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明智,那么读哪些书比较好?

落寞的橘子


读书明智,读史知得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放松与休息。

这里推荐几本比较易懂,且内涵丰富的历史类书籍。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中学历史课本上经常引用的作品之一,全球史观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将全球各地区的发展统一到全球史观之下,从地区看总体,又由总体到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易中天。一般中国的史学著作,都遵循唯物史观,都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综合来论证阐述。易中天教授的中华史系列作品,单独从人文学角度来解读中华历史,别开生面,值得一读。

《大国崛起》系列丛书。书中揭示了英法美日等八大国家近代崛起之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好书,可以消遣时看,也值得专门深入学习思考。

《枪炮细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该书引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概念,否定了人种说。切入点别致,立意深刻,影响深远。






灵冲霄


如果说你想要真正了解我国的历史,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什么东西,我可以推荐几本书看看,但是不能一上来就正文那种的!我们先来看看入门级别的书籍!比如说你想先了解下中国历史,从哪里开始到今天,历史上有名的事件或者人,我建议你看我国的教科书历史,从小学开始看先了解一下大概朝代更迭。

再深入的话建议看看初中历史课本,这里就讲了一些具体时间段的历史时间,初中的课本我们知道也是浅浅的,不会太深入的了解!就是记住历史事件!

再深入也就是我们需要深深思考的历史书就是高中时期的了,这个时期的书不是光光的历史事件,还要通过表象看本质,更加具体的表现历史,也是踏入研究领域的一个门槛,如果你能够把这个看明白,那么你能到初级了,如果想更加深入那就得到本科了,这有一个专业就是专门文史类的专业,他们一天没事儿就是看历史,翻越书籍考证历史事件的可靠性!

再往后就是更加集中的领域了研究生,他们可能会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展开研究探讨,有的专门研究一个王朝,关于这个王朝的一切事情他们都要翻阅,都要论证!这里的还是停留在历史事件上,到了更高级的是研究那个朝代的人文历史,所有的事情都要研究,吃穿住行!潮流书画,文学!一切都要知道,并且深知!

当然了国外的历史也不尽相同!朝代更迭,历史事件!时间,所以要想真的了解世界的过去,那就结合着世界简史来看。





相魄


这个题目好啊。我也来献丑一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的语录,记载在《贞观政要》这部史书当中,这里的意思是,读历史可以知道社会循环的规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道德经》上的话。

结合这两句话来理解,读历史,可以得到什么?可以得到对社会过去、现在的认识,可以让你了解怎么去辨别一个人,并且真正的认识到自己。

如果认同这个定义的话。读历史书籍大概就该有如下的原则:

未成年人:建议以兴趣为主。

1.图文并茂的《上下五千年》,虽然出版时间比较早,但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一部经典的少儿读物。

2.《三字经》中有关于中国历史的部分,但《三字经》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才能给孩子在背诵的同时,为他们进行讲解,所以是第二推荐。

成年人初学者:建议由浅入深。

1.中国史推荐民国黎东方教授及其其他人合著的《细说历史系列》。这套丛书,语言浅显,夹叙夹议,规模宏大,逻辑清晰,仔细点的人还能从中,体会到如何读正史的方法,以及对中国历史的体会方法。这本书当真初学者的福音。

2.世界史,推荐美国史学大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篇目宏大,图文并茂,而且可以让我们初步了解到西人的史学观点。

成年人发烧友:建议读经典。

1.中国史

(1)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繁体竖排《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这是必读的,也不会花很长时间,如果能够每天阅读1——3小时,也就2-3年可以通览。读完下来,甚至只读了其中的一半,你都不会被如今有些网络“大忽悠”给吓住,并且,你会有很好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比较正确的历史史观。

(2)《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通鉴三件套”,这是中国编年史的集大成之作。版本也较多,不过还是建议买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版,编者多是专业学者,学问正深,不是当今一些网络流行的东西可比拟的,而是错漏少。

此间要强调:读史一定读原文,不要去读白话,白话当中错漏较多,而且现代汉语根本无法原汁原味的还原古文的全部意味。另外,要有一些经学、子学方面的常识,不然,很多的典故、史书中引用经典的话,你是无法体会并理解的。

(3)《剑桥中国史》。这套丛书,是由汉学家费正清主编,集合了西方众多汉学高手一起编制的质量高,观点好,客观公正,既没有所谓白人的歧视,也没有过高的抬举,实在是雅俗共赏的一部佳作。如果古文功底差的发烧友,可从这本书开始看起。

