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ai莉84131446


从明朝的藩王泛滥来看,朱元璋是很重宗族情的,由于他出身实在太苦,为了不让子孙跟他一样受苦,他给宗室子弟定下了丰厚的经济特权。

宗室藩王整天无所事事也可以领到巨额薪资,而且明朝藩王并不降级,随着皇族繁衍,到了明末,藩王开支已经成为中央财政的一大重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朱重八对子孙如此照顾,那对他的兄弟们呢?

据记载,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二哥朱兴盛(原名朱重六)、三哥朱兴祖(原名朱重七);大姐太原长公主、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

朱重五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农世家,实打实的八辈贫农,从曾祖父起,数辈人就都交不起税了,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以获得一口饭吃。

但很不幸,在朱元璋十几岁的时候,濠州接连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其大哥朱重五也病死了。

为了活命,朱元璋和朱重六草草掩埋父母长兄后,各自逃荒,朱元璋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而朱重五的妻子王氏则带着儿女往其他方向逃难。

后来寺庙也没粮了,朱元璋被打发出去化缘,其实也就是乞讨,朱元璋边走便乞讨,亲眼看到这腐败元廷治下的民不聊生,最终参加了起义军,开始其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而王氏也带着儿女活了下来,虽然长子去世,但其次子朱文正活得好好的,在朱元璋声名鹊起之后,王氏带着朱文正前去投奔小叔子,朱元璋欣然接纳,并将侄子当成自己儿子抚养。

朱文正的能力不需要多说,在洪都保卫战中,他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朱文正以战功成为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但却因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而私通张士诚,事情败露后,朱元璋不忍心杀他,而是将其软禁,朱文正最后郁郁而终。

朱元璋对大哥一脉还是很客气的,洪武元年即追封为南昌王,并改了个好名字朱兴隆,列祀家庙。后来朱元璋封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靖江王,朱兴隆成为靖江王始祖,朱文正为二世。此外朱兴隆早逝的长子也封了山阳王。

朱重六

运气不可能笼罩所有人,跟朱元璋分开逃命后,运气不太好的朱重六就没能活下来,其独子朱旺也同样没能逃过灾荒。

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封朱重五为盱眙王,改名朱兴盛,列祀家庙,追封其子朱旺为昭信王。这一家子也被朱元璋下令移葬至朱元璋在凤阳修的明皇陵。

朱重七

朱重七运气更不好,他都没能称到逃荒,很可能在灾荒大起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

由于年纪小,也没有儿子,朱元璋也给改了个名字叫朱兴祖,随后追封临淮王。

总的来说,朱元璋对哥哥们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他们在朱元璋起兵前都去世了,朱元璋跟他们又没什么天大过节,兄弟之间自然是和和睦睦。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朱元璋的两个姐姐。

二姐朱佛女嫁的比较好,朱元璋其他亲戚都比较穷,就二姐家还能吃饱饭,对娘家也多有照拂,后来对朱元璋也多有接济,跟朱元璋关系极好。

虽然朱元璋称帝时,朱佛女早已去世,但朱元璋对姐夫一家仍旧非常照顾,不断加封姐夫李贞,至于他的外甥李文忠,朱元璋更是收为养子,赐姓朱,李文忠也是明初名将,开国六公爵之曹国公,死后追封祁阳王。

但朱元璋的大姐出嫁很早,家境也不好,对娘家没有照顾,跟朱元璋的关系很普通。更有说法称朱元璋刚参军的时候,曾在大姐家躲避元兵,大姐夫王七一因为怕受连累,不肯接纳。

后来朱元璋称帝,绝口不提长姐,还是李文忠回乡祭奠母亲,前去寻找姨母灵柩,发现破旧不堪,报告朱元璋,朱元璋碍于皇家脸面,才封长姐为太原长公主,封长姐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而这时,已经是洪武三年,太原长公主也是朱元璋所有亲人中最后被追封的。


平沙趣说历史


一,大哥朱兴隆

朱元璋的大哥,也就是朱重五,在朱元璋还在放牛的时候,由于旱灾和瘟疫,大哥和父母都相继去世,朱元璋登基之后,追封大哥为南昌王。即便是后来,朱兴隆的儿子欲暗通张士诚密谋,也只是将他软禁,后来还封他为靖江王。

