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干族真實存在嗎?這是怎樣的一個民族?維基百科上關於東干族的描述是否準確?

樹枝和樹葉


東干族真實存在嗎?這是怎樣的一個民族?簡而言之目前中亞國家存在的東干人是歷史上和中國有過關聯,現在部分人還會說漢語的一個外國民族。但他們現在已經在中亞地區生根發芽,成為了中亞地區眾多民族的一員,所以是不能把他們說成是中國民族的。


東干族的來源

其實“東干”這個族名並不是在現在的東干人遷居中亞之後才出現的,而是很早就出現了。它是來源於突厥語的一個詞彙,意思是“回來的人”,其實就是漢語裡“回族”的字面翻譯。在幾百年前,中亞地區就開始用這個詞來稱呼中國西部的回族了,特別是新疆的回族。後來這個詞彙還傳入西方語言之中,現在能看到的文獻裡,公元1839年德意志探險家卡爾·拜爾在其出版的德文版俄羅斯與中國介紹裡就把中國的回族稱為東干人。只是後來遷居中亞的東干人符合這個詞彙的定義,所以他們也被叫成了東干人,久而久之,這個名字成了他們的族名。

現代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名東干少女

那說到這些東干人的來源,其實就是清朝末期的陝甘回亂。白彥虎帶領這些人造清朝的反,失敗後先是逃亡到新疆,投奔了當時從中亞來的阿古柏政權,在阿古柏也被左宗棠擊敗之後,他們又逃到了中亞,等於是投奔了俄羅斯,歸化成了俄羅斯人。當然他們也是分了幾次過去的,而且規模最大的一次還不是在公元1878年前後跟白彥虎過去的,因為那批只有3000多人。而在公元1881年《伊犁條約》(也稱《聖彼得堡條約》)簽訂之後,沙俄將其侵佔的伊犁歸還中國時,規定當地的一些民族可以自行選擇國籍,結果一部分伊犁周邊的回族選擇了俄羅斯國籍,也遷居到了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境內。這批人有4682人,是東干人遷居中亞最大的一批。

哈薩克斯坦的東干人

所以東干人最初的來源主要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回族人,所以他們的語言是漢語,但宗教是伊斯蘭教。在俄羅斯帝國時期和蘇聯時期,他們主要分佈在一個國家,但在蘇聯解體之後,因為中亞五國各自獨立建國,所以東干人也被拆分在了不同的幾個國家,目前東干人最多的國家是吉爾吉斯斯坦,有大約6萬人,另外哈薩克斯坦有大約3萬多人,其餘還有1萬多人分佈在塔吉克斯坦、蒙古、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所有東干人加起來,大約有11萬多人。

東干族的現狀與身份

東干人現在遷居中亞已經有100多年了,光說這個時間可能大家還覺得不長。但換個角度想想就能發現其實時間也很長了,比如美國建國總共才200多年,東干人遷居中亞時現在美國大統領川普的祖先還是德國人,奧巴馬的祖先還在非洲。所以在經過100多年之後,其實東干人已經轉化成一箇中亞民族了。

東干人的清真寺

首先他們雖然還說漢語西北方言,但所使用的文字卻是用西裡爾字母拼寫成的拼音文字(雖然拼的還是漢語)。而且他們的名字也已經帶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即他們的姓是以原來的漢姓為詞根,但卻根據俄語裡接近的發音完全轉化成了俄羅斯式姓氏,然後名字又基本上是伊斯蘭教名和俄羅斯名,看上去和周邊的中亞民族已經沒有任何差別。比如幾個東干人歷史上的名人:海塔洪·塔西羅夫、法蒂瑪·馬克耶娃、達吾德·阿卜杜拉耶夫……

用東干文出版的刊物

另外在蘇聯解體之後,一些國家的東干人因為人數極少,所以已經逐漸放棄了自己獨特的民族特徵,開始與其它民族通婚,而且也轉用其它民族的語言,所以不同國家之間的東干人相互分化的跡象也已經非常明顯,現代東干人裡和別的民族混血的也不在少數。

