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地區極端重要,近代以來卻失去了應有戰略地位:未來或改變!

提起甘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與狹長”,其實在中國的版圖上,曾經的甘肅真的很大,曾經包括新疆、內蒙西部、寧夏、陝西和今天的甘肅境;自從蒙古獨立之後,甘肅才一縮再縮,變成了今天的“扁擔狀””:西北一頭是酒泉,東南一頭是蘭州;

酒泉地區極端重要,近代以來卻失去了應有戰略地位:未來或改變!

經歷了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蘭州,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不能改變其“弱勢地位”的存在,可見自古以來,甘肅所在的河西走廊的最大價值,不在於產生了多少GDP,而是產生了多少“戰略附加值”!

酒泉,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東部與內蒙古阿拉善盟相鄰,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部與蒙古接壤,是甘肅唯一的國界線,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佔甘肅省面積的42%。

酒泉地區極端重要,近代以來卻失去了應有戰略地位:未來或改變!

酒泉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自東而西有祁連主峰、討賴山、大雪山、野馬山、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人口約120萬,人均GDP約為6元,境內有莫高窟、安西鎖陽城、酒泉公園、敦煌等知名旅遊景點。

很多人忘記了當年烽火戲諸侯的犬戎,但是提到大名鼎鼎的匈奴,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實從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而額納旗,當地土爾扈特蒙古語稱為“先祖之地”,就是遊牧民族匈奴最早的政治所在地。

酒泉地區極端重要,近代以來卻失去了應有戰略地位:未來或改變!

而西漢打通了絲綢之路後,就在絲綢之路上設了河西四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酒泉郡就是河西四郡之首。酒泉就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在中國的盛世時期,中央政權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此地,因為只有控制酒泉一帶,才能控制絲綢之路,保護東西方貿易的暢通。

河西歸漢後,西漢朝廷非常重視對河西地區的經營,酒泉郡周邊的道路得到進一步開發,而漢匈雙方軍事形勢的變化也加快了其開發的速度,以酒泉郡郡治祿福為中心的交通網絡逐漸形成。東出表是可達張掖去往關中,為關中道;沿疏勒河流域西行可達敦煌、哈密,為西域道;南經酒泉南山山口可達青海,為酒泉南山道;北經會水可達蒙古高原,為居延道。

這四條道路構成了河西地區的主要軍事交通線:漢武帝開河西四郡,立酒泉以為中權重鎮,北控居延,南枕祁連,西有敦煌以為前衛,東有武威、張掖以為後路,卒能擊破匈奴,終雪漢高祖之恥。

酒泉地區極端重要,近代以來卻失去了應有戰略地位:未來或改變!

到了近代,對於酒泉十分重要的額納旗,其行政區劃也是在酒泉與阿拉善盟之間,來回擺動過數次:民國十七年(1928)11月,隸屬寧夏省政府管轄;1949年9月,額濟納旗和平解放,初由甘肅省酒泉專署代管;1951年2月,復歸寧夏省直轄;1954年11月,初由張掖專署代管,同年11月30日,改隸酒泉專署;1956年6月1日,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1969年9月9日,劃歸甘肅省酒泉地區;1979年7月1日,歸屬內蒙古自治區;1980年5月1日,隸屬阿拉善盟直到今天。

酒泉地區極端重要,近代以來卻失去了應有戰略地位:未來或改變!

策克口岸是今後打開蒙古西南部的一把十分犀利的鑰匙,也是影響曾經的故土唐努烏梁海最近的通,新疆的首府放在迪化(烏魯木齊)是近代以來,被沙俄侵略後割地賠償的產物,不是長久之計,新疆的長久之計,應該是孫中山提到的“經略伊犁河谷”,未來一旦新疆、甘肅和額納旗口岸再次重組,相信酒泉會再次勝出,而這一次,蘭州或許更適合做一個經濟樞紐,而酒泉或許不會是一個無名的地級市......

對此你怎麼看?又有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