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合作」非洲學員在中國“學種地”

將木薯嫩枝上的葉子去除,切成帶芽的莖段,對其表面進行消毒……在海南儋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校區的實驗室內,來自岡比亞、納米比亞、烏干達、南蘇丹等非洲國家的18名學員正按照老師朱文麗的示範,一步步做著實驗,通過學習這種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他們嘗試在離體條件下對木薯進行快速繁殖。

“這樣的木薯種植技術目前在我們國家還不是很常見,我覺得很神奇。”來自烏干達的學員拉戈·哥德符裡·俄寧加說,“木薯是我們國家一種很重要的糧食作物,這次中國之行的收穫遠超預期。”

在為期3周的木薯種植和加工技術研修班課程中,除了在實驗室做木薯幼苗組織培養實驗之外,俄寧加和同伴們體驗了木薯機械化栽培、參觀了全自動機械木薯加工,還進入到儋州市國家木薯種質資源基地進行田野實踐。

「农业合作」非洲学员在中国“学种地”

在基地內,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副所長陳松筆跟學員們介紹著各種木薯品種的特性和種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來自南蘇丹農業與林業部的“90後”農業調查員阿克齊·尼克拉·傑納羅·盧爾聽得很仔細,不時在筆記本上記下一些要點。當陳松筆說到在基地裡保存著3000多種木薯種類時,阿克齊和同學們不由地發出驚歎。

阿克齊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三次來海南參加農業培訓,之前還來參加過熱帶作物植物病蟲害防治方面的課程。此次課程中她覺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發現木薯可以加工成木薯粉,進而變成各式精緻糕點。“在我們國家通常是把木薯煮來吃,我想我回去以後大家就有新的木薯吃法了。”她笑著說。

“實際上,培訓班在課程安排上還適當增加了香蕉等其他熱帶作物的種植技術培訓,幫助非洲學員更多地瞭解中國農業的發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處短期班培訓負責人朱家立說。

“就像中國俗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那樣,我們把他們最需要的技術教給他們。”陳松筆說。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國道介紹,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已累計為95個“一帶一路”沿線及非洲國家2000多名學員舉辦了60多期國際培訓班。實際上,類似的農業培訓在中國還有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

“中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農業大國,願同各發展中國家分享實用先進科研成果和技術經驗,聯動推進熱帶農業發展創新,促進共同繁榮。”中國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項目管理處副處長黃宇寧說。

「农业合作」非洲学员在中国“学种地”

將自己在實驗室處理好的木薯組織放入培養瓶中,俄寧加在瓶蓋上鄭重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如果實驗成功的話,5周後它就會長成7至10釐米的小苗,“到時候請一定要通知我實驗結果,我很期待將這個成功的經驗引進到我的家鄉。”俄寧加對老師說。(來源:新華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