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產品交付意味著進入市場,就在威馬“初登場”之際,沈暉再度重申了威馬的目標,他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定會出一個普及者,而威馬就有這個潛力。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我們是‘真交付’,這次全都是私人用戶。”這是9月18日,在距離威馬汽車EX5產品上市交付大會還有10天的時候,沈暉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著重強調的一句話。在不久之前,蔚來汽車宣佈首批交付500輛產品的時候,作為威馬汽車創始人的沈暉,曾不客氣地指出其交付“摻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付,“交付給自己的員工有什麼意義?”沈暉此前在公開場合這樣說道。而這個質疑也引起了業內的軒然大波。

“我們內部交車在幾個月前就交了500輛了。”沈暉說。交車——這個在汽車製造業看來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已經成為新造車企業是否是PPT造車的第一個檢驗環節。從目前來看,在數十家新造車企業中,實現交車的,有威馬、電咖、前途、蔚來四家。沈暉認為,所有的新造車企業都會遇到交付這道坎兒,“這是肯定的”。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原因很簡單,不管如何“互聯網+”,從整個環節來看,新造車企業都需要建立五個“新”,包括新產品、新制造、新供應體系、新的服務體系、新的員工。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體系的運轉。在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中,任何一個體系的重建,都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甚至是需要付出“傷筋動骨”的代價。

此前,蔚來的交付問題實際上就出現在供應鏈和製造環節。而威馬則似乎在這些方面上有自己的優勢——沈暉的團隊多是來自沃爾沃中國,而沃爾沃自被吉利收購之後,在中國就幾乎是一張白紙起步,重建了上述五個“新”。“這是新勢力(新造車企業)最大的挑戰。”沈暉說,威馬也預見了第一批車的交付難題肯定會出現。“我們預留了半年的時間來進行緩衝。”威馬第一輛車下線的時間是今年3月28日,“我們在2015年就設定好這次交車的時間,沒有一點延遲。”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因為經驗豐富,傳統汽車製造商在新車下線之後三個月就可以上市,但新造車企業需要通過更多的時間來打磨,才能確保第一款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與蔚來急於上市不同,在財務管理上更嚴格的威馬,目前在資金方面更為充足,而威馬新的融資計劃已經在進行中。產品交付意味著進入市場,就在威馬“初登場”之際,沈暉再度重申了威馬的目標,他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定會出一個普及者,而威馬就有這個潛力。

普及者的三個步驟


這個“普及者”是什麼樣?沈暉做了一個解釋,“東西很好,我們叫質優,價格是大家能承受的價位,叫質優價美。”在威馬第一款產品EX5上市的時候,其確實因為價格而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威馬EX5的官方價格18.66-29.88萬元,而補貼之後,這款產品的入門價格進入到9萬元的價格區間。威馬也被人稱為“價格屠夫”。從汽車製造的規律來看,價格越高,製造其實越容易,而一個需要大規模量產的新品牌,如何能將成本控制到如此地步?

威馬EX5的成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控制,第一是定位精準化。在汽車製造上,在安全因素之外,有許多配置,這些配置有很多甚至在汽車的整個生命週期中都很難有機會被使用。對於不必要配置的省略,是來自定位的成本控制;其次是供應鏈上的議價能力。沈暉坦言,自己在傳統車企的資源給了威馬這樣的機會。“我們的供應鏈從產品定義就抓住了成本的優勢,加上良好的供應鏈管理。”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很多供應商都是多年的合作伙伴,這一點是我們比一般純互聯網企業進來造車的優勢大很多的地方。”沈暉說。在經濟觀察報2017年劃分的新造車企業“派系”中,威馬被我們劃分為“老兵新傳派”,他們是從傳統車企中離開而自主創業的典型。“很多人覺得我們價格低,其實我認為不是價格低,這個價格就應該是這樣。”沈暉同時強調,車還是有底線的,價格不可能再低,“再低我們就知道是偷工減料。”

與蔚來宣稱的訂單數幾乎相當,威馬現在收穫了超過一萬個訂單。但沈暉認為,自己並沒有大力度地進行宣傳,如果有營銷配合訂單會更多。他表示,威馬今年一定會超過一萬輛,並且這其中沒有大客戶訂單“充數”,也不會有內部員工訂單。沈暉認為今年威馬的目標是一萬輛,這已經是極限。“我推得越厲害可能會有一大批用戶的滿意度反而不高了。我也巴不得我一下單明天就能提貨。但實際上我們作為初創企業做不到。”沈暉說。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第一步是要把量做起來,沒有量就沒法普及。我們有了量,就有了足夠的數據來幫助我們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第二步就是打造一個數據驅動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是圍繞車的出行數據服務,但我們不是做一個出行平臺。”沈暉表示。但是從行業來看,目前行業裡不少企業其實有些“捨本求末”。“第三步沒有量是很難的。第二步得有足夠的數據,沒有數據的話,你說我一上來就買一批車,然後就開始搞共享,這個比較難。”沈暉說。

400億元總投資“墊底”


蔚來的上市對其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好的結果,但對新造車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壞事。蔚來的匆忙上市,暴露了新造車企業對資金的巨大消耗,讓其中的風險更加快速的顯露出來。那威馬對上市有何規劃?沈暉表示,並不希望這個公司快速上市,威馬對資金的管理比較審慎。此前,從2015年到2018年,新造車企業掀起了融資大戰,目前威馬、蔚來、小鵬居於前三。當時,沈暉判斷造車的門檻是200億元。