二,二哥朱兴盛

二哥,也就是朱重六,二哥命也不好,没等朱元璋称帝就早早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盱眙王。

三,三哥朱兴祖

三哥朱重七,史书对他的记载几乎是空白的,但从朱元璋和二哥一起埋葬大哥和父母来看,可以推断去世的时间应该比大哥早,朱元璋追封三哥为临淮王。

挺可惜的,早年命苦,如今,自己当上了皇帝,却只能追封家人,而不能让他们一起享享清福。

谢谢,我是历史壹加壹


历史壹加壹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疑心甚重。为了防备随自己一起打下江山的元老们居功自傲,谋权篡位,他不惜大开杀戒,随意株连,真可谓“杀人如麻”。正如史书记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


如此残忍的皇帝,对待自己的哥哥又是怎样的呢?

这里,又可以看到朱元璋重情重义的一面。朱元璋共有三位亲哥哥、一位结拜哥哥。

朱元璋称帝前,他的三个亲哥哥都已经不在人世。《明史》中曾记载“太祖起兵时,诸王皆前卒,独文正在。”


文正就是朱元璋亲大哥的儿子,他的亲侄子,为朱元璋夺得大明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的大哥死于1344年时,也就是朱元璋16岁的时候。


1343年他们家乡濠州(今安徽凤阳)发生旱灾,第二年又发生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和大哥先后感染疾病身亡。


而他的二哥、三哥生卒年皆不详,但都是在其称帝之前已身亡。

朱元璋称帝后,他将大哥追封为南昌王;二哥追封为盱眙王;三哥追封为临淮王。

这是皇帝朱元璋对自己亲哥哥的所为。


传说朱元璋还有一个结义哥哥,名叫田兴。据说是在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出门化缘时认识并结拜为兄弟的。


这个哥哥在朱元璋落难时曾给予他很多的帮助。但朱元璋起义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络。而实际上,是朱元璋没有了田兴的消息,而田兴却一直在暗地里帮助着朱元璋。


称帝后,朱元璋曾派人在全国各地多方打听这个哥哥的下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元璋有了这位哥哥的消息。


于是,他以弟弟的身份,给哥哥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诚挚地邀请哥哥来京城。

田兴来到京城后,朱元璋对其以厚礼相待,感恩他在自己落难时给予的帮助,并劝田兴留在京城养老。

田兴听从皇弟的安排留在了京城,朱元璋一直对其以兄弟之礼相待,直至其终老。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在面对于自己没有威胁的亲人时,他还是非常重情重义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朱元璋一共有三位哥哥,两位姐姐,自己可谓是最少的那一个。那么朱元璋登基后,他的哥哥姐姐的结局是什么呢?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早早的就去世了,并且也没有子嗣,因此没有机会看到朱元璋发达之际。

而大哥也在朱元璋起义之前就去世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儿子朱文正,而朱文正在朱元璋起义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之时,正是朱文正带兵抵挡住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才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反败为胜的机会,洪都保卫战是朱元璋的一个转折点,而在这转折点中,朱文正可谓是功不可摸。

后来明朝建立后,朱文正因居功自傲,被朱元璋软禁,最后郁郁而终,死时三十岁。

二姐李贞一家在朱元璋落魄之时,对朱元璋经常帮助,虽然二姐曹国长公主没能活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但是她却也有一个出色的儿子,那就是李文忠,年少的李文忠可谓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在朱元璋的起义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被封为曹国公,李文忠死后,儿子继承他的位置,也是深受朱元璋器重,一直到朱棣时期,李文忠这一代都是深受器重的。



大姐太原长公主,朱元璋落魄之时逃亡到大姐家里,但是大姐因为怕受牵连于是拒绝了朱元璋,而朱元璋为帝之后,一直记得此事,因此虽然朱元璋为了皇帝,但是一直没有给她大姐什么帮助,一直到他大姐死后都是这样。而总体而言,朱元璋这几位哥哥姐姐都没有得到过朱元璋的恩赐,或者是好处,如果真的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二姐曹国长公主一家吧!


