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非要占领克里米亚,如果普京卸任,他的继任者会不会归还克里米亚给乌克兰?

韩在俊


克里米亚半岛在独立公投之前我想很少人会知道这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世界眼球是因为它在俄罗斯的默许下通过全民公投脱离了乌克兰,这对于乌克兰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耻大辱,西方世界也认为这是对乌克兰这个国家主权的粗暴践踏,所以西方国家集体对俄罗斯发动了经济制裁,目的就是向俄罗斯政府施压,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想要让俄罗斯把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基本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顶着如此大的压力也要得到克里米亚呢,下面咱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咱们先来说说俄罗斯为什么非要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中部,紧邻亚速海和黑海是亚欧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克里米亚半岛港口众多,其中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深水不冻港,在这里驻扎着俄罗斯强大的黑海舰队,可以说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依附着克里米亚半岛优越的战略位置一直将黑海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要不计代价也要夺得克里米亚半岛的一个很重大的原因。

其次克里米亚拥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因为克里米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本身拥有天然的深水港,如果克里米亚半岛的深水港得到重用将会大大缩短亚欧大陆之间的贸易距离,还有其近海的油气储备也会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总体来说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利大于弊。

咱们再来说说如果普京卸任俄罗斯会不会把克里米亚归还给俄罗斯,了解克里米亚半岛历的读友都知道,俄罗斯为了得到克里米亚的控制权曾经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1853年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的控制权俄罗斯在克里米亚被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群殴最终俄罗斯战败,这场战争给各个参战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俄军伤亡52.2万余人,土军伤亡近40万人,法军伤亡9.5万人、英军伤亡2.2万人,俄罗斯为了保住克里米亚签署了一系列条件苛刻的不平等条约,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并且把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等等。可以说俄罗斯历史上为了保住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也就自然不会将克里米亚送还给乌克兰。

当初把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是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并且他们是一个国家这种左手交右手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互信的体现,而且当时的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也不会想到苏联有一天会解体,毕竟当时两国已经合并了300年,只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居然会解体,并且在乌克兰倒向西方之后克里米亚问题也随之变得严重起来。


世界浅谈


普京宁愿得罪一堆国家都要把克里米亚收归囊肿由此可见这块地方的重要性,别说是继任者不还,如果有机会他的继任者也会占领的。克里米亚问题涉及俄罗斯的地缘战略,说白点俄罗斯早就垂涎许久。



看看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我们就能知道它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一方面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海军非常重要,在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之前,俄罗斯早就向乌克兰签署了99年租赁合同,允许俄罗斯海军在此建造基地。此外,掌握克里米亚就能掌握整个黑海,而黑海又是俄罗斯进去印度洋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克里米亚拥有很好的缓冲功能。近些年来北约一直在加大对俄罗斯的周边部署,克里米亚和如果被北约控制,俄罗斯的整个经济核心带都要暴露在敌方的反导范围。另外在加上克里米亚拥有者大量的俄罗斯族人,当他们脱离乌克兰政府后,很容易收服,不存在后顾之忧。


时局洞察者


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俄罗斯为什么非要占领克里米亚?二是普京的继任者是否将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

首先,国内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是战术上的胜利,但却是战略上的败笔,主要理由就是俄罗斯因为占领了克里米亚而永久地失去了乌克兰。然而,事实上,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开始,伴随着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乌克兰。在此背景下,普京决定拿下克里米亚,就不是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之间作出选择,而是一种止损措施,即俄罗斯面临的问题是失去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乌克兰,还是失去一个不包括克里米亚的乌克兰。两者相较,显然拿回克里米亚是一个相对损失较小的选择。同时,拿下克里米亚,不仅对俄罗斯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和军事意义,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等于握着一张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王牌。鉴于北约的规定,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就要放弃克里米亚,想拿回克里米亚,就无法加入北约。至于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可以想象,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加剧,即便俄罗斯不占领克里米亚,美西方也会以别的借口来制裁和围堵俄罗斯。下图为克里米亚半岛



其次,第二个问题。在当今俄罗斯,普京因占领克里米亚而威望极具提升,成为俄罗斯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可以说,在俄罗斯精英和民众心中,克里米亚已经成为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普京以后的俄罗斯领导人,如果要放弃克里米亚,无异于等于触犯众怒、与整个俄罗斯民众为敌,等于政治自杀。此外,从美西方的表现,特别是近期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看,美西方虽然不承认,但事实上已经默认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占领,只是不能公开承认而已。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领导人就更不会主动放弃克里米亚。下图为黑海周边形势图



