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的倔強與夢想

钉钉的倔强与梦想

釘釘是一朵奇葩,但奇葩是一個褒義詞。

2013年12月21日,無招受馬雲通知到來往團隊報到負責產品,當時的阿里巴巴認為既然市場上有微信,那就一定有阿里做社交的機會,甚至在推廣中,來往標榜的是“比微信還好用的產品”,這一理念成為日後釘釘產品團隊中的基因級傳承。

當時的來往得到馬雲高壓推舉,馬雲要求阿里巴巴每個人都要安裝來往,並且帶來100個活躍用戶,在來往產品開發期,在阿里巴巴內部很難見到的馬老師幾乎天天到來往團隊督軍。上線後的來往也得到集團層面流量幫助,單個用戶補貼達到5元,地推人員深入到大街上推廣安裝。

即使在如此高壓、高付出的推廣中,來往依然避免不了在與微信競爭中敗下陣,流量成本成為無底洞,拉新與留存不盡人意。失敗灰燼下,釘釘的火星得到點燃。

2014年4月,無招在內部發起新產品“來往工作圈”,1個月後,在說服了馬雲給他湖畔花園作為釘釘的孵化器後,釘釘團隊正式建立。無招到達湖畔花園第一件事就是總結失敗,在反思中他總結了三個教訓:

第一、嚴禁YY,產品經理都覺得自己一定行,來往就是覺得自己一定行,最後乾死了;

第二、必須快,速度快是第一位;

第三、始終保持和用戶在一起。

效率至上、產品優先的無招拉著團隊開始尋找企業交流,產品開發階段還入駐到企業內部,就為了觀察這家公司每天上班的常態,發現其中的問題。2015年1月,釘釘正式發佈。

釘釘是投胎於失敗的項目,也正是這種失敗的起點,讓釘釘有著不一般的倔強與夢想。

即使阿里釘釘經歷過社交產品“來往”的失敗,釘釘仍將對手定義為微信,甚至在公開演講、廣告中不斷提及工作場景下使用微信的不必要及效率低下,在釘釘內部看來,他們仍是一款“社交”產品,只不過是一款更具場景屬性的社交產品。

正是經歷了失敗,飽含了偏執,釘釘的夢想更為特殊。中國企業信息化仍在普及和深化階段,即使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互聯網市場,8000萬企業主體中大部分仍未完全使用信息化工具。

釘釘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管理,為達到這一目的,企業的覆蓋量無疑是關鍵。釘釘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釘釘服務組織已超過700萬,覆蓋人群超過1億,相比釘釘,企業微信數據相對更“難看”,《2018智慧企業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企業微信註冊企業數達150萬家,活躍用戶數3000萬,而這更多基於的是微信10億用戶基量,經過4年的發展,釘釘在邁向社交的道路又進一步。

為了實現這一場景化社交夢,釘釘從硬件、共建合作、生態扶持中發力。為了更大深化對企業的理解,釘釘發佈了“春泥計劃”、“春雨計劃”,投資藍凌建設“釘釘空間”,為的就是與更多企業服務廠商共建合作、共拓市場。

智能化佈局方面,在釘釘的構思下,智能硬件承載的不僅僅是工作方式的轉變,而是行為探知的觸手,企業內信息的流動可以從員工行為中挖掘更多信息價值,在辦公場景下釘釘希望探求出員工工作行為下的喜怒哀樂,構建垂直專注的社交生態。

正如許多老闆不希望員工上班開小差一樣,釘釘則希望通過智能化技術、垂直化產品,構建專注工作社交場景,一方面企業不必擔心工作外社交行為,另一方面企業也能在場景中修正管理方式,不僅為了高效也是為了人性化。

阿里釘釘副總裁張斯成曾提到,釘釘的願景就是用“普慧的智能”驅動企業管理跨越式進化,讓中國4300萬企業都能享受智能化發展的紅利,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節點,解放員工創造力與創新力是中國企業思考重點,辦公生態之下,智能化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智能化無疑是釘釘追求夢想重要的手段,這一目標不僅需要釘釘,更需要服務商、用戶共同推進。11月30日下午北京國貿大酒店,阿里釘釘副總裁張斯成將在億歐“企業智能服務創新者論壇”上發表演講,深度剖析企業如何藉助智能服務構建美好辦公新生態,點擊鏈接即可免費報名:http://t.cn/E20OdKD

中國企業級市場充滿了機會也遍佈挑戰,歷史機遇下中國企業服務商面臨信息化推進下的趨勢大潮,同樣要面對新技術衝擊下潛在智能服務商的衝擊,向創新者學習為堅守者致敬,驅動數字中國少不了新技術、新理念與新政策共同推動,智能企業服務商才是未來的時代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