同为新兴国家的印度也不喜欢。

所以回顾历史,网友们能发现,我们在50-60年代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我们双方倡议并共同提出,同时希望全世界来遵行的。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更是直接说,“印度一定要做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目前的印度也在为此努力。

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印度一度和苏联走得近,与美国走得远。印度装备几乎都是苏联和俄制装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但是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外交开始日益平衡,注重和俄罗斯维持关系的同时,也要与美国搞好关系。

(莫迪和特朗普关系很好)

2014年对印度外交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当年印度对美国的军售采购首次超过了对俄罗斯。可以说印度和美国的关系逐渐深入是近些年的一个最大看点。

但木叔还是那句话,印度要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是不会一边倒地投向美国或者俄罗斯的怀抱的,而是要有自己独立自主的表达空间。俄罗斯做得对就支持俄罗斯,美国做的对就支持美国。这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对美俄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印度和美国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主要是为了针对邻国巴基斯坦的一些极端主义势力;但同时印度军事装备的70%左右依然是俄制的,尽管近些年大规模采购美国装备,不过还没有突破俄罗斯制造优势地位。

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时,印度也经常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提案投反对票或者弃权票。在叙利亚问题上,对俄罗斯提出的一些提案,印度也常表态支持。

(莫迪和普京关系不错)

这些都是印度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的表现。本质上还是因为尼赫鲁给印度历届政府打下的“独立自主”的印记太深,印度的民族自尊心也很强,很难完全听从某一个大国。

特别是如今的印度总理莫迪,他在某种意义上和特朗普性格类似,都很特立独行。让他对普京或者特朗普点头哈腰,当然没戏。更何况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要比美俄都快,发展质量也越来越好,世界银行刚公布2017年全球GDP,印度已经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五了。这些都给印度在美俄之间走平衡,走出一条自己独立的道路,提供了很多勇气。


木春山谈天下


印度一向来都属于身两面派国家,以前给前苏联就进行了许多武器交易,与前苏联有看非常深刻的友谊。苏联解体之后,一直和俄罗斯关系不错。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近来印度和美国的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美国更是希望把印度拉入到他们的圈子里面,让印度做他们的小弟,并在武器上面给予了支持,在经贸上面也给予了合作,以便使印度为他们死心塌地。

进来印度又加入了由美国日本领导的印太战略国家,并且希望能够成为印太战略的重要成员,由此可以看出,印度目前向美国走近的步伐正在加快。

虽然如此,但是印度在军事贸易上面曾经严重的依赖于俄罗斯,不可能因为一时的靠近美国,就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的军贸依靠能力。所以现在的印度是向美国靠拢,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所摆动,但是并不能够影响最终印度继续住中间路线,继续做两面讨好的国家。

因为印度知道跟美国混的,只是美国随时用来利用的工具,一旦美国不再利用了,很有可能就有不好的下场。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家,深知此道,而且印度还有一个政策,就是不结盟政策,所以印度虽然近来被美国走的很近,但不会改变他最终的立场依然会选择站中间的。


幸福地带2


对印度这个国家內、外各层面各类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只是从媒体、网络上不够系统的略知一二。回答尽可能准确。

首先,人类世界运动发展的大循环包含每一个囯家相互之间运动交换社会基本价值关系的小循环。

世界政治多极化运动格局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运动与民粹、逆全球化的博弈过程将长期存在。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将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峰值快速的运动,逐步增大。西方各国为了本国利益的伪装是可以剥去的。中俄是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压舱石。

在亚太、印、欧区域中,美是即将失势的世界警长,将转换为搅局、捣乱、欺诈、敲诈、压迫、剥削、收编散乱人马的占山为王的匪类。美挑起世界局部战争可能性存在。日本将由劳教犯转为释放人员,大亊干不了、捣乱有一套。奥、英等是偷机商。中东只要沙特不闹亊、伊朗不重启核武实验,叙战结束,俄与沙、伊朗等囯平等相处。中东各国多年处在战乱之中的社会现状,觉酲是大势所趋。朝核问题有中俄压阵乱不起来。世界和平运动趋势应该是大势。当然,亚太区域中的印度在美俄之间的选择是个问题。

以亚太为参照系,印度内在政治有地缘战略、不结盟、核威慑等优势。

经济上有快速而又不均衡的脆弱发展、国土辽阔、人口在世界各国排各中第一的人力资源、自然环境等优势。

民主有区域世界话语权微弱优势。

法治没什么优势。

文化上有文明古国、多宗教、等级清晰等优势。

道德义虽贫富差距大,但民风尚可,雄心依旧。

历史上有甘地和平主义、不结盟、文明古国等优势。

未来上有亚州区域大国、入常等目标。

世界各国之间的以上所述印度国家內在八度社会基本价值关系差异性是外在联系其它各国的本源,并相互运动交换各自社会基本价值。然而,就印度内在八度社会基本价值关系优势(差异性)的综合、整体、组合分析,其八度社会基本价值关系的综合、整体、组合的主导是脆弱经济支撑的政治上亚州大国雄心的组合,导致了印度成也经济败也是经济。

结论:印在美俄之间不站队可能性大于选边站。印度在中美之间选美被骗后的沉黙,是印度最有可能选的路。中美之间讫求没有和平,轻易言战也没有和平、唯有略战而不畏战才有和平。2017.11.4


新思想的界定


俄罗斯和美国,印度不会明显站哪边,只会站中间。

印度一直是个野心勃勃的国家,总觉得自己在国际事务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印度对于自己没能够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员而耿耿于怀,一心想要成为超级大国。

