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可以明智,那麼讀哪些書比較好?

落寞的橘子


讀書明智,讀史知得失。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能夠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書,本身也是一種自我放鬆與休息。

這裡推薦幾本比較易懂,且內涵豐富的歷史類書籍。

《全球通史》,斯塔夫裡阿諾斯。中學歷史課本上經常引用的作品之一,全球史觀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將全球各地區的發展統一到全球史觀之下,從地區看總體,又由總體到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易中天中華史》系列,易中天。一般中國的史學著作,都遵循唯物史觀,都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綜合來論證闡述。易中天教授的中華史系列作品,單獨從人文學角度來解讀中華歷史,別開生面,值得一讀。

《大國崛起》系列叢書。書中揭示了英法美日等八大國家近代崛起之路。豐富知識,開闊眼界的好書,可以消遣時看,也值得專門深入學習思考。

《槍炮細菌與鋼鐵》,賈雷德.戴蒙德。該書引入了地理環境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概念,否定了人種說。切入點別緻,立意深刻,影響深遠。






靈沖霄


如果說你想要真正瞭解我國的歷史,並且能夠從中領悟到什麼東西,我可以推薦幾本書看看,但是不能一上來就正文那種的!我們先來看看入門級別的書籍!比如說你想先了解下中國歷史,從哪裡開始到今天,歷史上有名的事件或者人,我建議你看我國的教科書歷史,從小學開始看先了解一下大概朝代更迭。

再深入的話建議看看初中歷史課本,這裡就講了一些具體時間段的歷史時間,初中的課本我們知道也是淺淺的,不會太深入的瞭解!就是記住歷史事件!

再深入也就是我們需要深深思考的歷史書就是高中時期的了,這個時期的書不是光光的歷史事件,還要通過表象看本質,更加具體的表現歷史,也是踏入研究領域的一個門檻,如果你能夠把這個看明白,那麼你能到初級了,如果想更加深入那就得到本科了,這有一個專業就是專門文史類的專業,他們一天沒事兒就是看歷史,翻越書籍考證歷史事件的可靠性!

再往後就是更加集中的領域了研究生,他們可能會針對一個歷史事件展開研究探討,有的專門研究一個王朝,關於這個王朝的一切事情他們都要翻閱,都要論證!這裡的還是停留在歷史事件上,到了更高級的是研究那個朝代的人文歷史,所有的事情都要研究,吃穿住行!潮流書畫,文學!一切都要知道,並且深知!

當然了國外的歷史也不盡相同!朝代更迭,歷史事件!時間,所以要想真的瞭解世界的過去,那就結合著世界簡史來看。





相魄


這個題目好啊。我也來獻醜一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是唐太宗的語錄,記載在《貞觀政要》這部史書當中,這裡的意思是,讀歷史可以知道社會循環的規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是《道德經》上的話。

結合這兩句話來理解,讀歷史,可以得到什麼?可以得到對社會過去、現在的認識,可以讓你瞭解怎麼去辨別一個人,並且真正的認識到自己。

如果認同這個定義的話。讀歷史書籍大概就該有如下的原則:

未成年人:建議以興趣為主。

1.圖文並茂的《上下五千年》,雖然出版時間比較早,但到今天來看,仍然不失為一部經典的少兒讀物。

2.《三字經》中有關於中國歷史的部分,但《三字經》需要有家長或者老師對中國歷史比較熟悉,才能給孩子在背誦的同時,為他們進行講解,所以是第二推薦。

成年人初學者:建議由淺入深。

1.中國史推薦民國黎東方教授及其其他人合著的《細說歷史系列》。這套叢書,語言淺顯,夾敘夾議,規模宏大,邏輯清晰,仔細點的人還能從中,體會到如何讀正史的方法,以及對中國歷史的體會方法。這本書當真初學者的福音。

2.世界史,推薦美國史學大家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篇目宏大,圖文並茂,而且可以讓我們初步瞭解到西人的史學觀點。

成年人發燒友:建議讀經典。

1.中國史

(1)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繁體豎排《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這是必讀的,也不會花很長時間,如果能夠每天閱讀1——3小時,也就2-3年可以通覽。讀完下來,甚至只讀了其中的一半,你都不會被如今有些網絡“大忽悠”給嚇住,並且,你會有很好的歷史學習態度,和比較正確的歷史史觀。

