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周世宗柴榮是幾乎沒有缺點的帝王,你怎麼看?你認為中國歷史上哪位君主比他完美?

看清看透這個世界


其實不是周世宗柴榮沒有缺點,是現在的史學界和民間幾乎就沒有對柴榮有意見的人,更多人是對他的惋惜,他不該英年早逝,如果他沒死可能中國早就統一,而不會再出現後世的南北宋被異族按著打的局面,也就更不會出現中國被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統一中原啦。只能說周世宗被稱“沒有缺點”的帝王,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柴榮的確是一位明君,在位僅6年就幹出了很多皇帝一生都做不到的豐功偉績,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成為五代十國期間政治最清明、經濟最富庶、百姓最安定的王朝,同時更是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可以說這一件件即使單獨拿出來也足以傲視整個五代十國的君主。

但是中國歷史上與柴榮差不多的明君,而且功績也差不多的君主還有著很多,比如漢光武帝劉秀、漢宣帝劉洵、唐太宗李世民等等。所以如果單單就是這些不足以讓他成為我們後人眼中的那個“沒有缺點”的帝王。其實個人覺得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沒有缺點”的帝王,有著以下幾點重要的原因,如果沒有這些因素的存在,他斷然不能得到如此的評價。

一、當時的環境讓周世宗柴榮顯得特別的突出,柴榮當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那就是五代十國,當時的後周只是中原的其中一個國家,其周邊還有著北漢、後蜀、南唐、楚、吳越和南漢等國,可以五代十國是中原二千餘年封建歷史下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這個時候就連皇帝都是走馬換燈式的在變換著,各國之間互相攻伐,連年戰爭不斷,天災更是連年發生,百姓可以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幾乎沒有任何的君主會在意百姓的死活,他們在意的是自己的兵有多少,國土有多少,自己能獲得多少的財富。而這個時候突然有這麼一位在乎百姓的周世宗的出現,絕對是難能可貴的,作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周世宗的明君身份絕對要比任何朝代的明君身份更受到關注,畢竟亂世之中的明君絕對要比盛世之中的明君更受人尊敬。

二、周世宗在位的時間真的太短了,在位僅僅只有六年,這六年他幾乎都沒有享受到安逸的生活,每天無時無刻都不是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他所想的就是如何統一天下,如何帶領後周走向繁榮,周邊的國家也都無時無刻不再提醒著他,他不能貪圖享受,不然自己可能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這六年他一直都嚴於利己,也都在勵精圖治,所以可以說他這六年幾乎就是明君的典範,六年在他的身上幾乎都沒有出現過任何君主的壞毛病,因為他有那顆想統一天下的心,所以這六年他都在為這目標奮鬥,根本就沒有時間去享受,所以也就沒有後世那種人們印象裡壞的君主都是貪圖享受、胡作非為的。

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他在位也就是這六年,試想下如果他在位二十餘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又統一了天下,沒有目標了他會怎麼樣呢?中國上千年的歷史當中從聖君變成昏君的例子又不是沒有,比如唐玄宗,唐玄宗前期可以說是千年難得一見的聖君,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走向了最鼎盛的時刻,史稱“開元盛世”,可是在後期,由於唐玄宗沒有了什麼目標並開始放縱自己,直至最後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走向了衰落,如果說唐玄宗沒有在位44年,而是在位二十餘年就駕崩了,那你說歷史上對唐玄宗的評價會怎麼樣?個人覺得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唐玄宗的評價絕對要比唐太宗的更高,甚至可能會被譽為千古一帝;再者康熙帝,康熙帝可以說是一代雄主,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開創“康乾盛世”,可以說是妥妥的一個明君典範啊,但是到了晚年呢?我們都知道清朝的官場被晚年的康熙搞得是貪汙盛行,民間苦不堪言,甚至可以說若不是有雍正的出現,恐怕清朝會早滅亡百年。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些明君前期基本上都是明君的典範,但是由於在位期間太久,所以到後期就變得極其的昏,可以說跟我們所想的昏君是差不多的。如果讓唐玄宗、康熙帝這些明君少活幾十年,我想他們的評價會比現在更高。至於我為什麼要說這些皇帝的例子,很簡單個人覺得周世宗之所以有那麼高的評價,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在位的期間太短,在位六年都是活在亂世之下,稍有不甚就會落了個國破君死的下場,所以可能他的一些缺點並沒有暴露出來,我們都知道人在困難和安逸的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如何的賢明,臥薪嚐膽至今被我們津津樂道,可是在越王勾踐稱霸天下之後,他表現出來的完全就是一個暴君該有的樣子,殺忠臣,橫徵暴斂,根本就沒有當時臥薪嚐膽的半分影子。所以我們誰也不知道周世宗到了安逸的時候,會表現的如何。所以說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正是因為周世宗死的早,才成就了他“沒有缺點的帝王”的盛讚。

