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文 | 苏文力,阳光保险助理总裁,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 ◆

一、此教练非彼“教练”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哈佛大学网球队的教练的提摩西·加尔韦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教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他尤其注意到,如果他不告诉球员们该做什么,而是做一个动作让他们模仿,没有什么言语上的指导,执教就会变得更加高效。这和孩们的学习方式并无什么不同。婴儿在会走路之前一直爬着。一个九岁的孩子会在派对上观看一个新的舞蹈动作,一遍遍的看、练习,到派对快结束的时候,他就能掌握这个动作,而从始至终孩子也没受到什么语言上的 “指导”。

加尔韦主修英文专业,在做网球教练的同时,还要为他的学术生涯做准备,上述发现导致了他一系列更深入的思考,1974年,他出版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结合日常生活和对话、运动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发展出一整套可以普遍应用于管理、教育和体育等众多领域的教练体系方法。

这种方法与我们惯常联想到的严格训导运动员的体育 “教练” 形象不同。这里所讲的教练恰恰不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教练( Coaching )这一概念源于英语,表述的是马车夫驾车与乘客合作抵达目的地。

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源于和朋友的一次聊天,详细了解后发现,掌握这种教练技能可以帮助提高领导力。有鉴于此就报名参加了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管理活动中,效果相当好。大家更愿意思考,也更自信,工作更加主动,相互关系也更融洽。干脆趁热打铁,将教练技术在公司所分管的干部中进行培训推广。结果惊喜的发现无论是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还是团队的精神面貌,都产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

教练不是顾问,也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更不是老师,在教练过程中不提供建议、答案和知识。教练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想象力的对话过程,最大限度的激发被教练者的天赋潜能和专业潜力。让被教练者如同看到镜子中平常看不到或忽略的那部分自己,发现早已潜藏在心中属于自己的最适合的答案。教练也不是心理医生,不会去平复你的情绪,而是支持你提升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教练不针对过去,而是面向未来。教练更多关注于人的态度而不是事情本身,因为事情是由人处理的,教练相信并支持你自己解决。

教练领域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系列丰富的技巧方法,包括需要坚持充分信任客户的各项原则,建立亲和、积极聆听、有力发问、直接沟通、探索内心、制定合约和使用成果框架等方法要求,“假如” 框架、度量式问题、开放式问题、逻辑层次、平衡轮、迪士尼策略和九点图等一系列帮助客户思考的手段工具。

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该领域已配套形成了完善的培训认证体系。在中国,教练的作用被逐渐认知。率先开展应用的是一些跨国企业,发展到现在,许多中国企业、教育机构、政府机关都在引进和应用,教练正在用其独特的方式静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 ◆

二、提问而不告知


教练是通过对话开展活动的,其核心目的就是要引起被教练者思考,产生觉察和意愿。工作中发现下属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指出后却难以让对方真正发生改变。我手下一位干部,工作热情很高,积极主动,也很有能力,就是什么事情都愿意自己去做,所带领的团队难以形成整体战斗力。经常是他忙得不亦乐乎,其团队成员则有劲使不上。我曾多次向其指出:发挥大家的能力作用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应该自己大包大揽。为了说服他,采取了各种方式,包括和颜悦色的说服和严厉的批评,但都收效甚微。

尝试采用教练的方法跟其沟通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问到其全部精力有多少放在自己处理具体事情上,有多少放在让团队做事情上。他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回答百分之九十是自己做具体事情,百分之十在指导团队成员做事情。接着问他如何分配百分之十的精力给每个团队成员,他的微笑不见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产生了觉察。注意到了自己管理方式究竟是怎样的,联想到了团队成员的感受,找到了团队整体能力不高的问题根源。他自己一直的信念是要作为表率,冲在工作第一线,但没想到实际却忽视了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以至于影响了团队能力的发挥。明确表示后续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团队管理上面。

被别人告知意见时,人们内心不会轻易接受。我们每个人内心所认知的世界有很大差异,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执行能力程度也会各不相同。被告知的意见有可能适合自己,也可能根本不适合。按照对方意见去办,若成功了,提意见者很开心,但采纳意见者似乎在扮演着次要角色,也就没那么兴奋。若失败了,提意见者并没有什么损失,好像失败只是采纳者执行不到位引起的,采纳者则要承担失败的全部压力。我们很愿意给出意见,但接受别人意见时,更多只是听听作为参考,很少认真思考去执行,这也就难以让这些意见发挥作用。有时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几乎已经忘记别人的意见了,突然因为某件事引起了触动,产生了与该意见相同的想法,这时候才会真正去采取行动。

当接受到的意见不能成为内心认知网络中的一部分时,就难以在不同情况下被思考关联到,无法形成持续行动。大脑由无数个神经元组成,形成决策是这些神经元中信息相互链接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决策链接产生不同的想法在脑中进行争论,最后大脑从中竞争出一个最终结果,最常思考使用的链接最容易胜出。别人给的意见会在脑中形成单一的信息点,会与其他少部分信息形成弱链接,但还无法与其他认知信息形成易于调用的网络,也就难以在大脑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作用。

要想让单一信息点成为整个神经认知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经过一个过程。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是其中比较常用的手段。通过思考在自己大脑中探索,也可以建立这样的网络链接。思考产生觉察和改变的意愿,自己得出结论,并在大脑思维网络中形成快速通道,在以后相关活动中就会与该部分认知自然关联,就会自觉去践行。教练活动就是通过开放式问题让被教练者自己在内心中进行探索,产生深入思考,找到答案并建立起更为完整的认知网络,从而使其后续能够持续调用并产生行动。

