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

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誰能想到,一次看似普通的遠行,卻在近百年後,被人們視為一次劃時代的考察。

1914年,周務學以北洋政府特派勘界大員的身份,率領勘界隊伍,在玉樹(當時屬甘肅省管轄)完成了一次艱難的調查。

周務學字本齋,甘肅天水人,舉人出身,在清末民初的西北政壇曾上演過風雲一幕。他曾任甘肅陸軍學堂監督,時間長達6年,培育出了一批有近代軍事思想的軍事人才。宣統二年,周務學曾負責籌建了甘肅新軍,因仰慕岳飛之名,將他統帥的新軍命名為忠武軍。在陶模等人的影響下,他曾長期關注邊疆事務,最後犧牲在邊疆。1921年,大批白俄匪徒入境劫掠,他固守新疆阿山,無奈勢單力孤,阿山城破,為保護民眾,自戕而死。

這裡要講述的是周務學的另一件事情。晚清到民國以來,四川和甘肅兩省為玉樹的地界問題經常發生糾紛。民國三年(1914年),周務學受(北京)民國政府派遣,前往玉樹進行地界實地勘察,平息部落間矛盾。

那時的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在這樣的條件下,深入青藏高原所面臨的困難是不可想象的。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講述人:周建睿 澳門國際傳統武術搏擊聯合會終身榮譽會長、中國武術七段、周務學將軍曾孫

周務學一行人,究竟是如何完成這次勘界任務的?5月3日,周建睿講述了周務學赴玉樹勘界的往事。

踏勘邊界,一次特殊的遠行

四川和甘肅兩省邊界糾紛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派人去實地踏勘。但是北京到玉樹,路途遙遠,往來不便。更為重要的是,北洋政府內,找不到熟悉民族事務的人。

我曾祖早年曾經跟隨新疆巡撫陶模,在新疆待過三年,再加之他以嶽武穆為楷模,憂國愛民,長期關注邊疆民族事務,擔任民國勘界大員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1914年,北洋政府任命我曾祖為“勘界大員”,前往玉樹勘察界務。在老百姓眼中,他就是欽差了。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通天河畔的皮筏



他組建了一支勘界隊伍,其中有兩個人比較有名,一個是周希武,天水人,是我們周氏族人;另一位是牛載坤,狄道(臨洮)西鄉八松莊人。這兩人主要負責行程記錄、會談紀要、測量地形、繪製地圖等方面的事情。我們現在看到的關於這次勘界的行程、玉樹地理、風俗等方面的材料基本上是這兩人寫出來的。令人遺憾的是,這兩人最後的結局也幾乎是一樣的,周希武在西寧至蘭州途中遇害,牛載坤則在武威至蘭州途中遇害。

正式出發就是民國三年的中秋節第四天(1914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十九)了。當時玉樹被稱為荒蠻之地,距離蘭州有數千裡之遙,而且漢族官員很少有人去過那裡,幾乎沒有什麼文字和實物資料輔以佐證。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曾祖深感勘界責任重大,不敢怠慢,按照原定計劃,勘界隊伍在上午十點離開蘭州,而他卻在這天的凌晨一點就從蘭州出發了。

從蘭州到西寧,有五百餘里,他們走了一個禮拜才到。在西寧,他們做了充足的準備,籌措錢糧,購買駿馬駱駝。忙碌了十天左右,隨行馬匹駱駝、輜重糧草準備齊全,才於1914年10月26日(舊曆九月初八)清晨離開西寧向藏區進發。

這次隨行有文武賁員(勇士)60 餘人,馬90餘匹,駱駝70餘峰。曾祖曾是忠武軍統領,隊伍日常的行程一直按照部隊行軍的方式前進。大隊人馬過境,為了使藏區百姓不產生恐慌,曾祖先派小分隊在前面進行傳喻、聯絡和偵查。

黃河源頭,天寒地凍過冰河

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艱辛,翻越了空氣稀薄的巴彥卡拉山,趟過了無數的溼地草灘。11月12日(舊曆九月二十五),他們來到了黃河源頭,此地距離玉樹只有四五百里了。