相对于面积广阔的全球范围,印度更加注重在印度洋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印度的最基本想法是,谁能支持我做亚洲的新霸主,我就靠近谁,但是不会完全站在这个国家这一边。

其实从最近几年印度购买的武器装备就可以看出来,印度一方面向美国靠拢,全力压制在亚洲的对手,而武器装备方面又大量购买俄罗斯的。



对于印度来说,不能完全站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任意一方,不过保持和这两个国家的友好关系还是很重要的,毕竟它的竞争对手不是俄罗斯,也不是美国,倒向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


视野新观


印度与俄罗斯在近期互动密切。9月中旬,印度外交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访问了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并与俄罗斯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共同主持了印俄政府间技术和经济合作委员会。一系列活动极大加强了两国的高层交流与经济联系。双方的军事联系本就密切,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俄罗斯向印度出售了价值约19亿美元的国防设备,远超以色列、法国、美国。10月5日,普京访问印度,印度从俄罗斯购入五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防卫联系。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甚至表示,新德里知道美国会因此事对印度实施制裁,但他强调印度仍然坚持“独立”的政策。

但是这能说明印度倾向于俄罗斯吗?不能。印度的经济和外交依然离不开美国。美国目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和进口国,在2017年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5.6%,而经济低迷的俄罗斯甚至没有出现在前十。莫迪想要实现其“印度制造”的宏图如何能抛开其最大贸易伙伴呢?至少俄罗斯明显在经济上无法满足印度的发展规划。除去经济方面的考虑,印度还需要美国来平衡其它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正在积极与美国、日本共同规划“印太战略”。印度一直梦想成为大国,莫迪上台后更是将外交视野不断扩大,超越了原来的南亚地区局限,想在亚太地区获得一席之地,此次的“印太战略”无疑是它的长期规划。

不难看出,印度与俄罗斯和美国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只能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印度并不想也没有必要完全倾向哪一国。非友即敌的对峙时代已经结束了,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做出理性选择才是主流,印度也不是例外,明确追求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和多重同盟(multi-alignment)。但是美国视俄罗斯为安全威胁,并且也想在印度的军备市场分得更大份额,如何能允许印度一直在两个大国之间玩战略平衡呢?


睿恪煦


印度这个小子可狡猾啦,其实它哪边都不站,印度就在俄美之间,狠狠地啃他俩!什么时候,啃死他俩,印度才松口呢。

打个比方:其实印度就是个“太监”,既要讨好皇上,还要讨好皇后,要不没有,好果子吃啊。

印度在这两个大国之间,其实在做人做事上,选择性也挺难的,买着美国人的武器装备,还要帮着美国,假装骂一下俄罗斯,完了再买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再假装说一下美国人的不是。说白了就是“两面派”,“墙头草”,“和稀泥”。

其实这个印度,是最有心计的国家,你们买不到俄美大国,技术高端的武器装备,我能买到,不但人家卖给我,还得给我送货上门,还得教我怎么使用,还得给我开学习班,教授课程。印度太狡猾了,比泥鳅鱼还滑……。


春天来了7270


印度为什么要选边站呢?对于印度来说,它完全可以做到不选边啊。回顾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印度自建国以来虽然反复被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拉拢,但这个国家在“站队”问题上从来都是左右逢源,即便偏向其中一方也绝不把同另一方的关系搞死。

印度的这种选择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作为在英国前殖民地上建立起的国家,印度一向自视颇高,在冷战时代自称独立于美、苏以外的“世界第三极”(按照印度人的理论,美国和苏联各自领导一个阵营因此各为一极,而印度是当时第三世界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同时又是不结盟运动发起国因此是“第三极”),这种思维决定印度不可能在美俄当中选边站。

其次,印度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南亚次大陆,与中国相隔喜马拉雅山脉、与美国和俄罗斯距离都较远、周边南亚其他国家又没有可与其抗衡者,可谓外远列强、内无对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想对印度施加压力都非常困难。相反,如果美国或俄罗斯希望扩张在东印度洋周边的影响力,印度就是个不得不拉拢的对象,这也是印度得以在美俄中间不选边站的基础。

可以说,对于印度来说,在美俄当中选边站,等于放弃了向其中任何一方讨价还价的筹码。只有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实力(即便是美国,在东印度洋周边的力量部署也是远不如印度的)“待价而沽”,才能使印度获得最显著的收益。


军机图


印度是不结盟国家,不会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选边站队。

但是印度会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选择阶段性更亲近哪一个国家作为筹码。实际上,印度作为南亚大国,一直走的是两边谈好的路子。当然,也可以说印度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玩平衡外交。而另一方面,美国与俄罗斯也会因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而选择不同程度地拉拢印度。

在印度建国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与当时的苏联关系明显更好,印度需要苏联的支持,而苏联也需要扩张其全球势力。因此,印度与苏联的“传统友谊”也就这样产生了。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美国为了拉拢印度,转而放弃巴基斯坦,开启支持印度,印度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也由此奠定。

在现代国际交往中,印度是与大国交往把握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在大国间走平衡的方式利用得得心应手。因为印度有庞大的人口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无论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可能放弃这样庞大的市场,以及印度这样的地缘格局,因此不大至于会和印度交恶。而印度也很会在各大国之间选择对自己国家更为有利的领域。

但是,另一反面,印度本身也是南亚区域性大国,其骨子里不会倒向任何一个大国,毕竟他还有一个全球性大国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