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怎麼辦?

鄭日安


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是“信息”。這是抑鬱症,得花錢治,不是問一下就能解決的。頭條有很多患有抑鬱症的人,變著花樣問各種跟抑鬱症有關的問題,就想著不花一分錢治好抑鬱症。他們就不想一想,感冒發燒還得花點錢買藥,而抑鬱症就想不花一分錢,在頭條裡提些各種跟抑鬱症有關的問題,然後從各種回答裡面挖掘蛛絲馬跡,尋找治療抑鬱症的方法。他們就不覺得可笑嗎?你能想到的問題,真正能治療了抑鬱症的人就想不到嗎?患了抑鬱症人的智商難道比治療抑鬱症人的智商還高嗎?我在這裡權威性地聲明一點:只要是患了抑鬱症的人,智商就下降了,不管他以前如何聰明。那些在頭條發表文章,長篇大論侃侃而談,分析、治療抑鬱症的人是治不了抑鬱症的。真正能治了抑鬱症的人是不會隨便義務回答問題的,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再心存幻想了,你見過哪個權威的專家走街串戶,挨家敲門去給人義務治病的。國家還有專利法呢!抑鬱症也絕不是在哪個穴位扎一針,吃幾副“秘製的藥”就能治好的,這是一個複雜的、很辛苦的過程。患了抑鬱症,又一分錢不想花,就這種心態就決定了他的抑鬱症就好不了。即使僥倖好了,十年二十年也過去了,整個人生也改變了。所以有了病就得治,不要幻想著投機取巧。只是抑鬱症的治療目前還是個世界難題,絕大部分人花了不菲的錢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更嚴重了。這也是目前患有抑鬱症的人不想花錢治療的一個主要原因。花了錢怕好不了,不花錢更好不了,成了一道無解的題。 (聲明:此文一絲一毫不針對這名提出問題的年輕教師,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這是抑鬱症。只是藉此發表一下長久以來對抑鬱症的感慨。)


抑鬱症破譯者


“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你是“陽虛”,不是“心

虛!

“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心理問題和性格問題,一般人都歸因到“心理”範疇。其實,這是一個“生理”範疇,從中醫學角度看,這是一個陽虛體質的病理性特徵。

中醫學認為,陽虛之人一般表現為心怯、氣短、性格沉靜內向,喜歡獨處、不喜歡交際,有自卑傾向,遇事退讓,怕擔責任,除此之外,還表現為不耐勞作,稍稍勞動就感覺疲倦,瞌睡多,喜歡懶床,夏天小腹涼,冬天特別怕風、怕冷,體溫比常人低,手腳冰涼,性慾減退,性功能低下等。

陽虛之人可以通過溫補脾腎之陽來解決,中成藥可選用桂附地黃丸、加味青娥丸、附子理中丸等,飲食上少吃寒涼生冷,多吃牛羊肉、洋蔥、大蒜、生薑、乾薑、桂圓、大棗等熱性食物,每天熱水泡腳,每天堅持快走或者慢跑45分鐘以上,艾灸關元、氣海、足三里穴等手段來調理。


誠順和中醫館


你好,看了你的留言,我能想象得到您內心的悽苦無助。你說自己“內向、自卑”,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人的性格問題。而你後面又說到對自己的工作表現、人際交往都不滿意,“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結合這些信息,你目前的狀態恐怕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性格問題,而有可能處於抑鬱狀態。

人在抑鬱的時候,就會出現自我評價過低,也就是說,對自己的評價已不客觀,而是做出了負性的偏離實際的判斷。平時如果給自己的能力、表現打80分,抑鬱的時候,即使自己的能力一如既往,這種評分也會明顯降低,比如打40、50分,甚至20、30分。我猜你可能也會存在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在抑鬱的心境下,你眼中的自己很不堪,很糟糕,而實際可能並非如此。

另外,人在抑鬱的時候,不願意、也沒有信心、沒有興趣和別人交往,甚至在需要交往的時候感到緊張、害怕,即你所說的“社交恐懼”,這種情況只要不是多年持續的、始終存在的,就表明也不是性格的問題,而是抑鬱的表現。性格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基本會被自我接受,而抑鬱則是對這種狀態的明顯偏離,並且對之難以接受。更需要注意的是,抑鬱嚴重時,人會覺得活著沒意思,生無可戀。而你目前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念頭,所以這是一個危險的、值得警惕的信號。這不僅佐證了你存在抑鬱的可能性,也表明你的狀態急需治療。建議你去當地的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心理科就診,明確診斷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一定不要排斥藥物。抑鬱雖然表現為心理活動的異常,但卻存在病理生理學的基礎,一段時間的藥物,可能勝過千言萬語。而在抑鬱基本緩解的階段,可以根據需要決定自己是否做心理治療。如果你以往就存在一些性格方面的不足,則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服務,既可以完善個性,又可降低抑鬱復發的風險。


