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普京之后是否有可能再次发生解体?

橙子橙子Vincent


难了,俄罗斯最有可能解体的时候是苏联解体以后的叶利钦时代。如果继续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还真有可能解体。但是普京已经把俄罗斯从解体的边缘拉回来了,俄罗斯的民族自信也逐渐恢复了,普京以后的俄罗斯再次面临解体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至少在普京后面的这一任不大会发生解体的情况。

俄罗斯的解体,是一些国家特别希望看到的结果。尤其是美欧各国,亡俄之心不死。因为一个强大且庞大的俄罗斯存在于欧洲之东,对美国欧洲而言都是巨大的威胁,这也是美欧国家长期以来和俄罗斯对立的最根本原因。美欧国家在与俄罗斯的争端中,挤压俄罗斯的国际空间、制裁俄罗斯,都是希望俄罗斯自此衰落,或者解体。

俄罗斯国内,也的确存在着很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各共和国、各自治地的存在,都是俄罗斯可能存在的解体风险。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也的确出现了再次解体的苗头,并且对俄罗斯影响深远,最典型的就是车臣,以及鞑靼的脱俄倾向。

随着普京的上台,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俄罗斯解体的势头也得到了遏制。虽然说像普京这样的强腕总统,在俄罗斯历史上并不会多见。但普京已经给俄罗斯铺就了相对稳定的道路,尤其是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复苏,将会成为俄罗斯抑制解体的最有效的工具。至于像车臣问题等情况,后普京时代或许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但基本上已经不会再影响到俄罗斯的整体大局。

俄罗斯的解体,总有一天可能会真的发生。不过,在普京及后普京时代的短期时间来看,还不至于。



苏绽


首先说出我的观点,我认为普京之后,俄罗斯再次解体的可能性有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政治体制上的分离性。俄罗斯实行的联邦制度,很很多西方国家一样。这种体制类似于一种联合,对于个体来说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俄罗斯境内还有22个自治共和国,这些共和国甚至都有自己的总统和议会,宪法。权力更加大,很多自治共和国都可以独立的收税,独立的财政,而且一般自治共和国都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从政治体制来看,地方的分离性太大,一旦没有强有力的统治,或者出现混乱,这些地方共和国,甚至一些强大的州,都可能走向分离。在苏联解体时,几十个共和国和州宣布独立就是明证。


第二,强人统治的不可持续。在苏联解体,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过休克疗法,经济倒退。国内矛盾很大,差点当时就二次解体了。而后来是出现了普京这位强权人物,其利用雷霆手段控制了局面,对外不断抵制西方的封锁。对内打击分裂势力,发动车臣战争,进行经济改革,打击豪强。才有了今天稳定的俄罗斯。但是,本身强权体制建立很容易,但是却很难持续,长久。一旦强权不在,那么混乱就无法避免。这在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就是明证了。在强权人物萨达姆,卡扎菲死后,国家混乱至今,四分五裂。而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如此,普京统治20年,其后如果不能有更加强力的人物出现,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很是危险,一旦难以控制局面,那么很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分裂。

第三,多米诺骨牌效应。俄罗斯当前国内就有很多隐患,如经济的恶化,如车臣,印古什等分裂势力。现在之所以平静,主要是因为中央政府强有力的压制,但是一旦找到机会。以车臣等为首的势力,一旦带头分裂,那么俄罗斯解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打开。到那个时候,长期比较独立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等,很可能效仿,到那个时候,很难控制住局面。解体这将是不可避免了。

第四,西方的围堵隐患很大。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从二战后跟俄罗斯那是斗了上百年。美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彻底解决掉这个世界最大核武器国家,这样美国才能为所欲为。所以,对于西方来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搞垮俄罗斯。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普京因为强有力的手段,能够粉碎,挫败西方的阴谋。但是,一旦普京不在了,接任的人还有这个能力么?如果没有,那就很危险了!而对此,前段时间梅德韦杰夫辞职,可能就是考虑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普京在下台之前,必定会选择好自己的接班人,因为这个很关键。一旦选择不慎,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历史真相背后


