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第一支笔”的陈布雷,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林县强


蒋介石集团太腐败了!陈布雷理想信念破灭,心死,身死而已!

蒋介石一生中有四大秘书,分别是杨永泰,陶希圣,陈布雷,秦孝仪。这四个人,杨永泰死于cc派暗杀,陶希圣曾一度投降日寇,陈布雷则是信仰破灭后自杀,秦孝仪成为蒋介石遗嘱起草人和监督人。

今天讲讲陈布雷的人生悲剧。

陈布雷是浙江慈溪人,生于1890年,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就是今天的浙江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蒋介石北伐成功后,陈布雷投入蒋介石集团的怀抱,通过自己的杰出才能,陈布雷逐渐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人。抗日战争中,陈布雷作为一个爱国者,写下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话语,大大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如下:

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六年之久……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我们五百年古都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冀察亦将成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能变成北平……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只有拼民族的性命,求最后的胜利。

陈布雷因为杰出的才能,在蒋介石集团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他被称为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有着“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美誉。

作为蒋介石集团的御用文人,陈布雷也是很有良心的,比如在抗日战争中,他努力促使郭沫若回国,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大肆屠杀进步人士和民主人士,陈布雷也曾经对蒋介石进行规劝。

但是蒋介石是一个与人民为敌的政治流氓,陈布雷不得不昧着良心做了很多坏事。比如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为抗日而“兵谏”,蒋介石仓皇逃窜最终被捕。陈布雷按照蒋介石的要求把张、杨说成是犯上作乱的叛逆,美化了蒋介石在危难中镇定自若,对下属晓以大义,使之幡然悔悟,才得以转危为安。

对于蒋介石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而进行的恐怖政策,陈布雷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抗战期间,周恩来总理对他说:“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这并没有让陈布雷离开蒋介石身边,却不能不让陈布雷有所转变。陈布雷自己也在“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他并多次表示,“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为人捉刀是苦恼的”。

这样有良心的一个御用文人,在解放战争后期发生了总爆发,良心最终战胜了物欲,陈布雷向往民主独立的新中国,却不愿意背叛蒋介石而去,他甚至不愿意对蒋介石再说一句共产党的好话。最终,他只能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陈布雷有7子2女,以“正直平凡”四个字教导子女,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官场的恶浊,因此严禁子女参与政治。长子陈迟成为农产品专家,次子陈过成为内科专家,三子陈适后来在武汉测绘学院任教授,四子陈迈任上海铁路局工程师,六子陈遂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专业。

陈布雷的孩子们都很成才,但最值得一说的是他的小女儿陈莲。虽然陈布雷禁止孩子们从政,陈莲却有着一颗政治上的良心,早在高中期间就参加了共产党。后来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他的丈夫袁永熙就是地下工作的同事。1947年,两人不幸被捕,坚持斗争,没有暴露。

陈布雷自杀前一个月,让陈莲夫妇陪他去拜谒了中山陵,这大概是他对孙中山先生最后的交代了。陈布雷对陈莲夫妇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心知肚明却不敢说,陈布雷自杀,也许有保护这两人的目的所在。


历史知事


陈布雷,浙江人,被誉为国民党称为“领袖文胆”,“总裁智囊”,也被称作国民党“第一支笔”。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的自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陈布雷是一位报坛奇才,他不遗余力的抨击北洋政府,揭露其腐败现象。他被邹韬奋称作“尽人民喉舌责任。”抗战期间,蒋介石为招揽人才,表现出谦逊态度。陈布雷被感动加入国民党。陈布雷为蒋介石起草的讲话中一句“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曾如“抗战宣言”一般影响全国。

作为知识分子陈布雷淡泊名利,感动于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作为权力中枢他又鄙夷政治政权夺势。抗战胜利后,他心中的“英雄”蒋介石成为众矢之的,不得民心,政治军事一败再败。经济改革失败国民党人心不稳,改革的领头人翁文灏是他推荐蒋介石任命的。或许正是对国民党的失望,蒋介石现实作为和他内心中蒋介石地位的落差。他推荐人的失败。多重因素这个文人再经受不住自杀了吧。