小崔不抑鬱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學會這4點就能徹底改變啦~

我們身邊總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特別想交朋友,但是又非常害怕參加社交場合,平時叫他出來吃個飯、唱個歌,他總會各種理由拒絕,這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在現實生活中,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非常多,甚至表面上看起來像社交達人,說不定他們也會在某些場合下出現社交焦慮,只不過程度有大小高低之分。如何克服社交焦慮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英國作家吉莉恩·巴特勒的新書《無壓力社交:一本寫給“社交恐懼”人士的自助指南》就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什麼是社交焦慮,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克服它,讓自己從容的應對社交。整本書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解。

第一,什麼是社交焦慮,你應該知道的知識

書裡提到,社交焦慮是在面對陌生人或潛在的觀察者時出現的對一種或多種社交行為產生顯著且長期持續的恐懼感,害怕自己會做出遭人嘲笑或者讓自己顯得非常尷尬的行為。他會認識到自己的恐懼感是不合理的或者過度的,為此,他會盡量避免參加可能會導致自己恐懼的社交場合。

簡單來說,當我們在面對陌生環境時會感覺到侷促不安、緊張恐懼、手心出汗、臉色發紅、身體發熱。當你具有這些症狀時,就產生了社交恐懼。最典型的場合就是參加一場全部是陌生人的聚會,或者被邀請為一群人做分享和演講。那麼社交恐懼症是如何產生的呢?書裡講到有生物因素,比如人與生俱來的特質,人們會害怕陌生的人、會害怕陌生的事物,會產生一種自我防衛意識,這就產生了社交焦慮。還有可能是環境因素,在某種特定的環境情況下會產生社交焦慮。還有可能是一些糟糕的或者一些創傷性的經歷,比如當眾出醜一次後,就再也不參加類似的活動了。

第二,如何克服社交焦慮,只要掌握這4點

減少自我關注。就是不要過分關注於自己的行為。因為當你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時,會感到自己處於劣勢,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好好思考,緊張燥熱,容易聽到自己的說話聲,感覺自己在被別人審視,表現得非常笨拙,擔心自己的外貌和表現不如人意。這種危機感逐漸增強,影響會不斷顯著,你的社交焦慮問題就會越加嚴重,持續的時間就會越長。所以,一定要減少自我關注,下決心不要去想那些不愉快的經歷,用別的事情來填滿你的內心,轉移你的注意力。當你的注意力遊離的時候,反倒可能會表現得更好,更加從容。

改變思維模式。有可能你在上一次做這件事的時候失敗了,而這種思維模式會導致你認為這次做還會失敗。所以,你要嘗試學會識別你腦中的想法,弄清楚當你感到焦慮時,你在想些什麼?學會重複檢驗你的思維模式。即使你的問題看起來令人困惑,讓你覺得無從下手。你也應該學會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這樣或許對你有幫助、書裡講到,要學會識別你的想法,你到底為什麼會焦慮?你是怎麼想的?當前最好的結果、最壞的結果可能是什麼?然後找到替代性的思維模式。

比如說,當你說了某句話或做了某個動作,你可能感覺自己看起來很傻。但你可以這麼想,或許每個人有時候都會顯得很傻,即使這發生在我身上,也並不意味著我很傻。再比如,你感覺自己非常緊張,那你可能會說,別人看到我緊張會不會認為我能力很差。但是很有可能,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覺得我是一個能力很差的人,或者他們當時在思考別的事情,並沒有關注到我。所以,尋找一個有益的思維模式來幫助你轉移壓力、轉移極端的想法,使事情變得更加的容易。

改變你的行為方式。比如,嘗試去主動了解一個人,邀請一個不太熟悉你的人和你一塊做事情,尋找一份新的工作,獲得一種新的體驗等等。書裡把這些行為稱作是“微型實驗”。你只要每次做出一點點的改變,稍微突破一下自己,改變自己原有的行為,或許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你遵循原有的模式只會讓結果變得很差,而只要你稍微做出一點改變,就一定可以讓結果變得稍微好一點點,這就是改變行為模式,停止逃避,直面恐懼,最終幫助你克服社交焦慮。