三、繼任者趙匡胤的原因,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周世宗得到這樣一個盛讚跟趙匡胤有關係呢?試想下,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哪一個不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對上一個朝代的亡國之君進行惡意抹黑的,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等等這些亡國之君難道就真的如那些繼任者說的那麼差嗎?我想沒有吧!但是我們現在回過頭看,趙匡胤有沒有對周世宗進行抹黑呢?沒有,相反還極盡的贊同周世宗的仁義,也正是因為趙匡胤的帶頭,宋朝修的史書都是對周世宗大加讚賞,幾乎就沒有一句貶低的話出現,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世的人也都認為周世宗是個千古難得一見的明君,畢竟後世的人要了解前代的事情基本都是靠文字記載來了解的。再者說實話我們真的不了瞭解周世宗到底是怎樣的人,我們所瞭解到的周世宗基本上都是從史書等文字記載而來的,我們之所以會認為他是“沒有缺點的帝王”,也是因為史書就是如此記載的。所以我個人覺得周世宗之所以有如此之盛讚最大的原因是在趙匡胤自己的宣傳,如果趙匡胤不是這麼宣傳的,而是命令銷燬所有有關後周的記錄,並讓史官極盡抹黑周世宗,我想我們現在就不會這麼認為周世宗是沒有缺點的帝王,而是一個十足的暴君啦,畢竟在當時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暴君的出現時很正常的,我們完全不會去懷疑。

所以綜上所述,周世宗柴榮本身不是沒有缺點,只是一)他六年的功績真的太大;二)他在位的時間真的太短了;三)趙匡胤的大力宣傳,因為這三點才成就了“幾乎沒有缺點的帝王”的盛讚。所以在我們後人的眼裡就認為他的確很完美,但是實際上可能是他的缺點並沒有很大,或者說是被後世掩蓋了,所以我們無從得知而已。

至於有沒有比他更完美的帝王呢?個人覺得有,那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是他將經歷四百餘年亂世的中國重新統一,是他讓歷經亂世而變得滿目瘡痍的中原重新煥發出曾經盛漢的榮耀,是他讓曾經遭受百年五胡之亂的漢族重新屹立在東方的最頂端,是他降突厥平林邑馴契丹收琉球震伊吾攻谷渾才讓漢家王朝重新成為東方的統治者,是他讓漢家王朝重新獲得了萬邦來朝曾經的那份榮耀。可以說隋文帝足以和周世宗媲美。


澳古說歷史


評價歷史人物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而不是能性格特徵來評價,所以不能說周世宗有沒有缺點,也不能說哪位君主比他完不完美。

周世宗是一位有作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五代十國時期是唐未以來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時期,也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的過渡時期。經過五十年的兼併戰爭,其中比較大的割據勢力逐步轉化為統一的力量。周世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了改革,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雄心壯志,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努力革除五代的弊政,採取了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一系列改革措施。

周世宗的改革,使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後周強大起來。




周世宗南征北戰,進行統一大業。

正當後周經濟、軍事順利發展時,周世宗不幸病故。


銀湖金濤


從古至今,我們常為英雄人物的命運扼腕嘆息,譬如亞歷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就令人感慨不已。中國五代十國時期也有一位君主,懷著“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志向,無奈在自己39歲時撒手人寰,他就是周世宗——柴榮。

