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下的狂歡?經濟越不景氣,購物頻率可能越高

“雙十一成交量一小時超15年全天總和",“多地快遞網點爆倉等待派送”,“雙十一成交量又刷新去年的記錄”...這樣的數據看上去認為是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事實是,很多人在這天買的東西並不是必需品,很需要的東西也不在乎雙十一這天賣家丁點的優惠,那麼大家在乎打折的這點錢嗎?回答是肯定的,而雙十一過後,即是大批的退貨潮。

倒閉潮下的狂歡?經濟越不景氣,購物頻率可能越高

為什麼大家都集中在這天來買東西?我認為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手段,大家都喜歡未知的新東西,對未知有一種期待:瀏覽,和賣家聊天,下單,發現不行半夜起來退款,或者滿心期待等著快遞的到來,天天刷著物流這樣,就可以轉移現實焦慮和不滿,有對新希望的期待。

今年的經濟明顯沒有去年這麼順了,高居廟堂的人可能沒有什麼感覺,普通百姓反應很強烈,尤其是在外打工的人,身邊的很多打工的人都回來了:在外不好混,工廠開一天停兩天,生活費都不夠。

倒閉潮下的狂歡?經濟越不景氣,購物頻率可能越高

倒閉潮下的狂歡?經濟越不景氣,購物頻率可能越高

說製造業所謂寒冬這有點誇張,但生意不好做是真的,商家接不到單開不出工資,眼巴巴等著訂單,有時訂單太少導致開工也挺難,打工者閒工資太低沒法做。

據說東莞很多企業沒有挺下來,在這股潮水中倒閉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沒有實地考察過,不敢亂下評論。

倒閉潮下的狂歡?經濟越不景氣,購物頻率可能越高

很多企業尤其是製造和餐飲也感覺到這股潮流的厲害,紛紛做起了轉型,傳統制造業+互聯網,有的都不知到是咋回事就盲目轉型,但車要趕,趕不上下班也許就沒有了。

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位修路的老闆,工程進行到一般時資金跟不上了,原因是他投資的許多項目都虧損,資金都收不上來,導致資金鍊斷了,水泥和砂石都買不起,只能一車一車拉,而項目一個月後就要驗收,每天苦的買辦法,最後沒辦法把自己車也抵押了。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恐怕還有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