一定要學會建立信心。信心的增長可能是非常迅速的,但也可能非常緩慢。當信心增長較慢的時候,你必須要同時改變你的思維,改變你的行為,改變你的想法,用前面講過的方法來幫助你跳出舊的模式,並且探索和搜尋新的信息來建立新的模式,以此來幫助你建立新的信心。只有信心變得強大了,你才會能夠克服社交焦慮。為什麼有的人在講臺上能夠從容不迫的,給觀眾上做一次非常好的演講。但有的人在演的時候就非常緊張,本質就是因為他們通過別的行為模式來建立了信心,而你卻沒有建立這種信心。

最後,書裡面還給了一些非常好的原則,比如,不要選擇從最困難的事情入手,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對自己要做的事情保持現時的心態,經過一次成功之後,一定不要停滯不前,必須再接再厲。當你決定好從哪個策略開始的時候,先進行實驗,再用其他策略。當我們嘗試著把這些方法綜合起來使用時,就會幫助我們克服社交恐懼,從而變得意志堅定,成為一個社交場上的從容應對者。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的男人!歡迎關注我的公號:千城撩書。


千城Slash



我今年二十歲。

我覺得我應該是你會羨慕的那種人——

能夠上很多人的講臺自如的脫稿演講,能夠即興的在眾人面前講很多的話,可以很快和陌生人熟識起來,參加了很多活動,和朋友聊天段子信口而來,是朋友圈裡的開心果。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曾經的我,和你文中的描述,幾乎一模一樣。

——內向,自卑,社交恐懼,難受的想死,胸悶,暴躁,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不怕自曝其醜,我不僅有過輕生的念頭,我還嘗試過,割腕、吞藥、溺水……只是最終,都因為一時的軟弱,僥倖活了下來。

活下來的時候,我甚至會有這樣的想法:

——連死都做不到,我真是一個廢物。


我是一個留守兒童,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不像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以後,父母想要第二個孩子,還要和大孩打個商量,問問可不可以。

當年計劃生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我弟弟,他已經躺在了我母親的臂彎裡,幾個月大了。

然而在這之前,我只是偶爾被親戚朋友調侃“爸媽要有弟弟了,他們不要你了”這種話,但我從來沒有有意識到——我的母親已經懷了孕,有了一個新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始終以為,我在這個家裡,是不受歡迎的,是不應該存在的。

在學校裡,也是這樣。

網絡上最近備受關注的校園欺凌,在我那個QQ都沒有完全流行起來的年代,更是屢見不鮮。

每當我看到視頻中被打的小女孩,我就會想起當年的自己。

——因為多說了一句話,捱打。

——因為和班花的男友是同桌,捱打。

——因為玩唱歌遊戲贏了,捱打。

而我懦弱的,只知道被動承受,甚至不知道反抗。

——回到家之後,我還要向家人炫耀,我在學校過得有多好多好,我有好多好多的“朋友”。


當年的我,是愛哭鬼,是醜女,是受氣包。

現在的我呢?

高中老師到我家,向我媽誇我:能幹,大氣,性格堅毅。

大學同學認為我開朗外向,覺得我好像總是一往向前,無所畏懼。

事實上呢?


那個愛哭的,脆弱的小女孩一直住在我的心裡,從來沒有離去。

只是我認知到: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憐憫弱者的眼淚。


題主說,粉筆字不夠好。

——那就練習,自己買塊小黑板,一個字一個字的練習。

我的字也不好看,初中的時候就是傳說中的雞扒字,聽說懸腕能夠練習對字的掌控力,於是我懸著腕寫了一學期的作業,每一個字都比別人花了雙倍的時間。聽說臨摹字帖能夠讓字變得更好看,我一學期抄完了三本字帖。


題主說,表達能力差。

——那就去學,去練。

我也是個傳說中的語死早,即使現在在頭條上回答問題,偶爾也會出現一排人在評論區喊文字尷尬的現象。

但是我還是不要臉的活躍在頭條問答裡,你說我回答的不好,我就修改答案,你罵我,我就罵回去。私底下,我拼命的看優秀答主的回答,揣摩別人是怎麼想的,怎麼表達的,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題主說,溝通能力不行。