他們在鄂陵湖附近的黃河邊遇到了一次挑戰。去玉樹必須過黃河。按照以往的情景,十月下旬高原上的天氣已經很冷了,黃河河面也早已封凍了,大隊人馬可以踩著冰橋過河。

可是到河邊,情形卻和往年不同,河中波浪洶湧,兩岸冰凌錚錚,結上了如尖刀一樣的冰鋒,附近又毫無人煙,找不到渡河的船隻和皮筏。

怎麼辦呢?是在黃河邊紮營設帳等待封河,還是再到上游另選地方過河呢?曾祖認為:維護國家利益,勘界任務緊迫,不容等待。這兩個過河的方案都被否定了,只有強行過河了。

過河的第一步必須探明水情,尋找一個合適的渡河點。曾祖在扈行的隊伍中挑選了一位名叫王長才的勇士。由他下水試探水的深淺。就是要求王長才從黃河中游一個來回,弄清楚河中水位的高低,看看究竟能不能涉水過河。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王長才非常厲害,他脫光了衣服裸體下河,向河的對岸遊了過去,過去的時候,體力充沛,比較順利,水深及肩,從河對岸返回時,就遇到危險了,黃河中漂流的冰塊很多,他的體力透支比較大,多次撞到冰塊,險情不斷。

在岸上人們的吶喊助威下,王長才掙扎著終於游到了岸邊,此刻王長才面無人色,渾身上下都是被冰凌劃破的口子,身體也凍僵了。人們看到他為了大家受苦,都痛哭流涕。急忙給他灌上用酒泡製的薑湯,裹上厚厚的皮襖,由兩個人架著他不停地奔跑了數十個來回,才恢復了正常。

水情探明瞭,但如何過河又成了問題。曾祖他們急中生智,商議出了一個過河的辦法,就是把馬背上的鞍橋腳蹬馱到駱駝背上。一些駱駝馱的輜重糧草先卸下,隨行人員分兩撥過河,挑健壯駱駝往復數次馱人載物。但是由誰來當前導,為整個隊伍開道呢?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結古鎮當地寺院舉辦賽神會。



曾祖在隊伍中又挑選了一位開路的勇士,為了使馬匹和駱駝在兩岸行進中站穩,不致滑倒,又命令軍中壯士裸體下水(穿棉衣下水極易被凍傷),壯士們用斧頭把河兩岸的冰凌鑿平,打開一條通道。曾祖父為了鼓舞士氣,身先士卒,騎在第一匹駱駝上,引導隊伍過河。

冰冷刺骨的河水越來越深,超過駱駝腹部到人的小腿。為了保證馬匹也順利過河,一頭駱駝引一匹馬,緩緩過河。到了河中間,馬的身體就淹到了水中,而只剩下了馬頭浮在水面。騎在駱駝背上的人緊緊地抱住駱駝的雙峰,雙目不敢斜視。就這樣勘界隊伍終於涉過了黃河。

上岸後,他們不停地來回走動,使血液流通,皮膚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避免了凍傷發生。

這次渡河也是曾祖軍事指揮才能的體現,尤其是他的部下,聞命令而動,不畏艱難險阻,在行進中也是前有偵查,後有後衛,中有護衛。這次歷險也讓曾祖感到了青藏高原上人們相互交流的難度,也更加堅定了他前往玉樹勘界的決心,並萌發了為老百姓造橋的念頭。

一段往事,忠武橋前的盟誓

過黃河後,他們又走了近半月,於當年11月26日抵達了玉樹結古鎮。這次行程走了兩千五百餘華里,尤寒冬季節中行走在青藏高原上,其艱難程度遠遠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

在玉樹,他走訪了巴彥囊謙千戶大頭人和二十五族(二十五個部落)百戶頭人,瞭解到了他們部落的分佈情況和各個部落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的歸屬和管轄淵源,勘察了山川河流的坐落流向,繪製了玉樹行政圖,理清了四川和甘肅兩省所轄藏區邊界糾紛的來龍去脈,並完成了給民國政府的“查勘玉樹界務的報告”上報北洋政府。

在勘界的同時,曾祖念念不忘為百姓造橋的念頭,捐款在通天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橋,並用忠武二字命名,稱之為忠武橋。


1914年甘肅四川玉樹勘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劃時代考察

玉樹結古鎮的青年藏族夫婦。



忠武橋落成之日,在橋南召集玉樹各個部族的頭人、千戶、百戶,舉行會盟儀式,互遞生年名帖,滴血盟誓,強調漢、藏、蒙、回譬如兄弟,共同團結、堅如磐石,同屬中華。

這次勘界之行,確定了甘肅四川兩省的邊界,為後來甘肅、四川、青海三省邊界對藏區的劃分管轄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