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發者、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這位中南院士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

C919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發者、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這位中南院士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

黃 伯 雲

粉末冶金專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的發明人;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任中南大學校長。

1986年-2003年,黃伯雲帶領團隊日夜拼搏,終於打破了國外對“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製備技術”的封鎖,該技術在獲2004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5年被評為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同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當走近黃伯雲院士,才發現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褪去身上的耀眼光環,他是一個樸實的粉末冶金科研人。

“國家的需要永遠是第一選擇”

1978年,黃伯雲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轉折。他作為中南礦冶學院粉末冶金研究所教師,參加了全國首批公派留學人員統一考試,

並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留學資格,順利成為冶金部出國訪問學者。留美的聖誕夜,同事們紛紛離校度假,系主任威爾德教授因急事返回學校,看到漆黑的實驗大樓中有一間窗戶燈光明亮,推門而入,是黃伯雲在認真實驗,威爾德被他的鑽研精神深深打動。留學期間,黃伯雲以勤奮踏實的研究態度和出色卓著的研究成果讓導師刮目相看,全額獎學金實至名歸,黃伯雲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五年後,又前往田納西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學習。

“那時,壓力大。”回憶留學時光,這是黃伯雲最深刻的體會。壓力來源於緊迫的學習和對國家的使命感。“我們這批留學生,都是經過選拔的,當時在國內稱得上優秀。出國,都是希望能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所以對自己都有著嚴苛的標準。”在八年留學期間內,他獲得全額獎學金,發表過許多篇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論文,以卓越的學術科研實力在美國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穩了腳跟,美國企業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面對高額年薪和全家“綠卡”等優厚待遇,黃伯雲卻心繫祖國,希望以自己在海外所學的知識報效祖國。

“國家的需要永遠是第一選擇,國家在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送我們出去,是去留學的,而不是‘學留’的,我們應該回來。作為知識分子,能把才智奉獻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回憶往事,黃伯雲無怨無悔。

C919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發者、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這位中南院士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

1988年,黃伯雲攜全家回到中南工業大學,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在美國完成碩士、博士、博士後學習研究工作的歸國留學人員之一。八十年代,中美工資收入具有天壤之別,黃伯雲放棄上千美元,在國內過著月工資只有100多元的清貧生活。“那時中國經濟條件還不是很好,回國時我全家沒了戶口,全家需要重新辦理戶口,由於暫時無戶口證件,不能到糧店裡買糧食,只能在學校周邊的自由市場買高價米吃。”其實對當時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女兒的就學問題。女兒從小在美國接受教育,回國之後必須從學中文語法開始,重新適應國內的教育模式,在黃伯雲的堅持下,女兒只好妥協。

經濟困難還體現在科研經費上,國家給予黃伯雲的科研經費明顯不足,但這並沒有成為阻礙他的障礙。“當時國家科研的條件與美國相比差距很大,沒有像現在一樣面向海外留學人才回國的優惠政策,但是我們也要跑步前進,在那樣的一種艱難的情境下也要繼續堅持,克服這些困難。”回憶過去,黃伯雲說道:“我始終堅信一點,在這片土地,我們一定能為國家做出事業來,這一點我從來沒有動搖,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時間也證明了這點,後來我們的形勢也就越來越好了,國家對於科研的投入也越來越多了。”

艱苦奮鬥,做務實的科研人

黃伯雲回國後,首先把目標對準了航空領域中飛機制動系統材料方面研究。當時,中國大量進口飛機,但部分零件卻因要更新換代而配置不齊,國內沒有生產技術,唯有“拆東牆,補西牆”,從其他飛機身上替換零件。但是,對於飛機而言重中之重的配件——剎車片,一直處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之中。“科學研究一定要面向國家重大的需求,要解決重大的實際問題。習總書記曾強調科研論文應該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就是希望我們的科學研究要能為國家服務,不能只是為了寫論文而研究,而要把科技成果運用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去。”面對國內的缺口與需求,黃伯雲一頭扎入剎車片材料——高性能炭/炭複合材料項目研究當中。

