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老师有哪些?

花生251227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无论是国共两党,都有大量精英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有人说,黄埔军校的师生共同决定了中国近代的命运!



说起黄埔军校,很多人都会想到黄埔军校出来的明星学生,比如说林彪、陈赓、王耀武、胡链……

但实际上,黄埔军校的教员同样不容小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力更大,比如说在国民党方面有校长蒋介石以及他手下八大金刚: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这一批人都是国民政府的高层人员,除了蒋介石不说,像何应钦、陈诚这两人,都属于国民政府中的核心人物,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而在我党方面,也同样有着如此,比如说周总理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元帅担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负责军事理论的学习;聂荣臻元帅,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和政治部教官。

实际上,除了国内的这一批教官,在黄埔军校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苏联教官。

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离不开我党和苏联的协助,可以说黄埔军校是一个由三方联合创立的军事学校。苏联方面不仅提供资金和枪械,也同样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教官,他们大多担任军事顾问,其中有名有姓可查的人数有40多人。

政治总顾问鲍罗廷,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此人在廖仲恺遇刺一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蒋介石也是由此真正上位。

军事总顾问加伦(原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此人是苏联军事顾问团的老大 ,帮助孙中山进行黄埔军校的筹建,是黄埔军校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有人将他称之为中国革命军之父。


除了以上两人,其他的还有首席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军事教练顾问,长蔡尔帕诺夫, 政治顾问喀拉觉夫……


胡史乱翔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副校长李济深

军校顾问团团长加仑

党代表廖仲恺

教育长邓演达

政治部主任戴季陶

教授部部长王柏龄

管理部主任林振雄

参谋处处长钱大钧

总教官何应钦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刘峙、蒋鼎文、钱大钧、张治中、陈诚、陈继承是教官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后蒋介石的统兵将领分疆大吏

教官中的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张治中被称为黄埔四凶

黄埔教官成就最高的是何应钦和陈诚

此外蒋介石以黄埔学生为班底组成蓝衣社,其核心成员被称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

黄埔学生中第一位团长第一位师长第一位将军是李芝龙,第一位军长第一位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位战区司令第一位上将是胡宗南




回忆中爱1


从整个民国来说,军人一共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士官系,大多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代表人物有蒋百里、蔡锷、张孝淮、阎锡山、唐继尧、何应钦等。第二代是保定系,代表人物有叶挺、薛岳、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等。第三代才是黄埔系,代表人物有陈赓、林彪、徐向前、杜聿明、张灵甫、胡宗南等。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因为这三所学校的毕业生有传承关系,保定军校正好承上启下。日本的士官生回国后,大多担任过保定军校的老师。而保定的毕业生,又有一大部分是后来黄埔军校的教官和老师。

以黄埔军校为例,蒋校长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严格来说不是正牌的日本士官生,但算一个辈分。三任教育长,何应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正经的士官生,邓演达和张治中都毕业于保定军校。

黄埔的教官,除了钱大均是士官生,其他大部分来自保定军校,他们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袖珍委员长陈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小诸葛白崇禧等。当然还有一大批来自共产党的政工教官,核心自然是黄埔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政治教官叶剑英、聂荣臻、熊雄、恽代英等。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黄埔集中了国共两党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他们培养出来的那批军人加上他们自己,成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战场上的主宰,无论是内战战场手足相残,还是抗日战场携手对敌,他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军人的骄傲。

壮哉,黄埔!


