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游优优


刘邦这个人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所以他做的很多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晚年临终之时下令杀掉樊哙也是权衡利弊多时的决定。



樊哙这个人对于刘邦争夺天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刘邦从沛县起兵的时候,樊哙出生入死的陪伴于刘邦左右。在砀东与司马橺对战时斩首15人。与章邯部队作战时,率先登城,并且斩首23人。之后大大小小数十次次战役,樊哙都是身先士卒,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

樊哙一生对刘邦作用最大的一次就是鸿门宴。当时项羽想要在宴会之上杀掉刘邦,是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项羽军帐,解了刘邦的危机,让刘邦有机会逃走。




等到刘邦称帝后,各大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作为刘邦的心腹成为了征讨叛军的骨干将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做到了左丞相的职位。

樊哙地位提升之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众所周知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两人感情还不错,所以樊哙自然和吕雉站到了同一战线。

刘邦晚年对臣子的疑心加重,加上刘邦也知道吕雉是一个野心极大的女人,一旦自己去世,很可能会独掌朝纲,甚至会杀掉自己喜爱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为此刘邦日夜不宁,甚至想废黜吕雉所生的太子刘盈。但因为吕雉在朝中的势力庞大,暂时没有办法废黜。



既然没有办法废黜吕雉的儿子,那就先打击吕雉的势力。而这其中樊哙作为吕雉最忠心的支持者,必然在刘邦的打击行列。

公元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又听说了自己的好友燕王卢绾叛变。但因为伤重无法前往,所以派遣了樊哙以相国身份镇压卢绾。

樊哙前脚走,后脚就有人说樊哙和吕雉串通好了谋反。种种的迹象表明,即便是樊哙不谋反,他也会跟随吕雉祸乱朝纲。最终刘邦下令让陈平把周勃藏在车中,去向樊哙宣读圣旨。趁宣读圣旨的时候周勃突然出现拿下樊哙并处死。



陈平领命带着周勃前去。但是陈平又想到了樊哙也算是皇亲国戚,现在刘邦正在气头上,如果反悔了自己又该怎么办。就算是刘邦不反悔,现在刘邦的病情严重,朝不保夕。如果刘邦突然死了,而自己又把樊哙杀了,那岂不是得罪了权势熏天的吕雉。

思来想去,陈平这个千古人精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樊哙绑了,送给刘邦。让刘邦自己决定是杀是留。就在陈平带着樊哙会京复命的时候,果然刘邦去世了。这下可把陈平愁坏了,如果有人在吕雉面前说自己坏话,估计自己后半辈子也就完了。



最终陈平策马加鞭赶往长安,装作狼狈的样子回到京城后,趴在刘邦的灵前哭诉说;“您给了我圣旨,让我在军营前面就地斩杀樊哙。”吕雉等人听到后,赶紧问陈平樊哙如何了。陈平说;“我不敢随意处决大臣,我把他带了回来,交给您处置。”

短短两句话把自己摘的一干二净,而且还向吕雉表达了自己的功劳。吕雉听说樊哙没死,也释放了樊哙。陈平这个人精也因此得到了吕雉的信任和重用。


我是越关


刘邦,是个思路极为缜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临终之际要杀樊哙,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中缘故,听司马为君慢慢道来。

首先,刘邦不是因为个人仇恨杀樊哙。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是他的老客户,所以俩人关系不错。后来刘邦做沛公,樊哙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哙这个人,智略谈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当时打仗是以人头数作为晋升标准的。樊哙在一场战斗中砍下敌军十五个首级,就被封为国大夫。和章邯的军队交手,砍下二十三颗首级。打败李斯之子李由,斩首十六级。攻武关至霸上,樊哙更是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鸿门宴那一场局,又是他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进入帐后拿眼珠子瞪项羽,项羽还欣赏他是位壮士,请他吃一条生猪腿。樊哙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这一场吃生肉秀,其实是救了刘邦的命——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很可能就被杀了。

刘邦称帝以后,樊哙依旧为他卖命,燕王臧荼的叛乱,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乱,则是他与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刘邦临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还在北方讨伐燕王卢绾的叛乱。

所以,樊哙的军事能力,是不值得怀疑的——但,刘邦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与儿子刘如意的安危,在他看来,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吕雉,就一定会被吕雉杀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刘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刘邦又发现,群臣都很拥戴吕雉的儿子刘盈,尤其是樊哙掌握着兵权,一旦他决意废除刘盈甚至说要杀掉吕雉,吕家人会不会谋反作乱,樊哙会不会助吕家一臂之力?

