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龍嘉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共山東省委和鄰省黨組織,根據中央“在敵後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的指示以及北方局“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號召,領導了十起較大規模的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山東人民的子弟兵隊伍。
冀魯邊地區抗日武裝起義
最早的抗日武裝起義發生在位於(天)津南、魯北的冀魯邊區。冀魯邊區,包括冀、魯兩省的18個縣,皆為平原。
1937年7月15日,受中共河北省委領導的津南工委發動群眾成立了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10月,山東省委派於文彬到冀魯邊區組建了魯北特委,統一領導津南、魯北地區黨的組織。年底,魯北特委決定在確保黨對軍隊領導的情況下,接受國民黨的委任,將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改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別動隊第三十一遊擊支隊,由邢仁甫任司令(後叛變)。
從1938年1月31日至4月6日,第三十一遊擊支隊連剋日偽軍盤踞的鹽山、無棣、樂陵、慶雲等4座縣城,控制了以樂陵為中心的東西約百里、南北約五六十里的區域,建立了樂陵抗日政府。1938年3月,特委書記於文彬犧牲,魯北特委與山東省委失掉聯繫。不久,特委與河北省委取得聯繫。
魯西北地區抗日武裝起義
稍晚於冀魯邊地區的抗日武裝起義發生在魯西北地區。魯西北地區,指當時的山東第六專區(聊城地區)所轄的12個縣及第四專區(臨清地區)所轄的10個縣。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黨組織在與第六專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範築先等合作抗日的同時,建立了直接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1937年10月下旬,共產黨員解彭年帶15名政訓服務員到堂邑縣和當地黨組織一起發動群眾,建立武裝。中共山東省委代表張霖之以及王幼平、徐運北和洪濤到堂邑後,成立了山東省第六專區抗日遊擊第一大隊,洪濤任隊長,李福堯任指導員。1938年1月31日,經中共魯西特委與範築先商定,以第一大隊為基礎,吸收其他縣黨組織組建的武裝,建立了山東省第六專區遊擊司令部第十支隊。不久,第十支隊發展到2000餘人。隨後,又組建了第十支隊東進梯隊、西進梯隊、獨立團,將長清縣抗日武裝編為第十支隊獨立營,隊伍擴大到四五千人。另外,魯西特委和各地黨組織先後創建了第二十七支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支隊、第三十支隊,以及一些遊擊大隊或八路軍武裝工作團。到1938年秋,在魯西北,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發展到1萬餘人。
天福山、威海及玉皇頂
抗日武裝起義
1937年12月24日,中共黨組織在膠東地區文登縣天福山領導了抗日武裝起義。膠東地區,係指山東半島膠萊河以東地區。
1937年10月,黨組織派林一山、理琪、宋澄、宋竹庭等人先後到達膠東,發動抗日武裝起義。12月15日,重新建立的以理琪為書記的中共膠東特委決定於12月24日在文登縣天福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12月24日拂曉,昆嵛山紅軍游擊隊全體成員及農民、學生、知識分子等80餘人齊集天福山,宣佈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其中的60人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1938年1月初,林一山、理琪等膠東特委領導人先後到威海開展統一戰線工作,佈置起義。16日,在國民黨威海衛行政區管理公署專員孫璽鳳的合作下,舉行了威海起義,參加起義的人員有100餘人。17日,威海起義部隊到達文登縣溝於家村。為了加強對起義武裝的領導,膠東特委成立了膠東軍政委員會,理琪任主席,呂志恆任副主席。同時,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部,理琪任司令員,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並將所轄部隊整編為兩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隊。
2月7日,膠東特委決定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西進蓬萊、黃縣、掖縣等地。13日,第三軍第一大隊和特務隊在理琪等人率領下,一舉攻克敵佔牟平縣城,俘偽縣長及其以下人員100餘名。之後,理琪、林一山率領特務隊20餘人在牟平城南雷神廟被數倍於己的日軍包圍。經七八個小時激戰,斃、傷日軍數十名,於夜間衝出包圍圈。理琪在戰鬥中壯烈犧牲。3月下旬,西進途中的膠東特委和第三軍在今乳山市馬石店召開會議,推舉曹漫之代理特委書記,決定林一山任膠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第三軍總指揮,宋澄任第三軍政治委員。5月上旬,特委及第三軍總指揮部率部分主力到達黃縣。此時第三軍發展到3500餘人。
在膠東地區,共產黨直接創建的大規模的抗日武裝,還有掖縣的膠東抗日遊擊第三支隊。1937年10月,共產黨員張加洛回到掖縣。下旬,為了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根據掖縣縣委書記鄭耀南的提議,改組了縣委,張加洛任書記。新縣委遵照山東省委的部署,決定就地分散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1938年2月5日,日軍侵佔掖縣縣城。3月8日,掖縣縣委發動500餘人在城北玉皇頂舉行起義,鄭耀南任支隊長,張加洛任黨委書記。9日,起義部隊一舉攻克掖縣縣城,活捉偽縣長等200餘人。起義部隊很快發展到3700餘人。不久,第三支隊編入第三軍。
閱讀更多 聯合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