一、柴榮簡介

柴榮(921-959),《舊五代史》中稱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皇帝。柴榮出生於邢州堯山當地名門望族,家道中落,離家投奔自己的姑母,也就是嫁給郭威(後周政權的建立者)的柴氏。柴榮深受郭威喜愛,遂收其為養子。柴榮年少時經商經營茶貨,及冠後棄商投戎,遂隨郭威征戰四方。後漢乾祐三年(950),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政變,討伐後漢建立後周。顯德元年(954)太祖郭威駕崩,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內修法度,整軍紀,減賦稅,滅佛教;外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攻取幽州時病倒逝世,年僅39歲,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於慶陵。

(柴榮畫像)

二、柴榮的功績

《新五代史》中記載到:世宗志在四方,常恐運祚速而功業不就,以王樸精究術數,一旦從容問之曰:“朕當得幾年?”對曰:“陛下用心,以蒼生為念,天高聽卑,自當蒙福。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大概意思是,世宗害怕運氣消失太快,不能完成統一功業,王樸精通方術而詢問,我還有幾年時間,王樸回答皇上心懷天下,自當有福氣,我推算30年後的事情不可以知道,世宗開心的說,我要用十年開拓天下,十年安養百姓,十年達到太平就夠了。然而歷史總是有太多的遺憾,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一共在位僅五年餘六個月,三十年終究只能是一場嘆惋。然而在如此短暫的在位時期,他卻為使得後周強盛,進而為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石。

《柴榮治國》

在政治上,他清吏治,選人才,修訂刑律和曆法,同時虛心求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正是他向諸位朝臣詢問國策的證明;軍事上整頓軍紀,最著名的莫過於,在高平之戰中,樊愛能、何徽等將士,臨陣脫逃使後周蒙受極大損失,戰爭勝利後,將他們共七十餘名將士斬首,並且提拔有膽識的將領,趙匡胤便是在這時被任命為殿前散員都虞侯。與此同時,世宗著手整頓禁軍,招募天下的壯士,大大的提高了禁軍的戰鬥力;經濟上採取休養生息的黃老思想。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使得經濟得以恢復,人民安居樂業;同時文化上,考正雅樂,糾科舉之弊,搜求古籍,雕刻古籍,大興文教,一改五代十國時期文化凋敝的現象,禮樂詩書再次興盛。無怪乎趙頊會評價他為“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

三、評價和爭議

薛居正評價他說:“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大意是說:他秉性的弱點在於觀察力太敏銳,使用懲罰的過錯在於太嚴厲,每當行事之後,大多會自己追悔。世宗留給後人的功過爭論不多,後人對他的責難主要集中於滅佛、屠殺以及先南後北的戰略這三個方面,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

1.滅佛

五代十國時期,佛教信仰普及,各地寺廟林立,鑄佛興盛。同時寺廟作為人們的避難所,可享受免稅免役的特權,因此許多人出家,寺廟香火旺盛。但是顯德二年,即世宗即位第二年,便宣佈實行滅佛運動,規定除重點保護寺院外,一律停廢;禁私度僧尼,禁僧俗捨身,並下詔毀銅佛像以鑄錢;同時對僧侶條件進行嚴格限制;使得全國寺院僅剩兩百餘座,僧人還俗六萬餘名。滅佛運動使得朝堂、民間議論紛紛,爭議不斷。世宗卻說:“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佈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大概意思是說:佛道是為了有利於百姓,不在於供奉佛像,如果我自己的身體可以救濟百姓,毀滅我自己亦可。可見,世宗滅佛在於為民。滅佛後國家財政收入大大增加,有了攻打南唐的資本,同時僧人還俗也使得國家擁有了兵源和勞動力。而且,值得說明的是,世宗此舉不是毀滅佛教,因為提高僧侶條件後,使得佛門清肅,僧人能背誦佛經醉心修行,不再有眾多魚目混珠之輩,使得佛教得以整治發展。

2.屠殺

(影視劇中柴榮形象)