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郊外一家賣東干美食的小店



最後說一下中國人應該怎麼看他們,其實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桃花石雜談覺得歷史恩怨不應該成為對這個民族看法的左右因素。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100多年,現在的東干人的太爺爺都未必經歷過當時的戰爭的衝突。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就是普通的外國人。除非特別傾慕中國,自認是中華民族一員的個體(如果有,估計未必會有),不然他們就是普通的外國人,和其它祖先來自中國,但早先移民海外,不會說中文的華人後裔沒有差別,和跟中國完全沒有過關係的外國人也沒有差別,就是如此簡單。


桃花石雜談


東干人問:“你是從大清國來滴?左宗棠人還在不?”

答:“你們這都100多年沒有回去過?”

東干人答“回不去,也不敢回去。”

學者王國傑這樣描述他初遇到東干人的有趣場景。

自此解開歷史謎題,躲過左宗棠平叛的亡命天涯的“同治回亂”領袖之一,白彥虎


隊伍的去向。他們被蘇俄人稱呼“東干族”,“東干”,地道陝西話“東邊”的意思,指的黃河東岸。

維基百科基本正確,之所以說“基本正確”是因為每隔一段時間維基百科都要多多少少改動幾個字詞。為什麼?聰明如您一定懂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回族學者穆哈麥德.胡振華認為:所有移民中亞國家的回民都通稱東干族,不僅僅指的是白彥虎一部。他還說,東干人不喜歡東干這個名字,他們內部自稱“回回”、“老回人”或者“中原人”。(中原人,由於東干族大部來源陝甘回民,由此推斷“中原”一詞不僅是河南省的專稱。)到這裡基本就回答完畢,可以交作業了,哈哈。我還是想就白彥虎這個爭議人人物和朋友們探討幾句。

這是《西安晚報》副刊一篇很有爭議的文章。作為一個土著老陝,出生地同治回變中心地帶的大荔縣人,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白彥虎起兵抗清有積極意義,這點不可否認。據說他曾帶人兩次要搗毀黃帝陵,後失敗。這事情存疑,我一直沒有可靠的資料,不敢下結論,但我問黃陵縣的一位朋友(和我同齡)他是持肯定態度的。如果屬實,白彥虎就談不上英雄二字。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起事失敗的白彥虎投靠禍亂新疆十幾年的阿古柏部,同流合汙、分裂祖國、助紂為孽啊。生活中,客觀都品評人事採取“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平叛一個歷史人物也一樣,和民族、性別沒有關係。白彥虎和阿古柏同流合汙、分裂祖國就是華夏民族的罪人,這是板子釘釘的事情,所有粉飾都經不起歷史考驗。我們不能因為白彥虎是回族就罪加一等,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崖山之戰”,滅宋大將張弘範是漢人就百般開脫。

落腳西亞的東干族和明末遷居西南的果敢人都是大中華的後裔,都是“苦孩子”。放下偏執,期盼國富民強,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NaLi哪裡哪裡



我是在九十年代看大河報知道東干族的,大河報是轉載陝西媒體的報道,國際東干族協會主席兼哈薩克斯坦‘陝西村’村長安塞胡從1994年以來多次來陝西尋根和訪問。



安賽胡介紹說東干族是這樣形成的:清朝末年清政府及無能又腐敗,中華大地民不聊生,陝西、甘肅、寧夏的回族人在白彥虎帶領下鬧獨立搞起義,想成立伊斯蘭回族國,被左宗棠將軍鎮壓下去了,白彥虎逃到新疆伊犁和新疆分裂分子阿古柏搞到一起了。左宗棠又到新疆去,打敗了白彥虎和阿古柏收腹了伊犁。



1877年冬天12月白彥虎率領一眾殘部大概30000餘人爬雪山過草地逃到了哈薩克大草原,只剩下了3000餘人,在楚河岸邊他們紮了營盤,他們拿出在老家帶來的蔬菜和糧食種子,在駐地附近開荒種地然後出賣,由於當地人都是牧民,他們的蔬菜和糧食非常受歡迎,當地人問他們從哪兒來?他們說東邊來的,從此成了沙俄國一個少數民族東干族。