沈暉在這次採訪中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新造車企業融到200億元的啟動資金僅僅是拿到了上半場的入場券,僅代表著有機會參與後半場的競爭。“手裡融到兩百億才有可能有現金流,只有十幾億想都不用想。這些錢主要還是用在研發和製造上。只要是正向研發,都是很‘燒錢’的。”沈暉說。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其次,智能製造及供應鏈管理體系也是資金投入的大塊,但工廠能成為最後的競爭屏障。“研發、製造、營銷三個體系都花錢,但是時間結構不一樣。”沈暉說,新造車企業未來的總投資可能要達到四百億元。“我前面兩百億全是負的,就是我在‘燒’的。”但要注意的是,沈暉所說的“後兩百億”並不是來自融資,也並不是一個具體數字,而是指來自企業本身的造血能力——通過銷售實現現金回籠的能力,“以後我的資金是正的,自有資金就夠了。”這意味著,如果在花光兩百億之後,還不能做到維持自身的現金週轉,那麼新造車企業將陷入危境中。

沈暉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新造車企業的盈利最開始一定是銷量大幅度增加。在量的積累上,才能有數據有服務的盈利模式,才能有後面的出行服務。沈暉認為,依靠服務實現盈利並不是不可能,關鍵看是在什麼階段。“沒有數據,你說我一上來就買一批車,然後就開始搞共享,這個比較難。傳統車企也沒有辦法這麼做,因為隔著經銷商,他們本質上是2B的,而沒有真正的2C。”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但在沈暉看來,企業很難光靠分時租賃等模式的收入來找到盈虧平衡點。“我們公司還是對盈利和持續發展比較關注,不能一下子把錢‘燒’光大家就解散了,對用戶不負責。”沈暉說。新造車企業前期的支出一定是研發或者是製造大於任何費用,如果一開始就把費用大部分花在營銷等方面,就會形成頭重腳輕的發展狀況。9月19日,威馬在成都投資20億元建立威馬新能源智能汽車全球研發總部,威馬目前超過一半的支出都在製造和研發上。

“有錢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資金只是基礎”,沈暉強調說,比如產品的開發,不管如何縮短,一個好的產品開發週期不會少於48個月。一般來講,傳統汽車公司的產品研發週期(到交付)大概是六年,而初創企業可以縮短到大概四年左右。“測試要兩年是很正常的,能做這個程度已經是很累很累了。所以有一個規律是,不吃飯不睡覺也不可能少於三年。”沈暉說。

而從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新造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基本上度過了融資比賽期,進入了產品交付的階段。“大家基本都選擇今年交付一萬輛,考驗生死的真正關口來了。”一位業內人士感慨地說。

淘汰路上的未來


對於新造車企業而言,時間窗口關閉的時間越來越迫近,這使得它們在不斷加快推出產品的步伐。在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束,與此同時,這個時間點也是外資品牌大舉投放新能源汽車的節點。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谷峰認為,新造車企業目前蜂擁而至,但最終的淘汰率可能非常驚人。“新造車企業最終不是死於資金問題,而是死於產品。我認為,未來能夠活下來的新造車企業可能僅有3-4家。”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能夠存活3-4家也算是比較樂觀的預測。“如果能產生出1-2家成功的企業,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而威馬等企業認為,在融資環節就將淘汰一大批企業。儘管如此,威馬對新造車企業的前景依然十分看好。沈暉認為,從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來看,還是處於“缺少一個好產品”的階段。這給了所有人機會,而這一波新造車企業,因為發展的起步和模式不一樣,決定了其未來仍有可能脫穎而出的機會。威馬目前是被認為最有機會存活的企業之一。

經濟觀察報獲悉,在目前的新造車企業融資中,一些企業的融資進展非常不順利,甚至出現了工廠因為缺錢而無法繼續推進的情況。沈暉表示,威馬目前融資良好並正在籌劃下一輪融資。資金並不是沈暉所擔心的事情。“我最擔心的,還是我們的產品是不是能被用戶認可。”沈暉說。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威馬的首批用戶其實和大部分新造車企業一樣,這些用戶不管是來自粉絲還是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跟企業有點關係,或者本身就覺得威馬理念挺好,有興趣參與一下。但沈暉知道,威馬要真正打開市場就要從空白區域進行。“我們覺得我們從第一天造車到現在,目標就是讓用戶沒有補貼也肯買我們的車。”沈暉說,讓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接受威馬,才是最大的挑戰。威馬汽車今年的銷售目標是一萬輛,而明年是十萬輛。

從這個層面來說,不管是威馬,還是已經上市的蔚來,或者是其他新造車企業,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但從樂觀的層面來說,這也是機遇所在。沈暉判斷,電動車一定是汽車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電的特性決定了它的執行控制是相對比較簡單的。”

從融資遞進到交車新造車企業PK升級|經觀汽車


與其他企業宣稱短時間內會達到L4級別,甚至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不一樣,沈暉認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自動駕駛還不能達到。“所以越往智能駕駛方向走,越需要電動車,只是說這個過程可能不見得這麼快,全自動駕駛可能還要十年。我們心目中有些場景可能兩年、三年就會有。”

但對所有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一個最大的現實是,他們的產品是否能經得起用戶的檢驗。已經交車超過兩千輛的蔚來汽車,在這兩日被業內批評為向用戶交付了一輛“沒有完工”的產品,在各方面性能都沒有得到驗證的情況倉促交車,儘管其服務和模式有創新,然而決定車輛未來的是其最基本的安全行駛功能。那麼,威馬能否通過考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