一缕风尘854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要是算上他的堂兄胞兄,一共兄弟八人,他们分别从重一到重八。在福垊看来,朱元璋对自己堂兄、胞兄还是相当地厚道的。明太祖不仅封了七位哥哥为郡王,那级别跟洪武帝养岳父郭子兴的级别一样高。就连他们的儿子也大都封为了郡王,其中还有一位的级别还相当于亲王呢!

堂哥也是哥,福垊说一说

据《明史》载朱元璋的堂兄们乃其叔父寿春王朱五一,然而福垊从其堂兄年岁上以及名字五一上判断寿春王应该为其伯父。福垊又查朱元璋曾为吴王时,写的家世《朱氏世德碑记》得知,寿春王(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就是其伯父,由此可知《明史》记录错误。寿春王(1277-?)有子四人。

【朱重一】他活得年岁较长,其母为刘氏,生于盱眙(Xuyi),朱元璋兴兵时已去世,1368年朱元璋称帝,追封其为霍丘王(霍丘,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明史》载有一子,封为宝应王(宝应,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而百科载:妻翟氏,有子二,长曰朱赛哥,封高沙王(高沙,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次曰朱铁哥,封宝应王。因《明史》曾有误,福垊将百科资料作为参考,最终福垊从逻辑上考证是正确的。

【朱重二】生于盱眙,早卒无子,1368年追封为下蔡王(下蔡,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朱重三】生于盱眙,开国前卒,子不详,1368年追封为安丰王(安丰,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丰镇)。生有四子分别封为六安王(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来安王(来安,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都梁王(都梁,乃盱眙古称,其封地应该在盱眙境内)、英山王(英山,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

【朱重五】其母刘氏,生于钟离(凤阳县),早卒无子,1368年追封为蒙城王(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00年12月29日,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在蒙城县挂职位副县长(名誉县长)。

《朱氏世德碑记》载,其伯父有孙六人,并参加了朱元璋的军队,而且阵亡。由此,从逻辑上来说百科资料是正确的,详细的印证尚未得到可靠的证据。

亲哥更是哥,福垊唠唠嗑

朱元璋称帝后追尊其父为仁祖,福垊想大概因为其父善良本分吧。娶妻陈氏,泗州人(今盱眙县人)与堂兄数字名所不同的是,朱元璋将亲哥都赐给了正式名字,就连他父亲的名字都是他起的,这个绝对的空前绝后。从顺序上来看重四要大于重五的。大明仁祖(1281-1344),有子四人

【朱重四】(?-1344)朱元璋赐名为朱兴隆,生于盱眙,追封为南昌王。上图来自百科,但福垊感觉朱元璋的大哥应该没这么老吧。有子两人,长子朱圣保册封为山阳王(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早卒,无子。次子朱文正,任大都督,最大的亮点就是以4万兵力抵挡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85天的强攻。守卫洪都(洪都之战)一役,福垊以为其才应在蓝玉之上。因为功高震主加之居功自傲被朱元璋软禁逼死。

朱文正死后5年,即1370年,朱元璋册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虽然是两字王,尽管待遇比朱元璋其子要低一些(明史:“靖江王,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但相当于亲王(明史:“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靖江王是中国历史上传袭时间最久的藩王(1403-1650)

【朱重六】朱元璋赐名为朱兴盛,生于五河,追封为盱眙王。有子一人,名为朱旺,追封昭信王,早卒,绝嗣。朱元璋父母长兄去世后,他守家。

【朱重七】朱元璋赐名为朱兴祖,生于五河,追封为临淮王,入赘刘氏,早卒,绝嗣。

【朱重八】朱元璋给自己改名为朱兴宗,成为了开国皇帝。

亲姐有区别

大姐】大姐出嫁的早,嫁给了王七一,无子。早年朱元璋起兵时,曾去大姐家避难,为大姐好大姐夫所拒。朱元璋这时就像刘邦记恨他大嫂一样记恨他大姐,一直都不搭理他们。直到1370年,在外甥也就是名列功臣第三的李文忠的说情下,也就匆匆封她了个太原长公主了事,顺便将姐夫任命为驸马都尉。

【二姐】(1317-1351)赐名朱佛女,二姐嫁给了盱眙人李贞(1303—1378),二姐夫家境尚可,他们对朱元璋颇为照顾。1351年二姐去世后,1353年李贞携子李文忠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刚一称帝就追封二姐为孝亲公主,1370年追封为陇西长公主,加封李贞为“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1372年加封为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儿子曹国公李景隆为朱棣夺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福垊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被追封为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有四个儿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重八即朱元璋。

