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中筆法的運用,“輕、重、緩、疾、抑、揚、頓、挫”

要根據創作書體,選用與其書體相對應的筆法。精湛的筆法是就勢而書、隨意而行,使毛筆在中鋒、偏鋒、側鋒等不同狀態下自然轉換運行。

除此之外,還要兼顧用筆力度、書寫速度、行筆節奏的變化。這些變化可用“輕、重、緩、疾、抑、揚、頓、挫”八個字來概括;這八個字是四對相互對立而又統一的矛盾,分別有它不同的涵義:

“輕、重”指的是用筆力度的大與小;

“緩、疾”指的是行筆速度的快與慢;

“抑、揚”指的是思想情緒的收斂與放縱和字體形態的緊縮與誇張;

“頓、挫”指的是行筆的停頓與轉折。

這些矛盾需要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去化解,把它們融為一體,以達到和諧統一的目的。

一、“輕、重”不同的用筆力度,表現在提、按的用筆方法中。把筆向上輕提,筆畫會變細,向下按筆畫會變粗,適當地提、按會使筆畫產生粗細變化,藉此產生輕、重對比,加強動感。

二、“緩、疾”不同的行筆速度,是創作情緒、意境的表現。“緩”則心平氣和;“疾”則情緒奔放,一發而不可收。以緩、疾相間的速度行筆,會產生自然的節奏感。書法的“神氣”就產生在行筆速度的緩、疾對比之中。

三、“抑、揚”是掌控書寫情緒的收斂或放縱、字體形態的緊縮或張揚的手段。“抑”則收斂;“揚”則放縱。書寫情緒收斂,字體形態則緊縮;書寫情緒放縱,字體形態則張揚;字體形態參差錯落的變化情趣,就產生在這一收、一放之中。

四、“頓、挫” 是毛筆在行進中的停頓、轉折的處理技巧。“頓”則停頓休止;“挫”則轉折。“頓”是行筆間突然駐筆停頓,猶如懸崖勒馬,驚恐險絕;“挫”是行筆間的方向轉折,猶如乘坐過山車,時而直行、時而環繞、時而升上頂峰、時而跌入低谷,在起伏跌宕的律動節奏中把情緒推向高潮。字體形態的平正險絕、筆畫的環轉縈繞、節奏的起伏跌宕都是用“頓、挫”的技巧來表現的。

請欣賞王羲之《上虞帖》 感受一下:

書法創作中筆法的運用,“輕、重、緩、疾、抑、揚、頓、挫”

《上虞帖》的草法隨意灑脫,輕鬆自然,不拘小節。首先,在筆法上它不是靠輕重提按變化來豐富線條內容的,而是以節奏和運行速度(疾澀之變)來充實線條內涵,提按為輔。其次,結構上強調開合變化,收放自如,所以字形構架的視覺效果顯露出一種“張力”的特徵。

下面,我們分頁放大欣賞:

書法創作中筆法的運用,“輕、重、緩、疾、抑、揚、頓、挫”
書法創作中筆法的運用,“輕、重、緩、疾、抑、揚、頓、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