(2)《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資治通鑑長編》,簡稱“通鑑三件套”,這是中國編年史的集大成之作。版本也較多,不過還是建議買中華書局的繁體豎排版,編者多是專業學者,學問正深,不是當今一些網絡流行的東西可比擬的,而是錯漏少。

此間要強調:讀史一定讀原文,不要去讀白話,白話當中錯漏較多,而且現代漢語根本無法原汁原味的還原古文的全部意味。另外,要有一些經學、子學方面的常識,不然,很多的典故、史書中引用經典的話,你是無法體會並理解的。

(3)《劍橋中國史》。這套叢書,是由漢學家費正清主編,集合了西方眾多漢學高手一起編制的質量高,觀點好,客觀公正,既沒有所謂白人的歧視,也沒有過高的抬舉,實在是雅俗共賞的一部佳作。如果古文功底差的發燒友,可從這本書開始看起。

2.外國史

(1)近些年,商務印書館出了一套西方經典的叢書,從顏色分紅、黃、藍、綠、橙等。其中黃色的就主要以外國古典史學名著為主。比如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凱撒的《高盧戰記》、塔西坨的《歷史》,另外《羅馬編年史》、《李維羅馬史》、《哥特史》、《三十年戰爭史》、《草原帝國史》、《多桑蒙古史》等等等。這些外譯經典的質量都比較高,在國內出版社當中,每逢我要想買外國史學經典,首選商務印書館。

(2)個人比較喜歡二戰,二戰這斷代的歷史我為大家推薦三部,記者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興亡》、李德·哈特爵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英國人米勒所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最後這一部是專門介紹中國抗戰歷史的,在西方世界當中,這非常的難得。

成年準學者:剛才那些書籍讀與一些真有志於學習歷史的人,就可能還不夠過癮了。那就得看看《尚書》、《春秋》、《國語》、《戰國策》、以及一些帝王的《起居注》、類似《貞觀政要》、《二十五別史》、或者巴蜀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野史集成》、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洛陽伽藍記》、《元和姓纂》····這就非常多了,肯定不能一一列舉。另外估計到這個時候,可能更喜歡影印本,而不是點校排印本啦。^_^

另外,如果有志於學史的人,至少陳寅恪、錢穆兩位五四大家的作品你是繞不過去的。另外,像梁啟超這樣的大家的作品你是繞不過去的。中國古代史學研究的最高峰唐代劉知己的《史通》那是一定要讀的。

外國史,由於外國的典籍相比中國就少得多了,但對於歷史學派的著作就可以去看看,比如《德國曆史的輝格主義》這類的著作。

如果更牛的達人,可能就得去買青銅器的書籍、研習甲骨文、金文、以及一些考古資料。我曾在湖北省博物館五樓看到大量的關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出土文物的研究報告,另外金沙遺址也有館藏的許多學術性很強的書籍。當然這就很花錢了,不是超級發燒友,又沒有太多經濟儲備的,建議可緩一緩,

我的看書到這裡,就已經是舉步維艱啦^_^。


白玉飛豬671


我推薦幾本入門書籍,這些書讀起來比較容易,希望對大家有用。

1、《中國近代史》(徐中約 著)

推薦語:

讀史離不開對近代史的瞭解,尤其是對中國人來說。近二百年來,中華大地上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從古老而自我陶醉的封建體制到列強欺凌瓜分、維新改良、民主革命、社會主義、文化革命、改革開放,每一個事件每一項進程都深深的改變著中國和中華民族,不瞭解這段充滿變革的歷史階段,就很難真正瞭解當代中國。這短短的二百年時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所經歷的失敗教訓、成功經驗都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反思。徐中約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大陸出版的版本有刪節(大陸版共29章),建議看港版(港版共41章)。

2、《中國近代史》(蔣廷黻 著)

推薦語:

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相比于徐中約先生那本,要薄得多,僅有240頁。這本書講述了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全書深入淺出,好讀耐看。內容上沒有拘泥於事件過程和細節的鋪陳,而是從總體把握演變趨勢,反映出作者善於思辨的寫作風格。

