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于谦的捧哏厉害,反应快接的好,但不应该是台下已经排练好了吗?

冷月无情25254394


每一段相声的骨架都是固定的,无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相声,还是演员新创作的作品,都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然后不同的演员向里面填充不断的内容,将这个骨架丰满起来,所以同一段相声,不同的演员演出来的感觉会差很多,而且是越成熟的演员演出来的感觉越不一样。


作为学员来说,表演的时候都是以背台词为主,能够完整的把一段作品表演完毕就是成功;然后随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深,经验丰富,然后慢慢的加入自己创作的内容,拥有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演员成长的过程。所以郭德纲经常在相声里说,一字不差的那是学员。


以郭德纲和于谦这种水平的演员来说,如果没有新作品,在台下基本就不会对词了,因为老作品的框架都烂熟于心几十年了,搭档惯用的语言和包袱也都熟悉,所以在台上都是即兴表演,临场发挥的空间非常大,于谦捧哏的能力正反应在这里。


除了对于作品的发挥以外,演员在舞台上还会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有人搭茬,有意外忘词,还有设备故障等等,每一种情况都考验演员的临场反应能力,这个靠排练是解决不了的,只能靠长期的舞台经验积累。


相声演义


你好,我是庆字辈儿。

老郭说这一个段子讲到八十岁一个字不差,那就是学员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表演的方法都不一样。

于谦在《铿锵行》中说过他们的相声本子就占节目的20%,剩下的80%都是靠临场发挥。

而且之前在马东上天天向上的时候就提过这个问题,马东说郭德纲和于谦在台下上场前就把想讲的事儿

写在纸上,就几句话,指出哪些是重点,不能删,然后在台上直接按照这些话往下捋,十场、二十场下来就成了一个节目

而且为什么每次老郭讲的节目都是老节目,但是观众看着还是开心呢?

就是因为老郭同志每次讲的都不是一样的,每次根据现场观众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笑点和包袱,这种东西没办法准备,只能是临场发挥

而且于大妈在反应的时候表情甚是到位,很是惹人笑,哈哈。


庆字辈儿


“你最好按词说。”

“哪有词啊!”

这是郭德纲和于谦两个人的经典对话。

正如郭德纲所说,一段相声,听两遍都是一个样,下次观众就不会买你的票了。

每次都不一样,每次都有临场发挥,这才是老郭和谦大爷的实力所在。



两个人都机敏灵活,才能有如此精湛的表现。

如果说老郭是段子手,那么谦大爷就是传说中的神回复。


《文章会》里有一段:

于:您那不是清华,是清华池,澡堂子。
郭:你管那个~有道是英雄莫问出处,流氓别问岁数~
于:那我不问你岁数。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常言道,熟能生巧。

传统的段子两个人熟的都不能再熟了,自然可以翻出些新活来,而新段子也不用那么铺平垫稳,如今的老郭靠着抖点碎包袱就能逗观众一笑了,于老师也能接的住。



20%可能是死的,80%都是活的。

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下快娱乐的消费环境。

比如岳云鹏就是这种环境下优秀的产物。

当然,还是得说,虽然老郭近几年诸事繁杂,功力下降,但靠着吃老本,还是能坚挺一时的。

只希望能把往日的功力再找回来,多花点时间在相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曾经的那个郭德纲。

如果喜欢,不妨关注。


吕秀才的话


相声是捧逗双方的合作。

有一种相声叫“死口”,就是这段相声不论说几遍都不变词的,比如晚会相声。这类相声基本上文本稿子都要预审,所以演员不能随意发挥,只能按词一句接一句的说。

还一种相声叫“准口”,就是这段相声每说一次就要修改一次,比如剧场相声。这类相声目的是卖票,见天一样观众就没必要买票了,所以演员必须要变化。

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彻底的大修大改,更换包袱,但这种改变等于重新创作,所以极少采用。还有一种是原先包袱不变,但是捧哏改变接话方式,让原先的包袱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为什么说于谦的捧哏水平高,主要就是他从来都是“准口”,看似漫不经心的顺嘴搭音,其实暗藏玄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一个神来之笔。恰巧郭德纲的思维反应又很快,能马上觉察包袱的新笑点,领会到于谦即兴发挥的意图。

十几年的合作让郭德纲于谦有了足够默契和信任,即使是预先对词也只是对个大概,更多细节是台上发挥。于谦在做访谈时亲口说过,整段相声的死词一般只占20%,80%都是现场发挥。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是台下排练好的,其余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台上的现挂。所谓现挂就是在台上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的,是没有任何剧本的,这点是于谦在参加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里亲口说的。

郭德纲写新作品时,他只是写一张纸,就是一个大概的脉络,在临上场之前一个小时他才把于谦请过来,然后双方对一下基本的大纲就可以了,其他就靠临场发挥。特别是在台上遇到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时,才是最考验他们反应能力的时候,网上比较流传比较多的相关视频有于谦喝酒后在台上说错词了,还有郭德纲玩扇子失手掉地上去了,还有观众各种搭话和他俩的机智回应,这些都是比较精彩的地方,也是广大观众最喜欢看的时候。

另外一个最能体现于谦的临场反应能力的地方是,郭德纲时不时的就推于谦一下,或者打一下,这些都是他接不上于谦的话,临时应急反应。


牙快笑掉了


喜欢听老郭跟于老师的相声,听得多了,也会有疑问:这么多词儿他们是怎么记住的呀?后来发现好像每次的词儿都不太一样,有时又是几段连接起来的,所以老郭跟于老师的相声现挂的成分真的太多了,于老师自己也说过:固定的词儿占20%,临场的占80%,这是怎样的一种能力呀!