2.外国史

(1)近些年,商务印书馆出了一套西方经典的丛书,从颜色分红、黄、蓝、绿、橙等。其中黄色的就主要以外国古典史学名著为主。比如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凯撒的《高卢战记》、塔西坨的《历史》,另外《罗马编年史》、《李维罗马史》、《哥特史》、《三十年战争史》、《草原帝国史》、《多桑蒙古史》等等等。这些外译经典的质量都比较高,在国内出版社当中,每逢我要想买外国史学经典,首选商务印书馆。

(2)个人比较喜欢二战,二战这断代的历史我为大家推荐三部,记者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兴亡》、李德·哈特爵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国人米勒所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最后这一部是专门介绍中国抗战历史的,在西方世界当中,这非常的难得。

成年准学者:刚才那些书籍读与一些真有志于学习历史的人,就可能还不够过瘾了。那就得看看《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以及一些帝王的《起居注》、类似《贞观政要》、《二十五别史》、或者巴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野史集成》、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元和姓纂》····这就非常多了,肯定不能一一列举。另外估计到这个时候,可能更喜欢影印本,而不是点校排印本啦。^_^

另外,如果有志于学史的人,至少陈寅恪、钱穆两位五四大家的作品你是绕不过去的。另外,像梁启超这样的大家的作品你是绕不过去的。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最高峰唐代刘知己的《史通》那是一定要读的。

外国史,由于外国的典籍相比中国就少得多了,但对于历史学派的著作就可以去看看,比如《德国历史的辉格主义》这类的著作。

如果更牛的达人,可能就得去买青铜器的书籍、研习甲骨文、金文、以及一些考古资料。我曾在湖北省博物馆五楼看到大量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出土文物的研究报告,另外金沙遗址也有馆藏的许多学术性很强的书籍。当然这就很花钱了,不是超级发烧友,又没有太多经济储备的,建议可缓一缓,

我的看书到这里,就已经是举步维艰啦^_^。


白玉飞猪671


我推荐几本入门书籍,这些书读起来比较容易,希望对大家有用。

1、《中国近代史》(徐中约 著)

推荐语:

读史离不开对近代史的了解,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近二百年来,中华大地上风云变幻、血雨腥风,从古老而自我陶醉的封建体制到列强欺凌瓜分、维新改良、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改革开放,每一个事件每一项进程都深深的改变着中国和中华民族,不了解这段充满变革的历史阶段,就很难真正了解当代中国。这短短的二百年时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失败教训、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反思。徐中约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大陆出版的版本有删节(大陆版共29章),建议看港版(港版共41章)。

2、《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著)

推荐语:

蒋廷黻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相比于徐中约先生那本,要薄得多,仅有240页。这本书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全书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而是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反映出作者善于思辨的写作风格。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著)

推荐语: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来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发生大事的因缘。其实,历史的演进,真的就像佛教所说的那样,充满了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不是之前发生事件的果,不是以后发生事件的因。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思维。

4、《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著)

这本书是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概括和对照,叙述了政治制度的因革演变,也指陈出其中的利害得失。这本书不厚,仅有178页,言简意赅,可作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来阅读。

5、《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 著)

推荐语:

这是一本“奇书”,作为一本世界史新著,竟能如此畅销,而且他的作者还是个年轻人。这本书中除了历史知识,还运用了很多诸如人类学、生态学、生物学、心理学 政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它学科知识。能够像他这样从容游走于多个学科之间的历史学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作者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作者的想象力也很牛X,可以从现代生物学制造的那只背上长耳朵的老鼠联想到3.2万年前的施泰德“狮人”,这种大跨度思维在书中处处可见。

6、《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著)

推荐语:

为了趣味性牺牲了一定严谨性,但无疑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通过这本历史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你基本都知道了。

7、《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

推荐语:

这本书着眼于全球,侧重于描述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内容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八个部分。了解世界历史,看这本通史就够了。

8、“史学四大家”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钱穆的著作

推荐语:

这几位都是历史学大家,他们的书因比较严谨和学术,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枯燥,可以结合其他有趣的书一起读。

钱穆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陈寅恪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陈垣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

以上推荐书单仅为一家之言,难免疏漏,各位觉得有价值就收藏点赞转发,没价值就直接忽略吧。










草石先生


有一个最好的办法,读哪些书?

