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對於長期浸染在近代國恥教育的受眾來說,滿清是一個整天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王朝。然而,在整體灰暗的大背景下,清廷的對外交涉也存在一些值得肯定的閃光點。17世紀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是清朝在被迫打開國門前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尼布楚條約》的滿文版本



尼布楚條約,在實際上的意義就是劃分滿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勢力範圍。很多人以後世的一系列廣開土地圖為依據,本能的推斷清廷在這次交涉中嚴重吃虧。並就此得出結論,認為清朝與俄羅斯劃定邊界就是賣了東北亞的領土和權益。實際上,那些被劃給俄羅斯的地方,之前就與清廷並無什麼實際聯繫。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的清俄邊界



滿清自建立後金政權開始,就一直將發展的重心設置在西方和南方。相比開發不完全,人口稀少的黑龍江流域以北地區,明朝的遼東、南方的朝鮮和西面的蒙古地區都更有吸引力。至於生活在當地的繁多部落人口,只是偶爾會和滿清發生一些聯繫。除了被盛京朝廷發明為朝貢的正常貿易活動,還有後金大汗募兵時會來投效的一些北境蠻族勇士。但無論是後金還是入關後的滿清朝廷,在實際上都對當地並無什麼管理措施。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黑龍江也就是俄語中的阿穆爾河流域 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在著名的兩次雅克薩戰役前夕,以哥薩克軍事移民團為主體的俄羅斯勢力,開始抵達黑龍江流域的北部邊界。幾乎在同時,滿清的地方官才正試圖將自己的控制力繼續向北延伸。也就是說,尼布楚條約中涉及的很多區域,在之前是沒有任何帝國管轄的中立區。在17世紀後期,那兒卻同時成為了中俄兩大帝國的發展目標。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俄國人筆下的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注意雙方的營寨差異



由於地理限制和環境原因,兩次雅克薩戰役都不是規模浩大的對決。滿清也非常清楚自己在這個方向上用兵,需要耗費的資源,會大大超過在關內和蒙古地區用兵時的等級。儘管在兩次戰役中都取得了勝利,但過程絕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使用優勢兵力圍困後,也很難輕易讓被圍的俄軍屈服。哥薩克士兵的戰鬥力,更是讓有收編勇士習俗滿洲人,在戰後也招募了一些變節者去加入八旗。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清軍在戰勝後 從哥薩克戰俘中招募了變節者加入八旗



對面的俄羅斯人也明白,自己無法調動更大規模的武裝繼續戰爭。所以,沒有進一步南下的能力。雖然清軍的大部分武器看上去比自己滯後,但畢竟有人數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哥薩克人即便是獲得1-2勝利,也會面臨更多清軍的反攻。哥薩克不遠萬里來拓邊,很大程度上為的是毛皮等貿易緊缺商品。對於陷入高強度的消耗戰,沒有任何興趣。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雅克薩城內的哥薩克守軍



這也是雙方能夠坐到談判桌上來的原因。如果一方在實際上真的居於強勢地位,這場談判恐怕真不會出現。雙方都覺得在東北亞用兵,超過了自己正常的力量投射範圍。俄羅斯忌憚清朝的人力資源,清朝則忌憚俄羅斯的單兵戰力。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黑龍江上的滿洲船 可以搭載40-50人



尼布楚條約的談判過程,也是東亞世界第一次接觸近代國際外交體系。早期的清朝滿人官員,並沒有漢人士大夫的那種天朝上國思維限制。他們按照過去處理滿洲內部部族衝突或與蒙古王公交涉的習慣,同俄羅斯代表團打交道。在整個過程中,還得到了為北京服務的耶穌會傳教士的幫助。俄羅斯在當時已經開始了第一次西化改革進程,並在外交習慣上向1648年後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體系靠攏。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條約的簽訂過程 也是東亞帝國第一次接觸近代國際外交體系


這其實才是尼布楚條約簽訂過程中,最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近代國際外交體系的初學者,將自己剛剛掌握的國際交流機制,傳遞給了從未有過此類經驗的東亞王朝統治者。雙方還都有拉丁文校對版本的附約文件,顯得非常國際化與正規化。但因為各種複雜的問題,這一點總是容易被後來人給有意無意的忽略。


《尼布楚條約》:滿清開國前的重大外交勝利

《尼布楚條約》的拉丁文副本



最後的談判結果,是滿清儘可能的保住了大部分黑龍江流域。包括雙方兵戎相見的雅克薩城,都被條約規定屬於滿清管轄。俄羅斯人的勢力範圍,則在外興安嶺以北得到了認可。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去看,《尼布楚條約》都不是什麼不平等的喪權失地條款。甚至可以說是對滿清並不上心的北進成果,進行了一次國際性認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