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潮汕

潮汕平原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其中龙江平原与其他几片平原空间上不相连接、此外还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的沿海平原,如韩江中游的归湖盆地、榕江上游河婆盆地、黄冈河上游的三饶——茂芝盆地;濠江两岸、惠来、狮石湖、南澳后宅等海积平原。

话说大潮汕

潮汕平原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历代劳动人民与海抗争的过程加速了平原的扩展。历史上沿海居民长期过着耕三渔七”的生活,也就是经济上以渔盐为主。他们因地制宜利用海滩,通过修堤筑围,引淡洗咸,经过“水坦”、“草坦”、“潮日”、“围田”等发展阶段,把海滩改造为良田。“围田”地势较高,土壤完全脱盐,是高产农田;“潮田”地势稍低,受潮水影响,称塭田,产量低而不稳定,此外潮田还可辟为盐埕进行晒盐;低洼的“水坦”可以用来养殖鱼、贝;“草坦”则低潮时露出海面,可种植席草(咸草)发展手工业。这就是所谓“平土可耕、高土可种、下土可渔、下卤可盐”的土地利用方式。明代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加速了海滩的围垦。

话说大潮汕

如澄海县自明代置县至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250年中从海滩扩大耕地近8万亩,平均每年增加300余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5年,潮汕沿海通过围海扩大土地31.7万亩(211平方公里),其中以澄饶联围最大,达7.25万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