高性能炭/炭複合材料耐高溫,質量輕,能讓飛機剎車片的質量從2.8噸減小到0.8.噸。對於航空領域而言,無論是作為導彈推進器材料,還是作為高超聲速的飛行器裝置材料,其重要性都不可言喻。然而當時,國內研究的困難顯而易見的:技術封鎖,人才稀缺,科研經費缺乏等種種困難,與國家對新材料的迫切需求,使黃伯雲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

“那時候壓力的確是巨大的,經費用完了,小階段目標還沒有達成,我們的團隊成員寢食難安,甚至睡覺都藉助安眠藥。” 黃伯雲感慨,即使過去三十年,艱辛歲月仍歷歷在目。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黃伯雲主持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技術裝備打破了歐美在此技術上的封鎖。此技術在2004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六年的空缺。黃伯雲本人也被評選為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

C919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發者、感動中國人物獲得者···這位中南院士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

這遠遠不是結束,到現在,年過古稀的黃伯雲仍在為“中國科研邁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標奮鬥著。2017年5月,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實現了幾代中國人的大飛機夢,作為C919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發者,黃伯雲驕傲地將具有自主製備技術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運用在剎車片上。僅僅相隔一個月,黃伯雲團隊在大量實驗後研發出能耐3000°C高溫的陶瓷塗層及其複合材料,這一研究成果在《自然》上發表後,3天的下載量就達到了5000次,而同日刊的下載量僅有300—900次,同時也引起了各國同行高度重視。一個月以內,專業媒體的新聞條目達到5萬多條。黃伯雲表示,此材料可以運用在導彈上,使導彈推進器克服超高溫,使高速運行不受影響,如此一來,飛行器的速度能達到5馬赫。

“緊繃一根科研的弦”

黃伯雲始終認為:“搞科研要有一股子堅持不鬆懈的勁,要勇於把冷板凳坐穿。”初回國開展科研項目時,黃伯雲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狀況。在有色總公司的部門申請一個科研課題時,“我說我是在美國讀完博士後回來的,希望得到資助。他們當時也不知道博士後是什麼,就說好多博士都沒有得到資助,你是博士後,那就等在博士後面吧。”

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長張國棟說:“黃院士除了去外地出差以外基本上都呆在辦公室裡工作,中秋節、國慶節等法定節日時也幾乎從不休假,甚至在過春節時也在初一、初二就開始新一年的工作了。”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黃伯雲幾乎沒有業餘愛好,每天與外界的聯繫僅僅依賴晚餐時間,通過新聞聯播瞭解。即便如此,黃伯雲仍樂在其中,“奮鬥才是最幸福的事,不應該把工作當做是一種強迫,我最自在的時候就是在辦公室和實驗室工作的時候。”

“黃伯雲心中總是繃著一根科研的弦,”中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劉建華回憶說:“有一次黃院長難得休假,和我們一起打撲克牌放鬆一下,其中有一盤黃院士拿到了大鬼,結果突然有感而發:‘我們這些做科研的也要勇於拿到大鬼,要做大研究,不能一味的跟跑發達國家,要努力鑽研,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爭取與發達國家並跑,甚至要領跑!’”休閒時間仍然句句不離科研,黃伯雲的一番話令同事面面相覷,又對他那純粹的科研精神由衷敬佩。現今73歲的黃伯雲早已達到了我國法定退休年齡,但他卻笑稱:“退休並不意味著不工作,退休還需努力奮鬥。”

黃伯雲對待研究非常嚴肅,對待後輩卻從不嚴厲。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長張國棟說:“在我們的印象中黃院士非常平易近人,從不發脾氣,從不批評人,他就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像長輩一樣關愛著我們。”粉末冶金研究院的學生也很愛戴這位慈祥的老人,“黃院士在給我們講課的時候絲毫沒有架子,他會結合創新的方法,以風趣幽默的方式給我們傳授知識,黃院士的課總是座無虛席。”

回憶崢嶸歲月,黃伯雲說道:“中國是我們成長、生長的一片沃土,我們在這裡一定能夠生根發芽,一定能夠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事業,能夠為國家擔當起科學研究的重任。”紮根在祖國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為祖國和人民多做一些實事,這是黃伯雲院士最初的心願,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