西域都护


与其说是俄占领乌克里米亚,不如说是普鲸要占领克里米亚。因为黑海并不是个出海口,出海口还在遥远的土耳其,沿岸都是俄死敌,一旦发生世界大战,俄一艘小舰都不可能从黑海发出,但普鲸为什么要占据克里米亚呢?首先,俄一直是从乌手里租借的黑海基地,每年都要向乌给付高昂的租金,占过来,就不用交租金了。但这个便宜基本没占到,供养克里米亚居民需要更大费用,这是个吃亏卖买。那普鲸为什么还要占领克呢,主要是他执政能力有限,实在搞不好经济,为了提高民众支持率,对外战争是最好手段,何况俄有这个侵略他国的优良传统,普京随势就把租借的黑海基地,包括克里米亚占为己有了。至于俄会不会还,目前在普金手里,肯定是不会还,还了,他就得下台,普一直把位子看得比命重,你说呢。如果俄能侥幸不解体,他的继任一定会把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的。毕竟现在,不是二战以前,靠掠夺土地来发展壮大自己。现在是靠科技,人文,经济来获得世界认同,老观念早过时了。


秦皇与汉武


一、俄罗斯是收复克里米亚,而非占领克里米亚

1.克里米亚曾经是俄罗斯领土。1783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从此,克里米亚就归属了俄罗斯。1853年-1864年,沙皇俄国与英国、法国、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今天,法国首都巴黎还有很多街道以克里米亚命名。1954年,为了纪念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既然是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而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划给乌克兰,两国分开了,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自然有理由将克里米亚收回来。

2.克里米亚地理位置重要,俄罗斯人占主流。克里米亚约有250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占62.6%,乌克兰人只占15.2%。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时期,黑海舰队一直驻扎在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还是疗养圣地以及拥有大量的优良海港,卡尔基尼海湾、塞瓦斯托波尔、贝拉克拉瓦等良港、费奥多西亚海湾港。

3.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恶化,是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于2014年,当时,亲俄派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亲美派尤先科上台,俄乌关系极具恶化。也正是在两国关系破裂的情况下,普京果断的收复了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俄罗斯族美女检察官

二、普京卸任,也没有任何一位总统会将克里米亚再次送给乌克兰

首先,俄罗斯民族对土地的重视。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在短短300多年发展成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帝国,俄罗斯民族对土地的占有欲极强。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说过,俄罗斯的领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这充分体现了整个俄罗斯民族对土地的态度!俄罗斯一直都没有将北方四岛还给日本,怎么可能会将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

其次,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主体已经写入了《俄罗斯宪法》。2014年4月11日,俄罗斯修订了宪法,将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的身份写入了《俄罗斯宪法》。也就是说,哪怕是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想要将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也要修改宪法以后才能实现。请问,哪怕以普京的威望和权力,修改宪法是为了将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这有可能实现吗?

况且,克里米亚事关俄罗斯核心利益,即使是戈尔巴乔夫第二与叶利钦第二般的败家子,也不会将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


美国观察室


这个问题,小编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就当成是民间野史吧,看官们一笑了之):根据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包括部分在俄罗斯的圈内大佬们的说法),俄罗斯吃下克里米亚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民间力量自发的行为,俄国政府只是事后背书而已。

在克里米亚事件中,俄国政府尚处于举棋不定、瞻前顾后的状态下时,俄国民间的政治组织已经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民间武装力量进入克里米亚、策反“金雕”特种部队、接管克里米亚基层政权甚至组织(或者说包办)克里米亚公投,背后都有这批人的暗影。而迅速被推出成为公众人物的、你们的总检察长、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大人,其在俄国国内公开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沙皇圣血圣徒会”的狂信徒,彻头彻尾的皇俄罗斯分子。

当然,从俄国吃下克里米亚的得失来看,笔者认为是严重的失大于得——俄国只不过暂时坐稳了塞瓦斯托波尔这个黑海舰队的基地,但是却换来了西方的长期制裁与同乌克兰关系的长期僵化,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僵化的关系都绝无可能再度恢复。俄国看似吞并了一块土地,但是却导致在周边外交与地缘政治事务上的灵活性迅速下降,转圜余地变少,这对于俄国这样一个处于战略收缩态势下的陆权大国而言,未必是一个好消息。


军武次位面


克里米亚问题确实是近几年来的国际热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G7峰会上指出,克里米亚半岛居民都说俄语,所以应该属于俄罗斯。不过在7月16日的“特普会”上,他又不认可克里米亚半岛目前的归属问题。这也反映出克里米亚问题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焦点所在。