脑洞大开的历史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该学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学校下设政治、教练、教授、管理、军需、军医各部,其中戴季陶、张申府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李济深、邓演达任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周骏彦、俞飞鹏任军需部正副主任;宋荣昌任军医部主任。又特设政治科,由总理特别任命胡汉民、邵元冲等为政治教官,分别讲授党义、党史及世界各国革命史。

除此之外,黄埔军校的教官如下:

何应钦(总教官)、钱大钧、陈继承、顾祝同、沈应时、严重、王俊、刘峙、陈诚、刘尧宸、金佛庄、蒋鼎文、张治中、白崇禧、陈果夫、邵力子、周恩来(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方鼎英、叶剑英、包惠僧、熊雄、恽代英、陈毅、萧楚女、张国焘、高语罕、周佛海、


历史军魂


黄埔军校任过教的老师很多,著名的校方教官按时间顺序介绍。领导层方面有: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教练部——李济深、邓演达、;教授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政治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张申府、后周恩来任主任;总教官——何应钦;教育长——胡谦等等。除上述外教职员工中较著名国民党方面有:汪精卫(军部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宗仁(校委,南宁分校负责人)、白崇禧(校委)、程潜(校委,长沙分校领导)、陈果夫(招委)、邵力夫(校办秘书长政治部主任)、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陈诚(军事教官,校长办特别官佐)、陈继承(教官,教育长),另外教官还有钱大均、刘峙、蒋鼎文、方鼎英、张治中、严重、缪斌、邵元冲、林振维、周骏彦、宋荣昌、李其芳等等。 共产党方面教官有: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瞿秋白、高语罕、熊雄、聂荣臻、郭沫若、鲁易、阳翰笙、毛泽覃、周佛海、包惠僧、董必武、夏曦、李达、张国焘、陈潭秋、陈毅、许德珩、章伯钧等等。网友们明白了吗?如未介绍齐全请予补充,欢迎关注。


一叶轻舟85


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军事院校,在国民革命的特殊时期,黄埔师生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国民党共产党的将领主体部分。

那么,黄埔的老师有哪些呢?

好事者把黄埔时期最有名的人总结一下,梳理出这些人。

1,黄埔四巨头。

蒋介石、周恩来、陈 诚、王柏龄

2,黄埔三杰。

蒋先云、贺衷寒、陈 赓。

3,黄埔八大金刚。

何应钦、陈 诚、顾祝同、刘 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4,黄埔十三太保。

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 泽、桂永清、酆 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 杰、戴 笠、胡宗南

5,黄埔三十六官佐。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李济深、周恩来、邵力子、汪精卫、方鼎英、何应钦、王柏龄、邓演达、陈 诚、包惠僧、顾祝同、聂荣臻、张治中、叶剑英、陈继承、陈果夫、刘 峙、严 重、蒋鼎文、钱大昀、鲁 易、熊 雄、李宗仁、毛泽覃、恽代英、肖楚女、白崇禧、周佛海、缪 斌、张国焘、张申府、陈 毅、高语罕

6,黄埔七十二弟子。

陈 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 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 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 戡、宋希濂、左 权、宣侠父、唐 澍、王尔涿、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邱清泉、廖 昂、卢德铭、余洒雅、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姜镜堂、康 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段德昌、郭化若、李云尔、刘志丹、林 彪、张灵甫、唐生智、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 铸、郑庭笈、赵一曼、廖耀汀、戴 笠、孙明瑾、罗瑞卿、王 诤、程子华。

这几个排名中,最能代表黄埔军校教官的就是三十六官佐,这些人后来成为新中国一份子的有:

1,周恩来。

人民的好总理,他的功绩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2,邵力子

陕西人,同盟会老会员,曾任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1949年和谈时留京,后来担任新中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

3,聂荣臻。

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聂荣臻抗日战争中创建建了晋察冀根据地,解放战争中组织了平津战役等,1955年授勋为十大元帅之一。

4,张治中。

张治中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第五军的创建者之一。张治中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后来在1932年淞沪抗战中表现出色。1949年率领谈判团队集体留在北京建设新中国,被誉为“和平将军”!