《南唐書》中記載到“周兵死傷亦甚眾,世宗怒,盡屠城中居民,焚其室廬。”這件事發生於世宗三徵南唐期間。顯德五年,世宗親攻楚州,遇到楚軍防禦使張彥卿的誓死奮擊,周兵死傷甚重,於是斬守將張彥卿等人,六軍大掠,城內軍民死者萬餘人。不得不提的是,世宗攻打楚州時,已經經過了濠州、泗州之戰,再馬不停蹄沿著淮河追擊敵人,到楚州時整個軍隊已是疲憊不堪,哪怕破城之後,張彥卿仍率領一千多餘眾頑固抵抗,使得後周軍隊死傷慘重,終於導致了屠城的發生。在五代十國割據的大背景下,屠城是司空見慣的事,這麼說難免有為其開脫之嫌,但他著實不是一個殘暴的君王,從壽州與劉仁瞻的戰爭中可見,壽州之戰長達17個月,同樣血流成河,但他在攻城之後卻為劉仁瞻厚葬,併為其送行,這裡的屠城恐怕是對將士死亡是否有意義的思考與體現。

3.先南後北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分佈圖)

王樸曾為周世宗制定統一天下的措施:先南後北,先滅南唐、南漢,次取巴蜀,再次幽雲,最後北漢。然而,世宗並沒有完全依此行事,而是在攻取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和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後,直接矛頭轉向遼朝,無奈在收復瀛、莫等州和瓦橋等三關地,即將乘勝攻打幽州時病逝。在汪槐齡所寫的《柴榮與宋初政治》一文中,充分肯定了世宗的策略,“能比較實事求是地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處理問題。”後蜀最為腐敗,民怨氣沸騰,於是最先攻取;在三徵南唐使其臣服,不再具有南方威脅後,不戀戰果斷揮師北上;乘著遼朝內部矛盾尖銳,“睡王”當政時奪回幽雲地區;至於北漢,不過彈丸之地仰仗遼朝不以為患。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他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著實收復了二州三關,無奈英年早逝,幽雲地區的收復終究只能留給後人。

文史君說

對於周世宗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應該承認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著實有過類似屠城一般的過錯,但柴榮的功勞更不應該被我們所忘記。正是他的奔波操勞才能使得後周強盛,並且完成了一部分的統一,趙匡胤也正是由於繼承了這樣的一個後周,才能在短時間內較順利的建立宋朝,進而一步實現局部統一。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不然華夏大地中國歷史又將會是怎樣一番風貌啊。

參考文獻

1.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中華書局,2015年版

2. 歐陽修撰,徐無黨注:《新五代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3. 黃曉華:《周世宗柴榮改革瑣議》,《蘇州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4. 單子敏:《論周世宗改革》,《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唯一缺點,天不假年……周世宗享壽39歲,當國不足6年。5 ~6年能幹啥?孩子才剛夠上小學,一般人讀個博士!評論帝王不要用普通人的標準去裁定,所謂竊國者王,竊鉤者誅!皇帝殺人打江山那是建功立業,文治武功,普通人就是犯罪!柴榮當皇帝幹了點啥文治武功?(1)迅速掌握集權,基本把北方平定,也可以說,後世趙匡胤是站在柴榮武功之上的,基本不費力得了天下,平了天下!(2)歷史上三武一宗滅佛,一宗就是後周世宗本尊了,這是中國歷史上官方正面打擊佛教最後一次,此後佛教不振,歷史上為啥反覆打擊佛教,就是佛教一旦過度寵溺,就導致寺廟經濟嚴重干擾國家財政稅收,軍人編制,甚至沙門風尚不正,淫亂社會,侵佔國家財政(唐武宗滅佛),私藏兵甲(北魏太武帝滅佛),(3)首創天青瓷,可就是後世與現代火的不行青花鼻祖啊,一個鬼谷子下去將軍罐好幾個億……可惜隨著柴榮早故,隱秘在歷史塵埃中,據說法門寺影青瓷,秘瓷類似(4)至於說後周世宗好殺重刑,五代十國可是中國歷史上僅此五胡亂華的大亂世,亂世靠儒家的仁義?佛家的仁慈?道家的無為?這家都是太平天下的倫理道德,亂世當用重典,秦國何以從天下卑秦而睥睨天下,六合諸侯的?耕戰的法家之術,秦人車裂商鞅,但不廢商君之法!現代社會還有嚴打行動呢!嚴打期間還不收斂,不該打?至於他私人德行,無需討論!歷史記載,帝沉毅寡言……妥妥的幹大事的人!天不假年!