这其中,朱重四与公元1344年与父母相继病逝,由于朱重七已经入赘,家里只剩下朱重六、朱重八两兄弟,最后二人分别,各找活路。事后朱元璋才知道,朱重七、朱重六在这场瘟疫中也相继去世。而朱重四留下的两个儿子,长子朱圣保夭折,次子就是朱文正,后来被封为大都督。朱重六有个儿子朱旺,也幼年夭折。

所以朱元璋称帝后他的三位兄长都已经不在人世,洪武元年,朱元璋追封长兄朱重四为南昌王,次兄朱重六为盱眙王,三兄朱重七为临淮王。同时追封朱重六自己夭折的两个侄子为山阳王及昭信王。后来封自己唯一的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世袭罔替,传至明末。

其实朱元璋还是挺有人情味的,朱重四待父母不孝“从孙守谦之祖,幼因皇考惜之甚, 及壮,无状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胜言”,被朱元璋骂为“忤逆儿”。而朱元璋能够不计前嫌加封“忤逆儿”的孙子,可见其对亲情的看重。


历史八卦社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出身低微的“布衣天子”,一位是汉高祖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相比至少还是泗水亭长的刘邦,朱元璋的出身则更为卑贱低微,最惨沦为乞丐。


朱元璋出生农家,世代种地,家里一贫如洗。那么,朱元璋到底有几个兄弟?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怎么对待他兄弟的?(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史随时看!)


朱元璋:一个兄弟众多的赤贫农家

由于家里太穷,朱元璋从小给地主放过牛,给富人当过家奴,为了活命出家当过和尚,沦为街头乞丐,父母兄弟因元末的贪官腐败及天灾人祸而纷纷走上了死路,坚挺侥幸活下来的他,也在整天为能吃饱肚子而颠沛流离,可以说惨得不能再惨。

“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参加红巾军起义才取的正式名字,在此之前他是没有真正名字的,而是父母按照兄弟排行叫“朱重八”。

按元代习俗,没有多少文化的平民百姓一般不起名字,只是用行辈加上父母年龄合算的数目或用出生年月、兄弟排行等作为称呼。



朱重八的爹叫朱五四,当时朱五四的哥哥朱五一已有四个儿子,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自己也有四个儿子,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排行第八,家里最小,又在“重”字辈上,故取名“重八”。

朱重八,不能算作一个名字,只能算是一个代号。因此朱重八发迹之后,就换掉这个土啦吧唧的代号,曾多次更换雅名,最后才选定了“朱元璋”这个名字。

朱五四生有4子2女,朱元璋是家里最小的娃,上面是3个哥哥和2个姐姐。


朱元璋称帝后,如何对待哥哥们的?


元末的贪污腐败及天灾作用下,遗憾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和3个哥哥都早早死掉了。当他当上皇帝后,实际上他的哥哥们统统不在了,他还能怎样对待3个哥哥?

活人之福是享不了了,于是大加追封3位哥哥为王,并善待哥哥的后人。朱元璋怎么做的?


大哥朱重四

饥荒瘟疫而死,追封南昌王,起名朱兴隆,留下一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亲大哥唯一的儿子,随母亲王氏投靠叔父朱元璋。大哥死了,但大哥的儿子朱元璋视如己出,十分器重。后来朱文正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干将,能征善战,战功赫赫。

在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镇守孤城,率兵4万死死拖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进攻,坚守85天,这一战青史留名,对朱元璋打败强敌陈友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后来,虽然朱文正犯了私通张士诚重罪,朱元璋也并未杀他而是囚禁,后郁郁而终。


朱元璋不忘朱文正的功劳,将朱文正8岁的儿子封为靖江王,世袭罔替,藩地桂林,朱文正一脉传14代,一直到明亡,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史随时看!)


