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确诊自闭症不干预会怎么样?

我不是小孩请别拿糖敷衍我


自闭症要早发现,早干预。如果不干预的话,就会导致下面两种情况:

1,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一般来说,孩子2-6岁,是干预发展最快的时候,也是效果最佳的时候,因为这个年龄,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大脑的神经发育也会形成新的通路,一旦错过这个时期,那么,孩子的发展就会放缓,各方面的能力就会进展的很慢,而普通的小朋友这几年正是突飞猛进大成长时期,ASD的小朋友本来成长就离不开父母的干预和引导,如果缺少这部分的功能,那么可想而知结果了;

任何人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太长,不要因为自己的不愿意承认,而耽误孩子的宝贵时间。

2,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糟,孩子的社会化功能和生活功能会逐渐隐退。

我们最终干预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可以活着勉强在社会生活,可是如果在恰当的时候不采取干预措施,放任不管,那么,孩子年龄越大,行为问题就会越严重,干预起来就更加的费事了,因为大部分孩子生存的地方就只有机构和家庭了,一旦孩子超过八岁,那么很多机构都会拒收,因为很多孩子都会有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一般老师都很难去约束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大街上一般很难看到十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了,因为大多数都被寄养在学校或者家里了。

而如果早期干预效果很好,那么孩子可能发展的会非常的好,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要让孩子早干预的原因了。我见过一个自闭症的青年,早期干预非常的好,现在一个人能跑到别的公司去谈事,从表面上看,只是话少一些,完全看不出其他的问题(真实经历)。看吧,这就是人家家长负责的结果!

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有时间我会一一回复。


孤独症之家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类疾病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社交技能缺陷的神经精神疾病。将其归类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是由于疾病干扰患儿的大脑发育,影响社交技能相关脑区的发育,使其发育延迟、扭曲或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相应的发育,但一部分脑功能却停滞不前,患儿社交技能停留在发病前的水平,语言能力也发展的相当缓慢,还存在兴趣范围狭窄和行为模式刻板的情况。

目前对自闭症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干预,以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减少患儿的怪异行为,缓解患儿的情绪问题,减轻患儿的冲动、攻击性。同时给予相应的技能训练和康复锻炼,已促进患儿的大脑发育,减轻疾病损害,挽救社会功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最终的疾病预后。

自闭症经过综合治疗后,虽然不能完全痊愈,但是多数患儿都能在治疗中受益。表现在患儿的言语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可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患儿的情绪稳定性增加,不会频繁的发脾气,冲动行为减少。学会基本的社会技能,能适应社会生活。虽然患儿可能仍然无法融入他人的团体,无法主动和他人交流,但是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改善,减少对照料者的依赖。如果对自闭症的孩子不进行干预,孩子的大脑的部分区域可能停止发育,孩子的部分脑功能将一直停留在发病前水平,孩子由于社交功能缺陷,无法有效言语交流而波及学习知识及技能、影响生活及日后的就业等,从而可能成为精神残疾者。


鹈鹕心理陈小康


尊敬的朋友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对于您目前提出的孩子已经确诊是自闭症,但是不给予干预的问题,给您提供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确诊是自闭症的话,那么还是建议应该给予孩子接受正规化、专业化的治疗。治疗的内容多种多样,一般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通过个体化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

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的话,不弄清楚孩子发病的具体原因,不进行具体病因的专业治疗,不从源头上弄清楚疾病如何诱发,可能不利于更好的治疗。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孩子可能会逐步加重病情,从单纯的自闭,会逐步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其他办法的精神方面疾病。甚至严重的话,可能会走向自我伤害或者是伤害其他的人的惨剧。

因此,对于目前的情况来看,万万不能以为孩子身处一个正常的环境下,不做特殊的干预,就能帮孩子走出困境,身心得以康复。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当孩子一旦已经在专业的机构进行确诊后,建议应该带着孩子去正规的精神心理门诊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轻度或者中度的自闭症,通过心理疏导、行为训练,甚至配合一些药物治疗,是完全可以得到彻底的治愈的。当疾病得到完全治愈后,配合良好的生活环境,才能让孩子完全回归到一个正常,健康的生长轨道当中去,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身心健康。因此,建议您最好尽快带孩子去当地精神心理门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


家长您好:

被确诊为自闭症也可以在正常环境中成长啊,早期干预非常非常的重要。

1)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缩小孩子发展的差距。

即使孤独症儿童的年龄已经届满三岁,他的学习能力仍然不会减缓。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脑神经仍然处于成长时期,脑神经修复或形成新的通路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在关键时期扩展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可能为他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空间。

(2)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根深蒂固的习惯行为越少。

幼儿对他们的环境天然感到好奇。这是一个他们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间。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的负面行为也越没有形成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习惯,有时甚至不需要进行强化去改正他们的行为。

(3) 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通过自然地方式学习技能。

幼儿大部分的学习都是通过游戏和玩耍,他们可以自然地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新技能,比如,在家里和妈妈,爸爸或兄弟姊妹,在公园或者社区跟小朋友一起游戏和玩耍等等。

(4) 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干预。

幼儿时期进行干预容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教育,让家长及干预人员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举例来说,在进行早期教育之前,每个人对孩子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因为没有人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这种不一致往往会使孩子感到困扰,增加他学习的障碍。实施一致干预计划,加上专业人士和训练有素的家长之间的合作,孩子有更大的机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新技能。集中,突出重点的教学,是早期教育项目的重要标志。

