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买什么药祛湿效果好?

王燕79565709


体内湿气症状表现复杂,治疗起来很有难度。一是湿邪本身,有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二是,湿邪为病都涉及外邪和人体自身体质,二者相互交织;三是素体脾虚。调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应该做好辨证施治!

1、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

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功能失常。

【常用药物】一般都选择芳香化湿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等。

藿香+佩兰:二药常常配伍应用。化湿解暑。用于湿气阻滞中焦;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

藿香,是一味芳香化湿的要药,临床应用的最多。

【代表用方】

  • 藿香正气散的药物有藿香、陈皮、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半夏、白术、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

  • 平胃散等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效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湿滞脾胃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等。

【常见表现】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稀溏,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

【使用注意】

  • 药物芳香,含挥发油,作为散剂疗效较好,入汤剂要后下,不可以久煎,避免成分流失降低疗效。

  • 芳香性的药多辛温,容易耗气伤津液,气虚和阴虚血燥都要慎用。

2、湿热引发的各种病证

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酿生湿热,内蕴脾胃;湿热侵犯肠道;湿热内生,蕴阻肝胆等所致。

【常用药物】一般都选用清热燥湿药为主治疗。代表药物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等。主要功效就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各种湿热证。

  • 黄芩清热燥湿。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等。
  • 黄连清热燥湿。治疗湿阻中焦;肝火犯胃;湿热泻痢等。
  • 黄柏清热燥湿。治疗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等。
  •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治疗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等。

【常见表现】

  • 湿热壅结,气机不畅: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 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脘腹胀满,呕吐,泻痢。
  • 湿热蕴结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泄泻,痢疾,痔疮肿痛。
  • 湿热蕴结肝胆,黄疸,尿赤,胁肋胀痛,耳肿流脓。
  •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
  • 湿热流注关节,关节红肿热痛。
  • 湿热浸淫肌肤,湿疹、湿疮。

【代表用方】

  1. 三仁汤药物组成有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功效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治疗湿温病,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


  2. 茵陈蒿汤药物有茵陈、栀子、大黄。功效是清热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证,一身面目俱黄,口渴,小便不利等。

  3. 八正散药物组成有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木通、大黄、甘草,功效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治疗湿热下注等血淋、石淋证。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或有砂石,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等。

  4. 二妙散药物有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治疗湿热下注等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

  5. 龙胆泻肝汤药物有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是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治疗肝胆实火上扰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6. 白头翁汤药物有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治疗湿热痢疾,症见热痢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等。

【使用注意】

这类药物多数都是寒凉药,容易伤脾胃,所以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伤阴或阴虚的慎用。真寒假热的禁用。

3、风湿引发的痹症

【常用药物】

一般都选用祛风湿一类药。代表的有独活、威灵仙、川乌、木瓜、秦艽、防己、桑枝、络石藤、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等。

  • 独活祛风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风寒夹湿等。
  •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等。
  • 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痹证;湿热黄疸;中风不遂等。
  • 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治疗风湿痹证日久肝肾损伤等。

【代表用方】

  1. 羌活胜湿汤药物有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甘草。功效是祛风胜湿,治疗风湿在表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等。

  2. 独活寄生汤药物有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功效是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的外恶风寒,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等。

【常见表现】肢体肿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腰膝痠软,下肢痿软。

【使用注意】

  • 痹证多属于慢性病,为服用方便,可以制成酒或丸散剂;

  • 也可制成外敷剂直接用于患处。

  • 本类药辛温性燥,易伤阴,阴血亏虚的慎用。

4、水湿停于体内的病证

【常用药物】

一般的都选用利水渗湿药。这类药多入膀胱、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代表药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萹蓄、茵陈、金钱草虎杖等。

  •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脾肾阳虚等。
  •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治疗淋证、水肿、泄泻等。
  • 茵陈:利湿退黄。治疗黄疸。

【代表用方】

  1. 五苓散药物有茯苓、桂枝、猪苓、泽泻、白术。功效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疗水湿内停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晕,或短气而咳。

  2. 猪苓汤药物有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功效是利水清热养阴。治疗水热互结,小便不利等。

  3. 防己黄芪汤药物有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功效是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治疗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等。

