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不讓張昭當丞相?

賤賤的凡想世界


不光是我們現代人有這樣的疑問,當時孫權的很多臣下也問過同樣的問題,主公啊,你為什麼不選擇張昭為丞相呢?

孫權選的第一任丞相是孫邵,第二任丞相是顧雍,為何他沒選擇老臣張昭,其實他交代了幾個原因的。

孫權

第一個原因,張昭年紀大了,丞相事務繁重,擔心他的身體。顯然,這個理由很牽強,孫邵曾在陶謙手下效力,估計年紀也不小呀,為何選個對江東建設功勞小的孫邵呢?

第二個原因,孫權說張昭性格剛烈,不適合當丞相。這的確還算是個重要的理由,張昭是有名的毒舌,懟天懟地懟死你,性情衝動直率,有啥說啥,這樣就很容易得罪人,甚至得罪孫權。

張昭

第三個原因,孫權記仇,張昭曾主張投降曹操。的確,張昭確實曾主降,這是他磨滅不了的敗筆,在孫權心中紮了一根刺,拔都拔不掉。

有人說,孫權比不上孫策,他胸懷不夠廣闊,可能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這麼認為吧。

第四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孫權不希望相權過重,他希望有個安守本份的宰相,不希望有個唱反調的宰相。張昭以老師自居,常常和孫權公開唱反調,70多歲了還不肯向主公人數,弄得孫權也下不來臺。

顧雍

第五個原因,這個原因也重要,是針對顧雍來說的。

第二任丞相是顧雍,第三任是陸遜,第四任是步騭,這幾個人有啥共同的特點?都是江淮地區的大族!東吳政權要想長治久安,不得不倚重一些江東大族,孫權也需要拉攏他們呀。

大致就這些吧,張昭其實也不需要丞相這個空名,在我們心中,他就是丞相,他對於吳國來說,就是數一數二的大功臣。


小刀文史


先說孫權面上的理由:

初,權當置丞相,眾議歸昭。權曰:“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後孫邵卒,百寮復舉昭,權曰:“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

張昭性格剛烈,為丞相這個性格難免要跟官員衝突,有乾和氣,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往深層說,孫權不需要張昭這一類的丞相。看一下孫權所選的丞相,孫邵、顧雍。孫邵是個連傳記都沒有的,不去說他。顧雍則是一個敬小慎微、舉動合宜之人:

1.時訪逮民間,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於上,不用,終不宣洩。

2.常令中書郎詣雍,有所諮訪。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與相反覆,究而論之,為設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無所施設,即退告。

3.軍國得失,行事可不,自非面見,口未嘗言之。

由《顧雍傳》,可見孫權是十分滿意這種顧問式的丞相的。相反,張昭則是日常頂撞孫權,給孫權找不痛快的人,相比較而言,孫權選用張昭,則會經常容易陷入尷尬局面。顧雍敬小慎微,舉動合宜,孫權在權力運作上自可以活動自如。

當然,張昭昔日主張勸降可能也是孫權顧忌的一點。《江表傳》所載可見孫權對此事仍然耿耿於懷,若是孫權真有此小肚雞腸的話,也不失為一條原因之一。

以上


明夷君


哈哈,這個可以簡單的就回答了:因為孫權討厭他!赤壁之戰張昭率領幾乎所有文官勸孫權投降,令孫權大失所望,再者張昭性格直率愛耍小脾氣,沒有容人之肚又常常出言頂撞孫權,雖然都是諍言,但張昭適合當個御史,不適合當丞相。


獨立團愛開炮的老李


孫權為什麼不張昭當丞相是有幾個原因,第一張昭算是孫策留下的顧命大臣,當年是因為孫策子嗣太小才找孫權的。孫權此人多疑小心眼所以很怕老臣們搞什麼所以,當他權利穩定後提拔了新人。後來的丞相顧也是江東望族的,又有實力又有聲望正好符合平衡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