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喜欢独处是因为情商低吗?

克里斯托夫金


通常意义上的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现在人们普遍将其理解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喜欢独处的人交往能力差,很难融入集体中去,是情商低导致的。

实际上,一个人喜欢独处,和情商低可能有些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和情商低没什么关系。

喜欢独处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动喜欢,另一种是主动喜欢。

一方面,被动喜欢独处,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大家认为的情商低。

一个人可能因为自卑、性格内向、或者太自傲,不善与人交际,就比较容易被周围的人孤立,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并逐渐喜欢上这种独处。

另一种被动喜欢独处的原因,可能是环境造成的:一个人或者工作太忙、整天加班,没时间和别人共处,或者工作地点太过偏僻,长年累月一个人坚守岗位,或者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都不熟悉……

这些情况,也容易造成一个人喜欢独处的现象。

另一方面,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许多人主动选择独处,将独处作为一种能力,并且非常喜欢这种独处的生活方式。

第一,有些人喜欢这种安静的生活方式,主动追求独处,并享受独处的孤独感,而且这种独处不是一时,而是很长时间甚至一生。

比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个人在瓦尔登湖旁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从中获得极大乐趣;我国宋代著名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终身未娶,独来独往并怡然自得。

第二 ,有些人想要通过每日短暂的独处来获得思考、学习进步的时间。

尤其是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喜欢通过独自散步的方式来思考哲学问题或者构思小说作品,他们享受这种独处并将其作为自己每日遵循的习惯。

位于德国海德堡的著名“哲学家小路”上,曾留下过黑格尔、康德独自思考哲学问题的脚步;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金每天都要在居所附近的小路上散步,一边享受独处时光一边构思新的小说。

第三 ,有些人被日常的生活或情感所累,常常通过独处来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声临其境》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演员周一围在配音时,因为情感波动比较大,无法继续下一次的配音,自己一个人跑到楼梯间,拿出记录本独自思索。

生活中会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平时热爱热闹喧嚣的生活,但也需要偶然的独处来静静思索。

失意时,通过独处来反思自己失败原因,确定新的目标及努力方向;

得意时,用独处来平静自己躁动的内心,抵制浮世喧嚣的诱惑,为自己更上一层楼蓄积力量。

由此可见,交往是一种能力,独处同样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喜欢独处,大多情况下和情商低并无关系,人之喜欢独处,是为了享受独处时怡然自得的乐趣。

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一个人喜欢独处不是因为情商低,我认为喜欢独处的人有三种类型。

其一:时间不允许

任何人不能要求一个在外有事业,回家又有家务要做的人陪你聊天、煲电话粥,甚至逛街桑拿等。有的人为了生活甚至身兼数职,吃饭睡眠都没有时间,不独处何以谋生!

其二:性格不允许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性格自闭症患者,有抑郁症患者,见面能打声招呼已属不易,难道还指望相处产生精神共鸣吗?据调查,自闭和抑郁症患者与日俱增,和互联网有关吗?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只要有钱,不出房间,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呢?每次聚餐,尤其年轻人,无论多久没见面,分分钟看的都是手机,仿佛能看出大闸蟹,是互联网在请他们吃饭似的!

当然,也有清修之人,坐在家里,关门即深山,参禅悟道,读书练字,让他们去凑热闹,不行,就像少上几节课似的,耽误学习。这一般都是上了年岁的吧!

其三:有一个群体就是作家,最不愿被打扰,分分钟都怕影响旷世之作问世。代表贾平凹,为了躲避来访者,接连搬家,甚至都躲到宾馆里写作,几天不回家。为了应付一顿饭局,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如果当年没写《废都》,都得躲庙里去!再者,张爱玲,几年接到了一堆读者的来信,等她老人家仙逝以后再看,就拆了几封。见人,更别提了,约了几次,找中间人代传吧!也是,当年答应胡兰成的拜见,结果作了大半个世纪的噩梦……

总之,我支持独处,做个旁观者,于人于己,利大于弊。一个人喜欢独处不是情商低,相反,喜欢独处的人大多都有大智慧!


