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去医院看病,不论病情轻重,首先都是抽血?

富春一凡


相信大部分人去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第一时间可能就是叫你先去抽血检查一下,然后再来确诊,有一些人也许比较害怕抽血,尤其是女生,另外还有晕血的人群也会害怕抽血。而有些人认为患的也不是什么大疾病,医生经常让抽血是不是坑钱啊?

众所周知,西医需要寻找依据来验证病情,需要采用客观的科学依据的来证实,然后再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人体的血液遍布全身,在身体里的各个部位以及组织中流通,它对人体的代谢活动、调整和维护机能各项工作运转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均衡极其重要,倘若身体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其实从人体的血液中就会很容易表现出来,所以抽血检查其中的细胞变化,能够辅助判定人体组织的一个病变现象。

其实抽血就是西医上所说的客观依据!

另外,与其他的一些辅助检查相比较,比如一些比较高级的医学设备检查,CT、核磁等,抽血检查却更方便快速,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验血的费用不是很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因此,很多的医生首先都会先让病人去验血,但是有一些比较轻微的疾病,按照临床经验可以判定的,医生并不会叫患者去验血。

二、关于抽血的注意事项!

1、抽血之前,避免进行比较激烈的活动以及过于劳累;

2、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抽血检查需要空腹进行,以免出现误差;

3、如果是晕血的病人,建议备好糖果,有利于缓解抽血后的晕血症状;

4、抽完血以后,建议棉签按住针孔超过5分钟,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伤口,倘若抽血后有淤血肿块出现,采用热敷的方式可解决。

肝火旺盛以及备孕、湿气重、肾虚、衰老、三高、肝病、皮肤病等等,应该怎样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掌上药店APP


我刚刚就接诊了一个病人。让我们通过这个患者的例子来看看为什么到医院去以后首先就需要做化验检查吧。

这位患者是一位女性,38岁,从早上开始就感觉上腹痛,还呕吐了几次,一直持续不缓解,到了下午感觉症状加重,于是到医院来就诊。

首次接诊的医生不是我,只开了一张腹部彩超申请单,就下班走了。

等我看到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为:肝内胆管结石、胆囊小息肉、胰腺饱满。

我初步询问了病史以后,告诉患者,光做彩超不行,还需要抽血化验。病人明确拒绝,并提出了以下理由:

1 症状就是胃痛,以前也有胃痛,打针就好了。现在只需要打止痛针,不需要做检查。

2 3天前就查过血(后来询问是因为看咳嗽),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现在再抽血是重复检查。

3 夫妻两人是农民,刚过来打工,身上只有几百块,所剩钱不多,彩超已经花掉100块,付不起检查费了。

然而腹痛真的不是仅仅只有胃痛那么简单,我大约解释了十几分钟,列举了可能的危险后果,患者家属根本听不进去。我只好表示,你不检查,我就拒绝给你治疗。

于是给患者开了血常规、血淀粉酶和肝功能检查,一共78块。(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已经把检查项目尽量简化,这已经是最经济的方案了。)

血常规结果几分钟就能出:

第一项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果然不是好兆头。因为等其它的结果还需要大约1小时,所以先给患者输上液,缓解疼痛症状。我对患者说,药费我可以替你节省一点,但是该做的检查一定不能省,否则万一误诊漏诊,你的花费只会更多。

三组药水一共74.1元,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了。

然而我能同情你,疾病来袭可不分贫富贵贱。后续的化验结果显示,怕什么来什么。

血淀粉酶升高,要考虑急性胰腺炎,这还是早期,往后会越来越高。急性胰腺炎是很凶险的疾病,如果发展成重症胰腺炎,病死率很高。只能建议住院治疗。

患者输液结束以后表示感觉稍微好一点,要回家商量一下。


类似这样的“胃痛”患者我们几乎天天都能遇到,如果没有做必要的检查,直接开输液或者口服药,让我们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后果。

1 用药以后好转。患者评价:医生太黑,幸亏没有听他的,否则冤枉花钱。

2 用药不好转,再做检查发现有问题。患者评价:医生水平太差,冤枉花钱,病还没治好。

3 病情加重。患者评价:我要打官司,告医生误诊,要赔偿。

我们每天要接诊几十个病人,一年下来看过的病人可以上万,假设误诊率仅仅为百分之一,那也意味着每年都可能有100次机会成为被告。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医生接诊病人时候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

