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圈的困局:雲米科技與美的專利糾紛揭示出其發展短板?

成立於2014年5月的雲米科技,近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股票代碼為“VIOT”。值得注意的是,主打“家庭物聯網”概念的雲米科技並未在美股市場受到多少青睞,股票發行價為9美元,位於此前區間價低位,上市首日公司股價雖一度逼近11美元,但隨後又快速跳水,為何雲米科技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小米生態圈的困局:雲米科技與美的專利糾紛揭示出其發展短板?

雲米科技的上市之路

雲米科技成立於2014年,主營物聯網智能家電產品。2014年7月,雲米科技獲得小米天使輪投資,隨後僅用四年時間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可謂發展迅猛。雲米科技在成立之初,主要研發生產小米智能淨水器等小家電,2016年開始從小家電向全屋互聯網家電轉型,產品覆蓋面廣泛,依託小米生態優勢,業績增長迅速。

產品線的不斷豐富,自然也導致公司資金投入的增加,有意思的是,與營銷支出的逐年上升不同,正在加速品類擴張的雲米科技研發費用佔比卻一直下降。通過招股書可以發現,該公司近兩年業績大規模增長的背後暗藏“缺錢”隱憂。現金流的斷崖式下跌以及營銷費用的大幅增長,暴露了雲米科技當前急需資金“補血”的困境。可以說,雲米科技的“匆忙”上市實屬無奈,而這背後,恐怕也與其涉嫌侵權的“定時炸彈”密不可分。

小米生態圈的困局:雲米科技與美的專利糾紛揭示出其發展短板?

一臺洗碗機引發的大戰

2018年3月,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期間,美的公司現場舉報雲米科技展出的互聯網洗碗機涉嫌專利侵權。雲米科技當時遭到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現場執法,將涉嫌侵權的產品現場臨時拆機下架,該事件引發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經技術資料和產品對比核實後,發現雲米洗碗機至少存在5處涉嫌侵犯美的專利權的地方,而云米科技卻予以全盤否認,雙方之間因“洗碗機”引發的矛盾和衝突,也藉此正式公開化,雲米科技在此次專利糾紛中處於全面劣勢。

小米生態圈的困局:雲米科技與美的專利糾紛揭示出其發展短板?

風雨欲來的專利圍剿

在雲米科技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活動現場,雲米CEO陳小平感謝了兩個人,一個是小米雷軍,一個是美的方洪波。雷軍使其學會互聯網方法,美的則給了他多年的工作經歷造就產業經驗,這兩者的結合開創了今天的雲米全屋互聯網家電。而事實上,美的與雲米的關係卻更加的劍拔弩張。

2018年8月,雲米科技籌劃上市的信息在網絡上蔓延開來,而在此之的前兩個月,美的則針對多項專利向雲米發起訴訟攻擊,合計索賠金額近400萬元。雲米與美的經營範圍交叉甚多,其CEO陳小平又曾就職於美的,雙方之間的專利大戰恐怕並非僅是技術之爭。

小米生態圈的困局:雲米科技與美的專利糾紛揭示出其發展短板?

與雲米科技相關的市場競爭、商業糾紛越來越多的反映在知識產權層面,一些大型家電企業已經在行業各個領域申請了專利,當雲米科技再生產類似的產品,就很容易造成侵權。尤其在專利糾紛正在越來越多的被用作商業競爭的今天,對雲米科技來說,或許面臨的將是一場專利圍剿。作為一個家電行業的後進入者,雲米科技需要去思考如何突破這些家電巨頭的專利封鎖。

不論如何,雲米科技研發費用佔比一直下降,深陷專利糾紛,就說明雲米對專利技術研發和申請並不足夠重視,而對於一家起步期的創業公司而言,技術就是其核心支柱。知識產權問題不容小覷,重視技術的研發與保護,才能避免公司的巨大損失,我們希望雲米能夠重視起這個問題,提高產品的寬度和研發能力,為更多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開個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