3、《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著)

推薦語: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來是細枝末節的小事,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發生大事的因緣。其實,歷史的演進,真的就像佛教所說的那樣,充滿了因果關係,沒有一件事不是之前發生事件的果,不是以後發生事件的因。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習到黃仁宇的“大歷史觀”思維。

4、《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錢穆 著)

這本書是錢穆先生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概括和對照,敘述了政治制度的因革演變,也指陳出其中的利害得失。這本書不厚,僅有178頁,言簡意賅,可作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來閱讀。

5、《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尤瓦爾·赫拉利 著)

推薦語:

這是一本“奇書”,作為一本世界史新著,竟能如此暢銷,而且他的作者還是個年輕人。這本書中除了歷史知識,還運用了很多諸如人類學、生態學、生物學、心理學 政治學、物理學、化學等其它學科知識。能夠像他這樣從容遊走於多個學科之間的歷史學家,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作者絕對是學霸中的學霸。作者的想象力也很牛X,可以從現代生物學制造的那隻背上長耳朵的老鼠聯想到3.2萬年前的施泰德“獅人”,這種大跨度思維在書中處處可見。

6、《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著)

推薦語:

為了趣味性犧牲了一定嚴謹性,但無疑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通過這本歷史小說,明朝的那些事兒你基本都知道了。

7、《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斯塔夫裡阿諾斯 著)

推薦語:

這本書著眼於全球,側重於描述那些有影響的、促進歷史發展的歷史事件,內容包括原始社會、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歐亞大陸的原始文明、歐亞以外的世界、地區分割後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統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與成功八個部分。瞭解世界歷史,看這本通史就夠了。

8、“史學四大家”陳寅恪,陳垣,呂思勉,錢穆的著作

推薦語:

這幾位都是歷史學大家,他們的書因比較嚴謹和學術,讀起來可能會感覺枯燥,可以結合其他有趣的書一起讀。

錢穆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陳寅恪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陳垣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鑑胡注表微》等。

以上推薦書單僅為一家之言,難免疏漏,各位覺得有價值就收藏點贊轉發,沒價值就直接忽略吧。










草石先生


有一個最好的辦法,讀哪些書?

第一,我們看看歷史上的名人偉人,毛主席都讀過什麼?我們從裡邊選,資治通鑑毛主席讀了十八遍,史記等等!

第二,要看我們的年齡,文化水平,選擇合適自己的,如果一個初中生去讀文言文版本資治通鑑,肯定會頭疼,最終放棄閱讀,所以可以讀翻譯的白話文的資治通鑑,因為時間精力有限,最好節選具有代表性的篇目閱讀,然後總結,小學生可以閱讀漫畫版的,如果大學生最好讀文言文+翻譯,品讀原文韻味,再好的翻譯終究和原來有差異。

第三,可以上網搜索

第四,可以和周圍有交流!


山村青年男教師


楊寬的《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

中華書籍出版的《文史通義》《史通》

商務印書館的《希臘史》《羅馬史》


東林觀


1,先從通俗點的故事性比較強的開始推薦吧。

如,話說中國歷史,中華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戲說三國,等等,之類的這些書看起。瞭解一下各朝代,大致發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風雲人物。

2,再相對精準的先讀一些自己喜歡的如人物傳記,朝代傳記,人物評價等。培養自己客觀的看歷史人物。

如:二月河,康熙,雍正,乾隆三本王朝。

易中天的幾本人物評說。

各種人物傳記,古代的,現代的。

讀的多了,你就會知道,各個作者給各個人物的傳記和評價有區別的。

3,相對紀實類專業的文學類人物傳記。

如:慈禧全傳,曾國藩全傳,蔣介石全傳等等。

這條跟上一條其實也差不多,只是一個有些偏文學和紀時,一個偏演義和戲說,自己區分吧。

4,各種文學作品,其中也有歷史人物的穿插在裡面。

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四大名著,還有一些關於比如二戰啊,一戰啊,歷史演義啊等等一些書籍。讀這些其實並不是要求你學歷史,而是通過這些,更加區分什麼是演義和戲說,什麼才是真正的歷史。

