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揭示讓人真正尊敬你的方法

《道德經》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揭示讓人真正尊敬你的方法

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尊敬和認可,但很多時候事與願違,即使我們很努力付出,做出了成績,卻不被別人認可,沒有得到應有尊敬和獎勵。而有些人,他們並沒有做很多事情,但卻得到了很多實在的好處和榮譽。

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這其中的原因老子在2600年前已經看清:

下面我分兩種情況加以討論:

原因1:因為人的妒忌心。

妒忌 是人的本性。人們常常會”氣人有,笑人無“。我們做出如此大的成績,別人已經很嫉妒了,如果此時我們不低調,大事宣揚,那就是火上澆油,這會讓這些小人”妒火中燒“,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抹掉我們的功績。謊稱我們做的是份內之事,不值得表揚。

原因2:因為我的私慾、貪心。

因為付出太多,所以想盡量多的獲取回報,不自覺的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但事實上,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把本該屬於幾個人的功勞,全都攬在自己身上,別人就不會開心。如此,我們本來有的功勞,因為貪心,也被抵消了。

因此,老子在《道德經》第24章說:“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

通俗說就是 : 自以為是的人,得不到尊敬;自己誇耀自己的人,反而沒有功勞。

那麼,如何才能讓別人信服自己呢?

老子也給出瞭解決方法:“反者道之動” 即反向操作,低調,不宣揚,不攬功。

首先,避免別人妒忌,最好的方法,是謙虛,低調。 《道德經》裡說:“謙受益、滿招損”,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發現身邊有妒忌心很強的人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儘量低調,不要激起他的妒火。這樣他的內心就會平衡很多,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其次,做成一件事,即使是我們功勞最大,但此時也不能說,而是要把功勞推給別人,說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大家都很開心。大家都看過科學家領獎時,都是說自己做的微不足道,是團隊功勞,這就是他們高明之處。

記住:功勞不能自己說出口,要從別人口中說出,此時我們的功勞才能被大家認可。

總之,如果我們真正做到:有才華,不自以為;有功勞,不自誇。做人謙虛、低調,別人就會發自內心的佩服我們的為人,對我們心悅誠服。而此時,屬於我們的功勞自然會來,屬於我們的榮譽自然會有,我們才會真正得到了名利雙收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下次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蘊涵的智慧。

若樸論道:用通俗、精煉的語言,分享國學經典,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