红雨说历史


陈布雷与陈诚并称蒋介石的文胆武将,一生深受蒋介石的信任。而陈布雷对蒋介石也是忠心耿耿。始终站在蒋介石身后,淡泊名利。而且清廉自守。但最终自杀而亡。

陈布雷。原名训恩。生于1890年,早年在各个报馆做记者,以布雷为笔名写文章。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927年加入国民党。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国文科新闻组(新闻系前身)负责人,长期负责国民党的宣传工作。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就此陪伴蒋介石一生。负责蒋介石的文稿,讲话始终是站在蒋介石身后的人。

陈布雷作为一介书生,不谙政治,面对国民党的腐败和贪婪是深恶痛绝,用他自己的话说,“耳闻目睹饱受刺激”正是他所信昂的主义和他敬重的领袖面对无可挽回的失败。陈布雷信昂的坍塌才使他自杀据说,他和蒋介石提出的建议。引发蒋介石强烈不满,蒋介石当场怒不可遏,并有些讽刺般陈布雷。作为一个要脸面的读书人自然觉得无脸见人

除了面对国民党无法挽回失败之外,再就是身体极度衰弱,而且深度失眠。但最关键是在国民党 危如累卵大厦将倾的形式下。而国民党 上下却还是彼此争斗,派系林立,不能精诚团结、患难与共,反而相互拆台,陈布雷在这方面又没有能力。各个方面又缺乏才干,武不能带兵打仗,文不能经济财政。面对国民党必须的失败,自感没有尽到责任。

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陈布雷 也只能“从一而终”为党国捐躯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史论纵横特别喜欢看的电影就是《大决战》系列,在第一部《辽沈战役》和第二部《淮海战役》中,对陈布雷先生均有表现,纵横最开始对历史的来源都是从军事史开始,所以对蒋介石的幕僚并不太了解,直到在大决战第二部中,陈布雷先生自杀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人啊!

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

早在辛亥革命时,陈布雷就用文章纵横捭阖,拿笔作剑,抨击清政府,介绍辛亥革命情况,为推翻满清制造舆论,可以说,在当时的民国也算有一号的人物了。

1920年陈布雷加入《商报》,担任主编,原来商报就是一个商界的文章,但是在陈布雷的带领下,转型成以时事评论文章吸引读者的报纸,尤其是在曹锟贿选、段祺瑞执政时期,陈布雷深刻批判,使其名声大噪,尤其是孙中山去世后,陈布雷写长文《精神的死与形骸的死》吸引了老蒋的重视。

1926年蒋介石通过邵子力向陈布雷示好,陈布雷为蒋介石的这种求才若渴的精神所折服,对蒋有一定的好感,不得不说老蒋对文人还是有一套的,比如,鲁迅谁都骂,但是从来没有骂过老蒋,也是一件奇事。

出谋划策,礼遇有加

在蒋介石的一再邀请下,陈布雷最终和蒋介石走在了一起,蒋介石始终对陈布雷不薄,陈布雷为了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也是出谋划策,尤其是在写文章方面,堪称第一支笔,专门为蒋介石撰文发稿。

以前,史论纵横看到蒋介石的电报,深以为蒋介石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在对外宣言或者言谈举止方面都很有理念,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写稿的就是陈布雷。

陈布雷在蒋介石宁汉分流的时候,为蒋介石撰文:余之存在既非党之利益,故余毫不踌躇,即刻下野。

你看这小话说的多硬,明明是被汪精卫和李宗仁白崇禧联合搞了下去,明明是各派相互攻击的焦点,结果陈布雷这么一写,把蒋介石推向了道德的制高点,别人反倒成了不是,蒋介石因为顾全大局,反而为其复出做了铺垫。

当然,陈布雷先生伴随蒋介石很长时间,为蒋介石出谋划策很多,尤其是在担任幕僚长的时间里,身体力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陈布雷为蒋介石在抗战时写的文章:“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由守土抗战之责任”,简直是脍炙人口。

第一支笔,油尽灯枯

作为国民政府的第一支笔,陈布雷是深受蒋介石信任的,在抗战胜利后,陈布雷是相当高兴的,并且希望借此机会脱离政治,过那种真正淡泊明志的生活,才华这种东西,如果单纯的为政治服务了,那么,必然不能名垂千古。

陈布雷和鲁迅就是截然不同的态度,虽然都在民国政府任职,但是鲁迅就不参与政治,陈布雷却受了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想不参与却不行。

但是当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后,并且伴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败退,陈布雷反而想抽身也抽不出去了,在陈布雷看来,蒋介石就是他的“名主”,他要做的就是“尽忠”,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如此吧!