5,紀錄片或圖像畫冊等等。

這些不說了,自己去看吧。

6,貼近專業的歷史書籍。

史記,二十四史,隋唐五代史,明史等

7,最後就是嚴格專業的歷史研究書籍了。

如,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文化史綱,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等。

後面這兩條,也差不多,只是有些是論述,有些是記敘。自己多看看就知道了。

還有,無論讀哪些歷史書籍,自己一定要多讀,多求證,不要相信一家之言,甚至表明為權威的。只有自己讀的多了,看的多了,才能有自己對歷史人物的客觀認識。也就是明瞭自己的智!

歷史人物,有時候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對歷史的進程,還有對文化的影響,以及對後世政治制度的影響,都有些重大的關係。所以只有多讀多看,才能真正相對客觀的瞭解一些真正的歷史。







董太龍1


讀史以明智,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很多,筆者認為當屬《資治通鑑》。讀此書應該反覆研讀,從中感悟歷史,品味人生,在箇中治國平天下事件中,提煉提升自身修養的營養,以達到為人處世無愧於心,交朋結友坦蕩真誠之目的。

縱觀許多名人志士都非常重視研讀史書,毛澤東生前書櫃中最多的書籍就是歷史書籍,其中《資治通鑑》是他研究、批註最多的一部。由此可以看到研讀此書,所獲匪淺。

我讀《資治通鑑》很多年,感受最深的是歷史教會我為人處世必謹記謙和與謹慎的道理,因此建議大家有時間多讀讀這本書。


快樂大史


正史:以紀傳體、編年體的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的史書叫正史。如,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除少數是個人著述(如司馬遷的《史記》、范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別史:主要指編年體、紀傳體之外,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史書;由著名學者創作的,有時與雜史難以區分,比如《漢晉春秋》。

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沒有錯,但是要讀對的歷史,要有自己的思想。這就要首先建立正確的歷史史學觀了。如果你讀歷史僅僅是為了一個機構,一個政權,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找藉口,找理由的話。你不用讀太多歷史,只讀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歷史就好了。什麼是正確的歷史觀?正確的歷史觀是以講究事實的,並在事實理論上做出正確的推理,用辯證的思想來推斷一個事情的歷史方法。只有這樣的歷史觀,才是可以讓人明智的。中國的歷史學術是分兩個方面的,一個是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點,教科書就是這樣的。他們會把李自成說成英雄,因為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與他們的農民起義有著共同名稱。但是這樣的學說往往是為了一個組織,一個政黨做辯護的學說。我們可以讀,但是不值得我們學信。另外一個是傳統的歷史學家,他們是傳承了司馬遷的治史思想的,他們以實事為依據,給出一定的推理與論斷,這些人主要有錢穆先生等等。

讀史讓人明智,也是有方法的,讀史要由淺入深,由通史入斷代史。由全面進入局部。


花間悟道


如果我告訴你讀書80%是沒有用的,只有20%甚至只有10%有用,你還會讀書麼?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我們讀完一本書我們不知道哪20%或哪10%是有用的,所以我們要讀書。

讀書是為了學習一種方法,並不是為了學習一種知識,知識隨時可以更新,不知道的知識可以馬上補習,只要你會學習的方法,你就可以有更多的學習知識。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就跟我們蓋房子一樣,那塊磚有用?可以說那塊磚都沒用,哪塊磚又都有用,蓋房子少哪塊磚都能蓋起來,但沒磚是蓋不起來的。宋真宗曾經說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歷史上,有錢的人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定是讀過書的人,今天雖然不是這樣,我們有很多土豪,憑一時興起,趕上時代變革,發了大財,但是在未來的日子裡,當社會進入正軌的時候,一定要有知識才可能獲取更大的社會利益。