——那你就去溝通,多和人交流。

我社交恐懼症最嚴重的時候能夠到什麼程度?我可以連著三個月不說一句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和家人溝通都是能用手勢交流絕不開口。

但是我知道這樣是不行的。我逃不脫與人交流的命運,既然痛苦的事情反正都要做,不如做的漂亮一點。我去發傳單,腆著臉宣傳傳單里根本不認識的商家,我去問路,我去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主動和新來的同學結識。

我讓話題陷入過尷尬嗎?當然有,我當過話題終結者嗎?這種時候數不勝數。

但是沒有關係,多聯繫,多交流,你總會知道在什麼時候說什麼樣的話才合適,總會知道面對什麼場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講方法,我可以給題主講很多。

可是都沒有用,你要打破自己才行。

就像小升初的時候,我狠狠給了自己一耳光,因為不愛與人交流,性格孤僻,自從換了一個不按成績排名發獎狀的老師之後,我再也沒有拿到過獎狀。

於是初中開學競選班委的時候,即使渾身都在止不住的顫抖,我仍舊第一次主動走上了講臺。

——我想要被關注,我想我的努力能夠被看見,

不想再被忽視。


我現在上臺演講還是會小腿發抖——但我面上談笑風生。

我現在受了委屈仍舊會滿腔難過——但我一臉的不在意。

我現在接觸一件新的事情還是覺得十分可怕,難以承擔——但我還是會告訴別人,我行,我能做到。

題主,有一天你會明白,硬著頭皮上,看似十分為難,可是成功也藏在裡面。

逃避永遠是最弱的方法。



二十七歲,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年紀。

你現在開始改變,十年後,你的人生或許會變得輕鬆而優雅許多。

如果你覺得太遲了。

——五十七歲,你還是會提出這個問題:“我今年57,自卑,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怎麼辦?”

給現在的你一個擁抱,希望這碗雞湯對你有用,希望你能越過越好。

加油。


緋寂


社交恐懼症,我以前也是,分享兩個我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個。我還記得我在工廠裡,剛做上最基層的主管的時候,上級領導叫我給員工開早會,我推脫了好幾次,最後,實在沒辦法,硬著頭皮上,還是去了,雖然臉紅,手發抖,不過開了一次會。以後就慢慢好了。覺得也沒什麼了。

第二個。我有次自己在家種菜。想把把推銷給飯店,自己開車去第一家飯店的時候,把車停在飯店門口。一直不敢下去。在車上呆了三個多小時才下去和飯店前臺說。不過說完第一家,去第二家就一點都不怕了,直接去找他們。

其實,人和人溝通交流沒有你想象那麼難,勇敢的做出第一次,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就像我,以前和女孩子說話就臉紅,膽子小,現在,敢在幾百人面前開會,唱歌🎤

敞開自己的心扉,只有你自己敞開心扉接納別人了。別人才會接納你,如果你自己都不敢主動交流。誰還會來主動找你呢,對吧😊

加油,明天會更好的


小譚趣生活


一個27歲的青年教師,對自己沒信心,人際交往差,難受、胸悶、暴躁、自卑、內向、社交恐懼……

我想起了武大郎,天天做大餅,賣大餅,努力掙錢,養家餬口,整天樂呵呵的,從不抱怨。堂堂一個人民教師,難道你比武大郎還慘嗎?怕這怕那,縮手縮腳,你這樣做有意思嗎?你咋去教學生啊?

我私下認為:你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首先,得解決你的心理問題。

你太自我了,總想象著自己是個英雄,超人,至少也跟別人差不多,是這個心理吧?你以為你是教師,就真把自己當根草了,跟這個比,跟那個比,比得自己一點自信都沒了。其實,你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你還是把自己當個孩子吧,或者當個屌絲吧,啥也不會,啥也不怕,本著一顆真誠的心,努力去學習,努力去做叫行了。

其次,得解決你的勇氣問題。

孔子不是說過嗎?“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你得大膽去做事,別怕做不好,別給自己下結論,要有勇氣,要有信心。看到比自己做得好的人,叫趕緊向他學習;見到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千萬不做那樣的事就行了。

最後,得解決你的毅力問題。

如果你真想進步,真想一輩子做好一件事,那你就靜下心來,排除雜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真誠待人與人為善,誰不喜歡你呢?不斷總結,堅持不懈,你一定越做越好。

