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無米之炊:陷入研發無力的囚徒困境

博弈論裡有個著名的觀點大家都知道,叫做“囚徒困境”。

而這個理論還有這樣一個延伸,經常用來解釋結構複雜的科技與互聯網公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可能面臨的局面,叫做“重複囚徒困境”:幾個囚徒各自陷入困局中,都希望隔壁幫襯一把,結果大家都只能保持原裝不動,隨之陷入了死循環的尷尬境地。

在一家公司,要面臨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產品、運營、行政管理與人才儲備等多個問題的時候,經常可能由於資源有限陷入類似境地。

比如說上市之後一直被各種問題困擾的小米,今天似乎展示出這樣一種狀況:研發成本不足,正導致產品在市場端表現無力;為了挽救這種情況就不斷加碼營銷,又導致研發投入被進一步擠佔。

這種循環,體現在小米如今的產品口碑,再到財報到股價。一系列徵兆似乎正在展示,小米有可能掉入一場名為“研發”的無米之炊。

財報背後的小米式疲倦

讓我們先從財報說起。11月19日,小米剛剛發佈了Q3財報。

上市之後的第二份財報中,小米交出了正負各存的答卷。一方面IoT市場和手機的海外市場增速明顯。而另一方面,對於國內核心市場來說,小米的出貨量卻在放緩,甚至有機構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在國內出貨量已經開始下降。

比如IDC顯示 小米Q3出貨量數據同比下滑;Counterpoint 的數據則顯示,小米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同比下跌了 15%

小米的無米之炊:陷入研發無力的囚徒困境

另一個在財報後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小米手機體系的平均出貨價格依舊上不去。

根據Q3數據,小米手機目前的全球均價是1052元人民幣每部。整體依舊處在低價機的水準上。換言之,小米在高端市場的嘗試並沒有拉動品牌溢價能力,低價快出依舊是小米的保護傘。

與此同時,雖然財報過後由於與美圖抱團取暖消息的傳出,小米股價得到了提升。但在整個Q3當中小米股價呈現持續下跌狀態。

為什麼會這樣?

歸根結底在於,小米在這個手機市場的關鍵季度,依舊沒有拿出具備說服力的產品。尤其在充當先鋒的旗艦機上,作為今年壓軸出場的MIX 3在社交網絡和媒體評價上幾乎呈現出一邊倒的差評。

小米的無米之炊:陷入研發無力的囚徒困境

媒體更多是指責MIX 3對比市場上其他旗艦,沒有屏下指紋、沒有3D結構光、沒有大功率快充、更沒有三攝鏡頭,而且在主要配置上和MIX 2S、小米8幾乎完全一樣,換湯不換藥,僅相當於滑蓋版的MIX 2S。而用戶則大量爆出網絡斷流、揚聲器破音、充電異常等問題。

小米的無米之炊:陷入研發無力的囚徒困境

我們都知道,旗艦機的表現意味著太多東西。MIX3的疲軟,直接得出了上述幾個效果:在更加追求體驗與科技感的國內市場,小米手機開始快速退出核心競爭群落;高端市場打不開,銷量只能依靠低端來彌補;旗艦機代表的品牌風評一路下滑,資本市場開始失去耐心,導致股價持續向下。

然而anyway,接下來我們肯定還是大概率會見證小米的新旗艦走老路,見證號稱有多少“黑科技”的PPT,卻換了三雙筷子也找不到魚翅,見證營銷手法變成小米的武林絕學。

這種小米模式“生死疲勞”背後,是這樣一個現實:持續低開低走的研發佈局,正在逆向導致小米很難再擠壓出技術亮點。

高端失利的背後,是“黑科技”真的不黑了

顯然,研發對於一家科技公司有多重要,小米是知道的。雷軍說“如果想在這個行業裡面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我覺得還是要在核心技術上有自主權,公司才能走得遠。”言猶在耳。然而與此同時,小米近幾年低研發投入的實際情況,正在越來越明顯地從深層走出來,呈現在小米的表面。

要知道,今天全球智能機行業的大趨勢是研發越來越燒錢。今天手機市場已經徹底進入研發的深水區,蘋果開始大講芯片算力的故事;華為2017年的研發費用更是將近900億!

而未來AI、芯片、光伏、石墨烯,任何一項技術都高舉著“我們很貴很複雜”的牌子向現實世界走來。

或許可以這麼說,手機的技術探索已經徹底陷入了“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地。

小米的無米之炊:陷入研發無力的囚徒困境

然而另類的小米,卻反其道而行之。2017年,小米的研發費用為32億元。形成有趣對比的是,小米同時期營銷費用達到了驚人的19億元。換言之,我用10塊錢研究的東西,要用6塊錢想辦法給它賣出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保健品的故事?

研發不高營銷高,對於科技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當養分難以滿足消耗,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影響正常的產品迭代和技術升級趨勢。比如曾經在去年引起廣泛關注的小米芯片,在一年半之後依舊不見第二代的音信。而在AI、3D結構光、指紋、軟硬件協同技術等幾個今天手機市場的技術膠著點上,小米也以一種目送式防守的姿態放棄了抵抗,轉而展現出了“反正我們有的是黑科技,但就不告訴你們是什麼”的產品姿態。

當曾經以“黑科技”為招牌的小米,很難再“產出”新的黑科技,事實上小米曾經那些引以為傲的“黑科技”大多也都是別人的技術。而小米真正的本事則是依靠設計跟風與營銷碰瓷來博取眼球,一個重複囚徒困境似乎已經擺在面前。

小米無米:囚徒困境中的死結

小米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在市場中所有玩家都大幅度提升研發投入水準,瞄準連鎖式創新的時候。小米在研發領域卻持續走向單薄,甚至呈現出技術消渴症的早期現象。

而為了維持賬面上的出貨量擴大,保住股價這個底線,就需要愈發加註營銷、渠道、投資,和海外市場這些並不改變產品本身,但同樣燒錢的領域。

然而這樣做多少有點硬賭消費者支持率的心態存在。

研發進一步拿不出新東西,只會導致產品的競爭能力進一步變差,新技術無法跟上,或者只能做一些話術層面的“偽更新”。這種做法無異於掩耳盜鈴,那麼小米的口碑,尤其是已經大幅下降的旗艦機口碑,將很有可能面臨觸底打擊。最難過的一關在於,當輿論和市場逐步警惕小米的技術失語,壓力就會降臨到小米賴以生存的廣告營銷領域。

可是如果孤注一擲搞研發呢?這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領域,是最長遠但又太慢的價值增長空間。這不符合剛上市的小米必須硬刷業績的現實,同時也不符合小米如今展現的戰略取捨。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管怎麼走都回到最開始的矛盾點,這或許是小米今天要在戰略決策上應對的主要矛盾。畢竟在技術端沒有壓艙米,如何在營銷上施展巧妙廚藝,也終究是端不上來美味宴席的。

如今的小米或許真的需要努力奔跑,去追趕那個米粉心中的小米。任何賬面上的數字,都不應該以支持者的期許作為交換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