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登西麦瑞


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赵姨娘是一个很不堪的人物,她是贾母等人眼中的混帐婆子,她是探春口中的奴才,她是丫头眼里老不死的,她在贾府,贴上的标签就是生事精,连养出的儿子都委琐不堪,她说话极端不雅,行事极端糊涂,简直就是个小丑。

  可是,赵姨娘也很可怜。她说自己是熬油似的挣扎,主子们把她当奴才使唤,她还没有高等奴才体面,下人们把她当作一个笑料,远没有主子的威风,偶尔摆了一次主子的款,不但被人怼得哑口无言,甚至是体无完肤,狼狈之极,被长辈斥骂,被平辈教训,被晚辈指点,她的存在,就仿佛是为了衬托他人的优秀似的,很悲哀。

  她是怎么当上主子的?严格来讲,她其实只能算是半个主子,就是这半个,也可能是运气的成分居多,她实在不象是会有谋划的人。赵国基是家生子,当了贾环的伴读,一样不受待见。家里大小管家,都瞧不起她,更别说年轻一辈的主子了,这么一想,大概也不是长辈赐给贾政的,从年龄上看,也不象是贾政未成亲前屋里的丫头,至少不是大丫头级别的,估计也就是别的丫头死了或者被撵了,她作为代表,升了上来,因为还算是娇俏动人,运气好,生了个女儿,后来贾政渐渐地收敛了,成了老古板,她又生了个儿子,地位就高了。(

我就猜猜,大神没明示。

  为什么我们会同情她?

  因为故事里的她,实在让人又可恨又觉得可怜。一个堂堂正正的,生了两个孩子的姨娘,为了自己弟弟的丧银,竟然还得撒泼打滚,可怜的是被骂作奴才还不够,结果还是没争取到。而一个未过明路的屋里人,竟然是她的双倍之多,她一个有子嗣的妾室,要个准姨娘的待遇,竟然争不到,是人就会生气。她屋里的东西,也没几件能拿得出手的,表面看来一视同仁,但是人比人气死人,赵姨娘但凡有气性,就会有想法。可是她实在又不是个有本事的人,闹着闹着,竟然和她的最初的设想不一样,最后众人看到的,就是赵姨娘作死。这样的人生,放在别人身上,就是一个故事,可放在自己身上,那就大一样了。

  因为大神对她的设定,实在让人觉得有必要同情。红楼梦里的坏人,如贾雨村孙绍祖等人,多少也还找得到一点最初的好来,就如贾赦也很不堪,但他的人性之光,也没有泯灭,可是赵姨娘,有什么优点吗?她骂人的话,最粗俗,最没有素质,看她骂自己儿子,简直就是生死对头,动不动下流种子之类的村话,她作的事情,比如说向王夫人谢宝钗,原本也是一片心,外加讨好,可是看着看着就变成了不堪,她骂着最难听的话,做得最不讨喜的事情,尤其是她还养着一个最委琐的儿子。

  要说她的长相好吧,她的儿子那么不堪,要说她长得不好吧,贾政又和她生两个孩子,探春又那么神采飞扬。贾政再怎么严肃,眼睛也不瞎,何况贾府没丑丫头的先例。就算贾探春再怎么象父亲,如果母亲极丑,大概也会中和一些吧,何况探春和宝玉的长相,实在不怎么象——贾宝玉可是很像他爷爷的。

  和宝玉好的,喜欢宝玉的就长得美,要文化有文化,有品位有品位,不喜欢宝玉的,要害他的,就长得丑,委琐不堪,下流之极。赵姨娘的人生,大神说了算。

  大神的心很偏——得罪了文人的下场,很可怕,我很同情赵姨娘。(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赵姨娘,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物。

不是憎恨,是心疼探春之余的恨铁不成钢。

每每看到赵姨娘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便替探春心酸。

1、赵姨娘为贾政生育儿女,平常贾政也大多是在她那留宿,心中自是不甘。

这个可怜人很敏感,遇到不公平待遇时便想多了,忘了自己的身份。

赵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室,在贾府中的地位却很尴尬,被许多人瞧不起,小她一辈的王熙凤都可以对她指手画脚。


2、赵姨娘在贾府煎熬多年,她自己也是势利人,所以她更能认清趋炎附势者的嘴脸,切身感受到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打击。她反抗,别人越是瞧她不起。她自己的女儿探春也只能暗中维护她。


当赵姨娘骂芳官是粉头时,芳官回敬了一句“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罢咧!”

