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升達再迎保和堂 江昌政算計出錯舉債9億難償還

江昌政父子算計出錯,引發ST升達動盪不已。

根據最新公告,江昌政、江山及董靜濤等一起將所持升達集團100%股權轉讓給保和堂,ST升達的實際控制人將由江昌政變更為單洋。

這是保和堂擬二度接盤。一年前,保和堂曾擬向升達集團增資9億元並承擔其22億元債務的代價受讓升達集團59.21%股權,進而成為ST升達實控人。不同的是,這一次,升達集團所持ST升達股權市值只有5.39億元,而一年前為13.15億元。

這一年間,ST升達停牌6個月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失敗、參股全之脈未果。與此同時,升達集團債務危機爆發,所持ST升達股權被輪候凍結。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上述系列告敗事件始於江昌政算計出錯。與先賣殼再剝離傳統資產的通常操作手法不同。江昌政反其道而行之。2016年,江昌政舉債9億元從上市公司購買傳統林業資產,緊接著籌劃賣殼,依靠溢價收益償還債務,誰料想賣殼計劃遲遲未能實現,以致債務危機爆發。

備受關注的是,前次接盤失敗並與江昌政對簿公堂,其原因是高達7.65倍的槓桿下仍未籌集到受讓款。這一次,保和堂是否有足夠的實力接盤仍是未知數。

此外,ST升達盈利能力十分有限,保和堂也未見有優質資產,未來將往哪個方向發展,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目前,這些現象均不明朗。

保和堂時隔一年捲土重來

江昌政與單洋這兩個曾經對簿公堂的雙方再次坐在一起“舊事重提”,商量的是升達集團股權轉讓及ST升達實控人易主事宜。

11月16日晚,ST升達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昇達集團全體股東江昌政、江山、董靜濤、向中華、楊彬與保和堂(海南)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根據協議,江昌政、江山、董靜濤、向中華、楊彬將其分別持有的升達集團53.46%、28.88%、11.72%、5.63%、0.32%的股權轉讓給保和堂(海南)。轉讓完成後,保和堂(海南)成為升達集團唯一的股東,由此,單洋成為ST升達新實控人。

這是一年之後單洋二度謀求ST升達控制權。去年9月,ST升達曾公告,單洋旗下保和堂欲向升達集團增資9億元,並承接後者22億元債務,合計投入31億元,獲得升達集團59.21%股權,實現對升達集團的控股。單洋也將藉此成為公司實控人。

然而,籌劃兩個月的易主事件最終宣告失敗。原來,投資額高達31億元,而保和堂並無這個實力,其打算加槓桿籌資。這一易主事件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四川證監局等監管機構也下文追問。後經中介機構核查發現,31億元的投資中,保和堂實控人單洋及其控制企業自有資金僅有4.05億元,剩餘資金均來自外部融資,槓桿倍數為7.65倍。

不僅如此,截至去年11月,保和堂在回覆相關監管機構的詢問函中承認,除了9億元增資款基本落定外,剩餘資金仍在籌措中。

原本以為尋到了接盤的金主,沒想到保和堂也是一個缺錢的主。今年1月,升達集團及其股東江昌政、江山父子宣佈終止相關《增資協議》,指責保和堂缺乏履約能力和契約精神,並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保和堂承擔違約責任。今年5月,雙方達成和解,保和堂不再履行向升達集團增資的相關協議,而升達集團等以其持有的2552.27萬ST升達股權,抵償保和堂已支付的一期增資款4億元。

市場關注的是,這一次,保和堂是否準備了充足的資金。令人意外的是,此次公告並未公佈保和堂接盤升達集團100%的交易價格,單洋究竟要籌集多少資金,是否仍存在高槓杆行為,目前不得而知。

不過,如今,ST升達股價從去年9月的7元左右跌至11月16日的2.83元,跌幅接近六成,市值縮水了7.7億元。

江昌政的時間差延長致使麻煩不斷

長達一年多時間賣殼不成功,讓ST升達實控人江昌政麻煩不斷。

ST升達是一家傳統林業產業企業,主營地板的研發與生產、銷售及林木種植,2008年7月在中小板掛牌。上市之後,經營業績不太理想,2013年至2015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均為負數。

