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創業就狂攬100億,他說人生不能混日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張暉起點很高,他18歲從江蘇鹽城中學保送到南京航天航空讀本科,22歲考入北郵計算機系,畢業後先後在華為、中國聯通工作過,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相比技術而言,張暉更願意與人打交道。所以,2004年五一,當聽說杭州西湖旁邊的阿里缺人時,26歲的他毫不猶豫選擇加盟。

不過,彼時的阿里遠沒有日後的風光。那時候,國內的電子商務剛剛起步,很多中小企業對於上網存在本能的牴觸。而且,當時馬雲剛剛起步,給不起太高的工資。

所以,當時的阿里是沒有錢的兄弟拼搏的戰場,那些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土鱉都沒有太多的退路,必須靠雙手殺出一條血路。

而且,張暉選擇的是地推團隊,乾的是阿里內部最苦、最累、最髒的活,日後大名鼎鼎的“中供鐵軍”當時根本招不到人。

不過,張暉卻非常喜歡這份工作。

每天早上,他7點不到就會出現在辦公室,開始為每天250分鐘的電話時長而奮鬥。

為了讓小老闆看明白,張暉在順德的網吧裡熬了3個通宵,做成一本小冊子,整合網上2000多宗國際貿易糾紛,“全都是信用問題,賠款最高超過10萬!”

更多時候,他穿著廉價的T恤,坐著拖拉機去拜訪珠三角的客戶,“每天至少面談15個客戶,拿下3個有效客戶。”

而到了農村,他要把揹包換成硬麵的皮包,因為要對付客戶門前的狗。

剛開始他總被威脅要“剃禿頭”、“裸奔”,但正是靠著“鐵的紀律,鐵的目標,鐵的意志”,他3個月就搞定40多家小廠。等到2006年底,客戶已經發展成2000多個,“超出任務的3倍多。”

此後,張暉先後升為小組長,銷售主管、區域總監。5年後的2011年,他已經做到了廣東大區的總經理,成為阿里系非常年輕的高管。

高人指點、大神激勵、朋友幫忙

這期間,張暉認識了程維。當時程維是支付寶B2C事業部的副總經理,也是副總裁王剛的管轄地盤。

王剛那眼睛多毒啊,一眼就發現了張暉、程維這倆小年輕絕非等閒之輩。所以,張暉、程維一路猛打猛衝,他就一路使勁提拔,並幫他們申請了幾十萬的原始股。

等到2007年,阿里巴巴網絡在香港一上市,張暉、程維就成了千萬富翁。

後來,程維在北京西直門打的突然醍醐灌頂,並於2012年6月成立了小桔科技,主做智能打車軟件,而王剛提供了最初的70萬啟動資金。

後來,程維賬上的資金用完了,又是王剛挺身而出,“這是我孵化的第一個項目,寧可不投其他公司,也會扛下去。”果斷又給了程維幾十萬。

此時的張暉已經在南京享受生活,只是偶爾在閒暇時間才研究醫藥、外賣、快遞等行業。

城中無甲子,寒暑又一年。卻說程維在柳青、馬化騰、王剛等高人的加持下,短短兩年光景就成長為超級獨角獸,尤其到了2013年B輪融資過後,程維身價已經逼近50億。

2013年夏天,正是“滴滴”和“快滴”激戰正酣的時候,一天就燒掉5000多萬,而且劇情每天都跌宕起伏。那段日子,程維差不多天天與王剛、張暉在一起研判局勢。

某日,程維對王剛說,“運管處的人找我們談,希望能做個貨運信息匹配的信息平臺,市場很缺這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暉琢磨開了,“為什麼不做一個貨運版的滴滴呢?”