在刘邦看来,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樊哙很听老婆的话。所以要保住刘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须废掉或杀掉吕雉,而要解决吕雉,前提就是要让樊哙消失。

但刘邦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直到身体快不行了,他才找来陈平,让陈平去樊哙军中传诏,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车子里,打算一到军营,就立斩樊哙,让周勃接管军队。

可问题是陈平是个极会算计的人,他发现形势已经不对了,刘邦说不定马上就要死,而死后吕雉一定掌握大权,而那时如果陈平和周勃拿着樊哙的人头上报,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最终,陈平没有杀樊哙,而是将樊哙打入囚车,押回长安,结果在半途就得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立马转变方向,投向吕雉,而樊哙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绩。

刘邦生前没能杀掉樊哙,吕雉便没事,而吕雉没事,戚姬与刘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樊哙作为刘邦的忠心追随者,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干将,但是刘邦晚年平叛的对象都是曾经的追随者,樊哙不仅有实力造反,还是吕后的妹夫,不杀之难安刘氏天下。帝王执掌国家公器,不容私情,不论樊哙会不会反,但是他有实力反,因此杀之可安心,不杀则始终是隐患。

樊哙跟刘邦是发小,经常跟着刘邦吃喝嫖赌,他以杀狗贩肉为生,但是武艺高强,可能是战国末期著名剑客屠狗者的徒弟。后来刘邦娶了吕稚为妻,而樊哙则娶了吕稚妹妹为妻,两人不仅是发小朋友,更是亲戚了。刘邦起事后,樊哙一直跟随左右,特别是在鸿门宴上的出色表演,使刘邦虎口脱生。

刘邦当了皇帝后,分封了不少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些王先后都反了,刘邦的晚年就在平叛中渡过:临江王驩反,卢绾击之;燕王臧荼反,刘邦亲自平叛后封卢绾为燕王;利几反,刘邦亲征平叛;韩王韩信反,刘邦亲征之,一年而定;陈豨反、淮阴侯韩信反、梁王彭越谋反、淮南王黥布反、燕王卢绾、英布反。这么多的人都反了,难保樊哙不反,因此刘邦想死前杀了樊哙,只有死人不会谋反。

最后樊哙可能对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及儿子刘如意不利,毕竟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他会帮助吕后对付戚夫人及刘如意。因此为了戚夫人及儿子刘如意,杀了樊哙也是有好处的。

综合以上分析,刘邦虽在垂死之际,但思维还是清楚的,他一点也不糊涂,算计得很精明。


大秦铁鹰剑士


刘邦娶吕雉,樊哙娶吕媭(音需),吕媭是吕雉的妹妹。所以樊哙是刘邦的亲妹夫,同时这也是刘邦最强大的保镖。他是一个卖狗肉的,后来飞黄腾达,获封舞阳侯。



刘邦之所以秘密杀樊哙,是因为有人举报樊哙跟吕雉串通一气,打算图谋不轨。刘邦想了一想,也对,樊哙对自己忠心耿耿是没错,但他也是吕雉的亲妹夫啊,自己在平英布时不幸中流箭病倒在床,一旁的吕雉野心勃勃,像只伺机而行的狮子,如果二人串通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樊哙手握兵权,效仿其他异性王谋反了该怎么办?何况值得信任的人还不是最终反叛了吗?



因此,为了不引起吕雉的警觉,他打算采取陈平的策略,暗中换将,秘密杀掉。可等到把樊哙用绳子绑起来后,陈平越想越不对劲,此时朝中吕后权势通天,而刘邦也病恹恹的,樊哙还是得力助手,劳苦功高,是当初从沛县出来一块打江山的老伙计,万一刘邦后悔了,或者万一刘邦驾崩了……岂不是对自己不利?



这样一想,陈平决定把樊哙绑着去见刘邦,不料走到中途时,刘邦已经驾崩。于是他快马加鞭,急急忙忙跑到灵前哭诉:“你给我布置的任务(就地处决樊哙),我不敢轻易杀功臣,就把他带回来了,听凭你的处置。”这演技杠杠,可以拿影帝了。

最后,樊哙又活蹦乱跳,享受荣华富贵咯!


