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構建產業四級梯度培育體系 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中國經濟時報成都訊:記者韓清華

作為成都市產業主陣地,11月22日,成都高新區召開產業培育大會,發佈《關於深化產業培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培育政策),該政策共18條,提出進一步深化產業培育機制,加快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成都高新區:構建產業四級梯度培育體系 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該政策設立100億元新經濟創投基金,重點對上述企業進行市場化投融資扶持;每年設立2億元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對經評定的新產品新技術,最高給予200萬元補貼;每年設立5000萬元業界共治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集群發展;對“蓉歸派”“學院派”“創客派”“海歸派”等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三五”支持。

成都高新區:構建產業四級梯度培育體系 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貫徹落實好全國民營企業座談會和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精神,以產業培育為核心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把產業培育提升到“生命線工程”的戰略高度,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本土企業,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構建四級梯度培育體系 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壯大現代產業體系,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為實現產業從“做大”到“做強”新跨越,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11月22日,成都高新區發佈產業培育政策。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等主導產業和產業功能區建設,完善企業全生命週期梯度培育鏈條,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助推新經濟發展和新動能培育。

政策提出,對首次認定的種子期雛鷹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被認定為一年爆發式增長、三年複合高增長、五年連續增長的瞪羚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10萬元、2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的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3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認定的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給予企業管理團隊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支持初創企業成長為雛鷹企業,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創業啟動資金和房租補貼;支持瞪羚企業持續增長,連續被認定為瞪羚企業的,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獎勵;支持獨角獸企業提升效益,對符合條件的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對企業管理團隊或企業給予補貼;支持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行業整合。

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作為成都新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新經濟產值規模達3300億元,已培育出30餘家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60餘家瞪羚企業。

日前,酒飲銷售平臺壹玖壹玖獲得阿里巴巴集團20億元戰略投資,晉升為新零售獨角獸。這也是繼新潮傳媒、醫雲科技之後,今年成都高新區誕生的第3家獨角獸企業。

成都高新區正著力打造中國獨角獸新搖籃。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召開獨角獸梯度培育計劃發佈會,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精準施策,提供政策扶持、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全方位服務和支持。

此次出臺的產業培育政策提出,設立100億元新經濟創投基金,重點對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進行市場化投融資扶持;每年設立2億元新經濟應用場景專項資金,對技術領先、市場規模大、帶動性強的首臺(套)新產品新技術,經認定後,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

“我們將堅持市場化、精準化、精細化方向,突出企業全生命週期需求,精準匹配要素資源,推動優質企業梯度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三年時間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1500家、瞪羚企業150家、獨角獸企業10家、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5家,以本土企業培育發展塑造高新名片,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樑”。

優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對“四派”人才提供“三五”支持

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走過了從破繭而出到成為重要支柱的發展歷程。

2017年,民營企業佔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的98%,近3年獲得的自主知識產權數佔全省總量的95.8%。總量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民營經濟的分量也越來越重。2017年,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兩萬億”大關,達20738.9億元,佔全省GDP比重飆升至56.1%,撐起四川經濟“半邊天”。

在成都高新區,大量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數據顯示,2018年1-9月,成都高新區新增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8000家,同比增長80%。新增估值過億企業10家、種子企業160家;新增銷售收入首次過千萬元企業71家,其中,過5000萬元企業2家、過2000萬元企業23家。新增培育擬上規入庫企業61家、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企業150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和團隊100家。

11月20日,四川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發布“雙百”榜單,對全省100名優秀民營企業家和100戶優秀民營企業進行表彰。其中,成都高新區10位企業家和9家企業上榜。

同一天,2018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暨明日之星榜單發佈,成都8家企業上榜“中國50強”榜單,這8家企業全部來自成都高新區。

創新熱潮湧動的背後,是創新創業服務的持續發力。作為國務院批准的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相繼制定出臺“雙創新政十條”“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6條”“金融新政20條”“金熊貓人才計劃”等政策,構建“大孵化”體系。發揮政策先行先試優勢,推行“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試點、“放管服”改革等多項制度改革,區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打造西南首家連接海內外的連鎖型高新技術服務超市,通過聚集政府、高校院所、市場機構等高新技術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自選式、便利式的專業服務。

“我們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成都高新區的大力支持。”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洋告訴記者,公司通過線上系統申請創新信用券,獲得成都高新區相關部門的房租補貼、知識產權補貼、啟動資金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補貼達50餘萬元,享受到了實打實的創業服務。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共有孵化器和眾創空間93個,孵化載體總面積達430萬平方米。為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成都高新區產業培育政策對產業載體提質增效給予支持:對經認定的孵化載體,每年進行綜合評價排名,對5000平米以下的前十名和以上的前五名,分別給予最高300萬元、500萬元支持;鼓勵樓宇引進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經認定後,每引進一家給予樓宇運營方10萬元一次性獎勵。

“我們將打破過去普惠獎勵方式,對政府載體和民營載體一視同仁,建立載體績效評價、優勝劣汰的健康發展機制,根據孵化載體的實際貢獻和企業成長質量進行評價獎勵。同時,鼓勵存量樓宇資源轉化為孵化載體,聚集培育優質企業。”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創業的重要主體是人才。“蓉歸派、學院派、創客派、海歸派是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的主要力量,我們將通過政策導向,最大程度激發高質量人才創業的動力和活力,讓成都高新區成為創新創業的築夢沃土。”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出臺的產業培育政策將對“蓉歸派”“學院派”“創客派”“海歸派”等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三五”支持,即給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創業空間支持,視團隊規模提供5套以內的人才公寓,若所設立企業獲得風險投資,最高給予500萬元的一次性啟動資金支持。

賦能業界共治理事會 每家每年最高1000萬元支持

如何更好服務企業、構建產業生態圈?成都高新區打破傳統政府主導產業發展模式,探索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今年9月,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期間,成都高新區大數據和網絡安全業界共治理事會正式揭牌,業界共治理事會成員由政府、企業、中介機構等構成,與新經濟發展局共同負責區內大數據和網絡安全產業規劃、政策制定、企業服務、品牌推廣和項目論證評估等工作,促進區域內市場主體從被管理、被服務的對象轉變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

“業界共治”的內涵,是政府、市場、社會主體的多元參與。從國際實踐看,“業界共治+法定機構”治理模式是發達國家和地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抓手,典型者如新加坡、香港等取得了顯著成效。

“當前,成都高新區正積極推進產業功能區和產業生態圈建設,而構建產業生態圈,核心目的是服務於企業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傳統單純依靠政府主導的產業生態圈構建存在三個痛點:政府掌握土地、資金、政策等資源,卻難以動態精準掌握企業需求,更難以持續專注於某一領域產業發展;企業熟悉產業實情,洞悉自身痛點,但企業間聯絡分散,缺少影響政府決策的渠道;社會中介資源豐富,但供需對接難、交易成本高,難以有效服務產業。

成都高新區找準“痛點”、精準施策,突破傳統產業發展思維和模式,將“業界共治”理念融入產業生態圈建設中,通過成立大數據和網絡安全業界共治理事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產業推進和企業服務專業化水平。

為充分賦能業界共治理事會、培育產業生態圈,此次產業培育政策提出:每年設立5000萬元業界共治專項資金,對圍繞重點產業設立的業界共治理事會給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萬元支持,用於開展規劃編制、企業服務、項目促進、生態營造等,支持企業集群發展。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企業培育力度,加快實現“四個轉型”,著力構建產業生態圈,為成都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