现在的医疗环境、医疗条件跟二三十年前比是完全不一样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再拿过去“一根针,一把草”那种条件来治病肯定是不行的了。做更详细的检查对患者也是更负责任。请记住我说的话:用药可以想办法省,但是该做的检查,一定不能省。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关注身边的健康话题。


郑医生百嗑


先明白一个概念,去医院抽血,就是抽血化验,而通常所说的验血,在医学上属于实验诊断学,它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生化、免疫、遗传等技术和方法,对人体血液进行检验,以获取疾病原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协助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学科,验血只是实验诊断学学科里面的一部分。采集的血液标本,会送到专门的医学实验室,然后检验科检验师会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使用各种仪器、显微镜等对血液进行分析。

为什么现在去医院看病,一般都会先抽血检查呢?

首先,西医学是一门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是在临床诊疗中,对病人的诊治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并结合医生本人的临床经验,同时考虑到病人的愿望,将上述三者综合考虑,制定每个病人的具体诊疗护理措施。

可见,西医学的诊疗过程是建立在客观依据或者说,证据的基础之上的,医生根据这些客观依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最终给病人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措施。

验血就是医生获取这种“客观依据”最普遍手段之一。

血液不断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

通常的做法,是血常规化验。

血常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血常规检查,是一种针对血液检查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是针对血液中的细胞数量和形态所做的检查。通常需要针刺法采集血液,测定血液中的细胞数量,检查红细胞、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进行血涂片等操作,依次进一步观察血液中细胞的形态大小等。

本问答的提问者似乎带有抱怨不满的情绪:”不论病情轻重都先要抽血。”其实,血常规检查速度非常快,不少疾病的前期症状都可以通过这项检查及时发现,比如,感冒发热,血常规可以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贫血的基本检查就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各项指标;血小板检验身体各部分的止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排除血栓风险;血液系统疾病更是能够从血常规检查中看出端倪,血常规检查对很多疾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都有积极意义。

血常规检查仅仅只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抽血检验还包括,血生化检查,血液免疫学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血沉、血流变,肿瘤标志物,等等。


麻醉超人钢铁侠


不知你有么有发现,现在即便去中医院,也离不开抽血、化验种种!这不免让人纳闷,中医不是望闻问切就可以搞定一切?实际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西医、中医都少不了这种“证据”——依据抽血、化验得出的一些客观依据。

正是根据这些依据,医生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判断——自己的经验+病人的外在体征+抽血、化验、CT、磁共振等等客观数据的报告。

作为患者,不应该对此产生过多的质疑,比如质疑医生,“我前天刚抽血,为啥今天还要抽?”

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咳嗽症状、发烧症状在一天之内可能反复变化,医生光从外观无从确定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等时,只能再度依据抽血化验等手段查证自己的推测,即便两次抽血化验只间隔1天而已。


辽沈名医头条号,用心说健康!先关注,再来邀请医生互动答疑吧!


辽沈名医


血检查真的很有必要吗?

我们就以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为例,无论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它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都是发热、咳嗽、咳痰、流鼻涕、打喷嚏等等。只有通过血常规检查才能进一步判断其属于感染的哪一种类型,针对其血象的变化还可以大体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轻重还要结合影像学的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个片,一般指的是胸片,以确定其是否发展为肺炎。最后,综合病人的症状、体征、检验、检查的结果以确定具体用药、疗程及预后。若无检验、检查的结果,仅凭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因个体差异的不同,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同,就极易漏诊误诊,因此检验、检查的结果在临床诊疗中尤为重要。

此外,疾病发生发展和好转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检验、检查结果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症状不重的疾病来说尤为重要,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可能症状、体征的变化不明显,那么这时检验结果的变化就很有意义。其次,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于某些药物的应用,比如环磷酰胺等,需要检测肝肾功能,若服药前肝肾功能正常,服药后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临床医生则能根据检验指标来判断是否可以继续应用该类药物。

