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历史上的古道以原州为中心,东南经朝那(今固原市彭阳县)、沿茹河经邠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至长安,或经萧关至渭州(治所在今甘肃陇西东南)、泾川、兴平、奉天(乾县)至咸阳;经西安州入靖远抵河西,南经张易堡过德顺州至秦安过秦州至略阳入西川;北出灵州至朔,从镇戎军向北,至灵平寨、再西至九羊寨、宁安寨、通安寨、会川,折向北经新泉寨入会州道路。历史上分别被称作萧关道,回中路、丝绸之路、原秦路、原会路。固原这些古代交通要道在历史各个不同时期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丝绸之路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东起长安(洛阳),西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但丁堡,横跨欧亚大陆。固原地理位置,正处在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东段北道的走向是:从长安临皋、咸阳县驿出发西北行,经今礼泉、乾县,到彬县沿经水河谷而进,过长武、泾川、平凉、西入原州区境,过三关口,再由瓦亭折向北,经青石嘴至开城抵达原州城,沿清水河向北行,再经三营、黑城,沿苋麻河至海源的郑旗、贾埫,过海源县城、西安州、干盐池,复入甘肃境。抵黄河东岸的靖远,渡黄河即乌兰关(景泰县东),由景泰直抵河西武威。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丝绸之路固原段

唐末五代时,由于固原被吐蕃占据,中西交通改用他线。至北宋初年,全线复通。

元代以后,丝绸之路改由六盘山至兰州新线。其走向:从西安到平凉,再到固原的瓦亭,经和尚铺西越过六盘山,过隆德,再经甘肃会宁、定西、榆中抵兰州,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整条线路大致与今天西安到兰州公路线相同。

萧关道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六盘山及萧关古道卫星遥感图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萧关道固原段

萧关古道是连接关中、西域广大地区交通的重要纽带,与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有很大关系,并产生过很大影响。萧关道基本是汉唐丝绸之路的东段北道,安定郡设置后的萧关道,不但成为帝王北游、巡行的驰道,而且成为战争运兵、民族融合、中西文化交融的通道。所以,萧关道的地位愈来愈高,唐代设萧关道大总管,全面负责萧关道的军事防御。萧关道具体走向是,从高平(固原)经朝那(彭阳境)、萧关(固原东南)去甘肃镇原、宁县、彬县至长安,即古萧关道。也可由固原南经瓦亭过三关口到平凉。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萧关遗址

回中道

回中道为泾源至隆德省道的六盘山路段,为泾塬境内的先秦古道。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经济的需要,在先民踩踏的古路基础上,辟为沟通固原连接西安的交通干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全国修筑驰道,回中道得以初期开发。到汉武帝时代,回中 道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由固原通往关中,向北通往河西、西域的必经之道。秦以后,通往西北方向的干道有三条:一条由咸阳至云阳(淳化县北)至北地郡;另一条由咸阳至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陈仓沿渭水河谷西行至陇西郡;第三条由雍县沿乾水北上,经彬县,沿泾水至安定(今固原),再至陇西郡。此路称回中道。回中道因回中宫而得名,回中宫在今固原市泾源县城东0.5公里的果家山二级台地上。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原秦路

从原州(固原)出叠叠沟(木峡关),经德顺、水洛、秦安至秦州(今天水)。古代突厥纵兵出木峡关即走此道。光武帝与窦融会师高平(固原),分兵进攻隗嚣,开辟叠叠沟路。隋朝在此设木峡关,以控扼通道。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原会路

原(固原州)至会(州)道路,即丝绸之路的一段。《宋史·地理志》说,从镇戎军向北,至灵平寨、再西至九羊寨、宁安寨、通安寨、会川,折向北经新泉寨入会州,计382里。即从今固原市原州区出发,至海原县,再到甘肃靖远,直达西域。这条道路在北宋与西夏时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固原这五条古道,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兴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