最后陈布雷向蒋介石进言,然而,此时军事上陷入困境的蒋介石根本静不下心来听陈布雷说什么,蒋介石竟然说:“你呀,是不是脑力衰弱得不够用了?怎么老是与我唱对台戏,真是书生误事。”

看到国民党已经难以走出泥潭,加上蒋介石对其的失望,陈布雷自觉油尽灯枯,最后吞服了一瓶安眠药,与世长辞。


史论纵横


陈布雷(1890~1948)原名陈训恩,和蒋介石是同乡,浙江慈溪人。陈布雷是他常用的笔名,由此可见,陈就是一个文人,他办过报纸,做出主编,20岁时就在报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陈布雷和儿子

陈布雷一生的转机出现在1927年。当年37岁的他和潘公展一同去南昌见蒋介石,蒋介石知道二人都是人才,此时他很需要一个“御用笔杆”,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通过考察和测试,陈布雷被蒋赏识,成了蒋的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到1947年,20余年间,陈布雷亦步亦趋的追随蒋介石身边。为蒋介石写了大量的时评和文章,蒋的所有讲演稿都出自陈之手。陈的文章或煽情、或激昂、或谦卑皆出于蒋的喜怒哀乐。蒋的意志决定了陈的文章,说难听点,陈就是蒋的一只会叫的狗,蒋让他咬谁就咬谁,蒋让他夸谁他就夸谁,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陈在这20年间唯蒋马首是瞻,忠心耿耿为蒋歌功颂德。

时间到了1948年,国共相争结局已趋明朗化,国民党败逃台湾已成定局,此时陈布雷却做出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11月13日,陈布雷在南京家中自杀身亡。陈布雷为什么在人生巅峰自杀呢?

对陈布雷的自杀,国共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国民党说他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而有人定论为“死有余辜,为蒋家王朝殉葬,”显然蒋介石视之为忠臣。实际陈布雷人生就像对他的评价一样,是矛盾的共同体。是正反两极。

陈布雷是一个旧世文人,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当自己吹捧和赞扬的偶像失败日,也是陈信仰崩溃时。审视自己的人生,一个文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前途压在蒋的身上,而蒋介石败退台湾击碎了他的美梦,同样是笔杆子,郭沫若现在扬眉吐气了,想当初他被蒋介石通缉逃到日本,想回来抗日还是陈布雷为郭沫若讲情才回来的,蒋能逃到台湾,陈觉得自己没有了退路。

由于信仰的原因,陈布雷的家庭四分五裂,女儿投了共产党,环顾左右,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其实也不能全怪女儿,陈的老婆生下女儿后得病死了,他把老婆的死,归罪给了女儿,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从窗口就扔了出去,多亏了天蓬挡了一下,否则女儿早摔死了,后来把女儿送人了。



▲陈布雷和蒋介石

说实话,个人原因不能击垮陈布雷,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抗战胜利以后,陈布雷觉察到国民党的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经济凋敝,丧失民心。对现实的绝望,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陈布雷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之前就有神经衰弱的症状,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精神崩溃的状态下,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这可能是最终导致他自杀的直接原因。


秉烛读春秋


蒋介石称陈布雷为“当代完人”,高度评价这位给自己写了半辈子材料的大秘书,但蒋介石到最后也没明白,陈布雷的死是他蒋氏王朝覆灭的前兆。


陈布雷,本名陈训恩,笔名布雷,1890年出生于浙江慈溪,他年纪轻轻便才华出众,富有民主革命精神,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当初孙中山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由陈布雷翻译成中文首先在《天铎报》上发表。

北洋军阀时期,陈布雷写文章批判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用自己犀利的笔锋,不遗余力地传播革命精神。

1927年,陈布雷遇见蒋介石,加入国民党,此后成为蒋介石重要的左膀右臂,不但给蒋介石起草各种文稿,也为他筹谋划策,逐渐成为蒋介石的重要智囊。

抗战时期,陈布雷有感于国家危难,恨不能持枪赶赴现场,他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蒋介石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讲、宣言等,都出于陈布雷的手笔,因此被称为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

陈布雷才华了得,却是一个书生气过重的人,而且清廉自守,从不贪污受贿,这在国民党官场上属于极为罕见的稀缺品。周恩来曾托人向他传话,说过这样一句话:

“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

很明显,这句话和陈布雷坚持的信念是高度吻合的,他当初之所以选择追随蒋介石,主要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想要跟着蒋介石一起革命、抗战、奋斗,共赴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但“西安事变”中,陈布雷作为下属,因无法违拗蒋介石甩锅的旨意,写了心口不一的文章,把骂名都给了张学良和杨虎城,洗白了蒋介石,事后陈布雷在日记中写道:

“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为人捉刀是苦恼的”。

到解放战争时期,陈布雷进一步发现自己一向崇拜的蒋委员长,原来是一个草包,而且还颇为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结果坐拥大半个中国,到了快被人赶下台的地步。


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关于他自杀的原因成谜。国民党官方说他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有人说他是为垂死的蒋氏政权“殉葬”,也有人说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谏”。

实际上,陈布雷的舍生弃世是他几十年人生道路走到尽头的必然结果,是现实崩塌,理想破灭的必然结果,绝非一时冲动。

面对个人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差距,陈布雷多少年来一直在天人交战,心力交瘁。他看到了蒋氏王朝覆灭的命运,却又无法通过呐喊、呼吁和笔锋挽救,他更做不到弃暗投明,改换阵营。最终,倍受煎熬的他,选择了坚持理想,逃避现实,以自杀结束生命——他不想看到为之奋斗一生的政权覆灭的那一天。

陈布雷死后,蒋介石亲笔篆书“当代完人”横幅,这是别人不曾得到的高度评价。李宗仁则赠挽联一副:“有笔如椽,谠论雄文惊一代;赤心谋国,渊谟忠荩炳千秋”,这是对一代文豪的最好写照,可惜明珠暗投,否则何至如此?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陈布雷是“总裁智囊”,是“领袖文胆”,也被称为“国民党第一支笔”,不管他如何得蒋介石的信任,也不管他为蒋介石做了什么,他在骨子里始终是以文人自居,一个既保留了传统 文人信仰、又夹带着些许新时代文人气息的文人。

他虽在庙堂,但是却怀揣着在国家太平的时候摆脱政务对他的桎梏,以文章报国的理想,他想将心中那一篇篇气壮山河的锦绣文章写出来,只可惜生命不肯多给他一点时间。

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因服食过量安眠药而停止了呼吸,他又为何会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陈布雷自杀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

陈布雷生于1890年11月15日,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人。实际上,布雷只是他的笔名,他原名乃是训恩,布雷实为英语单词“bread”的音译,虽说他曾被同学称为“面包男孩”,后由同学为他取笔名为“布雷”,但是他又何尝不是希望天底下的人即便再苦,也能有面包吃?后来六指头陀专门写了“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两句诗去解释和升华“布雷”二字,实则也是时人对陈布雷的肯定。

1927年陈布雷奔赴南昌行营追随蒋介石,此后20年便始终忠于蒋介石,从来没有过背叛之心。当时蒋介石问他想做什么官,他却说想要从事新闻行业,如果不行的话便给蒋介石当个私人秘书。1927年他当上了《时事新报》的总主笔,为蒋喉舌,到了1928年便被蒋提为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从一介书生到一省高官,他的人生也从此注定不会平庸。蒋介石让他当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他请辞;蒋介石让他当军事委员会秘书上,他也不肯,他既不是不识时务,也不是自视清高,而是因为他自知难以胜任,恐误了蒋介石。

1936年,蒋介石让他当了主管党政的侍从室第二处主任,由此便可知蒋对陈的信任与看重,这个职位也非“忠臣”不可担任。陈布雷对蒋的忠臣是毋庸置疑的,我曾经说过陈布雷是中国“儒家君臣政治体系”中的最后一位忠臣,这绝非虚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心纯洁质直,除忠于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

也正是因为他对蒋的忠,让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陈布雷在写给蒋介石的遗书中写到:“值此最艰危之时期,而自验近来身心已毫无可以效命之能力,与其偷生尸位,使公误计以为尚有一可供驱使之部下,因而贻误公务,何如坦白承认自身已无能为役,而结束其无价值之一生。”在给妻子的遗书中也写到:“我鉴于自身体力脑力之衰弱,实绝已不能在对国家非常时期作丝毫之贡献,偷生人世,已无意义。”

他认为自己是“书生误国,负国负公”,是他辜负了蒋对他的信任和期待,让国民党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竟然陷入了覆亡的危机中。可是,此时的他却病重不能自理,更不用说为蒋出谋划策、为蒋分忧了,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无法自拔。他既不能为蒋分忧,继续担任要职便是尸位素餐,可是蒋却仍对他抱有期待,舍不得放弃他,所以他唯有一死,只有他死了,蒋介石才会找更有能力的人取代他曾经的位置,然后为蒋出谋划策、助蒋度过危机。

既不能效命,便唯有一死!

