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代表探访纪实|于静:焊枪为针线,钢铁做布料,世界上最美丽的“缝制”

于静,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在京西宾馆代表驻地于静的房间里,本刊记者采访了她。她一身黑色正装,愈发显得高挑干练。说起在开幕会上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她很激动,连说此情此景终身难忘。她对大会工作报告中的两句话感触颇深,一句是“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在各行各业彰显巾帼新风采”,另一句是“大力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普通女工,于静表示,今后要在工作中继续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业务,扎实掌握好焊接技术,勇于创新,把劳模工作室打造成优秀的焊工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每一名女性,让她们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再创新功,再展巾帼不让须眉风采!同时,作为一名妇女代表,也会发挥好代表作用,把大会精神带回去,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身边的妇女多宣传,带动她们努力争做新时代新女性,为实现东北振兴贡献“半边天”力量。

除此之外,于静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责任也十分重要,要承担好母亲、妻子、女儿等多重角色。她说,良好的家风家训,能让孩子终身受益、让家庭美满幸福。对下一代的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发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作用。

于静当初是因为觉得“焊花漂亮得像焰火”,才选择当一名电焊工的。她太爱美了,少女时代原本是想当裁缝的,梦想缝制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很快她就发现,以焊枪为针线,以钢铁做布料,也是一种美丽的“缝制”,只是难度更高。

电焊,总是被要求“针脚”美观,毫厘不差,但工作区却常常是狭小的,作业面的位置是刁钻的,“干好这个活儿,腕功、蹲功、眼功一项都不能少。”在于静看来,要求越高,难度越大,越能练出本事,也越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有人做过统计,于静平均每年完成的焊缝上千条,无一不达标、不精美。

当年,女儿备战中考时,于静同时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成为“高级工人技师”。娘儿俩约定来一场“比赛”,女儿要考入重点高中,她要拿到高级技师资格。互相激励的母女俩,最终都实现了目标。在那个年代,谁家如果有一位“八级大工匠”,是人人羡慕、“很牛”的事情,于是于静成为了自己年少时最羡慕的人——当时公司里唯一一名女高级工人技师。

在别人眼里,电焊工总是身着脏兮兮的工作服,而于静说,那些干净漂亮的焊缝,那些经过她手的高精尖产品,都是美不胜收的作品。

女工匠的美,美在作品,也美在极端困难下激发的意志之美。

于静谈起自己参加大连市举办的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经历,至今都很兴奋。“我平时工作性质比较单一,而这次比赛的项目范围很广,正是突破自己的好机会。”大连市四十多个企业的两百余名选手参加了大赛,最终获得参赛资格的只有八十余人,而女选手仅于静一名。理论知识测试顺利过关,第二天是实作考试,从早晨开始就下大雨,仿佛是在把本就激烈的角逐渲染到令人窒息。拿到实作考试题目后,于静悄悄定了一个比考试时间短十分钟的震动提醒,以掌握进度。考试结束,天空开始放晴,考场的凝重气氛也随之消散。两个月后,成绩出来,于静夺冠!面对喜讯,于静有点意外。“高手之外还有高手,男人的战场又怎样?放平心态,有条不紊地把活儿干好就对了。”此刻面对记者,她的语气坚定而自信。

这些技术骄人的女工匠在事业上是佼佼者,在家庭中也各有各的幸福。于静说,老一辈的工人大多都以事业为中心,但新时代的人要有新时代的精气神儿,不仅在事业上努力,也要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与家人同成长,共进步,才能共享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