一个丫头都敢这么嘲笑赵姨娘,探春会是什么想法?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3、探春只能开导劝慰自己的亲娘。但她心里肯定内伤。毕竟,庶出是探春痛苦的根源。

赵姨娘无知而愚昧,刺伤了自己女儿也不知道。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清心一栈


题主同情赵姨娘,是看透了问题本质。因为赵姨娘确实有很多值得同情之处



做为一个女人,生了儿女却是别人的,不能喊自己母亲,自己抚养大的儿子,自己抚养大的儿子,在别处吃了亏,自己不能教育,教育一次吧,还被王熙凤教训一顿,可是贾环推倒蜡油时要责备人时,王熙凤却想起了自己,把自己骂一个狗血喷头,向王夫人都告状月银发晚了发少了,王夫人转脸就告诉了王熙凤,王熙凤骂骂咧咧的表示要报复。自己熬油似的熬了大半辈子,娘家人死了只得二十两银子,袭人一个还没有上位的姨娘的娘家人死了却得了四十两银孑,得了宝钗礼物,想去王夫人那里夸奖夸奖这位王夫人看中的儿媳妇,讨好一下,王夫人却不理不睬……凡此种种,赵姨娘怎么不让人可怜?



不要说这都是规矩,按规矩嫡母应该抚养庶子,可是王夫人却推卸责任,让没有素质的赵姨娘抚养贾环,眼睁睁看着赵姨娘把贾环养成一个委琐阴狠的孩子,可有半个人吱声?按规矩贾环也算个主子,宝玉却看着他被芳官欺骗欺侮,做为兄长的宝玉,按规矩就该为贾环撑腰,即使不当面训斥芳官,背后也应责备几句,宝玉可曾说一句公道话?按规矩月银支取了就该按时发放,王熙凤却挪作他用,赚取高利,知道的人也不少,可有人指责她半句?



其实,读《红楼梦》,许多人是站在主子的角度看问题的,主子讨厌谁,谁做的就错,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赵姨娘之所以动辄得咎,就是她出身低,不得贾宝玉,探春,凤姐等人喜欢,才处处受责,也不想想她那样做的本源。



贾环推倒蜡油就不说了,那本不与赵姨娘有关,贾环之错,受责的本该是嫡母,父亲,因为她才是真正规矩上的母亲。就如王熙凤所说,教育贾环是母亲,父兄等人的责任,赵姨娘只是个奴才。



赵姨娘越位骂贾环,实际是心疼贾环,贾环一个八九岁的顽童,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去蘅芜苑找哥哥姐姐们玩,他们却把他扔给了丫头们,他与莺儿等斗牌,即使耍赖,莺儿做为大贾环五六岁的下人,也应该容忍几分,可是莺儿却要求贾环象宝玉一样不计较钱,把钱都给她,如果是宝玉遇到这种情况,小丫头恐怕早就挨了板子了吧。难怪赵姨娘听说后骂贾环上高台盘!



读者厌恶赵姨娘骂贾环话语难听,可是分析一下内容,却是要求贾环远离宝玉他们,自立自强,不要责怪赵姨娘不让贾环亲近兄姐,实在是想巴结也巴结不上啊。而赵姨娘这教育内容却是与李纨的教育有共通之处,也难怪贾环和贾兰经常会同出同进。



赵姨娘暗害宝玉凤姐,一是心中有恨,二是被教唆,三是为儿子着想,虽然可恨,但比起王夫人赶病重晴雯等人,凤姐弄权,暗害人命,怕是小巫见大巫吧,至于被芳官群殴,也是性子急,不懂隐忍所致。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里隐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贾府里,决定上下人等对一个人的态度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性格,很多时候性格比身份还重要。

就拿探春来说,她是赵姨娘生的,但是赵姨娘让人讨厌,探春却是让众人又敬又爱,要是按身份来说的话,赵姨娘那么让人瞧不起,探春是她的女儿,众人岂不是应该更瞧不起她?

然而,事实情况是,王熙凤见了赵姨娘,毫不留情的当面怼他,对探春却是有点“怕”,探春理事的时候,合府众人无人不怕,但是背后并没有人看不起探春,说到底,是因为探春的性格,她做事果断利索,聪明能干,因而赢得众人敬服。

再拿迎春,惜春和探春横向对比,迎春和探春出身一样,按照邢夫人的说法,迎春的母亲比探春的母亲强多了,“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可是迎春性格懦弱,她的乳母都敢偷他的东西,贾府下人对她的态度是“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

惜春,是贾珍的妹妹,身份比探春高多了,可是呢,她也是万事不管,因而下人对她也不太上心。

且看贾府下人兴儿是怎么评价三春的:“二姑娘混名儿叫‘二木头’。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四姑娘小,正经是珍大爷的亲妹子,太太抱过来的,养了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

再拿宝玉的乳母李嬷嬷来说吧,宝玉在贾府的地位算是超级高了吧?贾府的丫鬟怎么对李嬷嬷的呢:“这些丫头们明知宝玉不讲究这些,二则李嬷嬷已是告老解事出去的了,如今管不着他们。因此只顾顽,并不理他。那李嬷嬷还只管问“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觉”等语。丫头们总胡乱答应。有的说:“好一个讨厌的老货!”