一百多年來東干族人種蔬菜、種糧食、種瓜果然後出賣換錢成了一個富裕階層,他們民風淳樸路不拾遺是個從沒乞丐的民族。他們為了發展壯大,家家戶戶都是生五、六、七個孩子,有的家庭生八到十個孩子,生孩子多的媽媽是英雄母親,生息繁衍到現在一百多年了,人口已經15萬了,



東干族人說陝西方言,保留了以前回族人婚娶喪嫁的風習習慣,但漢字失傳了,他們都會說陝西方言、俄語、哈薩克語,用俄文字母拼寫漢語。1990年蘇聯解體,生活在那裡的東干人也分成了兩個國家的人了,楚河以北是吉爾吉斯斯坦,楚河以南是哈薩克斯坦。




安賽胡還說90年代東干族人家家戶戶都有汽車,哈薩克斯坦的蔬菜大部分都是東干族人種植和銷售的。現在有很多東干族人在莫斯科和阿拉木圖、塔什干、阿斯塔納等大城市郊區外租地種菜,他們夏天種菜,冬天天氣寒冷時返回家,被稱為“候鳥菜農。




安賽胡還把溫室大鵬種菜技術和種蘑菇等技術引進了哈薩克斯坦,也引進了製造磚瓦機器、餅乾機等機器在哈薩克斯坦都引起了轟動。




在安賽胡的搭橋牽線下,2008年4月7日陝西省長袁清純和哈薩克斯坦江布爾津州州長熱克森賓簽署了省州友好協議,安賽胡還多次分批派東干族青年到陝西大學學習漢語,為新絲綢之路(一路一帶)服務,現在東干族依然成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經貿、文化交流的平臺和橋樑了。




帶刺的玫瑰愛排球868


東干祖—西北迴族叛亂時,被左宗棠殺的走投無路,最後逃至國門之外的回匪後裔。1862年陝西發生了有預謀的回民叛亂,回族人在有預謀有準備的情況下夜襲漢族人村莊,整村整縣的屠殺漢族人,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漢族人被屠之人多達數百萬之眾。1863年在清軍平叛後,回匪不敵退至甘肅,甘肅回民聯合陝西回匪進行民族大屠殺,董福祥等一眾漢族人奮起反抗,後被左宗棠所招安,進而成立甘軍,直到將回匪殺到俄國,後甘軍入衛北京,董福祥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併成為武衛三軍之一,這是後話。




hentai漢尼拔1


東干人遷往中亞諸國,有三波浪潮。據稱,最早出現在中亞這幾個“斯坦”國家的,是16-17世紀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費爾干納河谷地區的東干人。他們是從我國新韁喀什一帶被搶去的戰俘,賣給當地的富人作奴隸。大規模的東干人出現在中亞多國,則是19世紀初和中後期的事情。這兩次移民的東干人,一部分是中亞突厥人從我國新疆、陝西、甘肅等地或買或搶去的,另一部分是為了避免戰爭逃過去的。1881年,中俄簽訂《聖彼得堡條約》,規定俄國歸還伊犁地區給中國,但這一地區的回民如有願意移居俄國的,清朝當局不得阻攔。因此,有一部分東干人經天山遷移到俄國。

目前,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都有東干人聚居村。也有一些東干人,居住在這些國家不同的城市裡。二戰期間,也有東干人加入了蘇聯紅軍。

目前,居住在東亞諸國的東干人,大約在11萬至14萬之間。他們說的東干話,被稱為“回語”。在語言、文化傳統、種族特徵、身份認同上,也與中國的回民,尤其是與甘肅南部、渭河平原一帶的穆斯林非常接近。據稱,他們至今還說著老舊的漢語,比如,依然稱總統為“皇帝”,稱政府的辦公大樓為“衙門”。東干女人在1948年以前還纏腳。