我最擔心的就是你的慾望太多了,心理問題導致你出現了嚴重的生理問題,即胸悶、難受等,進而加深了你的暴躁脾氣、自卑、內向、社交恐懼等內心焦慮症狀,如此一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身體垮了,精神垮了,於是,你一切都完了。

可怕吧,擒賊先擒王,治病要治本。也許,你以前曾經輝煌過,是個人物,但是,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你跌倒了,又成了屌絲,那你就趕緊爬起來吧,再次勇敢地站起來,無論成功與否,你一定會獲得尊重。

想想肯德基創始人桑德斯65歲時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老頭,褚時健歷盡滄桑85歲再創業的傳奇……你才27歲,風華正茂,自強不息吧,一切都不是問題。


一封家書名店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我曾經也非常內向和自卑。但慢慢通過努力考了重點學校,去了外資諮詢公司,後來出來自己創業,一步步走出來。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內心成長之路,或許對你有一些借鑑。


其實,我原來也是一個非常內向的男生,比很多人都要內向,甚至自卑。

我出生于山村,從小放牛種地,常年生活在小山村裡,沒見過什麼世面,特別的內向和羞澀。尤其害怕陌生人,家裡一旦來了客人,那怕是親戚,都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

甚至到了中學的時候,我依然是這麼一個人:在課堂上從來不敢舉手回答問題,被點到名的時候,刷地一下臉通紅了;不敢和女孩子說話,不敢看女孩紙的眼睛,哪怕是同桌女孩也是羞羞答答的,一不小心臉就紅了;在路上見到女孩子迎面走來,會繞道走。

自卑和自我封閉讓我自己把自己給孤立了起來,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遠遠地望著外面的世界。

慢慢的意識到了自己問題,也在糾結和焦慮中掙扎。曾一度想如何擺脫那個不想要的自己,雖然現在回想起來有些過於極端和幼稚,但還是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走出了那個內向的自我世界:



1、尋找你的自信點

自信是走出自我世界的開始,內向的孩紙首先要提升的是社交自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和亮點,把它挖出來,放大,構建內心的那扇自信的牆。內向的孩紙,很多天然比較努力,這就是靜的力量。

我在中學的時候,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所以,只能是笨鳥先飛,只能拼命的努力,希望在成績上能尋找突破和證明自己。為此,宿舍熄燈後,經常躲在被窩裡、洗手間裡看書,瘋狂的時候甚至凌晨三四點起來在路燈下看書。很快在成績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奠定了自己的位置。這是第一步,這給我帶了很大改變,你會更加相信你是可以的,你和別人一樣,甚至你更強。

之後,我發現了自己在文字上的一點小特長,不斷向廣播臺投稿,一個星期能聽到廣播臺幾次播放自己的稿件,唸到自己的名字。常常在班裡收到稿件的錄取通知書,還能為班級評比加分,算了為班集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讓我更加相信,我是可以的。

2、勇敢地站上講臺

“要當總裁,先上講臺”,這是大學時校外導師谷唐國際總經理李明老師送給我們的話。講臺是鍛鍊自己最好的舞臺,因為在講臺上展現自己,是對你思維、表達最淋漓盡致的考驗。

我曾經是一個在課堂上連舉手都不敢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總是臉紅,更別提上講臺。我很感謝我中學的班主任,他特意創造機會來培養和改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持班會,我是和另外一位女生一起搭檔主持的,但在我的印象中,班會前兩個人並沒有太多的交流。各自分工寫好了稿子,簡單過了一遍,在唸自己的。那個班會讓我很難忘,因為那一堂班會,我一直在抖,身體也如置身寒冬中,根本停不下來,聲音也在打顫。但打那以後,再次站在講臺上,多了一份淡定。

好友也曾送我一句話,“站起來再想答案”。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猶豫,在擔心,錯失了很多機會。為了訓練自己,甚至在沒有想好的情況下,也逼著自己去搶答,在站起來的這一瞬間,去構思你的答案。所以,一直到大學,還有老師在課堂上說,“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

3、勇於嘗試挑戰性的經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域

經歷改變人,尤其是挑戰性的經歷。只有經歷過那些努力過的、挑戰過的,甚至是令你痛苦過的,才會有更深的領悟和更大的收穫及成長。如果天天從事得心應手的、機械重複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區域,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永遠生活在你的舒適區域。因此,尤其是男人,對自己一定要狠,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域,勇於去挑戰自己,嘗試那些對自己有難度和挑戰的事情。當然是那些需要和打交道的事情。慢慢地,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曾經對你來說很難的事情,將會是那麼得心應手。