好妈妈写文章


战胜孤独

一个人会把孤独,过的有滋有味,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不但情商不低,反而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他利用了孤独的时间,将自己武装起来。去学习,去看书,去写文章。把时间分配的合理,使自己感觉不到孤独了。用自己的行动,战胜了孤独。

在生活当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出现。需要自已去进行调整。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学到了一技之长,是最好的调节方式。他适合每一个感觉孤独的所有人。

相反,认为很孤独的人。不但不利用时间,也没有一技之长。把很好的时间都浪费了。他们不会享受,其实孤独也是一种美。他们把时间,都用在交朋友上。内心里其实是很空虚的,在没有人的陪伴下,就会感受孤独。

我们不但要学会独处,还要做好独处。让独处在我们这到此结束。真正的从精神上去愉快,去享受这种美,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机会,时间去学习,去创造美。


华丽人生3293


望京卢宏老师:高层次的人,身上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独。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1、喜欢独处

面对人性,选择拒绝这种无用社交,喜欢一个人生活。远离世俗的烦扰,不让无效社交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明白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有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附和他人。

2、喜欢独来独往

不合群者,独来独往的人,常有过人之处。独来独往是自立自强的表现。这种人往往是独善其身的人,自律性很强。能力比较强,许多事情自己能够独立的处理与完成。大多都有着强大的自信,性格潇洒独特,聪明伶俐,自立性强,不依赖别人,不依靠别人,有自己的主见。

3、拥有独立思维

拒绝盲从,跳脱羊群效应。不从众不媚俗。


手机用户77683295891


独处是一种态度,和情商高低没有关系。

一、君子慎独,便不把无效的社交当做必需。

不选择合群,而是独处,是因为合群至少应当是三观吻合,有共同志趣或相互欣赏的群体。没有人可以一直独处下去,只是暂时没有遇到合适的群体而已。有些人的性格可能就是如此,不合适的圈子不会去硬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的交流,也没必要当做生活的必需,所以此时的独处还是有意义的。

二、独处不代表不合群,只是一种人生态度

也许人们意识中的独处就是就是一匹孤狼独来独往。但事实就是独处只是一种人生态度。而并不是一种生活常态的表现,适当独处会让你高效率的思考,也会更加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独处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或是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而独处并不代表着不合群,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寡言少语的人但集体活动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也许只是更善于独自思考而已。

三、独处与情商无关,只是性格所致。

就像问题问得一样,许多人都认为独处的人缺乏一种高清商。而情商的高低,其实也并不体现在合群与否。有些人误认为可以融入各种圈子,大概就是所谓的高情商。其实懂得辨识融入到自己喜欢的圈子才是真正的高情商,而善于独处的人大概可以看清这一点,他们会选择自己真正认可的圈子加入,所以多数时间他们看起来是独来独往的,但毫无疑问这种人也会有自己的小团体,只不过你不在其中罢了。

智联校园 张小勇学生回答

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智联校园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周国平在散文《丰富的安静》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独处,是一种“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能力。让自己活在自己的生命秩序中,面对自己同时内心安之若素,是需要勇气的。


一个人,也只有在独处时,才有可能走向内心,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无论是恐惧的呐喊,还是焦虑的低吟,唯有真正的理解它们,才能重新整合,建立属于自己的生命秩序。


所以,真正的独处是内心丰盈的生活方式,无关乎情商的高与低。

当然,也有另外一些被迫的独处。

比如因过度地关注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患得患失,紧张、焦虑、无法自处,不得不选择逃开人群,静守孤独。


这类人向往关系,希望在关系中获得认可;却又害怕关系,害怕在关系中受伤害、受贬低。在人群中孤独,在孤独中焦灼。


又比如因理想的落空、事业的受挫而退回到了孤独的“舒适区”,避世而独立。这类人一边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一边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孤独却心有不甘,举步却踯躅不前。


被迫的独处,是一种不得不面临的处境。当独自面对内心的煎熬时,更多的是痛苦,而非喜欢。


作者简介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处境。有的人偶尔孤独,有的人却天天依旧孤独。

孤独不是因为情商低,而是因为你的性格,有的人性格张扬,喜欢热闹,所以每天在人情是非中来来往往,从而摆脱孤独。有的人喜欢安静,不喜欢喧闹,因此独自享受孤独。

有些人总感觉自己孤独,想摆脱孤独,总会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朋友,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为什么自己走进人群?其实原因全在你自己,可能是你自闭,可能是你害羞,可能是你不够勇敢,可能是你不善于交际。

想要摆脱孤独, 全看你自己,先改变态度,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积极点,让自己主动点,参加一些活动,参加一些交际。慢慢锻炼自己,让自己克服自闭害羞,让自己去学习社交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有自己的群体,有了群体你就不会感觉到孤独

希望大家点点关注,谢谢!