第一,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名人伟人,毛主席都读过什么?我们从里边选,资治通鉴毛主席读了十八遍,史记等等!

第二,要看我们的年龄,文化水平,选择合适自己的,如果一个初中生去读文言文版本资治通鉴,肯定会头疼,最终放弃阅读,所以可以读翻译的白话文的资治通鉴,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最好节选具有代表性的篇目阅读,然后总结,小学生可以阅读漫画版的,如果大学生最好读文言文+翻译,品读原文韵味,再好的翻译终究和原来有差异。

第三,可以上网搜索

第四,可以和周围有交流!


山村青年男教师


杨宽的《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

中华书籍出版的《文史通义》《史通》

商务印书馆的《希腊史》《罗马史》


东林观


1,先从通俗点的故事性比较强的开始推荐吧。

如,话说中国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戏说三国,等等,之类的这些书看起。了解一下各朝代,大致发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风云人物。

2,再相对精准的先读一些自己喜欢的如人物传记,朝代传记,人物评价等。培养自己客观的看历史人物。

如:二月河,康熙,雍正,乾隆三本王朝。

易中天的几本人物评说。

各种人物传记,古代的,现代的。

读的多了,你就会知道,各个作者给各个人物的传记和评价有区别的。

3,相对纪实类专业的文学类人物传记。

如:慈禧全传,曾国藩全传,蒋介石全传等等。

这条跟上一条其实也差不多,只是一个有些偏文学和纪时,一个偏演义和戏说,自己区分吧。

4,各种文学作品,其中也有历史人物的穿插在里面。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名著,还有一些关于比如二战啊,一战啊,历史演义啊等等一些书籍。读这些其实并不是要求你学历史,而是通过这些,更加区分什么是演义和戏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

5,纪录片或图像画册等等。

这些不说了,自己去看吧。

6,贴近专业的历史书籍。

史记,二十四史,隋唐五代史,明史等

7,最后就是严格专业的历史研究书籍了。

如,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文化史纲,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后面这两条,也差不多,只是有些是论述,有些是记叙。自己多看看就知道了。

还有,无论读哪些历史书籍,自己一定要多读,多求证,不要相信一家之言,甚至表明为权威的。只有自己读的多了,看的多了,才能有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也就是明了自己的智!

历史人物,有时候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对历史的进程,还有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都有些重大的关系。所以只有多读多看,才能真正相对客观的了解一些真正的历史。







董太龙1


读史以明智,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很多,笔者认为当属《资治通鉴》。读此书应该反复研读,从中感悟历史,品味人生,在个中治国平天下事件中,提炼提升自身修养的营养,以达到为人处世无愧于心,交朋结友坦荡真诚之目的。

纵观许多名人志士都非常重视研读史书,毛泽东生前书柜中最多的书籍就是历史书籍,其中《资治通鉴》是他研究、批注最多的一部。由此可以看到研读此书,所获匪浅。

我读《资治通鉴》很多年,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教会我为人处世必谨记谦和与谨慎的道理,因此建议大家有时间多读读这本书。


快乐大史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要读对的历史,要有自己的思想。这就要首先建立正确的历史史学观了。如果你读历史仅仅是为了一个机构,一个政权,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找借口,找理由的话。你不用读太多历史,只读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历史就好了。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以讲究事实的,并在事实理论上做出正确的推理,用辩证的思想来推断一个事情的历史方法。只有这样的历史观,才是可以让人明智的。中国的历史学术是分两个方面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教科书就是这样的。他们会把李自成说成英雄,因为李自成是农民起义,与他们的农民起义有着共同名称。但是这样的学说往往是为了一个组织,一个政党做辩护的学说。我们可以读,但是不值得我们学信。另外一个是传统的历史学家,他们是传承了司马迁的治史思想的,他们以实事为依据,给出一定的推理与论断,这些人主要有钱穆先生等等。

读史让人明智,也是有方法的,读史要由浅入深,由通史入断代史。由全面进入局部。


花间悟道


如果我告诉你读书80%是没有用的,只有20%甚至只有10%有用,你还会读书么?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读完一本书我们不知道哪20%或哪10%是有用的,所以我们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学习一种方法,并不是为了学习一种知识,知识随时可以更新,不知道的知识可以马上补习,只要你会学习的方法,你就可以有更多的学习知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就跟我们盖房子一样,那块砖有用?可以说那块砖都没用,哪块砖又都有用,盖房子少哪块砖都能盖起来,但没砖是盖不起来的。宋真宗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历史上,有钱的人有社会地位的人一定是读过书的人,今天虽然不是这样,我们有很多土豪,凭一时兴起,赶上时代变革,发了大财,但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当社会进入正轨的时候,一定要有知识才可能获取更大的社会利益。

