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從業問答」如何調和不同流派人性觀的差異?

「3分鐘從業問答」如何調和不同流派人性觀的差異?

關鍵詞:人性觀、流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對於理解人性是很深入的,這個深入更多的體現在我們經常會迴避的一面——人性惡的一面

問:同時使用不同流派進行工作的心理諮詢師,是如何調和不同流派之間人性觀的差異?

答:梁明霞

來猜一下問問題的這位應該是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的,學習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於一個心理諮詢師來講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調和不同流派之間不同的人性觀,我似乎對調和這個詞沒有特別深的感觸。而更多的是認為他們之間是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

(1)弗洛伊德與羅傑斯對人性的理解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對於理解人性是很深入的,這個深入更多的體現在我們經常會迴避的一面——人性惡的一面,由此也看到從弗洛伊德的角度看待人和事相對來說會比較悲觀一點。

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比,可能相對來說更樂觀,比如他認為如果把你放在一個好的環境中,這個人就可以長得很好。我覺得這兩種視角來看待人性,對人性都會有更加豐富的理解,不存在兩者之間的矛盾或者不同。因為人是很複雜的,人性也是如此。我們說一種理論看到的可能只是一面,另外一個理論看到了另一面。那這樣互相補充一下,就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

剛才我們說的是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之間的不同。其實學心理學到一定階段之後,你會發現很多理論流派是殊途同歸的。也就是說盡管一開始他們的視角可能不一樣,但是深入到某個階段之後,他們的觀點其實特別的像。比如說客體關係的溫尼科特和自體心理學的科胡特之間有很多觀點十分相似。只不過他們的叫法,使用的專業術語可能不一樣,但對人性的理解在某個點上特別的相似。

那這樣的人性觀如何運用在治療當中呢,我認為就是看來訪者,他的問題在哪個地方,然後採用不同的流派以及不同的技術,不同的方法去治療。

就像南希所說:儘管偏好的理論和所用的術語千差萬別,然而有良知的心理治療師均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力圖儘可能全面的瞭解每個患者,以提供最明達的治療建議。所以我認為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技術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全面的去了解來訪者去準備的。

在學習上的建議就是,我們在一個流派深入下去,但是對其他流派也有所涉及,有所瞭解。那這樣做的一個結果就是我們有自己的重點,同時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涉及,通過這樣的思維去精進自己的專業水平。

—The End—


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專門研究自尊、自戀、自體的擴張;

《北京晚報》來訪者欄目特約心理諮詢師;

從事心理諮詢工作5年,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

個人微信號:liangmingxia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