為扭轉經營不利局面,從2015年開始,公司籌劃轉型,進軍燃氣領域。2016年,ST升達剝離全部大家居資產,升達集團以9.41億元接盤。

不過,升達集團沒有實力拿出這麼多資金,只好通過舉債,先後向華寶信託借款14.10億元、廈門銀行借款6億元。2016年底、2017年2月,升達集團將其所持的ST升達股權質押給華寶信託,合計質押1.84億股,佔其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96.72%。彼時,ST升達的股價在10元左右。

江昌政父子原本的打算可能是這樣的:向華寶信託借款將上市公司中的大家居資產購回,這是江氏父子起家的老本。借款之時,將升達集團所持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華寶信託作為抵押。購買家居資產後,上市公司就成為了一個頗為乾淨的殼,升達集團就籌劃賣殼。通過賣殼獲得溢價收益來償還前述借款。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江昌政父子的賣殼手法與A股市場上很多公司實控人不同,後者大多先完成賣殼再剝離傳統虧損資產。而江昌政父子的操作手法,雖然在賣殼方面具有優勢,但給自己留下了償還債務的壓力,在借款與賣殼之間存在時間差,一旦賣殼不理想,或者股價跌幅較大,就會面臨著公司易主風險。

事實果然如此。去年以來,ST升達的賣殼之舉受到了較大挑戰。從去年9月至今,保和堂高槓杆接盤失敗、停牌6個月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也以終止了結。與此同時,隨著A股市場調整,疊加重組失敗、經營虧損、升達集團佔用9億元資金等,ST升達股價大幅下跌。一年之間,從7元左右最低跌至1.87元,最大跌幅達73.29%。

股價大幅下跌,江昌政麻煩不斷。無力償還借款,江昌政自己及升達集團所持ST升達股權被法院輪候凍結,此前違規擔保及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問題爆發。

從目前形勢看,此次出讓升達集團股權,江昌政父子似乎有無奈賤賣跡象。

轉型之路仍不明朗

無論保和堂接盤是否成功,ST升達的轉型之路仍然不太明朗。

資料顯示,成立於2015年的保和堂(海南)是一家以中藥種植、加工,中成藥、保健品開發、製造、銷售經營為主的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單洋持有保和堂(海南)98%的股權。單洋除持有保和堂股權外,其控制的核心企業還有保和堂製藥和國康兄弟兩家公司。

保和堂製藥成立於2002年,以中藥材種植加工、中藥飲片、中成藥、保健食品生產為主。2014年至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95億元、3.786億元和4.57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33.6萬元、4449.35萬元、8683.13萬元。國康兄弟主要銷售中成藥、中藥飲片、化學藥製劑、化學原料藥、抗生素、生化藥品等。2014年至2016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767億元、3.544億元和3.528億元,淨利潤為129萬元、490萬元和157萬元。由此可見,單洋旗下的公司盈利能力並不強。

此次,如果單洋順利接盤,成為升達集團實際控制人,進而實際控制ST升達,必將推動ST升達轉型。今年前9個月,ST升達虧損4057.42萬元,同比下降429.44%。

然而,除了加碼清潔能源外,11月11日,ST升達公告稱,又擬出資4000萬元收購偉利達100%股權,涉足勘查技術服務。這些產業似乎與單洋的中藥產業背道而馳。

一投行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在借殼交易中,借殼方大多是奔著自身資產證券化而去。而在ST升達身上,如果主營中藥的保和堂入主,未來進行資本運作,又要對這些高達近30億元的資產進行清理。從這方面看,如果保和堂入主,短期內,ST升達的轉型之路不太明朗。

反過來,如果保和堂未能入主,在傳統的大家居資產盈利能力較弱的情況下,一心一意要賣殼解困的江昌政父子只能勉強維持ST升達的運營。在前期轉型燃氣領域效果不佳的現實中,再推轉型必將謹慎。

綜上所述,ST升達的轉型之路仍然充滿猜想。

本文源自長江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