王剛自然會做人,立馬投了80萬。於是,2013年9月,張暉在南京新街口的華容大廈租下3間辦公室,開始了輝煌的“運滿滿”之旅。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張暉當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一同追隨他行走江湖的還有苗天冶。

苗天冶是張暉的高中同學,也是員敢打敢衝的猛將,他與張暉同一天加入阿里地推,張暉火速提拔的同時,他也沒有閒著。

正是憑著對地推業務的準確理解,團隊業績一路竄升,並很快從華北1000多人中脫穎而出,一路升至北方大區總經理。

一招鮮吃遍天

運滿滿的特點是什麼?有人說是平臺的信任度。的確,張暉會在司機註冊後,逐一讓地推團隊進行實地查證,對營業執照拍照確認。

而且根據GPS定位管理系統,貨主可以在手機上查看貨源動向,隨時監督,“進一步確保貨物的安全性。”交易完成後,車主、貨主雙方彼此評價,積累信用分數。

有人說是方便上手。運滿滿APP界面確實簡潔,可以說,每個客戶不經培訓都會用、能用、愛用,當然,還有大量的功能隱藏在個人主頁上。

除了發佈貨源、車源、專線等信息外,還能公開用戶體驗,“在朋友圈裡分享使用心得。”

也對也不對!

事實上,運滿滿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一方面貨主只用填寫貨物、路線、價格等關鍵信息,物流公司只需要上傳貨源信息,發佈物流專線。可以說,3分鐘內就解決問題。

另一方方面,主要是車、貨匹配的速度快到極致。也正是通過大數據計算出交易關係圖譜,司機在哪兒卸貨、離哪個貨源最近、載重量多少、運輸路線,一目瞭然。

同時,還可以精確計算出路線、貨物和價格的比值,當用戶數據積累到一定數量,車輛流向就自動調整,如從A—B的來回運輸,轉變為A—B—C的多點運輸,“進一步增加運輸效率,提高貨車利用率。”

挺進大西南

這個時候,張暉的地推經驗就派上了用場。他一口氣建立了100多人的地推隊伍,5人一組,以南京西郊的配送中心為中點,輻射周邊100公里、200公里,“初期終點定在長三角。”

不會使用手機APP?張暉就帶著那些90後小夥,揹著行李,駐紮在卡車司機落腳的小旅館裡。

六點不到,趁著卡車司機刷牙、吃早飯的功夫,張暉就舉著手機現場演示,挨個說服卡車司機下載APP。

沒有營銷費用?打感情牌啊,張暉在小旅館的洗浴中心碰到熟悉的司機,就送塊香皂、搓澡巾!

正是靠著苦幹+蠻幹,他一個月後就搞定了50多客戶。2014年4月,南京還是倒春寒,張暉心裡卻暖洋洋的,因為同時有100個貨主在平臺上發佈貨物信息,“路走通了!”

來自安徽蕭縣的高朋雖然只有初中學歷,卻果斷在第一時間入駐了運滿滿,結果26歲那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這時,專門投資創新企業的光速安振嗅到了貨物運輸的巨大機會,當即送來上了3500萬的A輪融資。

有了錢,張暉馬上走出了長三角,開始對外擴張。他先從自己熟悉的深圳、廣州等地開始著手,僅用了2個月,就在珠三角站穩了腳跟,地推團隊也增加到500人。此後,他一路北上,閃電拿下長沙,武漢。

然而,2014年8月,張暉在成都遭遇了強大的阻力。要知道,成都是西部的物流樞紐城市,“貨源多、貨量大,光貨車司機人數就高達300多萬。”

一開始,張暉只派了一支60人的小分隊趕赴成都。很快,他就發現情況不妙,“連配送中心都進不去,一天只能推廣4個人。”

為此,張暉連續派出3波50人的大部隊奔赴成都,“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西南重鎮!”