二哥朱重六


早死,绝后,追封盱眙王,起名朱兴盛。

三哥朱重七


早死,绝后,追封临淮王,起名朱兴祖。

朱元璋的大姐,嫁夫王七一。

由于朱元璋早年造反遭到追杀逃亡时,曾乞求大姐家收留,大姐和大姐夫怕受连累,最亲的大姐却见死不救,轰走了朱元璋。


朱元璋对此事铭记在心,所以当上皇帝后没有对大姐家有任何封赏。后来,看在二姐家儿子李文忠请求的面子,才给已死的大姐,追封了个“太原长公主”的封号,大姐夫也沾光封为驸马都尉。


朱元璋的二姐,嫁夫李贞。

朱元璋家境穷苦,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遭尽亲戚四邻的冷眼,只有二姐顾及亲情,时常救济这个可怜的弟弟朱元璋,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知恩图报,封二姐为曹国长公主。

从以上可以看出,朱元璋身世悲苦,当时世道苦大仇深,虽然生逢乱世、杀人如麻,但却也是爱憎分明,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


我是历史老友峰子哥,欢迎关注,顺手点个赞哦!更多更新中.....咱们下期见!

▷▷寄语:关注历史头条号|峰子奇观;更多奇趣随时看!作者|峰子哥;版权勿侵。欢迎历史兴趣朋友留言交流!

峰子奇观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都知道,元代时没有官职的汉人百姓不让起名,以数字代替。

朱元璋的发小汤和,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亲叫七一,三个节日。常遇春的父亲叫六六,再加一个六就成老铁了。我们知道,朱元璋的爷爷叫朱初一,生有两个儿子,老大是朱五一,老二叫朱五四,哥儿俩合起来占了一个黄金周。朱五一和朱五四各生了四个儿子,按照大排行,这八个男孩从朱重一排到朱重八,最小的朱重八长大了以后就成为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三个亲哥哥分别是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他们三人都没有活到朱元璋当皇帝的那一天。

老大朱重四,名字后来被朱元璋篡改为朱兴隆。

朱元璋16岁那一年淮北大旱,朱元璋选择出家当了和尚,而老大没熬过饥荒,饿死了。他的妻子带着孩子逃难。等到朱元璋从军后慢慢混出了名堂,朱元璋的嫂子带着小儿子朱文正也来投奔他。

朱元璋对朱文正视同己出,朱文正在南昌保卫战中也立下大功,但战后朱文正对待遇不甚满意,异想天开要窝里反投靠张士诚。朱元璋恨铁不成钢之余,倒也没把他怎么着,只是做了软禁处理。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把哥哥朱兴隆追封为南昌王。朱兴隆的长子朱圣保(早夭)被封为山阳王,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后来被封为靖江王。

老二朱重六,名字后来被朱元璋篡改为朱兴盛。

他们全家死的都比较早,后来因为老朱家曾经在盱眙生活过,朱元璋追封他为盱眙王,朱重六的儿子朱旺属于早夭,被追封为昭信王。

老三朱重七无子,死的早,死后被改名为朱兴祖,同时追封为临淮王。

概括一下朱元璋对三个死去的兄长的做法,那就是全部改名、封王,只有朱老大一脉有孙辈存活,那就是被封王的朱守谦。

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

大姐婚后无子,去世较早,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太原长公主。

二姐朱佛女,去世时也很年轻,死后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但她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是明朝响当当的开国第三功臣,生前封为曹国公,死后追封为岐阳王。

李文忠的儿子也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可惜他的人生就比较悲剧了,打仗水平比起父亲差出天际。

他的名字朱棣一定很喜欢听,对,他就是靖难之役时表现令朱棣喜出望外的李景隆。


历来现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贫农世家,也是出生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底层。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二哥朱兴盛、三哥朱兴祖。

  • 朱兴隆

朱元璋的大哥原名是朱重五,后朱元璋为大哥改名为朱兴隆,并将大哥追封为南昌王。在公元1344年,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瘟疫,朱元璋的大哥和父母都因此先后去世。朱兴隆的妻子带着儿子朱文正逃荒而去。

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以后,朱兴隆的妻子带着儿子朱文正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也视朱文正如自己的儿子,将他带在身边一同领军作战,并屡立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敛。朱文正英勇善战,洪都之战中坐镇孤城抵挡住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军功卓越,更被朱元璋所看重。洪都之战后被提升为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可惜后期朱文正对朱元璋的赏赐感到不满,因此暗自私通张士诚密谋。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念其军功卓越,又是大哥的儿子,多年来更是把朱文正当自己的儿子对待。因此朱元璋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职,并将他软禁于桐城,最终郁郁而终。