世界真的很大


同治回亂,漢人被殺超過兩千萬,塗害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尤以白彥虎最為兇殘,企圖在西北建立純粹伊斯蘭教回民國家,對漢民實施種族滅絕,更甚至計劃摧毀黃帝陵、搗毀華山建築群,在前往路上被董福祥帶領的陝北饑民武裝擊退,最後在民族英雄左宗棠率領的湘軍打擊下,遁入俄國中亞境內,成為“東干人”;本世紀初,陝西電視臺竟然派記者深入中亞尋根問祖,稱其為起義、英雄、海外遺孤,連起碼的道德廉恥都不顧!


老和尚2018


東干族(Dungan)

當然是存在的,主要是指從陝西、甘肅等地遷徙到中亞的回民。

我需要說明的一點:東干族名的產生,並不想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與清代同治年間白彥虎、馬文祿等人領導的回民起義有關。

東干是很早就出現的詞語。傅禮初(Joseph Fletcher)在《中國西北的納格什班底教團》中指出,早在1671-1672年,白山派領袖阿帕克和卓前往甘肅、青海等地傳教時,就將當地的“東干烏里瑪”(ulamā-yi Tunganiyyān)改宗蘇菲派。

大約在1830年代,英國的探險家沃森(W. H. Wathen)在《回憶中國韃靼與和闐》的紀錄中,明確地提到了“東干人”(Túngánis)的說法。另外,德裔俄籍地理學家馮·貝爾(Karl Ernst Von Baer)也在他的報告中,用“東干”(Dungani)這個詞語指稱那些在中亞生活的“說漢語的穆斯林”。

由此可見,東干族的族名產生較早,其族名具有相對久遠的歷史。當然,東干族確與1862年爆發的西北迴民起義有關,陝西、寧夏、甘肅、青海以至新疆的回民基本都參與其中。1877年,清朝佔領喀什噶爾後,西北的戰局已定,因此許多參與起義的回民都遷徙到俄羅斯或中亞。其中:

甘籍的1116名回民在玉素甫-哈孜列特的帶領下從阿克蘇出發,逃到了俄國的普爾熱瓦爾斯克;白彥虎率領的3314名陝西籍回民,經恰克馬克峽谷逃到俄國的納倫城,並受到俄羅斯人和吉爾吉斯人的幫助;最後一路是由馬大人率領,逃到了中亞的奧什,總計有1779人。

除此以外,中亞的回族移民還與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的簽訂存在密切關係。總而言之,在遷徙的過程中,東干人在中亞各地本土化,形成當地的移民社群。


HuiNanHistory


現在在外面出差,手邊沒有資料,我隨便寫一段吧。東干人是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從中國逃入沙俄的回民形成的一個族群,這些回民既有陝西回民也有甘肅回民。

清同治年間,陝西爆發回亂,回亂的起因並不是什麼大事,但直接形成了漢、回兩個族群間的仇殺,由於兩個民族間積怨很深,所以一旦爆發仇殺都是滅絕性的,比如回民殺漢民往往是夜間包圍一個村,然後從東到西平推過去全部殺光,漢民殺回民的方式往往由團練追擊堵截,抓住也不留活口。清廷先後派出成明、勝保、多隆阿不光沒有解決陝西的回亂,同時甘肅也爆發回亂,到後期就不是一個村的屠殺了,經常有一個縣的屠殺,據《中國人口史》記載,回亂前後陝甘兩地人口減少超過90%以上的縣有十個左右。

多隆阿之後清廷派左宗棠任陝甘總督,首戰董志原打敗陝回,然後在金積堡把甘回實力最強的馬化龍滅掉,最後花了8年時間採取“剿撫並用”的辦法完全解決了回亂,只有極少的回民逃入新疆投靠阿古柏,繼續對抗左宗棠。