俄罗斯解体世界会怎么样呢……欧洲一大块,亚洲一大块。欧洲的一大块分裂成多少个小国家,亚洲这一大块谁来填补权力真空呢……。中国即使拿回来海森威,库页岛等150万平方公里,但是再往北,往西呢,也就是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以及西西伯利亚。这么广袤的土地和剽悍的民族,会归属中华文化吗?农耕文明能够让他们臣服和习惯吗?估计,他们除了向南侵略,没有生存的机会。这应该是北方民族不断南侵的根本所在。也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根本不同的所在。俄罗斯本来就是野蛮的,骨子里的鞑靼血液比中华民族要深的多得多。除了地缘政治,根本上也必须考虑种族和文明的历史。俄罗斯的解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承受的。


河洛故道人


普京

1.经济问题导致俄罗斯解体。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叶利钦的治理之下,经济出现大衰退。从1991年到1999年,叶利钦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将俄罗斯经济总量从5500多亿美元发展到1957亿美元,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奇迹。2000年,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以后,俄罗斯经济出现发展。尽管普京也做了一些改革,客观的讲,俄罗斯经济主要还是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从20美元一桶涨到了120美元一桶)。2018年,普京第四次成为俄罗斯总统,俄罗斯的经济依旧没有走出依靠能源的老路,且承受着美国的经济制裁。以普京的威望和能力尚且能够保持一个团结统一的俄罗斯,一旦出现一位俄罗斯版的戈尔巴乔夫,再加上经济发展困难的因素,俄罗斯非常有可能解体。

叶利钦

2.民族问题导致俄罗斯解体。苏联的解体从民族的角度来看,是一次俄罗斯民族控制版图的瘦身。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起家,短短的300多年里,俄罗斯人通过武力扩张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苏联的成立,实际上是将很多俄罗斯人控制的边缘、俄罗斯人占人口少数的区域,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进行了人为划分。1991年,苏联解体,可以看做是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脱离俄罗斯人的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目前,俄罗斯境内有194个民族,特别是22个自治共和国,多数以少数民族为主。以普京的强势,尚且能压制俄罗斯境内的民族分离势力,普京之后的领导人未必有这样的能力!以现任车臣共和国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为例,答主认为,没有了普京的压制,极有可能蜕变为车臣分离主义者。

拉姆赞·卡德罗夫

3.人口问题导致俄罗斯解体。当我们为人口太多而苦恼之时,北方邻国俄罗斯为人口不足而费尽苦心。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443亿,人口密度不到9人每平方公里。对于一个以武力扩张获得广袤领土、以军事实力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俄罗斯,不同于周边没有强国的澳大利亚、有美国保护的加拿大。一旦俄罗斯的人口下降到无法有效的控制广大领土的地步,必然会导致解体。例如西伯利亚地区,没有足够俄罗斯人在此生产、生活,必将从俄罗斯分离出去。

北海(贝加尔湖)

所以,普京之后,俄罗斯如果不能出现一位强势领导人,解体的风险系数很高!


美国观察室


今年是68岁的普京第四个总统任期的第一年,2024年普京74岁结束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那时他依旧可能让梅德韦杰夫做总统,自己做总理过渡,80岁的时候再回来做总统。或者在这个总统任期内继续修改宪法,继续连任总统。


当然很有可能的是普京2024年结束总统任期,梅德韦杰夫成为总统,普京“告老还乡”。

无论是哪种情况结束俄罗斯的普京时代,俄罗斯应该都不会再次解体,以现在俄罗斯较为稳定的局势,普京的国内支持率已经超过了80%,即使普京时代结束,俄罗斯应该也会平稳过渡。