5,叶剑英。

叶剑英在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建国后担任了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6,陈毅。

陈毅其实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教官,后来担任了新四军军长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上海市市长,1955年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历史知事


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着极为传奇而重要的角色。而教导出众多黄埔学生的教官们,自然也是极为优异的。而且,这些黄埔军校的教官们,最优秀的一批,还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者。


黄埔军校能拥有如此传奇的地位,除了顺应时代潮流,站在风口之上外,文武兼备的教学领导班子,也是黄埔军校成功的极为重要因素。理所当然的,当蒋校长倚仗黄埔军校迅速在国民党崛起,成为一把手后,这些文武俱佳的教官们,当然也成为蒋介石最为倚仗的助手。

尤其在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初期,由于黄埔学生尚未有足够时间崛起,以黄埔教官为主的将领们,更成为国民革命军最核心的领导人。那么,这些曾叱咤风云的黄埔学校老师,都有哪些人呢?

第一种,以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为首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职业政客。这些人也是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资历最深的元老和最主要领导人。这些人包括:胡汉民、戴季陶、吴稚晖、谭延闿、陈立夫、陶希圣、汪精卫等等。

第二种,军人出身的黄埔教官,这些人也组成了国民革命军最核心的领导层。这些人包括蒋介石著名的“八大金刚”:何应钦、陈诚、顾祝同、钱大钧、刘峙、陈继承、蒋鼎文和张治中。这八大金刚中,除了张治中是黄埔三期的教官外,其他人都在黄埔一期就已经成为军校教官。



同时,这些人从国民革命军的诞生、发展到壮大,一直是核心的统帅层。哪怕是随着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国民革命军势力急剧扩张之后,黄埔军校的教官群体,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据记载,从1935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共任命少将以上的将官有4461名。这其中,被任命为上将军衔(包括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加上将衔)的有133人,黄埔军校教官出身或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上将有44人,占总数的1/3,中将军衔的黄埔教官则有166人,占总数的17%。



这样的比例,再刨去已经失去实际兵权的军阀首领和编制规模极为庞大的杂牌军将领,在最为精锐的中央军中,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占据的比例更高。

无论在大陆时期,还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常凯申统治下的国民党内,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团体,一直在军政两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分量,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鸢飞九天2018


黄埔军校不但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将星如云,军事教官也是名将辈出,最著名的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


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开办了23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质量最高的是前6期,尤其是前3期,教官素质也是如此。

黄埔军校著名教官——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在他的嫡系部队里,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深得其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他们分别是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

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他们在黄埔军校时为蒋介石所倚重,成为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



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介石校友,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蒋介石担任校长,何应钦担任总教官。



陈诚: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出身,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担任炮兵科教官。

顾祝同: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后在蒋介石推荐下担任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刘峙: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出身,1924年夏,由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

钱大钧: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4年到黄埔军校担任兵器军事教官。


蒋鼎文: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1924年到黄埔军校担任教官。


张治中: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


陈继承: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黄埔军校教官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5月创校,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先后聘请教职员233人,这些教官大多数是国内外武官学校毕业,在有资料可查的83人中,出身如下。


出身日本士官学校者12名,多任军校中的高级职务,典型的海归和尚好念经,因为蒋介石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出身保定军校者60名,大部属校级军官,毕竟保定军校也是国内军中名校。

出身云南讲武堂者11名,则大多为尉级干部。

就总人数而论,黄埔军校教官仍以云南讲武堂出身者为多,他们约占教官总人数的60%,保定军校出身者约占20%。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黄埔军校是中国上世纪最著名的军校,从1924年到1949年,先后开办过23期,如果加上临时训练班和各大分校,从黄埔军校走出去的学生大概有23万之多,这些学生走出校园,就进入了军队,然后便走向了战场,后来的几十年,中国大地上游走着他们的身影,抗日战场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可以说,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有能力的军官均是黄埔军校毕业,人们不禁会想到,学生们这么厉害,那他们的老师就更加令人难以想象了。

说到黄埔军校的老师,就不得不说一下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上世纪初,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称帝失败,他死之后,中国再一次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省之间,甚至是土匪之间,都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战斗。这时候孙中山先生为了北伐,联俄联共,共同创立黄埔军校,而蒋介石成为了军校的校长。