我中學的時候開始擔任宣傳委員,慢慢做班長、團支書,再到後來和其他同學聯合創立大型義工組織,並擔任負責人。大學的時候,不甘於無聊的檔案學專業,輔修了公共關係,修讀了創業學院。不甘於宿舍和教室,曾嘗試外企、國企、民企4份名企實習。並且和團隊一起嘗試創業項目,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包括後來就職於HayGroup諮詢公司,接受各大項目的錘鍊,應對各種挑戰和壓力……當各種汗水、挑戰和痛苦慢慢過去的時候,真的就像我常說的,如同家裡養的豬,一段時間不看,回來發現長大了好一圈。內向的自己,慢慢也越來越打開自己的心扉。

4、多交朋友,擴大圈子

不能沒有朋友,那怕再少。孤單,只會讓你越陷越深。

人是群居的動物。嘗試去跟更多人交流,不要冰冷的把自己孤立起來。可以從稍微聊得來的開始,熟了,通過他的朋友進一步擴大你的圈子。一個人,還是需要有那麼幾個聊得來、放得開的基友或者閨蜜的。他們將是你在低落的時候,最好的傾述對象;他們也將是你“沒節操”,放得開的開始。


打開你的圈子

5、情感日誌,和內心的自己對話

內向的孩子內心世界往往更加豐富,內心也住著另一個自己。寫寫情感日誌,自己和自己對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修煉的方式。情感日誌不是簡單的記錄自己的感情故事,而是記錄你當天的主要經歷,你的開心和不開心。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出來,嘗試去描述自己的情感,自我反省和剖析,讓自己對自己更加的瞭解。當然,最後不忘給自己打打雞血。給自己說一聲,Yes, You can!

情感日誌主要可以思考和記錄的內容:

· 當天的主要事情

· 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夠

· 自己情況變動情況,開心不開心

· 積極展望,如何提升改進

通過以上的一些方法,慢慢的,內心變得越來越開闊,臉皮也越來越厚。熟了的朋友也曾笑稱:剛開始認識你的時候,以為你很正經;後來發現,你不正經;在再後來,發現你是假正經。玩笑話,卻見證了我的一個變化的過程。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被自己圍起來。其實外面沒什麼,打開來,讓自己走出來。

Just Try!


職場大叔Allen


這世界上有很多內向的人,做著貌似需要外向性格的事業,而且很成功

  比如美國總統林肯,就是一個疑似憂鬱症患者,性格超級內向,但他的職業,卻是必須跟人打交道的律師,和必須跟無數人打交道的總統。然而,他的葛底斯堡演說,現在還是全世界英語學習者的必修課。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性格害羞、內向、自卑,每次跟重要人物會面,或者需要他演講的場合,他都能把一切搞砸。但現在,你已經見不到這樣的扎克伯格了。

  還有周星馳,每次看他的訪談,都讓人擔心,他會害羞到要找個地縫鑽進去,但星爺卻是百年一遇的喜劇天才,在戲裡,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口吐蓮花,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如果僅僅知道這些例子,當然是不夠的。

  人常說人醜就該多讀書。

  我覺得可以改成:人有苦惱就該多讀書。

  先給你推薦兩本書:

  1,蘇珊·凱恩在2013年推出的暢銷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這本書像是救世主一般,為全世界的內向性格者,帶來了安慰和肯定,而且其影響力至今仍未衰退。

  2,瑪蒂·萊利《內向者優勢》,2008年引進了中國。

  這位姐姐身為心理學博士、教育學家、作家和演講家,簡直是全世界所有內向者的知心姐姐,看看她的書的書名就知道了——《內向者求生術》、《發掘內向孩子的天賦》、《當內向的人愛上外向的人》。

  悠著點看,別看著看著每天半夜就笑醒了,畢竟上班也要體力

  內向的人也有很多稟賦,比如:

  1、願意傾聽,不急於表現自己;

  2、行事準備充分,謹慎認真;

  3、善於觀察,發現各種有價值的細微信息;

  4、表達時習慣字斟句,不會亂說話,言多必失這種事,肯定與你無緣;

  5、敏感而獨立,能夠體會別人感受,也能夠自己獨當一面。

  這些品質對工作而言有沒有幫助?