坐西伯利亚线路的火车在俄罗斯几个城市待过,俄罗斯的城市远比我们想的要平稳,城市环境很好,除了个别的酒鬼,老百姓生活的也算祥和。



凭借普京将近20年的经营,俄罗斯在世界局势中再次成为强硬的力量,在地缘政治中占据绝对强势位置。车臣的威胁也基本不再。

国内,地缘的形势都保证了普京时代后俄罗斯的稳定。

你觉得普京时代后,谁会成为俄罗斯总统?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即使普京不再担任俄罗斯领导人,俄罗斯也不会解体。因为普京已经重振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信心。俄罗斯民族还会选择像普京一样有勇气、有能力的人来担任俄罗斯的领导人。



1.俄罗斯在历史上就是欧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从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开始,就定下了东扩的国家战略。通过300年的武力扩张,俄罗斯已经占领了西伯利亚、中国远东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

2.因此每一位俄罗斯老百姓都有一颗大国心态。他们不允许俄罗斯继续衰败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普京能够连续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的原因。

3.俄罗斯面积170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那么大。其中3/4的人口和3/4的主要城市都在欧洲地区。俄罗斯有1.4亿人口,其中俄罗斯族占81%,占俄罗斯联邦所有民族的主体地位。

4.俄罗斯远东地区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4000万。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俄的边境。可以说俄罗斯族人口居住区已经把中国的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隔绝了。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腹地人口稀少。

5.历史上沙皇俄国的皇帝们为了防止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原住民出现起义或独立的情况。就对原住民进行了民族流放和民族灭绝大屠杀,并且把大量俄罗斯族人迁往远东地区。

6.目前俄罗斯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口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因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不可能从俄罗斯独立。

7.希望我们的中国稳步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杜达特洛夫斯基



胡文彪10


俄罗斯在普京之后是否可能发生再次解体?

不管在普京前还是普京后,俄罗斯在这个阶段解体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国力状况,以及今后的走向解体不解体还是很预测的。

俄罗斯会不会解体即取决于外部因素也取决于内部因素。当年苏联的解体先由外部西方的和平演变因素,再加上苏联内部计划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大多数资源没有投向民生。现在的俄罗斯政体已经不同于当年,但是情况不是越来越好,而是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

从外边来说俄罗斯始终没有办法融入欧洲,俄罗斯自认为是欧洲人。但欧洲人看俄罗斯人可能是不太像,扒一扒俄罗斯人的老底,能够翻出蒙古人的身影,事实上俄与蒙古人的混血比较严重。俄罗斯的邻国基本上都是世仇,历史上积怨都比较深。俄罗斯独立后的二十多年里,俄极力想贴近欧洲,没有受到接纳。与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没有拉近,反而是疏远了。现在是双方处于对抗状态,俄罗斯虽然易帜换旗了,但是欧美西方还是把俄罗斯视同原来的苏联和沙俄。

双方现在的关系甚至比苏联时还要差,欧美因为乌克兰等问题对俄罗斯进行了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在欧美西方人的心中还有恐俄症,又有打压弱俄肢解俄的阴谋。而俄罗斯内部连续几年的经济下滑,排名已在世界前10名之外。以这样的趋势俄罗斯难有振作,看不到复兴的希望。俄罗斯人不喜欢什么韬光养晦,遇到问题直接表态毫不隐忍。目前的普京更是十分的强势,与美欧西方的遏制针锋相对,而且时有漂亮的反击。普京虽然对外一系列组合拳打得漂亮,但是后续的经济实力跟不上,没有经济支撑严重的透支了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有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能够震慑任何对手,外面的压力围剿再厉害也没有办法使俄罗斯解体,也只能远远的看着北极熊。只有俄罗斯内部、俄罗斯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俄罗斯国内民族矛盾不是很尖锐,除了车臣个别之外,大多数俄罗斯人国家认同感还不错。俄罗斯人不像欧洲其它国家,民族性强吵吵闹闹,老是要搞什么独立。俄现在还没有苏格兰和加泰罗尼亚等少数族群独立问题。俄罗斯人有大俄罗斯的情怀,或者说是大沙俄主义观念。普京能够连续连任总统也说明了这种情况,俄罗斯人喜欢有权威的领导人,有政治强人情结。