那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呢?讀書實際是兩類,第一類是教科書,從某種意義上講教科書不算書,算課本,因為教科書上都是教條,教給你的都是規定的。讀書還有另一類書,叫做雜書,只要不是教科書一類的都叫雜書,古代讀雜書首先重視人文類,古代人在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一點就是先教做人,後教做事,先建立道德水準,做人、做事、相處、學習是人成才的四個標準,今天由於我們更加註重數理化教育,忽視了人文教育,我們現在的人文教育像政治、歷史、地理等等基本都是死記硬背。現在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一出校門就扔給老師扔給學校了,就忘了。現在讓大家算一個梯形物體的體積誰會算,估計除了在讀的中學生,其他人很少人能算出來。

我們今天說的讀書更重要的是讀雜書,比如一個醫生讀的是醫學書,這不算讀書,如果他讀的是史學書、哲學書、文學書這才叫讀書,讀書一定要雜。我們今天都科學的書好處就是讓你變得非常的理智,科學知識掌握得越多,判斷失誤就變得冷靜、理智,比如你想吃增高藥,你看見一個賣增高藥的個頭跟你差不多,還穿著個增高鞋,你會相信這個增高藥麼?有的人就會相信,今天為什麼有很多人會被騙,很多都是因為沒有科學精神,我們判斷事物的對錯利弊,就是靠你的科學精神。

讀文學書什麼用?現在很多人都說沒什麼用啊,其實讀文學書可以讓你多一份情感,讓你變得更細膩,文學不好的人詞彙非常貧乏,讚美一個東西都是好,形容大海就是大,讚美長城就用長,沒有過多的詞彙。所以多閱讀文學書你的表達就不一樣,吸引人的程度就不一樣,他的好處是慢慢變化的,只要文學書讀得多,比如讀難一點的詩詞歌賦,會給你很多養分,讓你語言變得非常的生動。

很多人喜歡讀史書,在這裡我要說一下,沒有史觀的人讀史書是沒用的,你頂多是把他記下來、背下來,被別人問你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你說沒看法,這就相當於沒讀。像《三國》、《水滸》、《西遊》這些章回體小說都是說書人說出來的,人們為什麼愛聽,因為說書人不單單敘述小說的內容,還會加上說書人的評價,不同的說書人評論的高度的角度會不同,那些書的內容大多數人都知道了,吸引人的就是這些評價,這就是最開始的評書。而怎麼評論這些史書呢?就需要更多的知識,更多的觀點,比如哲學。

哲學書讀起來確實很累,我們所說的讀哲學書並不是哲學專業的人。如果你生活中讀兩本哲學書,然後回過頭不管是看經濟問題還是其他問題,相對來說都會變得清晰一點。站在哲學的角度看待一個問題,站得越高,說的就越透徹。一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從美學的角度,從文學的角度,從科學的角度等等從各個角度都能從書中看出你的奧秘,所以一本好書對讀者來說叫“深者看深,淺者看淺”,淺顯看,看一樂也可以,深看就可以看出道理來。

這就要求我們自己更深地去讀一些書,讀書一定要趁年輕,歲數大了精力很難集中,眼力不夠,長時間看書受不了。但年輕人要謹記少讀成功學的書,所有的成功者不管是商業上的成功、事業上的成功、藝術上的成功沒有因為讀成功學才成功的,所有成功人都不看,你為什麼要看呢?千萬不要想著賺錢是個簡單的事,把別人兜裡的錢合理合法的弄到你的口袋裡是天下最難的事情,今天大家認為成功的唯一標準是有了錢,其實這是一個很狹隘的標準,我們今天成功的標準很多,比如家庭和睦、平平安安你要認為是一種成功這已經夠用了,不要一定認為做企業不上市就不叫成功。

讀書已經要記住讀雜書,科學類、文學類、美學類、哲學類乃至玄學類、社會學等等都可以讀,要儘量讀一點沒興趣的領域的書,有能力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讀書過量,就是熬著讀,每天睡覺前讀一小時書我覺得不難做到,多讀其他領域的書就是要吸取營養,我們經常說吃飯營養要均衡、豐富,讀書也是一樣,比如你沉溺於某一類型的書,可能會不能自拔。年輕時讀書很容易會把自己當成書中之人,年齡大了之後讀書就會很冷靜有自己的判斷,每個作家的風格不一樣,對讀者的影響也不一樣。

現在很多人有疑問,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問讀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很難明確的回答,但可以說你如果不讀書,很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