非常值得提醒的是,左宗棠在平定回亂過程中非常重視投降回民的安置問題,就當時的條件來說投降的回民基本上得到了他們意想不到的安置,所以不光收安置的回民心悅誠服,甚至有大量回民還組成軍隊參加了收復新疆,還有回軍跟左宗棠回到北京,左宗棠去世後這些回軍還參加了抵抗八國聯軍保衛北京的戰鬥。

另一方面投靠阿古柏的回軍很快就被西征的大軍打垮,被一路平推到南疆最後翻過雪山逃進沙俄。從甘肅逃出來的回軍最後逃入沙俄的只有兩千多人,佔逃出甘肅人數的十分之一左右,這一支就是以白彥虎帶頭,他們被沙俄安置在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除了這些回民外,還有一部回民是從伊犁逃出去的,那是在清軍收復新疆時,伊犁還在沙俄控制之下,這些回民避難到伊犁,最後西征軍和朝廷再三向他們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他們還是要求避難到沙俄,然後被遷入沙俄境內。這些回民就是後來形成“東干族”的由來。

姑且不論回民出逃到沙俄是不是叛逃,但東干人逃到沙俄對大清形成了事實上的損失,一是沙俄並不是天使,他們收留東干人是有代價的,眾所周知《中俄伊犁條約》使清廷收復了伊犁城和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還是損失了伊犁周邊的兩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沙俄的理由是作為派兵的軍費,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土地安置那些叛逃出去的回民,二是這些回民並沒有完全遷入沙俄內地,他們在沙俄武裝下還不斷侵襲中俄邊境。

這些回民叛逃到敵國,沙俄也沒有給他們什麼好果子吃,在他們到沙俄後,沙俄答應他們的條件基本全部打了折扣,很多回民第一年冬天是像老鼠一樣在荒地上挖洞才熬過嚴寒度過的。不過這時候他們已經沒有任何條件講價錢了,只有由得人家糊弄。

沙俄收留這些回民,也沒有得到什麼好果子吃,推翻沙俄政權的是蘇維埃,但在十月革命前的一場農民起義(鬧事)最早的苗頭就是這幫東干人挑起來的。他們用這種方式好好地報答了沙俄主子。

最後說一下白彥虎,他從陝西參與回亂以來,不管陝回是十八大營還是合併後的四大營,他都是其中一個“元帥”,到甘肅之後四個“元帥”投降了兩個,他是堅持(死硬)到最後的,不要以為他領導能力有多強,那是軍事恐怖集團,出新疆時他的嫂子有抱怨,被他一刀砍死在灶頭上。等他們到沙俄後,沙俄政府派人來監督東干人進行民主投票選舉,結果第一次選舉就把白彥虎搞了下來。然後回民之間的固有脾氣又犯了,很快陝回就和甘回對立起來,甚至互不接觸、通婚。到現在東干人其實是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一隻是陝回一隻是甘回。