  有時候苦惱自己的性格太內向,實際上

  是不喜歡你自己,以及很可能,你不喜歡自己目前的狀態。

  我們要命的教育,從小就忽悠我們向別人學習,

每個家庭的空氣裡,都遊蕩著一個幽靈——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活潑又聰明、調皮又機靈,德智體美樣樣過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我們從小就被馴養成,一有不順,就條件反射地哀嘆:我要是能像誰誰誰一樣就好了。

  不把這種惡習從骨頭裡剔出去,再多雞血也枉然。

  你要不斷地去了解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

  相信我,這是一門快樂的功課。

  另外,我們要命的社會,還有一種特別流行的風氣——找工作要找自己喜歡的事情。

  道理本來沒錯。

  可是,很少被自由放養的我們,有幾個人,能有自己真正的興趣?

  對於被圈養的人,什麼叫做興趣?

  自己不費多少努力,就能做得還不錯,還能聽到鮮花和掌聲的事,就叫興趣。

  那些一開始做不好的事情,就變成了沒興趣。

  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直接就蛻化成逃避困難,躲懶偷閒的藉口。

  所以,你不但要問自己:

我喜不喜歡?

  而且要問自己:我是不是因為現在幹得不太好,才不喜歡?

  還要問自己:要是能像我佩服的同行那樣,做得左右逢源風生水起,我會不會喜歡做?

  這個問題確定以後,你肯定還要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在我看來,這種問題是錯誤的。

  心中主意已定,就只剩下一個字:辦。

  只有去辦,才會有怎麼辦的問題。

  確定自己就是不喜歡,哪怕能做到銷售之王,也會不快樂。

  那就準備好毅力、辛苦和錢,去換你喜歡的行當;

  相信我,雖然側重點可能不同。

  但任何一個行當,要做得長久,做得卓越,都會需要內向的、外向的各種綜合品質。

  如果你今天,僅僅因為內向,就不做,那麼將來,你還是會遇到麻煩。

  確定自己還想挑戰一下,那就花大力氣鑽研業務,鍛鍊膽量,勇敢開口,不怕別人笑話。

  一次不行,兩次;

  兩次不行,三次……

  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

  大家都很忙,沒空銘記你的窘態;

  大家也都很勢利,只要你做好了,失敗也能成為別人勵志的素材。

  林肯是這麼幹的;

  跟人相處時窘迫不安的扎克伯格,也是這麼幹的;

  沉默內向不善言辭的星爺,同樣是這麼幹的。

  最後潑一瓢冷水——你這麼幹了,也未必會成功。

  但是,你只有用像老鼠打洞一樣,一頭扎到其中去幹,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出路。

  如果不去做,只是站在你幻想出的的性格之牆前,猶疑膽怯地咬手指,是想不出任何辦法的。

  總之,就算終將被社會操翻,我們也不能軟蛋,先用力幹它幾個回合再說。


冠蓋京華


你現在已經27歲了,雖然說年紀不算大,但是也已經走入了工作崗位,而且還是從事教育行業,你的思維認知就應該比那些還在學校的大學生更加成熟和獨立。

首先我想說的是,幾乎每個人都存在過自卑,內向和社交恐懼,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你說列舉的這些在你看來不完美的地方,在別人身上也同樣存在。只不過他們善於隱藏,沒讓你發現罷了。

我今年快到30歲,在這個年紀我能感悟的人生道理有很多,其中一條我認為很適合現在的年輕人,那就是:砍掉多餘的慾望。

我們有時候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搞的自己很不像自己,別人的評價彷彿都能影響我們一天的心情,別人誇獎我們,我們覺得很開心,好像天空從未如此湛藍;當別人無意中說了自己一句不好的話,我們的心情就down到谷底,彷彿人生布滿陰霾。

其實想一想我們這樣做有意義嗎?我們有真正的去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嗎?你有為自己活過嗎?每天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像不像一隻被囚禁在籠子裡的鳥啊?

所以我現在就放開自己的內心,只關注自己的事情,不管別人如何說我,我只做好我自己。畢竟人活一世,只有這一次。

所以我給你的建議就是:如果你覺得你人際交往很差,你就不要刻意去彌補這方面缺陷,你應該把所有精力都專注在你的教學上,發揮你獨特的教學風格。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人際交往更重要,那就是實力。你有實力的時候,人際交往自然沒有問題,所有的困惑都會迎刃而解。當你自身實力不足的時候,強行加入別人的圈子,只能做一個跳樑小醜,不僅別人諷刺挖苦你,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最後,祝你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