(5) 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进行集中干预,重点突破。

幼儿时期,孩子跟同龄的其他小朋友在能力上的差别不大,干预的内容和任务相对较简单一些。另外幼儿几乎没有来自学校学习知识方面的任务。有时间集中精力对他们进行语言,行为和社交能力方面的训练。

(6) 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控制干预的环境。

孩子在熟悉,舒适的环境里更容易学习。没有什么环境比在家里更利于学习了,而且孩子所学到的技能也最容易得到泛化。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更容易熟悉新方法,更易熟练所学到的新技能,建立学习和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他有更大的动机把他学到的新技能运用到其他环境中去。

孩子越小越应该进行早期干预

如果你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无论孩子多小你都要尽快给他安排早期干预。越小的孩子,干预效果就会越好,千万不要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不要心存侥幸,不要给孩子的症状找借口

孩子被诊断后,对于家庭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有时家长可能会存在侥幸的心理,例如:可能我的儿子只是说话晚、我的孩子只是害羞所以不看人,我的孩子太小,所以不和别人玩。可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从孩子被诊断开始,时间就是一切,我们需要和时间赛跑!

远离失实报道

由于专业的诊断机构和合格的治疗师的缺乏,有家长听信失实报道,认为自闭症是小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长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早期干预只会让孩子的大脑得到积极的刺激,不会导致孩子的被诊断

有的家长会认为一旦孩子开始接受早期干预,就等于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划上了等号。家长需要明白,就算孩子没有显示出全部的自闭症症状(缺乏眼神交流,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和过多的触觉需要等),医生只是认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在不干预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不会不治而愈的。反而,若能给孩子尽早安排早期的干预和治疗,不但会对他们的大脑起到积极的刺激,还能让他们实现最大的发展可能。

早期干预的重点是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

对成百上千的自闭症患者的研究表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儿童刚出生的前三年是他们的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在人生以后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都无法与之匹敌。90% 大脑的发育发生在出生以后的头三年。

早期干预效果是显著的

对有自闭症或自闭症倾向的儿童进行干预,就是要在对他们的大脑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刺激。接受过早期干预治疗的孩子和没有接受过早期干预治疗的孩子,其后期发展(尤其是语言发展)差别极大。美国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儿童在到达学龄阶段就不必接受特殊教育! 四分之三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儿童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

更多好看的文章请关注恩启特教平台ingcare有惊喜哦!


孤独症在线


如果想为了孩子未来着想,就应该负起监护人应有的责任。自闭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语言障碍,孩子无法正常的和别人交流,这要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能正常交流,学习成绩低下,智商会与同龄小孩有很大差异,且自闭症患者孤僻、封闭,行为刻板,易怒,不尽早进行有效、持续性的干预,错过了干预黄金期就无法挽回了。


家长要对孩子耐心,多待孩子参与各类活动,手把手教育。


特科


首先干预并不仅仅只是指去康复机构上课,家庭的干预也是重中之重,其实家庭对这个孩子倾注了大量的资源(时间和金钱),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来应对此种状况,这样的家长哪怕不去康复机构依然可以算是在干预。

个人认为“不干预”的定义是:家长对于自闭儿童的状况消极处理,不承认不应对,依然当做普通儿童并且不改变自己的教养方针。

自闭症儿童不干预,从外界的角度上来看,一般而言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同龄人差距的逐步拉大。

2-6岁为第一阶段,因为自闭症儿童往往附带各种能力(运动 精细 理解 表达等等)上的落后,在这一阶段最为明显的就是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很多家长会说“我孩子就是自闭症,原来不会XXX,等了一段时间就会了啊”。没错,其实孩子只要没有镜像神经元的缺失,就有模仿能力就会自己掌握很多技能。

其实这不重要,因为你就是把他丢大山里,他自己也能进步和发展。问题在于速度,因为别的孩子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所以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而这种差距会显得他们更难融入同龄人的世界。而表现形式如果在幼儿园的话就基本上会出现如下情况:

“他就是不合其他孩子玩”

“幼儿园老师说话他根本就不听”

“别人来找他玩他都不理人家

第二阶段:社会性的逐步隐形化。

除非是高功能自闭症有极小概率不干预就可以上普通小学外,其他能力的自闭症儿童则几乎不可能。他们能呆的地方大概就只有两个“特殊学校”和“自己家”。

特殊学校是国家福利机构一般而言隶属于地区残联,在许多大城市里每个区都会有一个。虽然叫做学校。但是其实“看护”的属性要远远高于“学习”的属性。起码有个地方可以安安全全的呆着也不错。由于早期的不干预,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已经比较大了,由于能力和规则感都比较差,如果强行融入就很容易会出现类似情况,

可能很多大家印象中习以为常的事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繁华消尽


孩子的自闭症已经确诊了,如果还不干预我觉得情况会越来越糟糕。除非家长想放弃这个孩子,如果没这个念头,尽早干预,越早越好。自闭症本身就是个医学界的世界难题,在干预的情况下有的孩子还不一定有效果,你如再不干预,那就更等于把这个孩子毁了。但干预也不一定就是非得看医生呀,找专家呀,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首先是你自己的从心里引起足够的重视,多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看外界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只要你有“爱心,耐心,细心”在你的认真干预下,一定会有奇迹发生的!


太原半缘


其实各种干预最重要的是家庭的陪伴和引导,家长可以关注相关的咨询自己好好学习。然后用心教育孩子,如果您真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不去机构.

还有孩子的进步是曲线的不是直线的请做好准备用耐心与爱心善待自己的孩子祝福你的孩子能健康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