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好萊塢大片裡,包含“服飾+珠寶+美女”元素的經典電影,哪部最讓人印象深刻?當然是《蒂凡尼的早餐》,而且只有《蒂凡尼的早餐》。還可以這樣說,在電影鯊眼中,電影史上最浪漫且憂傷的愛情電影也當屬《蒂凡尼的早餐》。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蒂凡尼的早餐》改編自杜魯門·卡波特的同名小說,於1961年搬上銀幕,由奧黛麗·赫本主演。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出臺費一次50美元的應召女郎霍莉(奧黛麗·赫本飾)和一個被富婆包養的小白臉保羅(喬治·佩帕德飾),兩個命運相似的年輕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原本不相信愛情的霍莉,被徒有其名(實則負債累累)的假富豪托拉斯欺騙,又遭遇巴西政界候選人柏荷西拋棄,豪門夢碎,悲痛間,卻發現深愛自己的人原來一直就守護在身邊。霍莉終於被保羅10美金的愛情打動,為他卸下了一身鉛華。而保羅也逐漸發掘出自己的文學才能,領著心愛的女人走向新的人生,不再依靠富婆們的救濟度日。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從影片內容介紹中不難得出《蒂凡尼的早餐》本是部情節簡單、內容甚至過於世俗化的“故事會”小說,但是什麼原因讓它成為了奧黛麗·赫本最好的電影?又是什麼原因將它尊稱為偉大的愛情電影傑作?不得不說,正是杜魯門·卡波特,這位原著作者為它注入了與眾不同的靈魂,讓我們看看他是怎樣做到的:


一、《蒂凡尼的早餐》關乎貧窮與財富、卑微與榮耀

要想深度瞭解《蒂凡尼的早餐》,它的偉大到底在哪兒?我們一定不能錯過對原著作者杜魯門·卡波特的瞭解。

卡波特幼年時期的成長環境並不健全,母親是個“少女媽媽”,生下他時才17歲,所以卡波特出生不久就被寄養到親戚家,小小年紀就飽嘗了寄人籬下生活的苦楚。又由於他的身材矮小、略帶佝僂、嗓音尖銳、語速過快,還是個娘娘腔的同性戀,這讓他更難被社會所接受,所以卡波特17歲就從高中輟學,在社會上闖蕩。

所幸,卡波特擁有出眾的文學才華,5歲能文,12歲在作文比賽中獲獎,24歲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早早踏入社會,又讓他成熟得更快,掌握了比同年人多得多的社交經驗,這讓本來就情、智商雙高的他更可以應付不同階層,自如遊走在各色人等之間。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所以,從卡波特本人的身世背景及社會環境對其的影響,可以看出卡波特早期卑微、屈辱的生活,讓他對驕奢淫逸的名利場生活難以抗拒;自身的智慧與高度又讓他瞧不起這個名流階層膚淺虛偽的社交規則。正是這些內心世界與外部環境不斷地對抗、矛盾和衝突,形成了卡波特的作品風格。而他筆下的人物也和他一樣,總避免不了在淳樸的貧窮與浮華的財富、現實的卑微與虛偽的榮耀間做選擇:

比如:《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從鄉下戈萊特利大夫那裡逃出,來到紐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一邊是落後、淳樸的農場鄉鎮,但迂腐思想統治一切;一邊是經濟發達、思想開放的大都市,人情卻相對淡漠;

比如:霍莉明明與保羅墜入愛河,卻並不甘心情願過平凡的日子,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在背誦美國富豪名單,瞭解他們的行蹤背景上;

比如:名流雲集的派對上,大家熱絡地相互寒暄、擁抱、親吻,卻根本連彼此的真名實姓都不知道。但即便這樣的生活,霍莉也不願放棄其浮華奢靡,不願再回到有血有肉的家人身邊......