林黛玉当面怼李嬷嬷:“(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同样是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书里写道:“一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凤姐忙让吃酒,令其上炕去。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等早于炕下设下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钟,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这两个嬷嬷,身份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众人对她们态度就很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底,身份是基础,性格是主因,李嬷嬷年老糊涂,说话做事不讨人喜欢,这个赵嬷嬷,在这回有大段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这个赵嬷嬷简直就是人精啊,会说话,会做人,因而众人对她也很是尊敬。

年龄大的老年人,还有刘姥姥,刘姥姥相比上面这两位嬷嬷,毫无身份可言,但是却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刘姥姥自身性格通透诙谐,如果她是个不会说话做事的姥姥,那么来贾府打秋风一定是喝西北风的。

这种比较可太多了,例如贾琏贾宝玉薛蟠,贾蓉贾蔷贾芸,贾赦贾政,平儿鸳鸯袭人,晴雯麝月等,从身份上来看,每一组都差不多,但是众人对他们的态度不一,表现不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决定的。

赵姨娘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

看她是怎么骂亲生儿子贾环的呢?

“下流没脸的东西!”“没造化的种子,蛆心孽障。”“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着眼蹾摔娘。这会子被那起屄崽子耍弄也罢了。你明儿还想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没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

怎么对亲生女儿探春的呢?

且看探春怎么说赵姨娘的,要知道赵姨娘可是探春的生母。

“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


怎么对凤姐和宝玉的呢?

(赵姨娘问马道婆)“怎么暗里算计?我倒有这个意思,只是没这样的能干人。你若教给我这法子,我大大的谢你。”,之后凤姐和宝玉被作法害了,差点丢了性命。

赵姨娘是怎么对芳官的呢?

“小淫妇!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好不好,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那里有你小看他的!”

书里如何描述赵姨娘为人的呢?

“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

“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

“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可见,赵姨娘这个人是个言语粗俗,不知自重身份,素质低劣的人,而且很愚蠢,最明显的表现是她对探春的态度。

因为探春虽是庶出,却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认可,尊重和喜爱,赵姨娘如果聪明的话,应该锦上添花才对,但是赵姨娘却三不五时的给探春丢脸,探春之所以讨厌自己的生母,主要原因绝不是因为赵姨娘的身份,而是赵姨娘的性格和为人处事。

赵姨娘在贾府里,大家心里是清楚她的地位的,例如有一次她去看黛玉,黛玉还笑着叫她姨娘,给她让座,她打芳官,众人假意拉架,并没人敢把她怎么样,所以,赵姨娘在贾府不讨人喜欢,不让人尊重,更多的应该是她自身的性格,为人处事等原因。

题主说并不讨厌她,还很同情她,又说红楼梦里只写了她恶的一面,既然你没看到她善的一面,那你为何同情她呢?难道是因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像《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无恶不作,后来书里写了段延庆和叶二娘之所以作恶,是因为他们以前有很伤心的往事,读者读到这些故事,会对他们的恶感减少一些的。

那南海鳄神呢?因为会卖萌,所以也得到了一些读者的同情。

但是云中鹤,你会同情他吗?他从书的开始到最后都是以极坏的形象出现的,作者也只写了他恶的一面,从读小说的角度来说,云中鹤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师明礼闲聊太平天国


赵姨娘是贾府里的家生子,这就决定了她还没有出生,自己的命运就已经被别人掌控。

我们想象来猜测一下赵姨娘的人生经历,她或许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后面为贾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打杂事务。等到慢慢长大,能够独立干活了,因为长得好看,人又机灵,被贾母派去侍候她喜欢的小儿子贾政。那时候贾政大概结婚已有十几年,天天面对生活无趣的王夫人,忽然有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丫头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一下子就触动了贾政心底的某一根弦。让青春将逝即将往中年奔的贾政,重新焕发了青春的光彩。

然而,赵姨娘虽然一时得贾政的欢心,可是她的身份摆在那儿,她并得不到贾政的尊重。她辛辛苦苦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可是她在大家的眼里仍旧是奴才,连芳官都敢骂她是奴几,可见在别人眼里她的身份和地位。