當時,成都的物流園多達100多個,一半以上都通過賣門票來獲取收益,“管理非常嚴格,司機付費後才能入內提貨。”地推部隊假裝司機想混入物流園,結果被發現了,並和園區發生了幾次衝突。

沒有辦法,只好改在門口截人。

當年國慶,2萬多個司機扎堆提貨,配貨市場周邊幾人一間的廉價旅店人滿為患,“全是卡車師傅。”

於是,張暉趕緊帶著大部隊趕過去,挨個小旅店套近乎,“搭訕司機,介紹功能,當場完成網上交易。”

然而,一方歡喜一方愁。這邊,運滿滿降低空返率,方便了廣大司機師傅。那邊,物流中介和黃牛可沒飯吃了。要知道,大量的貨源都集中在中介、黃牛和經紀人手中。

一段時間,成都市場的中介、黃牛一看見在配貨中心晃悠、找司機搭話的推廣團隊,就上前推搡打架,甚至找黑勢力威脅恐嚇。

怕麼?當然不!張暉性格里的江湖氣冒上頭,“正面迎戰!”

當然,這個迎戰不是消滅敵人,而是化敵為友。因為他發現中介資源確實不可小看,“大多從事貨運超過20多年,經驗豐富,瞭解貨源。”

更重要的是,在貨運市場上,客戶更容易信任以前的熟面孔,中介、黃牛可以起到信用背書、討價還價的作用。

“中介提供的貨源讓車主放心送貨,運滿滿則把交易時間縮短,1+1大於2啊!”張暉一拍大腿。

此後,他果斷拿出5000萬,支付給成都的貨源中介和配送中心,結果當月就引進超過40萬個貨源、車主信息。

成都一舉拿下!

等到了2016年底,張暉已經搞定全國200多個城市的物流中心,形成近到南京、遠至西藏的全國運輸網,用戶數量超過500萬,日成交量達到10萬,佔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

為提高效率,2017年的9月25日,張暉推出滿運寶,“繳納交易保證金、擔保運輸折損。”

他特意拿出1個億的專項保障資金,“給貨車司機多一份保障,提升職業尊嚴!”短短一個月,滿運寶在江浙滬的日交易額就超過600萬。

2017年年初,運滿滿已匯聚全國390多萬重卡司機和85萬貨主,覆蓋全國315個城市,日成單24萬單,成為全球最大的整車運力調度平臺和最大智慧物流平臺,“司機平均找貨成本從2.27天降低到0.38天。”運滿滿估值也一舉接近100億。

識時務者為俊傑

等張暉再次再次抬起頭來,發現前面200多家同行已經不見了,第一集團中只剩下了貨車幫和運滿滿兩家。

論實力?兩家的卡車司機用戶均達到500萬量級,平臺貨主超過100萬家。

論資本?貨車幫背後站著騰訊、百度、高瓴資本等15家風投,張暉的支持者則是光速、紅杉、雲鋒基金等16家。

論市場?貨車幫完成全國200多個地市級的佈局,範圍廣,布點多。而張暉的優勢在於地推,在華東及周邊區域無人能敵。

所以,誰也打不死誰。雙方團隊只能動用騷擾、辱罵、商業間諜甚至是武鬥等擺不到檯面的手段互掐。

最終,2017年8月,深圳麗思卡爾頓酒店,張暉和王剛見到了時任貨車幫的唐天廣、張遠聲以及彭志堅。

產業經濟學高級課程班(符合條件可申請博士學位)

“兩家公司火拼,誰敢保證不會有第三者突然殺進來從中漁利?”

“如果不盡快變成行業唯一,最終不是輸給對手,而是輸給時間。”

“兩家公司分別再融幾億美金,股東大比例稀釋股份,雙方打得奄奄一息,那時候再談合併的意義何在?那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消耗戰。”

此後的結果大夥都知道了,兩家10億美金級別的獨角獸公司運滿滿與貨車幫2017年11月27日宣佈聯姻,成立滿幫集團,由王剛擔任董事長,張暉擔任聯席總裁。

對此,張暉很坦然,“王剛是老上級,一切他說了算。”

因為張暉的目光已經瞄上了未來,“利用大數據,推動中國公路變革,進而引導世界公路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