印象最深的是我要反三俗里的那段:老郭说“深夜无人的时候,你吱儿喽一口酒,扒拉两口菜,噗噗几口烟,扪心自问,你不亏心吗?”在观众的哄笑声中听到于老师的回复:“亏不亏心不知道,反正这三样是够我忙的了”,简直是百听不厌,回回都觉得那么好笑,太有画面感了!还有就是老郭感叹现在的泳衣做的也不好:“过去的那个泳衣,扒开泳衣才能看见屁股,现在的泳衣,扒开屁股才能看见泳衣!”于老师:“嚯哦...,也没有都像你这么憋着看屁股的!”不管这词儿是不是现挂,都捧的那么的天衣无缝,浑然天成,就像是打心里冒出来的一样,那么的过瘾!

马东对郭德纲惊为天人,应该也是感叹他们的这种临场发挥,那真是无人能及!希望老郭闲暇的时候能再多出些好的段子,跟于老师一起再多创造一些经典,谢谢!


梦里水乡花照影


人老了,是会成精的。这句话用在于老师身上真的不要太合适哈哈哈。

你们难道不觉得于谦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已经活的无比玲珑剔透了吗?刮风接风,下雨接雨,就算是打个雷于谦都能接得住啊。这一方面来自于于谦的人生历练,拜过名师,上过北影,养过马种过田,拍过电视剧,搭过郭德纲。一方面也来源于他超级平和的心态,任他地动山摇我自巍然不动。当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与郭德纲已经太熟太熟了。

熟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这样说吧,郭德纲一张嘴他都知道要吐什么槽。最有趣的是,于谦捧哏还不是单一的“啊?哦!嘿……”而是经常都能跟郭德纲互动,接包袱的同时也在不停抖包袱。你若说这全是台下排练好的,那可真不是。众所周知郭德纲是个很喜欢在台上自由发挥的艺术家,如果不是知彼莫如己的于谦老师,还真没几个人能接住郭德纲的招儿啊。于谦已经不是一个相声演员了,他已经有大师浑然天成的样子了,你看他站在那里慢吞吞的柔呵呵的,但正常的节奏都在他与老郭的掌控里。

曾记得几年前看过一段他和老郭的作品,内容是老郭现场不服“捧哏”这个角色认为其太轻松,于谦被一激之下放话,“我今天来逗哏,你给我捧”。本来以为他们俩就是即兴玩几分钟就换回来了,没想到于谦换到“逗哏”的位置上,气场瞬间2米8,张口就来,说了好久都没停歇,搞得老郭都“不高兴了”,赶紧把于谦推换了回来。于谦绝对是有实力的,游刃有余的站在那里,自是他一身功力的展现。


晓娱


相声演员于谦,又被粉丝成为谦哥,于大爷,1969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当时在校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门下。

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石富宽的于大爷,相声功底深厚扎实,台风儒雅沉稳自然,跟搭档郭德纲嬉闹灵动,充强扮愣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谦哥又极善现挂,反应十分敏捷,观众普遍反映“只有于谦才能捧住郭德纲”,于谦真正展现了相声艺术中的三分逗、七分捧的特点。

题主说是台下已经排练好了的,古语有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登台演出并非会按照排练时按部就班的表演说词,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观众,加上两个人的配合是否默契,当然论默契度郭德纲于谦已经达到了无人能超越的境界,总之会在表演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而谦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自如的应对搭档怼过来的梗,而且都是那样的自然,这都是多年来积攒下的功力经验!


捧腹乐翻天


不是的!于谦厉害就厉害在这个地方,俗话说得好三分逗七分捧,但那是提前都对好词,于谦跟郭德纲的合作都是不对词的,现场发挥!每次上台他们演出具体的台词是没有的,只有一个大纲(占20%)剩下的80%都是靠于谦临场反应见招拆招,郭德纲也是厉害,随便一个字都能甩出一个段子来,于谦也是神人,每次都是游刃有余的接住,有的时候还能反打一手,每每都是令大家伙拍手称快,郭德纲于谦的组合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最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在郭德纲没碰到于谦的时候自己只能是个到处走穴的普通相声先生,于谦没遇到郭德纲的时候就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但是当他们两个相遇的时候擦出了惊世火花,一发不可收拾称霸相声界,郭于组合更是到现在都为人津津乐道的无敌组合!


娱乐圈大鳄


为什么说于谦捧哏厉害,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的临场应变能力强,他们叫这样的表演方式叫现挂。 如果相声演员的表演都是靠平时的你一句我一句在台底下把台词对好再上来给观众演出,郭德纲在节目中明确表示过这样的演出叫新闻联播。无论今年年初于谦在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节目,还是郭德纲的一些访谈节目,他们都对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过披露:他们有60-70%都是现挂,如果他们有演出,郭德纲老师就会在纸条上列出一些提纲,剩下就是他们的临场发挥。所以,一般爱看相声的就喜欢看哪种没有固定台词的。这些方面所体现出的基本功远比演员在台上背贯口要来的实际一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