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對於“微商”,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牴觸,但不可否認的是:通過複製“微商模式”發展起來的社交零售已然成為“零售新風口”。創辦3年就成功上市並突破千億級市值的拼多多,更是將這場風浪推向了高潮。

01

從阿里到京東

“社交零售”早已無處不在

最近幾年,各大主流電商平臺都在佈局社交板塊,如阿里的聚划算團購網、蘇寧易購的樂拼購、京東的“拼購”小程序等。與此同時,各大企業也紛紛投入社交市場,包括盼盼、娃哈哈、伊利、蒙牛在內的食品大咖先後開啟社交新零售運營模式,以一種看似更加“親民”的方式去擁抱消費者。

到底什麼是社交零售?簡言之,就是一種基於人際關係網絡的零售模式。一般來說,線上的社交零售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臺為傳播渠道,線下則以朋友、同事、老鄉等關係圈子為前提。成功的社交零售以信任(而非“洗腦”)為核心,能夠通過樹立口碑,帶動消費者“口口相傳”,在銷售產品的同時,起到品牌推廣的作用。

其實,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社交零售早已是無所不在,只是最近幾年才被概念化。

仔細想想,即使用原始的“搜索式”購物模式——在偌大的市場(線上或線下)去地毯式搜索,找到想要產品然後買下。在交易完成後,很多商家也會親切地說:“如果覺得好請介紹朋友過來"。如果你下次定點直奔這個店,或者介紹朋友過來,那就是“社交零售”了。另外很多APP下載或者平臺註冊,都有“推薦人”一欄,並想方設法讓原始用戶推薦新用戶,這也是社交零售的標籤。

事實上,在大多數消費場景下,我們都能找到“社交零售”的影子。

02

瞄準社交市場

蒙牛1年連推2款“社交專供”

日前,蒙牛社交渠道專供產品——凝純上市,併成功邀請了演員馬思純做“明星合夥人”。與此同時,蒙牛社交零售平臺現已正式啟動。

蒙牛社交零售平臺公司總裁孫帆透露,蒙牛社交零售平臺不僅是針對蒙牛自身產品開放,還會同時吸納其他國民級大品牌,目前某國際知名的大品牌也將率先入駐。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據報道,凝純是一款含有膠原蛋白成分的果凍,是針對年輕女性的“美容新零食”,統一零售價 218元/提,1提8箱,1箱7包。

在此之前,蒙牛曾於今年1月推出一款名為“慢燃”的代餐奶昔,並在人民日報社等大媒體上霸氣宣傳。然而針對第一款僅在社交零售渠道銷售的產品“慢燃”,目前蒙牛方尚未公開具體的銷售業績。

不管是“慢燃”還是“凝純”,採用的都是通過社交關係發展下一級代理商的銷售方式,此次蒙牛將代理商層級由慢燃的 6 級,減少為凝純的3 級代理+VIP的模式,各級代理商需要交不同金額的保證金。

然而,這種強調“拉人頭”的分級營銷方式,難免讓人產生涉嫌傳銷的嫌疑。為規避風險,“凝純”一開始就不收取代理費,而是採用了招商獎勵、團隊管理獎勵的賺錢模式。根據招商政策,城市合夥人如果累計業績25萬(不限時間) 即可晉升為高級合夥人。成為高級合夥人後, 即可享有團隊管理獎,之前推薦的高級合夥人的業績算他的團隊業績。

03

社交零售競技賽

娃哈哈、伊利、盼盼等群雄逐鹿

除了蒙牛推出慢燃和凝純外,包括娃哈哈、盼盼、伊利在內的多家食品巨頭也都在今年向社交平臺發力了,而且大都在強調產品的“功能性”,其中,娃哈哈的天眼晶睛更是戴了“藍帽子”的保健品。

娃哈哈天眼晶睛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今年4月,娃哈哈聯合中南集團,推出旗下第一款進軍“社交零售”的護眼產品——天眼晶睛。據稱,該產品的研發初衷正是為了緩解青少年視力疲勞現象,新品一發布便在零售圈引起轟動,吸引力不少眼球。

根據產品介紹,天眼晶晴含葉黃素、維生素A、鋅元素和牛磺酸等成分,獲得了保健食品批號(藍帽子),是相關部門認準的具有緩解視力疲勞功能的飲品。

伊利新食機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頭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麼?

繼蒙牛和娃哈哈之後,伊利於今年9月推出了品牌“新食機”,正式進軍社交市場。該產品的運營推廣由伊利全資子公司質利美(上海)有限公司負責。據報道,新食機包括“膠原蛋白肽”和“酵母葡聚糖”兩種飲品,產品強調美白養顏和營養均衡功效,並邀請了國際名模何穗作為品牌代言人。

盼盼“合夥人”撬動社交圈

與蒙牛、娃哈哈、伊利不同,盼盼食品佈局社交板塊沒有從某一新品著手,而是直接做渠道拓展。2018年,盼盼推出“百人百萬”城市合夥人模式,並攜微商諮詢公司,面向全國招募百名城市合夥人,正式打響了社交零售的”第一槍“。

從網上流傳的城市合夥人升級政策我們可以發現,盼盼招募“合夥人”的模式,從根本上來說,是想通過城市合夥人的社交渠道,獲得更多的加盟商,進而建立大規模的社交零售團隊。

火熱的社交零售競賽還在持續。然而,各大巨頭的社交零售“戰績”至今我們還不得而知。關於各大企業“社交零售”的反饋亦是褒貶不一:一方面,基於強大的品牌背書,產品在社交平臺都得以迅速傳播。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代理商感覺自己“被騙了”,於是退出代理,甚至發起“維權群”、藉助媒體力量、通過法律渠道進行集體維權。

這種傳統企業嫁接社交平臺的零售模式是否會基因不和?蒙牛、娃哈哈、伊利、盼盼等大咖的“社交零售”之戰勝算各幾何?未來,關於社交零售,市場又會玩出什麼新花樣?

一切的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