2014年,俄罗斯趁乌克兰国内乱局直接出兵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随后克里米亚居民进行全民公投,以“合法身份”正式并入俄罗斯联邦,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俄罗斯认为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准则的。而乌克兰政府坚持认为是俄罗斯军事侵占的,包括西方世界也都不承认俄罗斯的占领。也因此,导致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联合对俄制裁好几年。



从历史上来看,克里米亚半岛本就是前苏联在1954年从加盟国俄罗斯联邦划入另一个加盟国乌克兰,直至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各加盟国纷纷独立,而克里米亚也就顺势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了,而现在俄罗斯重新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不过是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这其实就是“自古以来的一说”,可仔细推敲还是有问题的。说到底,还是俄罗斯的“炮火”更猛!


其实,克里米亚半岛拥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是俄罗斯在黑海最好的军港,也是其黑海舰队进一步南下中东的关键。同时,俄罗斯可以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开放水域。可以说克里米亚半岛对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巨大。如果乌克兰的亲西方政府靠向西方和北约,会形成对俄罗斯南北交通的直接威胁。因此,普京总统果断下手。

至于,后普京时代的继任者,只能是继承普京总统的意志,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既得利益。谁也不敢送还乌克兰,也不可能那样做,不符合俄罗斯的民族性。


东震木


在俄罗斯看来,克里米亚“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领土。中间几十年给乌克兰只是不负责任的政治行为,所以2014年克里米亚“回归”乌克兰,被视为是一次统一进程。

既然俄罗斯是这样的态度,无论普京下台与否,克里米亚都不可能被俄罗斯还给乌克兰了。这是很确定的一件事。

木叔不想讨论太多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只是说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克里米亚是怎么“回归”俄罗斯的

乌克兰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战后的产物,而且历史上东部和西部一种有分歧,东部始终是俄罗斯势力范围甚至直接是领土,西部则波兰长期占据也一直亲欧。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东部区域。

2014年俄罗斯策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占人口90%左右)公投,当然结果是要回归俄罗斯。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法律程序,这样克里米亚才加入俄罗斯。

换句话说,是克里米亚人先“依法”公投获得了加入俄罗斯的支持。就有点类似英国公投脱欧的结果也要被尊重一样。所以俄罗斯利用这种所谓看上去的合法方式,想堵住外界的嘴。

第二,普京为什么对克里米亚这么重视

克里米亚有俄罗斯的军港萨瓦斯托波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租借这个港口,形成了对黑海的重要战略布局。一旦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恶化,这个港口肯定不能继续租用,俄罗斯的战略影响就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策动克里米亚公投脱离乌克兰。

未来,如果这个港口的战略地位不变,无论是谁当总统,都不可能把这块土地让给乌克兰。

可以想一想,这里如果寸草不生,俄罗斯有必要为了它得罪整个西方么?自然是利益重大。因此这不是俄罗斯哪一届总统的问题,是关系到该国整体国运的问题。

第三,俄罗斯对掠夺领土的态度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只有拿别人土地的份儿,几乎没有把到手的土地再还给别人的例子。比如对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北方四岛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有二战的因素,但岛屿的日本归属权在很多国家看来是没有疑问的。包括我们的地图很多都写的四岛是俄占。

俄罗斯呢,继承了苏联对这四个岛屿的控制,但就是不给日本,把这个作为一个要挟的手段。一会说可以给两个,一会说日本要先给俄罗斯多少经济援助等。

因此,俄罗斯通过公投的手段获得了克里米亚,更不可能轻易让出。除非克里米亚再次公投“脱俄”。但在90%是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你怎么看待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关系?


木春山谈天下


这是一个五千多字的长回答,我们将会回顾俄国历史上两次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并以此来说明,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民族的重要性,对克里米亚战争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所有认为俄国会放弃克里米亚的人,大概都不知道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对俄国意味着什么,它是俄国的伤心地,也是英雄城,是强者才配拥有的土地,也是俄国能够保持强势与西方抗衡,甚至威胁欧洲的柱石。

今天借这个问题,我们来说说俄国历史上两次克里米亚战争,以及克里米亚的战略意义。

克里米亚半岛就像一只伸展开全部触角的巨型章鱼,长年不动地悬浮在黑海北部海面上。向北与欧洲大陆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峡相连,向东与大陆隔

刻赤海峡相望,围合起来的海域称为亚速海

克里米亚半岛的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数个天然港口,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塞瓦斯托波尔