蟬鳴床邊


19世紀下半葉,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整個南中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陝西等西北省份又爆發了捻軍起義。在這個動盪時刻,西北的回民首領們認為推翻現有統治,建立伊斯蘭國家的時刻到了。 1862年5月,兩個曾參加雲南回民起事的阿訇——任五和郝明堂來到了陝西華縣,組織陝西回民發動聖戰,一時間,鐵匠們日夜忙著打造刀槍,由於回民們沒有大量的槍桿,所以他們將市場上所有的竹竿買光,以做長矛,驚奇的官府稱為 “買竹”事件。 回民雖然買光了市場上的竹子,可仍舊不夠用,他們又想買一戶人家的竹園,但是那戶人家是漢人,當知道回民要造反後,他們拒絕將竹園賣給回民,回民們當然不甘心,便發生了械鬥,械鬥中打死兩名回民,這一下可給了回民們鬧事的藉口,回民首領任五和郝明堂立刻宣佈聖戰開始!此時華縣已經招募400名漢人和回民做團丁,以防太平軍,但未曾料到回民的聖戰來勢如此之快,結果團丁中的200名回民當下響應聖戰號召,殺死團練,當夜逃走。正是這個舉動,使回民暴動的企圖暴露了。 數萬回民自動組成了回民軍,打著反清報仇的旗號,大張旗鼓地向漢族聚居地發起了進攻,可憐大多數漢人還根本渾然不知,就遭到了滅頂之災。回民軍襲擊了漢族村莊八女井,也就是今天的大荔縣八魚,當即殺死漢人數千,血流成河。 臨潼縣有一個回民教師由於久和漢人相處,感情較深厚,當他看到回民軍給當地回民發的“殺漢帖”之後,大驚失色,立刻報告知縣,縣城大門隨即緊閉,由於回民軍缺乏攻城手段,久攻不破,被迫撤退,這個縣才保住一些人。這個回民教師,知道其他回民不會饒他,不久全家都自殺了(後人為之立祠)。而渭河兩岸的全縣村莊,30萬漢人 全被殺光。當時西安城裡的陝西巡撫提出的政策是安撫回人,對城裡回人未殺一人;緊閉城門以防城外回人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人出城殺人。再派陝西團練使張芾 前去安撫。想不到,回人起事首領任武,殺了張芾,為了表示自己“再無退路,再不回頭”的決心,他還手刃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何其恐怖!他們號召穆斯林起來“聖戰”,殺光關中的“卡菲爾”,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於是回民迅速組織了30萬穆斯林民兵,在關中諸地的漢族地區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沙苑地區“人類幾滅”(據《同州府志》),陝西省臨潼縣誌載, “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 在回民軍的塗炭下,三原、富平、華縣、興平等地漢人均遭到嚴重屠殺,死亡總數約有100萬餘人。其餘的漢人結寨自保,由於陝西回民不會攻打城寨,所以損失很大,他們被迫保存力量,以中心城市為攻擊重點。 當時陝西回民軍分為兩條主要戰線,東線上,約有穆斯林民兵10萬人,重點攻擊同州(大荔),主要據點為:羌白鎮,王閣村,倉頭鎮。中線穆斯林民兵約16萬,於1862年7月初攻克了六村堡,據正史載,幾乎全殲陝西中部團練武裝。不過據後人瞭解,被殺的大多是逃到這裡求生的平民。 隨後,回民軍揮師猛攻西安,陝西提督孔廣順等部約7000人拼死防守,回民軍本來想連同城內的回民作內應,但是西安城內的阿訇是個遠見卓識者,他看出了回民軍的殘暴,便號召城內的回民不要出城參與暴動,同時組成巡邏隊,防止城內的漢人騷擾回民,就這樣,西安回民沒有參與這場“聖戰”,得以保全。 清政府調河南提督成明率8000人支援陝西,剛出開封即遭到當地回民騷擾,兵馬前行艱難,無法援助西安,清政府又調勝保從京師出3萬人增援陝西。勝保進潼關後屢戰屢敗,最後繞道進入西安。不敢出戰,任由回民在城外屠殺平民,清廷一怒之下將其賜死。 1862年10月,清政府又急調荊州將軍多隆阿增援陝西。6月他攻克了倉頭鎮,9月進至西安,此時西安已被包圍了15個月,“糧米窮蹙”。多隆阿為解西安之圍,率軍攻打渭城回軍主力,渭城城防堅固,清軍久攻不克,最後多隆阿親自帶200人夜間爬城成功,攻克渭城,穆斯林民兵戰死2萬多人。隨後他連續收復了興平,武功,1863年12月,多隆阿派總兵陶茂林部到達鳳翔,被圍困了460多天的西府大城得以解圍。