陈布雷最后选择自杀应当也有让自己从病痛的折磨中解脱出来的原因。

1939年1月19日,陈布雷的同乡好友、连襟何吟莒在陈家中吞服过量安眠药自杀,谁又能想到9年后陈布雷也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呢?

陈布雷坦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实已不堪勉强支持”,说明这时候陈布雷确实已经病入膏肓,他在病魔的折磨下甚至无法入睡,只能依靠安眠药,所以摆脱病痛的折磨应当也是他自杀的一个原因。

陈布雷甚至已经为自己拟好了去世后所要发布的公告:“从八月以后,患神经极度衰弱症,白天亦常服安眠药,卒因服药过量,不救而逝。”

如此陈布雷,真纯人也,真纯臣也。

陈布雷去世后,蒋介石高度评价他为“当代完人”。只是,陈布雷对蒋介石的忠又是不是愚忠?

如果从文,陈君必以文章激荡民国!


吾与吾国


艺屿EYESVOT |陈布雷

《陈布雷:无可奈何之苦衷,万不得已之心情!》

心路


忠心,愧疚,危急,进谏,误解…

陈布雷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是精神极度紧张的抑郁?感激轻生,以死报国?无门进谏,以死明志?“死谏”?还是苦于违心编造谎言,感慨书生无用?



陈布雷,蒋介石文字侍卫官,一代文胆,国策顾问,政坛不倒翁,从报馆记者,以布雷为笔名宣扬共和,声名远播,到北伐伊始,受蒋赏识,这支笔杆子为何要自杀呢?


近代有名的“文胆”陈布雷——蒋介石的御用谋士,时任国民党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于1948年11月13日凌晨吞药自杀(当时报纸言心脏病发),令人唏嘘!

文胆


君不见,《告黄埔同学书》一鸣惊人,震耳发聩,划时代意义的《庐山讲话》千古名篇,皆出自陈布雷之手。

而到了写《西安半月记》,问题的导火索便出现端倪了!为政治(西安事变)编写谎言,这也不是第一次!内心的矛盾开始积郁。

刚直不阿之人最怕言不由衷,违心之作!

遗书

留遗书一封,节选如下,



虽是万不得已之举,无能为力之感,

然而“自身已无能为役”绝对不是“结束其无价值之一生”的原因。
“我知其意而做不到……然而我不能控制我的脑筋”可见,自杀前的陈布雷不仅被失眠所困,而且因其精神上极度挣扎难熬!

陈布雷有严重的失眠症,100粒烈性安眠药,结束其“文人”的一生。

愧疚

女儿陈琏,加入共产党被抓,蒋介石网开一面,陈布雷自认为惭愧不已,因此,每次进谏屡屡欲言又止。

陈布雷虽然反帝反封建,但心底的“愚忠”思想,令他倍感苦恼。

直言进谏,忠心而敏感,换来的是“不忠”的驳斥,最后的一丝希望因此破碎…




总结

一,对国民党的“恨铁不成钢”,内部腐败,深恶痛绝,官员贪财敛钱,民不聊生,

二,对家族势力干政的失望,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三,神经衰弱体力不支,

四,反感从政而又不得不为,

五,违心编造谎言的苦楚,文不由衷,

六,忠君思想,忧心不已,悲愤交加,信念倒塌,希望破灭。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文|艺屿EYESVOT

(内容参考纪录片《死亡密码之陈布雷自杀之谜》)

历史读后感,我是认真的!欢迎留言交流转发点赞👇

艺屿EYESVOT


可能是对国军失望吧...首先,陈布雷不搭攀派系。国民党上层的派系之多人所周知。蒋介石的嫡系就分四派:党有C C派,政有政学系,财有孔宋系,军有黄埔系。时常与蒋作难的其他派系则有胡汉民系、汪精卫系、太子系和西山会议派等,此外还有十几家地方实力派。以上派系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争吵不休,闹得国民党内乱无定权。如谁想坐稳交椅,就得选投山门,加入派系,以派系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一次重庆《新民报》的女记者问陈布雷属于国民党中的哪一派系,陈回答道:“这个问题,好比待字闺中的少女。有人问他:‘你的爱人是谁?’他势必难以答多。