更加重要的是,在患者就诊期间医生要求抽血有时候也有助筛查出患者所存在的隐性疾病,这些疾病早期往往是没有临床症状的。记得在实习的时候呼吸科门诊来了一位23岁的年轻小伙儿,仅仅因为发烧、咳嗽来就诊。大夫要求他抽点血做一个生化全项检查,当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夫已经被惊的说不出话来。因为血液里的肌酐已经达到1000μmol/L(正常值范围为53-106μmol/L),这个指标已经达到肾衰的标准了。门诊大夫当即把他收住院治疗。经过后续进一步检查以及肾病科会诊,最终诊断为慢性肾衰竭。

由此可见,就诊时抽血检查是很有必要的。能帮助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了病情被延误,为生命争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本期答主:宋艳琦 医学硕士


杏花岛


我在临床当护理人员6年,经常听到患者抱怨,医生怎么我一住院就要抽这么多血,作为患者来说难免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因为大部分患者不懂医学,血液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是很宝贵,稀缺的,其实抽血化验的血液是很少的,大概10毫升左右能把常规体检的血液项目都检查到,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所以大家完全不要担心抽掉一点血液对身体造成影响,解释一下去医院看病抽血化验的必要性:


(一):通过化验血可以大致了解身体的状况,有许多指标能反映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帮助医生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准确,科学的诊断依据,但也并不是确诊的唯一指标,验血不是万能的诊断方法,但是提供了比较大的辅助作用。

(二):常规去医院住院治疗所抽的项目具体是:1.血常规(是否有炎症的感染,贫血,白血病等),2.血凝(化验血液流动和凝结能力是否正常),3.肝肾功能(检测肝脏和肾脏有没有损伤),4:乙肝(有无乙肝感染)等这些常规体检项目,如有结果异常还需进一步抽血化验。


(三)常用的抽血项目有上百项,分两大类:一种是非特异性指标,如果某些指标升高或减低,可以支持或排除某些疾病诊断,另一种是特异性指标,即某种指标指标升高或降低(隐形或阳性),可以诊断或排除某种病。

临床的抽血快捷而准确,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技术含量在高超的医生也必须靠抽血化验的结果来做重要参考,没有哪个医生能看了患者就知道身体内的血液状况,必须通过化验才能得到可靠的参考。

欢迎大家多多评论指出不足之处。


护师姐姐讲健康


不可否认,仅根据病人的症状某些检查是可做可不做的,最终选择做哪种检查完全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喜好。从病人的角度来说:若某一检查的结果是阴性的,他们就会认为这一检查是乱检查、是不必要的检查,自己白花了钱;给自己看病的医生是不负责任、黑良心的庸医。若某一检查的结果是阳性的,他们就会认为这一检查给自己查出了病,这钱花得值,给自己看病的医生有水平。是负责任的好医生。但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某一检查的结果无论是阳性还是阴性,都使他们对疾病的最终诊断接近了一步;如果是阳性的结果,则直接明确诊断了疾病的诊断;即使是阴性的结果,至少也排除了某一种疾病的可能性。要知道:现在有些比较隐匿的疾病往往是被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后,才被最终确诊的。



这个情况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在西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来到医院先抽血化验的情况确实很多很多。但是中医门诊就相对少很多。



我们先说西医院,西医本身就是实验医学,通过对体内血液的数据统计,设立出医学参考值,能够化验出患者的异常指标。在确诊和治疗上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比如最常见的白细胞值,就是参考炎症的重要数值。治疗前和治疗后做对比,能够很明确的了解病情变化。

在住院部的话,抽血化验是硬性要求。得有各个生命指征的依据,以后再次住院也会有参考。还可以用于解决医疗纠纷。



在中医门诊是用抽血化验最少的,一般人们去了把脉,问问病情开出中药或者针灸,病人就走了。

不过,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做针刀治疗前,还是要化验血的。


忱视角


并不是所有的检查都要抽血,这个提问就有毛病。一般只有在炎症,贫血,妊娠,肝肾疾病,未知原因的身体异常才会抽血化验。毕竟验血是最便捷有效的检查方式,而且也并不是很贵,速度也快。总不能一得病,大夫无法第一时间判断,就用腔镜来检查吧。血液检查后结合问诊,叩诊,听诊信息,如有必要还会进行尿,便,B超,ct,核磁等检查。


你得火龙



首先,住院病人是需要全部抽血化验的,目的①了解身体状况②排查诊断疾病③鉴别诊断④以备举证倒置。门诊病人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性抽血化验。而且大多数病人医生也不会嘱抽血化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