◆ ◆

三、面向未来成果而不纠缠过去问题


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需要针对所发生的问题,研究后续的举措,管理者与其下级常会形成攻击和抵御的互动氛围,造成沟通障碍。例如工作复盘,一般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大家更多是在回避矛盾、避重就轻。其原因就是担心复盘过程中触碰到一些曾经自己或同事的过错,怕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或引起领导的批评和后续惩罚。用教练方式复盘就完全不同,不关注过去发生了什么,而强调大家一起共同面向未来成果提出建议。

一次公司内部技术交流活动效果不好,我把具体承办者和相关干部叫到一起,就此次活动做复盘。首先克制住自己批评指责的冲动,平静地提问:“ 如果下次再办类似的活动,我们怎样做效果会更好呢?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放不开,知道这次活动搞的不好,担心领导会找出责任人提出批评。有人试探性的检讨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被我打断,让其重点讲应该怎么做,才能确保下次活动可以成功。一部分人提出了改进想法,明显能够感觉到其在心中检视过前期活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得到鼓励回应后,大家很快就进入到充分思考、积极讨论的状态中,共同面对未来成果提出设想,不关注曾经发生什么和谁做的如何。复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所提出的举措不但覆盖我所思考的内容,更包括很多我没有关注到的重要方面,而且可操作性很强。

人类大脑是逐渐进化而来的,最内核是一亿年前的爬行脑,用于控制和保护我们的身体。当遇到外界刺激时,就会本能的做出反击、逃跑或僵住的反应。第二层是5千万年前的哺乳动物脑,也叫情绪情感脑,追求感性与和谐,促进群体受到保护得以发展。第三层是二百五十万年前形成的人类大脑皮层,也称作视觉脑,让人类可以展望未来形成视觉想象,具有抽象、逻辑等思考能力。

当与员工沟通时,只要涉及到其存在的问题,就自然会触动其爬行脑的安全反射。这时候其一门心思就只在关注怎么保护自己,忽略其他一切。只有安抚住其爬行脑,稳定其情绪情感脑,让其感觉安全、和谐和自在,才会使其稳定下来,开启大脑皮层视觉脑,进行想象、思考和分析。作为教练型领导要信任员工,抱持一个安全稳定的空间,面向未来成果进行讨论,就能够开启员工视觉大脑,使其积极思考,对所负责的工作产生觉察和改进的意愿。

◆ ◆

四、升级为教练型领导


当今社会脑力劳动者占比越来越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员工需要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责任,以及更多的工作乐趣。管理者根本无法掌握其管理范围内所涉及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更难以逼迫和监视员工充分调动大脑开展工作。好的管理建立在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之上,从而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领导是指引和影响,让员工认同组织的目标,主动思考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领导需要完成组织的业绩任务,同时也需要帮助员工成长。领导行为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采用教练方式可以让该过程更有效,成为教练式领导会让组织和组织内的个人都收益。

掌握运用教练技术会带来管理者领导力的大幅提升,促进管理效益的提高。教练式领导能够让员工或团队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积极参与到业务发展策略制定中来;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员工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更有团队意识,在工作中快速成长。有调查结果显示,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培训加教练能增加88%的生产力。

教练式领导也能够从被教练者那里收获很多精彩的观点和意见。作为教练,其行为举止和内心思维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长期让自己以教练身份出现,会不断加深对相关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逐渐养成教练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从而达到促进自身成长的目的。升级为教练式领导,将会拥有更全面的看问题视角,更完善的系统性决策思维,更能够抓住事物的核心本质。其会更有耐心、胸襟和自信,更为敏锐和从容,更具亲和力,对别人更加信任和尊重,也更被大家拥戴。

教练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动,仅靠听别人介绍或阅读相关书籍是无法掌握的,必须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我自己听过朋友的讲解,也研读过多本相关的书籍,道理似乎都懂,方法看起来也不难,但对如何具体实践仍难以形成概念,一点感觉也找不到。参加多天的培训后,才算逐渐入门。再读从前看过的那些书籍,发现培训内容都在里面。但如果没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和辅导,没有自己多次实习演练,就理解不了其中含义,也就无法真正掌握其中内容和技巧。培训后再次阅读,特别是遇到实践中的问题后,在书中寻找答案,就能够更深刻理解体会到其中方法和道理,产生更多领悟和收获。


想了解金融科技与互联网产业机会,请微信搜索「金融科技帮帮忙」小程序进行咨询~

☟☟☟

FintechEco研究院联席院长:由曦

畅销书作家,著作《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中信出版社),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金融互联网分会暨中国网络金融联盟专家

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FintechEco研究院联席院长:付学军

畅销书作家,著作《教你炒股票之缠论新解》(中信出版社)

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央观·金融青年“百人起飞”写作训练营」第3期正在火热招募中……我们期待您的加入!关注「央行观察」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详情

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央行观察热文 关注「央行观察」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

1、房地产的“大转折实实在在到来了”, 银行业的转折点还会远吗?

2、商业银行十年反思录

3、浙江、浙商与浙商银行

4、贸易战是中美“国运之战”?且读“华尔街之王” 的美国“国情分析报告”

5、十年前,我也在金融风暴中心

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