这样的处境是很容易让人心里失衡的。想当年赵姨娘没有做姨娘的时候,也是一颗珠子吧,可是,无情的现实生生地把她逼成了一颗死鱼眼珠子。如果她有王夫人那样的出身,贾府里上上下下的人敢对她这样吗?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所谓命运,命,是先天的安排,运,是后天的环境。而赵姨娘先天就的命早已给她作好了安排,她无力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这就是她的悲哀处,也是我们多数人同情她的地方。


苏小妮


题主可怜她,是因为题主太善良了吧!可怜她的不是题主一个,凤姐儿过生日筹钱,尤氏就说她和周姨娘是“苦瓠子”!后来偷着把两人的二两银子还给她们,两个人还不敢收,一个“不敢”,是否另题主心酸?尤氏硬塞给她们,两个人“千恩万谢”的收了,一个“千恩万谢”,是不是也令题主心软?呵呵,善良是这个世界上的魂,没有善良,这世界该多冷多荒凉!

赵姨娘虽是贾政的宠妾,又生了一儿一女,但没钱没地位!连“成块的绸子”都到不了她手里,手里就几块碎布做个鞋面子!二两银子对她来说,都是咬着牙拿出来,都值得她“千恩万谢”!若说赵姨娘落到这地步是因为性情讨人厌!那么周姨娘呢?何故也拮据至此?

三春和贾政王夫人在坐,宝玉来了,赵姨娘要帮着打帘子,看看贾府的规矩: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故意拿麈尾拂着,书上特写一句: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那么赵姨娘呢?“熬油似的熬了大半辈子,又有了一儿一女”,怎么还当着那打帘子的差?还当着女儿的面!

贾环闯了祸,王夫人在王熙凤的提醒下,不骂贾环转骂赵姨娘,骂的话书上可以查,这是当着儿子的面!凤姐儿大正月里叫出贾环指桑骂槐,又是当着亲儿子的面!贾环见了王夫人跟王熙凤哪次不是战战兢兢?赵姨娘乖乖的一边听骂还得一边帮着干活!几十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性怎么还能正常呢?她也就是在身份低下的小丫头们身上找找尊严吧!主子面前哪里敢?

迎春娘性子好,早早的死了!尤二姐性情好,早早的死了!周姨娘性子好,活的跟个影子似的!要是赵姨娘像尤二姐那样“花作肚肠雪为肌肤”,她就能有好结果吗?那样的生活环境,是一个正常人能承受的吗?题主可怜她,就是因为题主心肠软,太善良了吧!其实她性格已经扭曲到害人命的地步了!

呵呵!本来没想这么多,偏昨晚一位不知多高身份多高造诣的,开口就又是挖苦又是责辱又是“奉劝”,偏还是没根没据的,书里文中一句没提,只把我羞辱一番,说我就像那赵姨娘,就因为我写了一篇文,没入这位神圣的眼!呵呵,真是庆幸啊,再高的身份(也许身份并不高吧,毕竟素质太低了),也创造不出那个扭曲人性的环境了!



创建于2018.1.31

悠然庐


其实《红楼梦》里的人物,在现实当中都是有原型的,既有原型,必是作者认识或者身边的人,因此作者难免就加入一些个人的好恶情感,同时又有一些写实。比如赵姨娘这个人物,曹雪芹就难掩对她的厌恶和鄙视。 赵姨娘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 且不说她暗害宝玉凤姐一节。先看她骂亲生儿子贾环的话,张口就是“下流没脸的东西!”“没造化的种子,蛆心孽障。”“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 ,言语粗鄙不堪。再看她对亲生女儿探春的态度。探春虽是庶出,却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认可,尊重和喜爱,赵姨娘如果聪明的话,应该锦上添花才对,但是赵姨娘却三番五次的给探春找麻烦,先是因为自己弟弟死了,为了多得20两银子和探春大哭大闹,惹得探春哭道:“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对于自己的出身,女儿探春也是一肚子怨气:”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赵姨娘不仅没有智慧,且言语粗鄙。她骂芳官: “小淫妇!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可见,赵姨娘这个人是个言语粗俗,不知自重身份,不仅毫无涵养,而且很愚蠢。女儿探春对他说:”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这简直是训斥了。又对众人评价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 。探春之所以讨厌自己的生母,主要原因绝不是因为赵姨娘的身份,而是赵姨娘的性格和为人处事。