其实,如果当时倾全部精力建立一所军校不难,校舍和费用也能够满足,但是要想找到合适的教师和教官,那就困难重重了。后来经过努力,从全国各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找到了上百人,这些人经过短期的培训,就开始在黄埔军校授课了。其次,还有一批在国外军事院校毕业的海归学生,他们经过短期的政治培训也进入黄埔军校执教,后来也有一小批从国外聘请的军事专家在黄埔军校执教。

有人说,黄埔军校是军事速成班,并没有多大实力。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当时黄埔军校的学期的确不长,但是怀着强军保国的将士们是在用心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并不难,这些人后来能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和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能够如此优秀。再者,当年是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的教官们所教授的都是十分务实而又实用的军事技能,那些局限于课本的东西很少,毕竟学业结束就直接上了战场。

黄埔军校最著名的老师,那就是蒋介石著名的“八大金刚”了,当然了,当年蒋介石作为校长,也算是老师,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也是老师。真正执教的八大金刚,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钱大钧、张治中、蒋鼎文、陈继承,这八个人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他们带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蒋介石的嫡系,后来这些教官都成为了蒋介石独当一面的大将。能够作为教官,这些人也是有一定水平的,八大金刚都是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军校,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浙江陆军讲武堂等等,其余的,大多数教官来自于云南讲武堂,他们占总教官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之多。

无论是前三期,还是后来的每一届黄埔军校毕业生,他们走出校园后都在军队风云际会,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当然了,后来也出现了内战时期同学之间兵戎相见的现象。

我是无笔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了关注哈!


无笔史官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培养人才最多的军校,是国共合作的唯一一所军校。

黄埔军校从1924年起到1949年间,总共23期,教师无数,但论知名度,前一到六期的教师更知名一些。

黄埔军校的校长


黄埔军校的想法来自于共产国际的建议,是在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孙中山会晤时,马林建议“成立属于自己的军校,培养自己的革命军。”

孙中山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始安排筹备,并任命蒋中正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邓演达、王柏龄等为筹备委员。



在校长人选上,孙中山早期决定任命程潜为校长,蒋介石和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辞职,想想自己筹备了大半天,本以为自己是校长,谁想到半路杀出个程潜,情何以堪?

在各种影响下,孙中山最终任命蒋介石为第一任校长,

前一到六期,都是蒋介石任校长;第二任校长为关麟征,第三任校长为张耀明,第四任之后就到了台湾了……

黄埔军校各部门领导



蒋介石当了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教练部,有李济深、邓演达为正、副主任;

教授部,有王柏龄、叶剑英为正、副主任;

政治部,有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



何应钦为总教官。

教育长为胡谦。

另外,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陈诚(军事教官,校长办特别官佐)、陈继承(教官,教育长)也担任重要职位。

黄埔军校、分校其它领导和老师



除了第一期的领导干部外,汪精卫在后来也当过军部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除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外,后期还有不少分校,著名的分校领导有:

李宗仁、白崇禧曾任南宁分校负责人。

唐生智、石醉六、汪精卫等曾任长沙分校领导人。

谭曙卿、邓演达、恽代英等曾任武汉分校领导人。



何应钦为潮州分校领导人。

另外,黄埔的教官还有:钱大均、刘峙、蒋鼎文、方鼎英、张治中、严重、缪斌、邵元冲、林振维、周骏彦、宋荣昌、李其芳等。

黄埔军校中做老师的共产党人



除了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外,共产党方面的教官还有

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瞿秋白、高语罕、熊雄、聂荣臻、郭沫若、鲁易、阳翰笙、毛泽覃、周佛海、包惠僧、董必武、夏曦、李达、张国焘、陈潭秋、陈毅、许德珩、章伯钧等等。



黄埔军校是一个伟大的军校,孕育了一批高级将领,这些将领不仅存在于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不少共产党将领出自这里,但这些都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学校领导、老师们。

向这些黄埔军校曾经的老师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