  4. 苓桂术甘汤药物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功效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用于治疗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等。


  5. 真武汤药物有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功效是助阳利水,治疗阳虚水泛的畏寒肢厥,心悸不安,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腰以下为甚等。

【常见表现】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等。

【使用注意】

  • 此类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要慎用或者忌用。

  • 还有的药通利作用强,孕妇也要慎用。

以上用于体内湿气的药物和代表方,都有其治疗的独到之处,我们在应用时一定得辨证论治。最好到附近医院,找好的中医诊疗后再使用。


蔚姐杂谈


您好,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


想知道你是否有湿气吗?看看你是否满足下列症状:

  1. 脸上,头发总是油腻腻
  2. 大便不成形 黏马桶
  3. 小肚子大 而且怎么都瘦不下去
  4. 参照舌头有裙边 齿痕状
  5. 总是感到困乏昏沉 早上起床痛苦

随便列了一些,你符合上面哪些症状?


这里要注意,一般湿气分为寒湿和湿热,如果用药,要注意区分。

  • 寒湿重体质可以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此药可以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 湿热体质推荐吃中成药——二妙丸

二妙丸能够燥湿清热,专用于湿热下注,白带,阴囊湿痒等症状。

同时,配合疏通穴位——承山穴

感觉身体湿气特别重,特别乏困,腿沉的话。每天在双腿的承山穴拔罐12分钟,能够很好的代谢身体的湿气,湿气行下,腿脚如果发凉,湿气就不容易代谢出去,所以要保证腿脚常温。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补充!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点个赞呗~~谢谢您!喜欢中医的可以关注我哦!带你养生~


兽医新同学



我们都知道,下雨天,我们身上淋得湿答答就会很难受,那要是湿在身体里面,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人早上起床,整个人都沉甸甸的,困乏,没精神;

有人睡觉的时候会流口水,醒来时嘴角白白的;

有人拉粑粑💩,粑粑粘在马桶边;

有人去刮痧拔罐,刮出拔来一大片黑黑瘀瘀的;


以上现象都在提醒我们,我们身体内的湿气重。

体内湿气就是体内的垃圾浊水,这些浊水在体内无法正常流走运行,就如水沟的浊水,不流动,时间久了,就会发黑变臭。体内的湿气浊水长时间不排除,积在体内同样会侵蚀我们身体。

中医很有智慧,辩证下药,而非一刀切。

湿气又分寒湿,热湿,风湿

湿气遇寒则为寒湿。

我们都深有体会,冬天天气干燥,冷一点也能接受,但是又冷又下雨,这样的湿冷就让人难受了。


湿气遇热则为热湿,就像夏天的桑拿天,又湿又热,浑身难受。

湿气遇风就成风湿了,风里夹湿,进入人体就容易得风湿,形成慢性疾病。

四川重庆贵州这些常年雨水多,人更容易湿气,所以老祖宗很智慧,他们通过吃辣椒来祛湿。人吃辣的容易出汗,出汗就顺带把湿气排出体外。

所以祛湿祛浊是我们养生的必修课。

饮食祛湿

1. 薏米淮山芡实粥

薏米淮山芡实1:1:1 加入大米煲粥,每天早上

喝它一碗,养生祛湿两相宜。

如果寒凉体质就少放或不要放薏米,加几粒

桂圆红枣



2. 赤小豆煲汤煲粥喝

赤小豆,不是红豆,赤小豆比红豆祛湿要好。



3. 土茯苓骨头汤

土茯苓药店买



运动祛湿

每天坚持运动,活络筋骨,缓解身体压力,运动出汗,帮助排除体内虚汗。



游泳,跑步,瑜伽,打球等等,让身体动起来。

饮食+运动,养生的两法宝,大家一定要有。

平时注意:

不要吹太多空调,衣服要干爽再穿,保持室内环境干爽通风透气。


她日记


湿气是中医说法,如果确实有湿的话,再分寒湿与湿热。

饮食疗法中,莲子,扁豆,藕,芡实,都是不错的祛湿之物,值得使用。

药物方面,温和如茯苓,白术,强效的如苍术,泽泻。要看湿的位置,以及湿的轻重,进行用药。具体可以看中医。


Paul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