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深度好文)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大器晚成的人生為何最完美?讀完老祖宗的這三句箴言就明白了!

關於人生的思考,從古至今,人們都沒有停止過!比如孔子在《論語·為政》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本是孔子的人生規劃,但後來衍變成為了無數人追求的不同人生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同人生階段,有改做的不同事情,而且是上半輩子的努力奠定了下半輩子的成功。

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深度好文)

網絡上流傳著這麼一段關於失敗人生的話,完全與之相反:“二十歲的貪玩,造就了三十歲的無奈。三十歲的無奈,導致了四十歲的無為。四十歲的無為,奠定了五十歲的失敗。五十歲的失敗,釀造了一輩子的碌碌無為。

這種失敗人生帶來的惡果就是:當父母需要你時,除了淚水,一無所有。當孩子需要你時,除了慚愧,你一無所有。當自己回首過去,除了蹉跎,你還是一無所有。所以我們不要在該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麼,最完美的人生是如何呢?其實,大器晚成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為何說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呢?讀完老祖宗的這三句箴言就明白了!

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深度好文)

★1、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

這句箴言是曾國藩對於人生三種不同階段的總結,他認為:人年輕的時候就要多挫折、多磨難,打牢基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國藩並不贊成年輕有為,而是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在中年時候事業有成,但中年要能守住家業,所以不能讓自己過於閒逸,這樣才有晚年的一帆風順。

曾國藩的這種人生規劃和聖人孔子的差不多,都是說明了完美的人生需要夯實的地基,需要立志和磨難,繼而大器晚成。所以說, 大器晚成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正如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所說:“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

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深度好文)

★2、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衰尋子助。——《增廣賢文》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三十歲的時候不立志,不發憤圖強,而四十歲時還沒有成功,不能積累自己的財富,到了五十歲就會一事無成,鮮魚難翻身,人也衰老了,也只有去尋找子女的救助了。

從這句箴言我們也可以看出人生是有軌跡可循的,應該在適當的年齡做該做的事情,30歲要意氣風發、豪氣沖天地幹事業,才會有40歲的富有,最後才能讓自己大器晚成。我們人生所有的路都是一步步地走出來的,我們對未來的擔憂,不過是浪費時間,與其有時間擔憂,不如全力以赴,只要一直在路上堅持,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深度好文)

★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鬼谷子》

前面兩句箴言講得的是人道,鬼谷子的這句箴言說的是天道,而“天道”和“人道”又是互通的,且都是告訴我們:大器晚成的事物才是最完美的!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新生命誕生,生機盎然,這就好比人生的少年,需要立志成為參天大樹;而夏天到了,溫度、溼度、陽光、空氣等各種外部因素都有利於樹木快速生長,同時也會出現狂風暴雨,這就好比人生的壯年和中年,需要我們經受住挫折,努力拼搏,風雨之後見彩虹。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樹木節滿了果實,人生也該收穫成功,這也好比人生的大器晚成;而到了冬天,天氣寒冷,萬物凋零,這就好比人生的暮年。從大自然規律,我們也可以發現,萬事萬物有其固定發展過程。人生也是如此,先苦後甜,先努力後享受。所以說,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

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深度好文)

讀完老祖宗的以上三句箴言,估計大家明白了“為何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談到了“人生三重境界”,也可以來解釋“為何大器晚成的人生最完美”:“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指我們年輕時要立志,志向高,追求高;然後經過刻苦的努力,“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達到忘我努力的境界;接著才會有苦盡甘來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們在足夠的積累後,由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追逐到了成功,繼而大器晚成!

看到這裡,各位朋友可以自我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現在處於什麼人生階段,看看自己是否處在適合的人生軌道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拋棄,不放棄,持之以恆,不懈努力,因為大器晚成的人生正在等著您!

朋友們,您是怎麼理解大器晚成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曾國藩、鬼谷子、左宗棠、胡雪巖、菜根譚、朱子家訓),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