潛夫5


在明朝有一個皇帝,小編要是說他是明孝宗朱祐樘,大家可能不知道是誰?不是說他是弘治皇帝,那麼應該就有人知道了。而小編為什麼要說他是最完美的皇帝,因為在弘治一朝,也是沒有權臣、宦官或後宮的專權,也是少有弊政。所以說,弘治朝在明代,稱為政治最賢明的時期。晚明的學者朱國楨,說過:“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我們明之孝宗皇帝。”

朱祐樘皇帝之路十分坎坷,而且是歷經磨礪之後才登上皇位的,他也是用自己的一生,用盡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扭轉在憲宗時期出現的朝政腐敗狀況。驅逐了當時李孜省、梁芳、任傑、蒯鋼等在成化朝時期通過貪汙賄賂、溜鬚拍馬等事情發跡的奸官佞宦。

同時朱佑樘還大量的啟用了正直的賢能之士,比如說馬文升,劉健等人。朱佑樘還提倡了群臣直言進諫,朱佑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重視司法。而明孝宗的勤政也是終於的到了回報,而弘治時期的史治清明,任賢使能。而在當時也是讓民修養,施行仁政,輕徭薄賦,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也是明朝時期少有的經濟繁榮、人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了。在歷史上也稱為“弘治中興”。

而明孝宗朱祐樘也是當時明朝僅有的幾個沒有特殊愛好的皇帝,也是明朝中期唯一一個能勵精圖治,將腐敗的朝政扭轉回來的一代賢君。朱祐樘的政績斐然,對任何人都是寬厚仁慈,並且不將自己的不滿還有怨恨堆積到一個人的身上,這也包括自己的仇人。

朱祐樘登基之時,萬貴妃就已經死了,而萬貴妃有一個弟弟,無惡不作,並且欺壓百姓,以戲弄百姓為樂。當時朱祐樘是依照著律法,將萬喜抄家入獄,而後又依照律法將其放出。而在最初的時候,朱祐樘出生時,萬貴妃就派人來殺他,而在6歲時將他的母親殺害,而他被立為太子時,依然不斷遭到萬貴妃的排擠陷害。

可以說國人一提到皇帝,無非是秦皇漢武,而這位偉大的帝王,似乎被人們遺忘,不過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永遠不會遺忘,中國古代,有著這樣的一位偉大的帝王。



紅塵囂眺


瀉藥。

題主這個“幾乎”點的很好,柴榮有能力有抱負,但最關鍵的一點是英年早逝。可以說,每個開國之君的奮鬥階段都是幾乎完美的,否則早被亂世吞沒了。所以皇帝的缺點一般都是得天下後,承平日久一點點暴露開來的。所以,我覺得,柴榮幾近完美,是因為他死在了幾近完美的階段。

開國君主中,我比較推薦劉秀。既經歷過打天下,也經歷過坐天下。當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對於一個君主而言,劉秀無論是帶兵作戰,還是治理國家,都相當的優秀。歷史給了他充分的時間來展示他的優缺點,但他並沒有什麼能夠誤國誤民大缺點表露出來,這點很難得。

希望能幫到你。幕後煮SHI者,專注歷史領域,歡迎關注。


幕後煮SHI者


柴榮有眼光有能力,但沒有缺點就太誇張。是人嗎?簡單一點說:他沒有及時看到老趙逐漸建立自家人力資源網,沒有分權抗衡趙的權利,就憑這點就感到柴榮性格自信,不會帝王權術。至於打燕雲十六州時受傷致死,我都感到懷疑是否趙派人做的。因為趙是御前侍衛,柴榮身邊的人。下手下藥很容易,看看後來黃袍加身還假惺惺推遲,當年就喜歡這樣,這是一個流行的形式。當然一件事我覺得柴榮有藝術眼光,他聽說有一種陶瓷工藝已經在戰亂中失傳了,據說色彩和水頭很漂亮,他命人尋訪,終於找到兩兄弟說可以製作,他們師傅生前就會做,柴榮一天看到雨過天晴後的天色,命人按次色彩創作出新的陶瓷工藝。經過不斷提高才有宋徽宗的青瓷藝術。