俄罗斯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但俄罗斯的生育率低,人口的正常增长很重要。现在1.4亿的人口有下降趋势,经济持续萎缩萧条,社会发展快步落后于其他大国。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国力变化中,俄罗斯才可能会出现国内政治稳定问题。另外还要看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俄罗斯政坛有没有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式的政治人物出现。目前俄罗斯普京的全面抗拒美欧西方遏制压力,应该给予支持赞赏。共同维护当前世界的和平局面。若要说普京以后会发生俄罗斯解体,此话为时过早。


亦新湖


先上结论,普京之后,俄罗斯会不会衰落还有疑问,但俄罗斯肯定不会再次解体。因为俄罗斯已经被普京整合成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整体。即使普京不在,俄罗斯从地理上也很难分裂。

表面上看,俄罗斯是一个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其中有46个州、22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3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4个自治区。这些形形色色的联邦主体,大多都有形式上的民选议会和行政长官,甚至有自己的宪法。每个联邦主体在俄罗斯的议会上院,即“联邦委员会”有两个席位。

乍一看下面的地图,花花绿绿的俄罗斯似乎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国家——这么多联邦主体,个个似乎都像国中之国。

但是,俄罗斯的联邦制,是看起来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普京执政后,开始在整个俄罗斯联邦内恢复中央集权体系将各个联邦主体的人事任命和办事权限基本上都划归联邦政府,事实上大大减弱了各个联邦主体的自主权力。此后虽然在2012年恢复了地方行政长官的选举制度,但普京的执政党“

统一俄罗斯党”在全国范围内有巨大优势,意味着普京牢牢掌握了地方权力。

更重要的是,普京执政后,把全俄划分为若干个“联邦管区”,并在各个联邦管区派出“总统全权代表”,这些全权代表就如同沙俄时期的钦差大臣,实际上掌管了整个大区内的最高权力,并直接对普京本人负责。

于是,这些新成立的大的联邦管区,成为类似于中国刚建国时的“大区”,也很像中国曾经的几大军区;上面那些花花绿绿的“联邦主体”,实际上降格成了类似于中国“地级市”一类的东西。这就形成了总统——联邦管区——联邦主体的三层管理结构。这样一来,俄罗斯的中央集权结构就空前稳固了,联邦制只是个形式而已。


莱茵的黄金


普京执掌国家政权18年以来,其对俄罗斯最大、也是奠定其政治声望的功绩,就是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及其持续的反恐行动将这个以好战山地民族为人口主体的自治地区,重新纳入俄罗斯版图并置于中央政府牢固掌控之下。莫斯科也以此为契机,扑灭了其他地区的分裂苗头、巩固了国家统一。与苏联不同,俄罗斯族占绝对多数的俄罗斯不大可能走向分裂,即使未来的领导者不是普京那样的政治强人。

一.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族虽被视为其主体民族,但在按照民族区域原则划分的许多行政主体中,占主体地位的却是土著居民而非俄罗斯族。这就自然而然地容易造成有着不同主体民族的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纷争及这些行政主体与联盟政权之间的矛盾。

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受东欧阵营剧变影响,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民族分裂势力兴起。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独立,是苏联民族问题的集中爆发,同时摧毁了苏联作为统一国家存在民族团结柱石。最终导致这个世界最大国家瞬间土崩瓦解。

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200万居民“手拉手”抗议《苏德条约》签署50周年

波罗的海三国均于18世纪被沙皇俄国兼并,并在“十月革命”之后宣布独立,直至1940年被苏联依据《苏德条约》划入自己版图。苏德战争爆发后,三国沦为法西斯德国占领区,1944年被苏军解放后再次成为其加盟共和国。正是这种复杂的历史因素,在三国主体民族与苏联、俄罗斯族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种仇恨情绪迅速膨胀、甚至“歇斯底里”爆发,最终推动了分裂的发生。