清兵猛攻鳳翔,回漢兩軍死傷極其慘重,護城河“水朱如血”,鳳翔城終於被破,陝西回民軍被迫撤退,當時回民軍算上家屬,約十五萬人,進入甘肅東部。甘肅張家川是“哲赫忍耶”教派的重要傳播中心,回民軍在張家川屠殺漢人三萬餘人。 1862年9月,為了呼應陝西回民,寧夏同心回族反叛,對寧夏漢人展開了血腥屠殺,隨後聯繫哲赫忍耶總教主馬化龍在金積堡叛亂。1862年11月,回民軍將領穆生華率部在秦安酸茨坡擊敗清軍,斬秦州知府托克清阿;馬化龍於1863年4月攻克靖遠,該縣23萬 漢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殺得只剩下五千人;1863年7月,馬化龍詐降清軍,騙開城門克寧夏府、靈州,人口損失140萬。馬化龍時叛時降,於1870年10月最終投降左宗棠,結果清軍在其繳械後,又挖出俄國槍械1000餘支,就以私藏武器和勾結外國罪名,將馬化龍凌遲處死, 這次戰爭帶來的大屠殺使寧夏的人口損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直到今天,寧夏還有一百多處當年遺留下來的廢棄村莊,全是被當年的回民軍屠戮一空的村子。寧夏地區清政府的官員對回民軍的報復性屠殺顯然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固原知府為了安撫回民,不許漢人組織團練,要求回漢雙方縉紳都來官府起誓,雙方當時發誓永不相殺。可十天後城內回民就起事,殺了滿清官員以外,“城內官民男婦共死者二十餘萬人”。1864年初,陝西回民軍主力進入甘肅。“初時,甘回起事,尚愛鄉土,不擅殺戮。正月初,陝回入境,殺戮極慘,焦爛隳殄……四鄉堡寨攻陷無遺……回民軍入城……,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事例太多了。如華亭縣“從此丘墟”,“平安後召回遺民,僅得男婦老幼70餘人”。 慶陽府三次被攻破,戰後“奇禽猛獸麋集”, 左宗棠花了很大力氣搜索老百姓,只在深山裡找到幾個人,見到官兵就到處亂跑,好不容易把他們控制住,他們都不知道現在是什麼年頭了,吃野果,不穿衣服,跟野人沒有兩樣。他們以為又是來搜殺他們的穆斯林民兵。隆德、靖遠兩縣,“陝回結土回為內應,……人民殺斃餓死十有八九,逃出者十之一二。”靖遠縣內“漢人死者男婦約十餘萬”。 總之,隴東被回民軍攻陷5年,人民喪失90%以上是沒有問題的,基本是漢人,當時陝西一度出現大批漢人改信基督教的情況,因為穆斯林民兵不殺基督徒,但甘肅沒有這個條件,更關鍵的是甘肅山高溝深,人口分散,所以甘肅的屠殺要慘重的多。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陝西回民在隴東董志塬重整,組建十八大營民兵,17個大營的領導人都識字,後來在戰爭中相繼投降了。只有白彥虎,不識字,但殺人最多,所以也成為1個大營的領導人。據統計,甘肅地區33次可考證的大屠殺中,有29次有白的參與。 1864年秋,河州(臨夏)回民經過1年多圍攻,攻克臨夏,死者50000餘人。1865年河州回民攻狄道州,殺10餘萬人。1864年底,肅州(酒泉)回民起義,“殺剿”漢人。甘州回民起事後,攻下梨園堡等地,屠殺漢人後,在高臺、臨澤間為漢人自發組織的武裝殲滅。 1864年10月,白彥虎在屠殺了合水的漢人之後,進攻陝北,打算燒燬黃帝陵。但在陝北遭到當地反清的“饑民武裝”董福祥的頑強抵抗,最終潰退。1869年,白彥虎再度派人燒黃帝陵,被北路清軍擊退。這次事件拉近了饑民武裝與清軍的關係,1868年,董福祥歸順了左宗棠。黃帝乃中華民族之祖先,白彥虎竟欲作此天人共憤之事,可見其喪心病狂! 西部的回亂漫布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境外勢力也開始插手,並在新疆建立了阿古柏汗國,意圖分裂西北,清政府派左宗棠率軍平叛,左宗棠揮軍西進,大敗各路回民軍,十餘萬回民軍屢戰屢敗,紛紛到了陌路窮途。在寧夏,白彥虎掘了皇家墳墓。在其它回民起義領袖投降得以安置後,他自知罪孽深重,面對不可能的勝利,不顧回民的死活脅迫他們繼續死拚。他殺了嫂子,以威脅不願跟他再死拚的人。最終走投無路的白彥虎投奔了侵略者阿古柏,並作了阿古柏的女婿,最後又投靠沙皇俄國侵略新疆,在左宗棠大軍的接連打擊下,白彥虎終因作戰受傷不治而亡,阿古柏汗國滅亡。至此,回亂基本結束,據有學者研究西北迴亂殺掉陝甘兩省的總人口大約2000萬人。 據《中國人口史》的統計,戰前 (1861)甘肅咸豐十一年的人口1946萬,戰後(1880)光緒六年僅存496萬,人口損失比例為75%。 