那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读书实际是两类,第一类是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科书不算书,算课本,因为教科书上都是教条,教给你的都是规定的。读书还有另一类书,叫做杂书,只要不是教科书一类的都叫杂书,古代读杂书首先重视人文类,古代人在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先教做人,后教做事,先建立道德水准,做人、做事、相处、学习是人成才的四个标准,今天由于我们更加注重数理化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我们现在的人文教育像政治、历史、地理等等基本都是死记硬背。现在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一出校门就扔给老师扔给学校了,就忘了。现在让大家算一个梯形物体的体积谁会算,估计除了在读的中学生,其他人很少人能算出来。

我们今天说的读书更重要的是读杂书,比如一个医生读的是医学书,这不算读书,如果他读的是史学书、哲学书、文学书这才叫读书,读书一定要杂。我们今天都科学的书好处就是让你变得非常的理智,科学知识掌握得越多,判断失误就变得冷静、理智,比如你想吃增高药,你看见一个卖增高药的个头跟你差不多,还穿着个增高鞋,你会相信这个增高药么?有的人就会相信,今天为什么有很多人会被骗,很多都是因为没有科学精神,我们判断事物的对错利弊,就是靠你的科学精神。

读文学书什么用?现在很多人都说没什么用啊,其实读文学书可以让你多一份情感,让你变得更细腻,文学不好的人词汇非常贫乏,赞美一个东西都是好,形容大海就是大,赞美长城就用长,没有过多的词汇。所以多阅读文学书你的表达就不一样,吸引人的程度就不一样,他的好处是慢慢变化的,只要文学书读得多,比如读难一点的诗词歌赋,会给你很多养分,让你语言变得非常的生动。

很多人喜欢读史书,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没有史观的人读史书是没用的,你顶多是把他记下来、背下来,被别人问你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你说没看法,这就相当于没读。像《三国》、《水浒》、《西游》这些章回体小说都是说书人说出来的,人们为什么爱听,因为说书人不单单叙述小说的内容,还会加上说书人的评价,不同的说书人评论的高度的角度会不同,那些书的内容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吸引人的就是这些评价,这就是最开始的评书。而怎么评论这些史书呢?就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观点,比如哲学。

哲学书读起来确实很累,我们所说的读哲学书并不是哲学专业的人。如果你生活中读两本哲学书,然后回过头不管是看经济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相对来说都会变得清晰一点。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待一个问题,站得越高,说的就越透彻。一本书从哲学的角度,从美学的角度,从文学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等等从各个角度都能从书中看出你的奥秘,所以一本好书对读者来说叫“深者看深,浅者看浅”,浅显看,看一乐也可以,深看就可以看出道理来。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更深地去读一些书,读书一定要趁年轻,岁数大了精力很难集中,眼力不够,长时间看书受不了。但年轻人要谨记少读成功学的书,所有的成功者不管是商业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功、艺术上的成功没有因为读成功学才成功的,所有成功人都不看,你为什么要看呢?千万不要想着赚钱是个简单的事,把别人兜里的钱合理合法的弄到你的口袋里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今天大家认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有了钱,其实这是一个很狭隘的标准,我们今天成功的标准很多,比如家庭和睦、平平安安你要认为是一种成功这已经够用了,不要一定认为做企业不上市就不叫成功。

读书已经要记住读杂书,科学类、文学类、美学类、哲学类乃至玄学类、社会学等等都可以读,要尽量读一点没兴趣的领域的书,有能力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读书过量,就是熬着读,每天睡觉前读一小时书我觉得不难做到,多读其他领域的书就是要吸取营养,我们经常说吃饭营养要均衡、丰富,读书也是一样,比如你沉溺于某一类型的书,可能会不能自拔。年轻时读书很容易会把自己当成书中之人,年龄大了之后读书就会很冷静有自己的判断,每个作家的风格不一样,对读者的影响也不一样。

现在很多人有疑问,特别是一些大学生问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很难明确的回答,但可以说你如果不读书,很难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