让波罗的海地区从苏联分离出去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三个加盟共和国土著居民占多数的人口构成。1989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爱沙尼亚156.6万人口中,爱沙尼亚族占61.53%,俄罗斯族仅占30.33 %;在拉脱维亚266.6万人口中,拉脱维亚族占52.05%,俄罗斯族占33.96%;在立陶宛367.5万人口中,立陶宛族占79.58%,俄罗斯族仅占9.37%。

二.在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总统任内,类似的民族问题也暴露出来:鞑靼斯坦、卡尔梅克、达吉斯坦都出现了分裂的苗头。车臣则是分裂道路上的领头羊,除了历史、宗教原因,也与其人口构成、地理位置有直接联系:车臣的主体民族是车臣族,其当时人口占比为57.8%;车臣地处高加索山区,与周围几个以穆斯林居民为主的地区和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相邻,是俄罗斯通向里海的门户,便于本地及外来极端分子的出入往来……这些都为车臣分裂势力和极端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车臣战争

反观俄联邦的其他一些民族自治地区,虽然当地民族所占比例也不低、甚至民族单一化趋势明显,如卡尔梅克共和国土著民族比重上升到53.3%、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奥塞梯人达到62.7%,但因不像车臣那样接壤其他国家,而是被以俄族为主的联邦主体所包围,因此没有出现特别强烈的分裂主义。在其他自治地区,俄罗斯族人则占据多数,例如阿迪格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64.5%,就更谈不上独立倾向了。

俄罗斯联邦虽然是个多民族国家,但俄罗斯族占据80.9%(2010年统计)的绝对多数。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那些其他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共和国,例如车臣共和国,战斗民族也不会轻易容许他们从俄罗斯主体的控制下脱离出去。

在政治体制方面,叶利钦时期的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地方行政首脑是通过地方选举产生,这也导致了鞑靼斯坦和远东地区离心倾心严重;但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充分吸取车臣分裂问题的经验教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领导,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而非选举生产,有效地加强了统一、防止了分裂。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

三.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原因,是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时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叶利钦之间的权力之争,或者说是叶利钦的个人野心与欲望。虽然有戈尔巴乔夫与西方勾结瓦解苏联的阴谋论,但研究普遍认为他其实希望通过社会改良,维护苏联的统一与存在。但一方面他决策失当、优柔寡断,意识形态薄弱,班子软弱无能,另一方面又面临东欧阵营崩溃、西方压力的背景之下,他这个代表投票产生的苏联总统,难以对抗俄罗斯全民选出的叶利钦。当叶利钦决意摆脱苏联,并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秘密签署中止苏联存在的别洛韦日协定,苏联解体的事实已经无可挽回。

叶利钦、舒斯克维茨(白俄罗斯)、克拉夫丘克(乌克兰)签署别洛韦日协定

在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之争、保留还是解散苏联之争中,叶利钦所标榜的是俄罗斯民族的利益。而未来的俄罗斯即使不再由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领导,各派之间的权力之争也只是个人之间、利益团体之间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不再是“好牌”,甚至是“滥牌”,打出来只能导致自己出局。

四.此外,经历了苏联解体的阵痛,见惯了近年包括南斯拉夫兄弟被西方打压、肢解的惨痛现实,自己又刚刚从被老对手美国轻视的屈辱中站立赶来,俄罗斯人深知统一强大被尊重、分裂弱小被欺凌的道理。从这个角度,很难想像他们会愿意承担因个人野心而导致的民族与国家分裂。作为一个战斗民族,俄罗斯人的坚忍有目共睹,而且外部压力越大就越团结。正是这样的性格,帮助他们战胜了拿破仑、打败了希特勒,并且每次都变得更加强大。

因此,完全可以说,普京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稳固了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民族和政治基础,而这种基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遭到破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