據路偉東研究,臨潼縣1861年的人口是26萬。臨潼縣誌載,“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 據富平縣誌載,咸豐五年(1855),全縣有46579戶,254257人。到光緒二年(1876)統計,有28543戶,120302人。戶數和人數都減少了一半。如果考慮到1869年之後的新增人口,估計1862--1869七年間殺了60%的富平縣人。 據三原縣誌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三原縣人口16萬人,三原人口銳減至4萬人。回亂兩年間(1862—1863),“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里、蔡王二堡” 高陵縣,據路偉東資料,回亂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6.9萬人。高陵縣誌記載,“同治三年(1864),縣內人口銳減至32192人。”兩年時間減少60%。 在西北一些慘遭戰亂塗炭的縣份,漢族平民此後談“回亂”而色變,殘酷戰爭中廣泛存在的民族仇殺使他們永遠難消恐懼。例如甘肅靖遠便有這樣的民歌: 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 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帶煙,萬里黃流寒。 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 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 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烏蘭是靖遠境內的山名,黃流即黃河。此曲曾以近似校歌的形式,在靖遠的學校裡集會齊唱。歌唱之中,據靖遠回民回憶——凡回族學生都低頭不敢稍動,如同罪犯。 河州回民領袖馬佔鰲於1871年初投降左宗棠,左宗棠非但沒殺他,還給他封了官職,並任其保留部下武器等,馬佔鰲得以在河州地區割據下去,這就是後來的西北五馬的由來。紅軍西路軍就是毀於馬家軍閥之手。馬佔鰲的後代有馬步青、馬步芳、馬鴻逵、馬安國等,這股盤踞勢力久居西北70多年,直到1949年解放軍一野進軍大西北,在彭德懷的鐵鉗猛攻下,才土崩瓦解。 左宗堂帶領湘軍最終平息了回民叛亂,拯救了西北人民,多隆阿打退了回民軍的第一次進攻,事後,陝西民眾在各地為多隆阿和左宗棠建祠紀念。 滿清大臣左宗堂採取剿撫並用的政策平息同治回亂。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殺人的,都給予安置讓其安居樂業,包括對待領導同治回亂的大元帥,也放棄追究責任。 對不放下武器,還要殺人的人則進行鎮壓。他救了漢人,也救了回民。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陝甘兩省的漢人會被殺光,並把中國分裂。左宗堂從侵略中國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奪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國沙皇侵略中國的企圖。 回亂從沒有進攻北京打擊清政府的意圖,說回亂是反清,沒有事實依據。而所有的事實都是,不斷殺漢人村莊,攻擊縣城。另外,回人多做買賣、不抽大煙,在當時的關中農村,回人比漢民富裕。說回人起義是因受清政府壓迫或是漢民壓迫,更是牽強的理由。 警惕當今出現的一種借反清政府封建統治為名,為白彥虎這種民族分裂、種族屠殺、投靠外國侵略分子的叛國賊招魂,反而汙衊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的左宗棠為“儈子手”的別有用心的聲音,警惕這種聲音背後的動機、心理,這種聲音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泯滅最起碼的人性,不僅僅只是在言論上破壞民族團結,甚至有可能在未來製造現實中的危險。



回憶還是要忘記


頭條,請刪除東干人的資訊!一是外國人。二是漢人仇人的後代。三是現在與中國人沒任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