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党建引领促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白银区以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为统揽,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开展农村党群创业互助活动、整合旅游资源和支柱产业,着力构建“党建+”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促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构筑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坚持好中选优,通过组织换届选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等举措,逐步建立一支年龄以30—50岁为主体、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0%以上、有致富带富能力的达到70%以上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列入区级年度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培训与开放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立足长远发展,深入推进“三个培养”工程(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乡镇包村领导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人才“2+1”帮带机制,按照1:2的比例从现任村“两委”副职、文书、组干部和其他优秀分子中培养发现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达284名。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在职村党组织书记社会养老保险、离任村干部补贴等制度,加大困难老支书慰问帮扶力度,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体检关怀机制。2018年村、组干部报酬、组干部误工补贴分别达到2.4万元、0.72万元以上,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活力。

开展农村党群创业互助活动,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坚持科学谋划,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按照示范引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累计整合资金470余万元,在全区45个行政村建立农村党群创业互助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全区各村实际,面向市场,因村制宜,形成以互助资金型发展类型为主导,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红色股份型、服务创收型、项目带动型等为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水川镇金锋村土地流转、水川镇顾家善村乡村旅游、纺织路街道大坝滩村房屋出租、武川乡新安村脱毒马铃薯、特色小杂粮产业种植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村。坚持组织引领,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村社合一”等“三链”模式,让党员和群众“抱团”发展,着力提升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截止目前,全区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2个、占全区70%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达到8个、占全区15%以上,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整合旅游资源和支柱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亮点品牌”。挖掘独特优势,精心编制《白银区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和支柱产业,通过政策性奖补等方式,大力实施民宿项目,打造了强湾乡强湾村花田人家、水川镇大川渡村西遇部落等一批特色民宿客栈,有效促进了周边农民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发挥产业带动,依托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取“园区+公司+农户”运行模式,建设自动化日光温室、智能化农艺园、休闲式温室区,打造凤园花海旅游观光项目,广泛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动传统低端农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由单纯农业向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复合性功能转变。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党建+美丽乡村+农户”模式,先后打造了花村•顾家善、水乡•大川渡、乡坊•强湾村、石村•萱帽塔、桃园•罗家湾、大坪•农业园等6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依托黄河假日城生态优势,成功举办第二届荷花美食暨“六朵金花”乡村文化旅游节,强力推动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张晓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