樂事人生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帝王,有才有謀的武則天,威武剛烈的明太祖等,他們的英勇事蹟被記入歷史長河的史冊,讓後人深深敬畏。但是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他雖然只在位5年,但卻凝合了中國曆代帝王的所有美德,被後人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他就是周世宗柴榮。歷史上的柴榮是位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柴榮出生於邢州堯山,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但是後期家道中落,年幼的柴榮只好投奔與姑母。距歷史記載,柴榮的姑母柴氏先前是後唐莊宗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遣回家。回家的路上遇到大暴雨,無奈只能在小旅館過夜,在住宿期間遇到了現在的夫君郭威,二人一見鍾情,便在旅店中成婚。柴榮從小就很懂事,經常幫郭威處理事情,因為郭威無子,便收養柴榮當做兒子一樣對待。後期柴榮替郭威外出經商,學會了一身本領,後來又讀了大量的史書,決定棄商從戎。

後漢建立後郭威被任命為節度使,柴榮被封為大將軍。但是後來他們二人的親屬都被漢隱帝誅殺,二人憤怒,帶兵起義,建立了後周,柴榮被封為皇太子。郭威在位三年,將後周打造成一個強國,顯德元年,周太祖駕崩,柴榮登基,那時柴榮已經33歲了,他下定決心要遵守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

在歷史上皇帝登基,一般父母還在世,都會被封為“太上皇”和“皇太后”,很多人都說,郭威已經去世了,按理說柴榮的父親應該能成為太上皇,為什麼歷史上卻沒有提到周世宗的父親呢?其實柴榮覺得自己繼承的郭威留下的皇位,而且自己從小就被過繼給了郭威,跟隨郭威長大已經有了親情,再稱自己的親生父親位太上皇會被後人恥笑的。於是他將自己的父親稱之為“元舅”,讓他享受了榮華富貴。而且為了避免讓父親在自己面前下跪,周世宗一生都沒有讓父親進京,不是不想見,而是不能見。這種方法兩全其美,不僅對得起郭威,還孝順了自己的父親,深受當地老百姓稱讚。

柴榮在位期間擴充了南北疆土,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在位時間雖然短,但卻做了一個君主應該做的一切,也做得特別好,這樣的皇帝真是指不出一點缺點,堪稱完美,他深受當地老百姓愛戴,後來被稱為“一代聖主”。後來柴榮病逝,他的父親卻依仗著自己的身份跟朋友一起蠻橫無理,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真是給自己的皇帝兒子丟臉。

柴守禮去世時已經73歲了,當時已經是宋朝的天下了,趙匡胤看在其身份上替他辦了葬禮,這一生也算是很風光了。

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 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 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論生平無懈可擊,要論身後無一微詞,只要他一出場,包括上述十大傑出帝王在內的所有皇帝統統靠邊站。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世宗柴榮。


楊新榕


1.作為國家的君主身份來說:在其位能勸課農桑,政治清明,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以這些標準來衡量是否完美與有作為的標準。

2.作為個人來說:沒有殘酷暴虐,沒有嗜殺的性情,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等性格特徵才能衡量是否完美的標準。

那麼柴榮在位不及6年,就英年早逝,卻沒有一個政治家的深思與構想,未來國家的發展規劃都不清晰,導致死去後後周政權旁落,國家再一次陷入戰火,家庭成員未安排,自己的隊伍可以馬上調轉槍頭,立趙匡胤為主證明帶團隊的失敗,幸好趙匡胤不是嗜殺之人,能夠讓後周族人存活下來。

從側面證明,柴榮作為國家君主為能夠在自己死後保證穩定運轉,家庭成員未安排妥當這兩個方面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丈夫,君主的角色。

只不過他英年早逝掩蓋了他的過失,如果說,他在位被推翻,那他的歷史形象就不會這樣的了,只能是亡國之君的宿命。

按照這樣兩條標準來衡量歷史上的帝皇,唐宗宋祖都比他要完美的多。

個人意見,請回復或關注,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周世宗是一位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五代時有作為的一代雄主,他對內推行一系列改革,對外積極用兵,相繼消滅一些割據政權,基本統一中國北方。為後來趙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可惜英年早逝。如天假時日,也可能一統全國。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周世宗和歷史大多數君王一樣,狼性多疑、不能容人,常當面指責大臣過失、讓其下不了臺。眾人對其口服心不服,導致趙匡胤代周時,無忠臣良將抵抗(除韓通外),這不能不說是周世宗柴榮的一個“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