朱文正死后留下了儿子朱守谦,朱元璋将当时八岁的朱守谦奉为靖江王,这也是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朱元璋也将大哥的长子朱圣保封为山阳王。

  • 朱兴盛

朱元璋的二哥原名叫朱重六,后来也被朱元璋更名为朱兴盛。在父母和大哥去世之后,二哥也和他分开各自逃命。不过二哥也没有撑到朱元璋称帝的那一天,早早离世,他的儿子朱旺也去世较早。朱元璋称帝后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追封其侄子为昭信王,朱兴盛夫妇及其儿子也被安葬与安徽的凤阳明皇陵中。

  • 朱兴祖

朱元璋的三哥,原名朱重七,后改名朱兴祖。朱兴祖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少,因此推断朱兴祖去世的很早,并且没有子嗣。公元1368年,朱兴祖被追封为临淮王。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大姐被追封为太原长公主;二姐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并将二姐的儿子李文忠收养在身边,被追封为岐阳王。

朱元璋对待血浓于水的亲人,非常的尊敬和重视。还特意在老家凤阳建造明皇陵,把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们的墓都迁入皇陵,使后人祭拜。


品读武器装备


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贫民家庭出身,所以对于自己的亲人并没有太多的猜忌防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都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的

一,大哥朱兴隆。

大哥原名叫朱重五,在朱元璋还是放牛娃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和瘟疫,再加上朝廷贪腐横行,无心赈灾,结果他父母和大哥都先后去世,朱元璋登基后追封大哥为南昌王,值得一提的是朱兴隆有一个很厉害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在朱元璋起兵之后,大嫂王氏便带着朱文正来投奔于他,朱文正跟随朱元璋后便展现出了他极具天赋的军事谋略和胆识,屡立战功,最著名的就是洪都保卫战,以区区四万的兵力抵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85天的疯狂进攻,可以说洪都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守城战,奠定了朱元璋战胜陈友谅,一统天下的基础。可惜的是后期朱文正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欲暗通张士诚密谋,即便如此朱元璋念及亲情和多年来的战功也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软禁,后来还封了他儿子为靖江王,这也是明朝唯一的非朱元璋血统的藩王,可以说朱元璋对他大哥这一脉很厚道。

二,二哥朱兴盛。

二哥原名叫朱重六,在他大哥和父母死后,朱元璋和他二哥将亲人埋葬后,便不得不分开,各自逃生。可惜他二哥命不好,没等到朱元璋称帝那一天便早早去世了,他的儿子朱旺也死的早,后来朱元璋追封二哥为盱眙王,追封侄子为昭信王。

三,三哥朱兴祖。

三哥原名叫朱重七,史书对他的记载几乎空白,从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一起埋葬大哥和父母来看,并无三哥朱兴祖的身影,由此可以推测,三哥去世的时间应该比大哥更早,后来朱元璋追封三哥为临淮王。


除了以上三位哥哥以外,朱元璋还有两位姐姐,借这个机会也大体说一说吧!

首先是大姐朱氏,由于大姐出嫁的早,而且性格原因与娘家的往来也很少,朱元璋起兵后曾遭到元军的追杀,被迫逃到大姐家里避难,可是大姐夫妇怕连累到自己所以就没接纳朱元璋,这导致朱元璋后来对此耿耿于怀,一直不肯追封大姐一家,但血浓于水,而且大姐也早已去世,当年的那点怨气也都随着时间消逝了,最后他还是追封了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而二姐呢,她和大哥一样,也有一个很厉害的儿子李文忠,因为她当年嫁的人家家境还算好一些,所以常常接济朱元璋,朱元璋对此很感激,建国后追封她为曹国长公主,由于二姐去世的也早,朱元璋便把她儿子李文忠收养在身边,教他行军打仗,而李文忠也不负朱元璋的期望,多次领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位列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被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并配享太庙,可惜的是李文忠忠勇一世,却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李景隆,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先是葬送朝廷主力大军,再打开城门出卖朱允炆,导致了朱允炆丧失江山,这都是后话了。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