在说完赵姨娘种种不堪之后,我们再说回来,赵姨娘在贾府里,除了贾母及王夫人、王熙凤姑侄俩之外,大家表面上对她还是客气的,例如有一次她去看黛玉,黛玉还笑着叫她姨娘,给她让座。她打芳官,众人假意拉架,这多少也有些看不惯芳官,借机出气的因素在,并非完全是看不上赵姨娘。同时赵姨娘也是一位可怜的母亲,儿子被王夫人精心安排,已经完全被排斥到贾府权利中心之外,其本人又纨绔猥琐,赵姨娘看不到半点希望。女儿对她极力排斥,根本不愿认她,虽有贾政的宠爱,但也不见贾政为她争取过什么。她也只能时不时的闹两出,刷刷存在感。


沧海一猫



其实我觉得赵姨娘是贾府中不多的几个幸福女人之一呀!

赵姨娘儿女双全加上贾政独宠她一人,别人再怎么怼她也终究不能拿她怎样?

赵姨娘就是成功上位后的晴雯,王夫人对她真的是无可奈何呀!只剩羡慕、嫉妒、恨了,还都不能表现出来呢,只能自己关在屋里念佛了。唉!王夫人才是真的极度无奈啊……

试问贾府中那个太太、奶奶、姨娘像赵姨娘这样有儿有女,自己想哭就哭、想闹就闹,闹完了什么事儿也没有?就算当众人面被贾母责骂了,贾政把她往身后一拉叫她“还不快走!”就完事儿了,夜里铁定还是去赵姨娘屋里………。

封建社会一个姨娘能混到赵姨娘这步已经很不错了!


阿丹151014015


读完一两遍《红楼梦》的时候,我真的很反感赵姨娘,但读的越多次越发对里面的人讨厌不起来了,包括赵姨娘。毕竟,环境对每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在那种环境下,她就得是那样的人。

很多人说晴雯如果称为宝玉的妾,她可能变成第二个赵姨娘,思衬了一下好像不无道理。晴雯自小无父无母,11岁被赖大送给贾母做丫鬟,这个姑娘可以说是真的“没有家教”的,没人跟她讲做人的道理,教她待人接物的礼法,劝导她人情练达。所以晴雯比其他丫鬟要跋扈,刻薄,牙尖嘴利,但奈何她有一副好容貌外加好针线,所以深得外貌控贾母的意,贾母难道不知道晴雯的性格?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古代对妾的人品、门第要求都不高,所以指派给宝玉是情理之中。

而赵姨娘呢?她是有容貌的,虽然书中未有描述,但能得书呆腐儒贾政独宠,说明赵姨娘是貌美的,赵姨娘的门第必定也不尽人意,要不然小舅子死了也不会为20两银子大闹探春。而她的性格早年应该是跋扈类型的,奈何被凤姐王夫人等压住,不敢再张狂了。

很多人都因为宝玉魔魇一事唾弃赵姨娘,我也如此,但转而一想,她确实是太无心计被利用才出此下策。她用的布料是上面捡剩的布料边角,没人搭理她,一般的丫鬟都瞧不起她,天天窝在小黑屋里,难得一个马道坡去探望她,当然是喜出望外加感动的,再经过马道坡一挑唆和哄骗,神经便绷不住了,就这一件事马道坡还坑了她仅有的几十两银子和一张借契。

再者,亲闺女也真不太待见她,探春在这点上确实嫌贫爱富了,再怎么也是亲娘,口口跟赵姨娘撇清关系实在令人心寒了。外人嫌弃尤可,亲闺女都抛白眼就有点过了。

这就是一个被孤立的女人,连亲生闺女都站她对立面,也是可怜的。


微影悼红


赵姨娘在贾府里有本事折腾也有一定的能量,是因为有荣国府的老爷贾政做靠山,赵姨娘持宠而娇,并不把正室王夫人放在眼里,尽管不敢公开分庭抗礼,但暗中算计、背后使坏、枕边吹风、当众撒泼的勾搭也干了不少。为什么作为正室的王夫人和握有贾府管理大权的王熙凤奈何不了她,顶多只能骂骂而已?就是因为有贾政的袒护和纵容,想当年必定有几分姿色并有笼络贾政的手段。赵姨娘为贾政生了一双儿女,可见她是颇得贾政宠爱的。在荣国府这样的贵族大家庭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各房之间为争夺利益家产勾心斗角,作为地位低下的姨娘小老婆,只有全力施展自己的优势才能争得自身利益,这就是极力争取老爷的宠幸,善于捕捉捞取好处的机会,当仁不让地争夺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切身利益,即便是当众出丑也在所不惜,这一点比顾及颜面的太太、奶奶、小姐、众姨娘们要泼辣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