小鸡汤小感动


费玉清的例子

但是,对于经常独处的人从性格上是有一定区分的,就像费玉清,我们从综艺节目上看,这位上个时代的歌神,在台湾综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也是很多当代歌手的心中常青树,是前辈。但费玉清自己却一直单身,不喜欢与别人独处,仍然保持不喝饮料,只喝茶水听轻音乐的习惯。

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个怪人,还会给人感觉多少有点精神分裂?舞台上讲荤段子,台下素的要命...

这恰巧说明了这个问题,喜欢独处的人并非与情商有关系。


抑郁病患

之前,有一个抑郁患者来我这里,他就是一个不愿意向外人展露自己,不希望任何人看透他,因为那样会让他产生不安全感,甚至是发狂。这其实也与情商无关,而本身用逃离来规避自己的社交风险,虽然会对社交中的细节和想象产生抗拒,但这也与情商没有关系。

激励价值

还有一位朋友,对人与人交往并不太看重,虽然也有三三两两个朋友,但都是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风格,因此,也不会天天酒肉穿肠过。 但却用书法、读书、旅游等方式,享受着人生。但也是因为如此,在朋友圈内会显得非常特别,类似神秘感。当然,这也并非是情商问题,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上述这三种,除了抑郁患者之外,都是所谓别人眼中的孤独生活,但他们自己却早以适应了,况且还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这里也送你一句话“我们本不该活在别人眼中,也不应活在别人嘴里...”

希望这些对你或多或少有些帮助,如果对日常心理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霖士心理’...


霖士心理


喜欢独处的人大多是有点个性的人。

独来独往的性格决定一个人处人为事的方式。

内向型人格的人偏向于独处的较多,他们一般比较关注内心的感受,不喜欢过多的无用社交行为,而喜欢沉迷于自己的想象中去,他们不太注意外界的事物。他们也许敏感一些,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事情,独处带给他们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放松。

喜欢独处的人也许情商不高,但是独处能让人更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从而增强自身的实力与修养。

情商高的人一般善交际,有着热情待人处事的态度,大多认同随波逐流的集体主义思想,他们对外界的变化非常关注,独处对他们来说是种煎熬吧。

独处是一种优雅的情怀,她让人有时间反思人生的过往,在平静似水的世界里尊从内心本真的需求。

独处的空间里能找回真我的梦想。

2018'10'25'下午16'23


淡淡心绪烟雨中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商。“情商”一词,是由心理学家巴昂首创,认为情商“包括了能影响我们适应环境的情绪及社交能力。”(《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主编,p479页)。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情商低”的时候,往往是在说这个人看上去不太会说话做事,或者是在社交上表现并不活跃和突出。这样看来,似乎一个爱独处的人,和情商不高有关系。但是,如果我们结合情商的定义,就会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首先,情商包括着我们觉察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喜欢独处,是一种自得其乐、悠然自在的状态。如果说和人交往、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一种外显的快乐,那么自己独善其身,愿意去体味内心中感受,则是一种隐秘的休闲。就如同品茗一样,一个人静静坐着,看水雾腾起、叶片舒展,感受茶水的清香,而自己的思绪也这样缓缓的流淌出来。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很难觉察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又如何能走进自己的内心,安于独处、乐于独处呢?

其次,一个人喜欢独处比不代表他没有和人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中,共情的能力、坦诚的态度、团队意识以及适应力等等,都和一个人喜欢独处的态度不矛盾;相反,一个乐于独处的人,往往是对内在的自我坦诚的人,也可能是体察情绪力量强大的人。他们可以同理别人的感受,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团队中担当着智慧的角色。这些都是高情商的表现。
所以说,喜爱独处不等于性格的缺陷,也不代表能力有问题。
我想,每个喜爱独处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吧--也许是出于主动的选择,也可能是在不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一种保全自己的决定。不管怎样,希望你的选择可以带给你快乐!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王妍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