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为何日系在美国的占有率这么高?在中国,占有率却偏低,一直被大众和通用压着打。

而且相对来说,中国南方的日系车占有率稍高,北方则低得多。这当然与南方有更多日系的合资车企有关,比如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广汽三菱等等,还有最初的海南马自达都在南方。

但是从全国来看,大众的销量冠军位置,日系车从来没有撼动过。选择日系和拒绝日系都是什么原因呢?

日系车在美国


看看美国的情况:2017年,美国汽车的销量达到1700万辆,其中销量前10名的车型为: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除了美国人钟爱的皮卡之外,剩下的就是丰田、本田和日产的天下了。

消费需求决定销量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日本车是工具,德国车是机器,英国车是艺术。大家基本上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车。

他们贫富差距并不像中国这么大:美国的阶级层次分布几乎呈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特别有钱和特别穷的占少数,大部分是中产阶级。

美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所以汽车消费相对理性,大多数人选择汽车基本是跟自身的收入相关,所以性价比高、养车成本低、耐用的车型便成了他们的首选。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而日系车恰好具备这样的特质。

除了耐用之外,日系的保养和维修费用也很低廉。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这些品牌更是为了在北美生存下来,采取了终身免费保养政策,这样车主买车后,除了维修掏钱之外,几乎不需要其他费用。

而且汽车质量稳定,基本没有太多故障,即便出了意外,也有保险公司赔偿,因此用车的费用大大降低。

日系车车型丰富决定销量

丰田、本田、日产这些车企在美国投产的车型非常丰富。

▼美国的日产车型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美国的本田车型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美国的丰田车型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车型越丰富,覆盖的细分市场越多,选择他们的消费者自然也就更多了。而且,各个日系车企也都有针对美国市场单独研发的车型。

日系车在中国


合资形式影响新品投放积极性

既然车型越多,卖的越好,为何两田一日在中国投产的车型那么少?

因为在美国,日系车企是全资控股。而在中国,必须通过合资的方式。

什么概念?比如一台车利润是100。在美国,丰田卖一台就赚100,但是在中国,按照目前的股比中方51%,日方49%来算,丰田只能赚49,少赚一半还多。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在美国独立办厂的积极性,肯定是高过在中国。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国内消费观念以及历史遗留原因影响

除了车企本身的原因,日系车在中国一直被打压,一是与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关,二是受一定的民族情绪影响,三是宣传方式问题。

1、消费观念

在中国,由于汽车工业发展晚,自主品牌的造车能力虽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与这些世界品牌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而合资品牌的价格相比我们的收入而言,又普遍偏高。所以,大家都想用更少的钱买一辆各方面都能符合要求的车

既能上下班代步,又能满足全家出行需要。而在这方面,擅长研究中国人消费心理的大众可谓抢占了先机

2、民族情绪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

因为每次一介绍日系车,就会有人讲“抵制日系”如何如何。小编的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倘若哪一天国家需要,我们一定奔赴战场在所不辞,为国捐躯死而后已。但是爱不爱国真跟买不买日系车没啥关系。为什么?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首先,在国内生产的日系车,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来自国内生产厂商

,所以你不买日系车可能间接伤害的中国同胞比日本人还多。那你抵制的目的达到了吗?

其次,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非日系甚至国产品牌车型上的零部件,可能都有日本人参股或者投资的,要想与日系完全隔绝几乎没可能

第三,除了汽车之外的消费品,谁又敢保证你用的所有东西跟日本没有半点关系呢?比如相机这类电子产品,日本品牌可以说在全世界具有绝对的霸主地位。

第四,抵不抵制日货与爱不爱国真没多大关系,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伤害、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理性消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政府都同意日系车进入中国了,那些抵制日系的人以一己之力抵制的意义是什么呢?

3、营销方式的选择以及早期“被黑”的后果

大众自进入中国之日起,就侧重某一“安全”方面的宣传,比如车门声是否厚重、底盘质感如何高级等等,更有一些“害人不浅”的非专业汽车媒体(比如某强实验室)不负责任的宣传日系车车身轻、不耐撞等不实信息,而且专门选择在碰撞事故中日系车被撞烂的图片去宣传(只要留心看你就知道同级别的任何车系,类似情况的事故被撞程度都相差无几,而溃缩吸能保证驾驶室安全是所有车系都会做的选择),在汽车知识严重匮乏的那个时代,确实让日系车的口碑急转直下。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这里并不是为日系“洗白”,而是号召大家公平看待所有的车(车以外的东西同样适用),戴着有色眼镜去判断,会让你丢失很多你本可以拥有的更适合你的东西。

任何一个汽车专业的同学都知道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也知道车门薄不薄并不是汽车安全性的决定因素。何况,同级别的日系和德系,车身重量根本相差无几。

举个例子,同为B级车的全新一代帕萨特和凯美瑞,整备质量分别为1455kg和1530kg,凯美瑞比帕萨特还重,刨除自动变速箱的重量差异(AT比DCT结构复杂,更重),两者的车身质量确实相差无几。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那么牛,在中国却始终硬不起来?

在汽车市场出现下滑迹象的今年,丰田、日产整体出现上升趋势,本田由于机油门事件销量受到影响,而马自达由于车型更新换代较慢,销量也受到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在省油、可靠性以及用车成本方面,日系车确实有他们的优势。这其实与他们国土小、资源匮乏有很大关系——习惯省着用。

总的来说,车企对中国市场越重视,推出的产品越丰富且越符合需求,就越容易获得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而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或者其他政治因素造成的影响,就是车企无法控制的了。

随着合资股比逐渐放开,不论日系、美系还是德系,相信以后外方对于中国市场会更加重视,我们今后也会有更多产品力强的车型可以选择。而自主品牌也会感受到压力而加速夯实自身能力。

俗话说,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而在充分竞争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才有机会选择更好的车。

你会拒绝日系车吗?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