非常茴香豆


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都是出身草莽的开国皇帝,两人为了稳固统治,都杀了很多功臣。

但刘邦杀樊哙,并非是简单的杀功臣那么简单,悦史君认为,这与樊哙其人的特殊本领和经历有关。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加好友,一直跟随刘邦,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樊哙作战非常勇猛,每次都有斩获,官爵越来越大,刘邦灭秦后,项羽设下鸿门宴,范增企图就此杀了刘邦。

樊哙听张良说明情况下,入席怒斥项羽,帮刘邦解了围,跟着刘邦去了汉中。

楚汉争霸期间,樊哙多次作战取得胜利,刘邦称帝后,樊哙继续四处攻打异姓诸侯王,获封舞阳侯,做了左丞相。

樊哙不仅深得刘邦信任,还因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和刘邦成了亲戚,但他跟吕后的亲密关系,引起刘邦的怀疑。

吕后虽然早已失宠,但她是刘邦重要的帮手,权力欲望很大,刘邦对此很不放心。

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造反,重病的刘邦派樊哙去平叛。

这时,有人告诉刘邦,樊哙准备刘邦死后,与吕后一起作乱,杀死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戚夫人是刘邦最爱的女人,刘如意是刘邦属意的皇太子人选,他知道樊哙太猛,担心会有事,就派陈平带着周勃,去杀樊哙。

在这种情况下,樊哙的死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但陈平是个很机灵的人。

在路上,陈平和周勃商量,樊哙和刘邦、吕后关系都好,我们不能直接杀他,不然就是给自己找事,把他押送长安,让刘邦拿主意最好。

于是,两人将没有设防的樊哙拿下,周勃继续打仗,陈平押樊哙回长安。

还没到长安,刘邦就驾崩了,陈平先赶回长安哭丧,吕后就饶恕了他,樊哙也拣回一条命,继续荣华富贵。

悦史君认为,樊哙遭此一劫,与那句谗言关系不大,从后面吕后真正杀戚夫人母子、专权多年来看,刘邦的做法也是有先见之明啊!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晚年的刘邦,只要听到谁要造反,第一反应就是先杀了再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虽然与刘邦也是生死之交,而且为刘邦打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吕后的亲信,毕竟他的老婆是吕后的亲妹妹。刘邦病重,吕后野心勃勃,刘邦不是不知道。就在刘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乱归来之后,他听说燕王卢绾要造反,于是派樊哙带兵前去平定。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告发樊哙与吕后串通要造反。

刘邦让周勃去替代樊哙带兵讨伐卢绾,又怕樊哙不从,如果逼反了樊哙就麻烦了。于是在陈平的建议下,由陈平和周勃一块去,周勃藏在车里并不声张,樊哙以为只有文臣陈平就不会怀疑。刘邦要求陈平,到了军营直接斩下樊哙的头拿回来。陈平与周勃在路上计议,樊哙是皇上的妹夫,造反的证据不足,多半是被诬陷的,皇上现在病重疑神疑鬼,如果后来后悔了必定怪罪他们两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杀了樊哙可就彻底把吕后给得罪了,如果刘邦死了,吕后那娘们也不是好惹的。所以陈平与周勃到了樊哙的军营,没有杀死樊哙只是把他绑了,周勃代替他去讨伐卢绾,陈平带他返回长安。



陈平还没到长安,刘邦就死了。刘邦一死,那就是吕后最大了,陈平的脑袋命悬一线,马不停蹄地跑到刘邦的灵堂里大声哭喊:“皇上,我没杀樊哙,我给你把他带回来了。”刘邦是听不到了,吕后姐妹这下喜出望外,陈平的老命也算保住了。所以有时候保住别人的命才能保住自己的命,陈平不亏是与张良齐名的谋士,思虑果然周全。后来吕后主政,陈平还是忍气通声,等到吕后一死,陈平周勃等人就诛杀了吕后的家族,还政刘氏。


麦地传奇


刘邦怎么会糊涂呢?刘邦这一招狠着哩!他是一箭双雕,且听苍茫大地分析一下:

一、有效地打压吕氏家族势力。

刘邦在日,立白马盟约,非刘姓不得封王,非立功不得封侯。刘邦子孙已成藩王,有一定势力,能遏制异姓图谋不轨。

凭刘邦的眼光,他早已把给他刘家皇权构成威胁的第一代开国王如韩信、黥布、彭越扫平了,太尉周勃老忠臣一个。他最忌讳的是吕后,吕后长期留守关中,与开国功臣关系密切,樊哙虽在鸿门宴上舍命救驾,但他是吕后的亲妹婿,作为吕家女婿,他可能会在刘邦死后为吕家利益代言!他已经在叫嚣除掉戚氏、除掉如意!还有个和吕雉一起做项羽俘虏的文臣审食其,和吕后关系不明不白,如他们三人勾结,刘家政权会改变颜色。干掉樊哙,正好断吕雉一条手臂。

二、之所以派陈平去,一是陈平工于心计,另一方面制造开国元老派和吕氏集团的矛盾。

陈平,当年离间项羽、范缯关系;在刘邦被项羽吊打,急需韩信出兵、韩信却派使者请求封假齐王、刘邦大怒时,桌下踢脚劝刘邦封他真齐王,最后韩信用十面埋伏阵埋葬了西楚霸王;在刘邦被匈奴单于兵围白登时,又用大量财宝收买单于家的阏氏,利用女人的嫉妒心,君臣成功地突围……

一旦陈平用尚方宝剑斩杀樊哙,他就成了吕后的死敌,他们元老派和吕氏就会心存芥蒂,互相制约。这正是刘邦求之不得的事情!

陈平接过的是烫手山芋,不遵刘邦旨,杀头;遵旨,杀了樊哙,吕后会秋后算帐。陈平人精啊,他和樊哙无怨无仇,把樊哙押上车,带回长安,交由刘邦处置。刘邦已病危,如押到长安,刘邦已死,陈平屁事没有,要刘邦没死,刘邦最多臭骂陈平一痛,亲自下旨杀连襟,刘邦死后,吕后也怪不到陈平头上,老江湖啊!这位嫂子敢盗、克夫富婆寡妇敢娶的大谋士陈平,除了胆大,还有心细一面啊!从当年他替陈氏家族分祭肉,就见本事啊!整个陈氏家族祭祀完的祭肉,分配要想各家满意,难度系数五颗星:各家有辈分差别、尊卑差别、银子使的多少等差别,陈平一分,整个家族满意。陈平还口出狂言:你把天下交给我分,我也保证分得好!

合格的政治家都老谋深算,非我辈凡夫俗子可比。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刘邦和樊哙是同乡好友,刘邦娶吕雉为妻,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两人成了连襟。刘邦灭秦后,项羽设下鸿门宴,范增企图就此杀了刘邦,宴樊哙帐篷对着众人怒目而视,并且提剑随时准备绝地反击,救了刘邦一条小命。楚汉争霸期间,樊哙多次作战取得胜利,刘邦称帝后,樊哙继续四处攻打异姓诸侯王,获封舞阳侯,做了左丞相。

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造反,重病的刘邦派樊哙去平叛。这时有人对刘邦说,樊哙准备刘邦死后,与吕后一起作乱,杀死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病榻上的刘邦立即召见了陈平和周勃,并给他们下了死命令——“至军中,即斩哙头”! 据史书记载,刘邦死前,吕后问他萧何接班人的问题,刘邦接连说了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并且他们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所以刘邦如此对待恩人、战友,绝不是他老糊涂了——他此时非常清醒。之所以这么做,刘邦可能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保护戚夫人母子

刘邦临的真爱是戚夫人,他一心想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继承大统,但霸道的吕后及其子刘盈岂能让位,吕、戚二人早已势不两立,现在吕后的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樊哙这个外戚掌握着兵权,刘邦明白自己一死,按照吕后的性格,戚夫人和刘如意必死无疑。

二、防止吕党专权:

刘邦在日,立白马盟约,非刘姓不得封王,非立功不得封侯。刘邦子孙已成藩王,有一定势力,能遏制异姓图谋不轨。但吕氏实在强势,刘邦自己舍不得杀的韩信、彭越,都被吕后解决了,太子刘盈又过于弱势,掌管军队的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所以皇太后会独掌朝纲,但如除掉樊哙之后,大汉的军权或许不会落入吕党手中。

三、防樊哙谋反:

刘邦称帝后,分封了不少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些王先后都反了,临江王驩反、燕王臧荼反、韩王韩信反,陈豨反、梁王彭越谋反、淮南王黥布反、燕王卢绾、英布反,刘邦晚年就是在平叛中渡过,难道樊哙不会反吗?因此刘邦想死前杀了樊哙,只有死人不会谋反。

陈平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后,聪明的他意识到刘邦和戚夫人大势已去,天下注定是吕雉的天下。所以在押解樊哙的时候,拖延着没有将樊哙杀死,果然在半路之上,刘邦驾崩,刘盈登上了帝位。樊哙官复原职,陈平毫发无损,随后除了刘盈、刘长外的刘邦余子全部倒霉,最惨的是戚姬母子!


美丽青春您真痘


刘邦临死要去杀吕后的妹夫樊哙,不是老糊涂了,而是想剪除吕后势力,保护自己的宠妃戚夫人和儿子赵王如意。

皇帝的日子是过不安稳的。刘邦老年起兵,一辈子都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挣扎着。

前207年之前,主要矛盾是对抗秦朝。

前207年之后,主要矛盾是对付项羽。

前202年称帝之后,主要矛盾在于维护刘姓皇朝的稳固,于是异姓诸侯王成为眼中钉,为此不但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还把自己的女婿张敖等都拿下了。

灭掉了异姓诸侯王,接下来刘邦的潜在威胁,就变成了自己的亲老婆吕后一党。

刘邦和吕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于公,是刘邦担心吕后一党势力太大,日后威胁到刘氏江山。

于私,是刘邦想把自己的宠妃戚夫人扶正,想废黜吕后生的太子刘盈,让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继位。

当然,刘邦在世的时候,斗争只有私这一领域。吕后用了商山四皓来保护儿子刘盈,终于挫败了刘邦更换太子的图谋。

刘盈的继承人位置坐好了,现在刘邦该担心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安全了。自己百年之后,如果吕后一党势力太大,这两人还能有命么?

而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虽然有亲戚关系,却是吕后最亲近的重臣。不由得刘邦不猜忌。

这时候,恰好有了传言,说樊哙是吕后的党羽,打算在刘邦百年后杀死戚夫人和如意。

可以说,这正踩到了刘邦的鸡眼上。所以刘邦才会急匆匆命令陈平去杀死樊哙,以剪除吕后的势力。

只不过陈平比刘邦清醒,知道就算杀了樊哙,也无损吕后的地位,反而自己会被吕后除掉。因此他拖延了这个命令。

事实证明刘邦的顾虑是正确的。吕后掌权后,非常残酷地虐杀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随后,又开始剪除刘姓的诸侯王,取代以吕姓诸侯王。

若是吕后多活个二三十年,只怕刘姓江山真的变成吕姓的了。

幸亏吕后也活得不长。她死后,周勃、陈平等人三拳两脚,灭了吕姓诸王,拥立汉文帝,恢复了刘姓江山。


巴山夜雨涮锅


刘邦一直到死,都没有糊涂。何以见得?

据史书记载,刘邦死前,吕后问他萧何接班人的问题,刘邦接连说了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并且把王陵、陈平、周勃等人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你说他糊涂没?

事实上,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是出于外戚专权的忧虑。

樊哙是谁啊?不仅是刘邦的铁哥们,开国功臣集团的典型代表,更是吕后的亲妹夫。

众所周知,汉惠帝刘盈性格羸弱。皇帝年幼且羸弱,很容易导致外戚专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刘邦为何不杀掉吕后呢?一来,这样做实在说不过去,毕竟吕后是跟着他一路打江山的糟糠之妻,而且吕后对于刘盈也有一定的护威作用;二来,刘邦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开国功臣集团,包括曹参、王陵、周勃等人,这些人对刘邦是忠心耿耿的。刘邦有信心,功臣集团完全可以抗衡吕后的外戚集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樊哙就尴尬了。他有两重身份。为了纯洁开国功臣集团队伍,刘邦必须杀了他。

可惜,一直以阴谋诡计著称的陈平耍了一个心眼。他知道刘邦快不行了。为了不得罪吕后,他就没杀樊哙,而是把他绑回了长安。结果,没等到达长安,刘邦就死了。

樊哙因此侥幸逃生。而吕后也欠了陈平一个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