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壞習慣是一個人人格的一部分,接受它才能更好地改變它。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年紀輕輕,卻總是怨天尤人,唉聲嘆氣;為現狀焦慮,卻沒有勇氣和毅力去改變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整日抱著手機,微博刷到不能再刷,朋友圈裡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沒有特別的興趣愛好,週末只想宅在家裡吃垃圾食品看無聊的電視……


以上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當事人沒有自控力,讓壞習慣成了他們的主人。

改變惡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就是你的本性,惡習代表著你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並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直面你的壞習慣,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些壞習慣、缺點,甚至是惡習,但改變它首先得接受它。

因為這些壞習慣、缺點,甚至是惡習,是我們內心的需要,每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

所以我們只有先理解它並接受它,然後才能有效地改變它。

比如有的人喜歡拖延,甚至到了拖延症的程度。他們不願做手頭的事可能是因為累了,可能是覺得不重要,可能是不感興趣,有時是他們的潛意識在左右著他們的行動。

這時,我們要戰勝拖延並不容易,我們要了解其產生的原因,然後才能從思想上(你真正愛做的事情是什麼、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和行動上(培養好習慣,兌現承諾,從小處做起)改變它。

拖延(症)背後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行為習慣很難改變,戰勝拖延(症)要求我們有所行動,可拖延(症)本身就是以不願行動為特徵。

因此,我們要接受自己的缺點,找尋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動力,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聲音,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我們真正的動力源泉。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習慣是怎麼形成的

每一種習慣的形成都必然會經歷以下這個循環:

行為發生—得到獎勵—強化

如果這個循環只有一次,那麼一個習慣不可能形成。習慣之所以形成,是因為一次次產生強化,讓當事人產生了一個自動思維“如果我重複這個行為,可以再得到獎勵”。

強化包括獎勵和懲罰。如果重複某種行為,當事人得到獎勵,那麼他就會養成做這件事情的習慣;如果重複某種行為,當事人得到懲罰,他就會養成不做某事的習慣。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大量的這種例子。一些人對做某些事充滿了恐懼,原因就是他們在以前因為做類似這種事情時遭到過嚴厲的懲罰。

小張25歲了,還從來沒有和女孩子談過戀愛,他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在心理諮詢室,他最終發現,原來是他5歲時發生的一件很小的事情造成的。當年,他去鄰居家摘了一朵花(很小的孩子是沒有“偷”的概念的),但年輕的女鄰居卻闖到他家裡,對他的父母大吵大鬧,指責他是個“小賊”。之後,這個女鄰居見到他都是一副鄙夷的態度。小張從此開始懼怕年輕女人,這種懼怕最終成了習慣,並泛化到他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讓他不敢和年輕女人打交道。

在小張看來,他不和年輕女人打交道是“有好處的”,因為可以避免年輕女人對自己的侮辱和指責。但他忘記了,這是他小時候的經驗,那時候他沒有能力去反擊、去保護自己,理性地看待“偷花”這個指責。但現在他長大了,完全可以理性地面對年輕女人了。

人就是非理性的,人們都是根據自己過去有限的人生經驗總結出自己的人生信條,這些信條發展出的自動思維左右了我們現在的行動。這聽起來很荒誕,但這就是事實。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積習為何如此難以改變呢?

北京大學心理系的鐘傑博士說,最新的神經研究發現,每一個“積習”在大腦中都對應著一個神經迴路。輕微的習慣,相對應的神經迴路的“刻痕”比較輕;持久的習慣,相對應的神經迴路的“刻痕”比較重。並且,那些“刻痕”比較重的神經迴路可以說有了獨立的生命力,它們自己啟動後,我們就會忍不住去重複相關的行為。那麼,是不是說,積習就沒有辦法改變了呢?

惡習的對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發誓改變惡習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觀念:我必須控制住自己。

但是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發誓要擊敗它。但實際上,所謂的擊敗不過是壓抑。它有時會被擊敗,但日後它還會發起攻擊。這就好比彈簧,你壓抑它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網絡成癮者等人群在改變壞習慣時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重要原因。

對我們來說,每一個壞習慣都有其好處。不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壞習慣都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著我們自己的深層需要。

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當你理解這一點時,就會帶著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開始把它們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時,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接納它們、瞭解它們。這其實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你的一個“次人格”。當你這樣做時,這個次人格中所蘊含的能量就會被我們接受,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把惡習當朋友來接納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必須在週末寫出報告,否則會付出代價。但你卻呆呆地坐在電腦前,腦子裡空空如也,一個字也不願意敲。你一會兒打開旅遊網站,一會兒打開爬山網站,所有的內容你都看過了,但你還是一遍遍地刷新網頁。你強烈地譴責自己,發誓再也不做這些無聊事了,但過了一會兒,剛寫了幾個字,你又開始刷新網頁了。

那麼,換個方式。仔細地聆聽一下你內心的聲音,你會聽見,你心中有一個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煩躁和勞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現在,你要感謝這個“次人格”對你的關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去。但此時此地,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糾纏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諾。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能力!


>>培育好習慣:兌現承諾,從小處做起

學會了和“次人格”對話,是不是就OK了呢?

絕非如此。儘管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但改變惡習仍需要一點:立即去做。

第一,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只規定一些小的任務。

第二,每天必須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經給自己做過很多承諾,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那麼,不要想一天把它們全實現。試著每天只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件事。這很容易實現,而實現的喜悅就是一種強化,會使你的新習慣更強大。

第三,每天必須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壞習慣,你成了它們的奴隸。不要企圖一天把它們全消滅,試著規定自己每天必須不做其中一個習慣。

第四,不要積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每個未完成的事情都會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無論這個事情多麼不起眼。

第五,有決定勝過沒有決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你乾脆一年一年地什麼都不去做。你試圖去梳理你的這些想法,卻一直沒有梳理清楚。

那麼,不妨隨機選擇其中一個想法,只要它是你內心的願望,不是你要做給別人看的。就從它開始去做,去為它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它。做,總比坐著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