野生慾望和現實束縛間的矛盾大概是《蒂凡內的早餐》中,我們永不能迴避的沉重話題。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二、《蒂凡尼的早餐》中的保羅隱射了杜魯門·卡波特

卡波特曾親自澄清:“霍莉的原型是我在40年代剛剛移居紐約時的一位女鄰居。我當時住在她樓上。”從這句話裡,我們不難推測,《蒂凡內的早餐》裡樓上的鄰居保羅就是卡波特自己。並且除了與女主角同樣是樓上樓下的鄰居關係,保羅小說家的身份也與真實生活中的卡波特一樣。

但電影鯊覺得,電影中的保羅更像是卡波特理想中的自己。這個角色被卡波特刻畫地十分單純、乾淨。他與卡波特的不同在於,保羅一開始就沒對名利場生活真正感興趣過,全身而退對他而言是十分簡單、不糾結的事兒,所以他能乾脆地擺脫富婆,憑自己的能力獨立生活。卡波特當然也是事業有成的大作家,獨立生活不在話下,但讓他不再迷戀聲色犬馬的名利場,接受更腳踏實地的現實生活,卻不太可能。卡波特對保羅的簡單和直接應該是十分羨慕吧。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三、《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霍莉隱射了瑪麗蓮·夢露

當卡波特聽說奧德麗·赫本將主演《蒂梵尼的早餐》時,他失控了:“這完全是個錯誤的選擇!”事實上,卡波特寫這篇小說時,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鮮活的形象——瑪麗蓮夢露。《蒂凡尼的早餐》就是一個為夢露量身定做的故事。夢露本人非常喜歡這部小說,她肯定地告訴卡波特她願意出演霍莉。甚至還即興表演了幾段故事裡的情節。可夢露的經紀人卻表示反對:“夢露小姐不會演出一個晝伏夜出的應召女郎角色。”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瑪麗蓮·夢露與卡波特私底下的關係甚好,他們的經歷是如此相似,以至於必然會成為朋友:

他們是普通家庭出生,對現實生活的殘酷和美好都有過了解;

他們愛慕虛榮,嚮往被崇拜、被矚目,希望逃離過去卑微的生活;

他們一個憑美貌打天下,一個憑才華打天下,能走到聚光燈最前邊,彼此都心知肚明對方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電影鯊在看《蒂凡尼的早餐》時,常常將赫本想象成夢露,並且很相信卡波特在設計這些臺詞時,多少次是參照了夢露家的私人派對,多少次是模仿了夢露本人的口吻說話,多少次是借鑑了夢露私底下生活中的樣子。

尤其赫本在窗臺彈唱起那首《Moon river》,甚至約會自己住在鄉下的前夫,卡波特一定是從這些細節裡瞭解到了夢露的真實性情和真實人生。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四、《蒂凡尼的早餐》重新定位了奢侈品的精神地位

記得在影片開頭部分,有段霍莉關於為什麼不給她養的寵物貓起名字的長段臺詞,在電影鯊看來,這段臺詞就表達了《蒂凡尼的早餐》最主要的思想——我心安處便是家。全文如下:

“我現在不能給我的貓起名字,我還沒這個權利,因為我們並不擁有對方,我們只是偶爾相遇。在找到合適的地方前,我不奢望自己能擁有什麼。但說到這個合適的地方,我卻知道它是長什麼樣兒的,它一定要像蒂凡尼。我太喜歡蒂凡尼了。你有沒有遇到心緒不寧的時候,莫名感到害怕,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每當這時,迅速打輛車衝到蒂凡尼去,它就能使我即刻心安下來,非常奏效,也是唯一的辦法。蒂凡尼,它是那麼寧靜和高貴,它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不會有任何壞的人、壞的事出現在這裡。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我才會考慮安定下來,我會買一些傢俱,然後給我的貓起個名字。”

是的,正因為有霍莉和保羅,卡波特和夢露這樣的人存在,蒂凡尼才變得意義非凡。蒂凡尼是這些生活在矛盾和夾縫中的人們,精神的避風港,心靈的家。這種境界是富人們花多少錢都體驗不到的。所以電影鯊說,論品牌軟文的寫作,杜魯門·卡波特排第二的話,大概沒人敢排第一。論“植入式廣告”的技巧,《蒂凡尼的早餐》排第二的話,也再沒有哪部電影敢排第一。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論“廣告植入”的技巧,迄今為止沒一部電影能超得過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