我告诉你,国民党中我的好朋友甚多。如张群先生、吴铁城先生、陈果夫先生、陈立夫先生、陈诚先生、朱家骅舟生等都是。 陈布雷确是国民党中无派自重的人。也许是因为他在蒋介石的身边主事,无人能撼动这棵大树,相反各派头目都还想巴结他。但陈知 道,加入一派反而会受到限制,成为各派系攻击的目标,还不如超然 处置,周旋于各派之间。每当国民党内派系矛盾尖锐时,就利用自己 的有利地位加以调和,每当国民党内权益分配时就建议蒋尽量照顾到各派的情绪,四处充善人。所以他的人缘极好。 其次,陈布雷从不抛头露面。出人头地者往往易遭人非议。陈熟 读经书,深知历史明训,当然不蹈此辙。自当上“侍二处”主任后,还是当编辑时养成的习惯,喜好关起门来做文章。1 9 4 8年3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他被浙江省的“代表”联名推举为主席团主席候选人。他知道后一口拒绝,最后连大会都是让秘书代劳参加。其喜静不为热闹的性格是政治上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蒋介石也为他好于官场不争而感动,在陈5 0岁时亲笔书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祝寿。 再次,陈布雷不取巧怠慢。陈的实干苦干,在国民党内是出了名 的。蒋介石很难侍候,难就难在布置任务时,从不考虑是否提供了足 够的准备时间。陈布雷就有这般功夫,能在蒋介石规定的期限内,如数完成,这是一难。二难是蒋随时都可能找他,从不分时间早晚白天黑夜。陈严阵以待,极少回家和妻儿团聚,吃住都在办公地点,随叫 随到。三难是蒋介石很会挑剔,所提问题常令人莫名其妙,无所适从。可陈布雷能够应付自如,及时完成任务不说,还保蒋满意。 此外,陈布雷不奢侈豪华。陈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是很注意的。很有书生本色:不贪不沾不挥霍。他在蒋介石身边服务,为集中精力 工作,一直与夫人王充默女士两地分居,一个南京,一个上海,两人离多聚少。尽管这样,游玩、逛街、烟花巷中从来看不到陈布雷。只 有他生病的时候,才把夫人接来或回家疗养一阵。日常饭桌上也无宴 席时的场面。像陈布雷这样的人,薪金不少,可捞钱的机会还是有的,随便去哪个部门都会有人请他兼职,增加一笔收入,连秘书都会有车马费。

甚至可以办公司做生意,那更是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此种事在国民党要人中间比比皆是。蒋介石见陈布雷清苦,不但劝陈同意兼职,而且还亲自给陈联系。可陈只同意兼职中国文化服务社的董事长,因为此职是没有兼职费的。为此他的秘书都有抱怨,失去捞外快的机会。 1 9 4 8年1 1月l 2目,陈布雷,这位个性软弱,无政治远见,受封建伦理羁勒甚重,如椽大笔终为蒋氏一人所用的“文胆”,在王朝末日之时,带着“油尽灯枯”的悲叹,弃世而去。殡殓之日,蒋介石诔之日“当代完人”。这从封建文人的角度来衡量,陈布雷的一生当之无愧。


李三万的三万里


清宣统时有一份报纸,初时关心商业圈,逐步走向民族大义,广州起义后倾向革命,为中华民族之复兴鼓与呼,辛亥革命后,在南北议和期间激烈抨击袁世凯,讽刺北洋军阀,这份报纸叫《天铎报》,主编是陈布雷。


布雷是笔名,以雷霆霹雳唤醒人心,他的原名训恩。《天铎报》停刊后,陈布雷成为商报主编,《国闻周刊》主要撰稿人,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27年,陈布雷见到蒋介石,交谈之下极为心折,蒋也深相结纳,一见中正误终身,从此,成为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抗战期间,为延揽人才,蒋介石在人前表现出极谦逊姿态,陈布雷为他起草了《告黄埔同学书》。又为他起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演讲稿,激发了万众一心的抗战热情。又多次援手拯救爱国志士不受国民政府迫害,人格文笔为各界所重,周总理曾托人对他说“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


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深入骨子里,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深感蒋知遇之恩的陈布雷,在抗战胜利后陷入深沉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家国情仇,恩怨成败,俱往矣!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在家自杀身亡,留给后人无数疑团。

以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