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克里米亚成了连接欧洲和中近东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南部海岸与土耳其遥遥相对,西部面对的则是东欧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1853年,从表面上看战争的引爆点是宗教问题。

但说句难听点的话,宗教问题永远都是盖在利益纠葛上的一块破布,需要时就盖一下,不需要时就赤裸相见。

1853年7月初,俄国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出兵8万人占领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两个属国。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国宣战。至此,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也称“第九次俄土战争”)在遥远的多瑙河岸边爆发。

公允的说,以当时沙俄的势力,吊锤老迈的奥斯曼还是有点胜算的,但问题是不愿意沙俄势力扩张的英、法都在站在了奥斯曼背后。

11月30日,俄国黑海舰队从塞瓦斯托波尔赶来,与土耳其舰队爆发锡诺普海战。俄舰队大获全胜,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锡诺普海战作为木制风帆战舰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而载入史册,但这也是俄罗斯黑海舰队最后的辉煌。

英法两国发现土耳其人实在难堪大任,马上撕下遮羞布赤膊上阵。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队护航。

这只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的英法联合舰队,拥有25艘主力战舰,其中超过100门舷炮的军舰便有8艘(法国5艘,英国3艘)。更为重要的是英法两国的军舰已经普遍采用了风帆和蒸汽混合驱动,拥有非常明显机动性优势。

反观黑海舰队依旧采用原始的风帆动力,战前向英法订购的蒸汽动力战舰也被英法扣留,军事技术上的代差,让曾经拥有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战列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的俄国黑海舰队不久就消失了。

获得后勤补给的土军士气大振,迅速在西塔特击败俄军的进攻。1854年3月英法两国的陆军也赶赴土耳其前线。

随即,英法对俄罗斯宣战,三大列强悉数登场一齐登场。战争不仅在黑海、巴尔干和高加索进行,而且扩大到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地区。

本来,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寄希望于普鲁士、奥地利两国的帮助,他对英国特使讲:

“你们不要以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维也纳。”

但不成想,普、奥两国自己也有小算盘。奥地利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赶走俄国后,由奥地利接管俄国占领的两个公国。

为此,奥地利在边境陈兵8万,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立即从两公国撤军。

朋友加兄弟的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背叛,沙皇感觉到非常愤慨,他感觉自己掉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而这时候,奥地利皇帝却春风得意,忙着大操大办迎娶来自巴伐利亚的茜茜公主。被奥地利刷了一把的俄奥关系,从此后就再也没有好过。

严重孤立之中的俄国,不得不迫以70万兵力同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面临优势敌人从各个方面发动进攻的窘境。

1854年,取得了黑海制海权的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强攻登陆,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天然深水亮港,可以驻泊大量海军舰只,俄军黑海舰队就以这里为母港。城外是连绵的高地,要塞临海一面有海岸炮台13座,火炮611门,易守难攻。

1854年的塞瓦斯托波尔城还没有完全要塞化,因为之前俄军并没有预料过,要在此地打一场防御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联军舰队,黑海舰队被迫将5艘战列舰和2艘巡航舰自沉于港口入海处,其余的帆力船和所有汽船及蒸汽巡航舰参加要塞保卫战,大约有1000门舰炮先后被搬至陆地,海军官兵也上岸充实守城部队。

为了抵御联军的进攻,塞守备部队在居民的参与下,构筑了一道长7公里长,由8座棱堡和大量中间工事组成的防线。

1854年9月,联军从三面包围了塞瓦斯波托尔,法军在西南方,英军在东南方和东方,联军舰队在海上游弋,血腥的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就此展开。

为了保证进攻火力的密度,联军陆军要求战舰上的舰炮也参与对要塞的轰击。1854年10月17日,联军海军列队与塞瓦斯托波尔的要塞炮展开炮战,但结果是英法海军受损严重,但收效甚微。

这成了此后海军操典上的一条铁律,“永远不要和要塞炮对轰”。

随后,战役演变成了比拼炮火的大赛,但相比于联军能够源源不断获得补充,俄军的火力越来越弱。尤其是俄军解围计划失败,白白伤亡了一万有生力量。到这时,瞎子都能看出,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穷途末路中,绝望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选择了服毒自杀,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老沙皇时候,塞瓦斯托波尔的攻防战并没有平息,1855年9月,联军在围攻了11个月后,已成为废墟的塞瓦斯托波尔终于陷落。

1856年3月,沙俄被迫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战争期间,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

战场上的失利,让俄罗斯被迫在谈判桌上接受苛刻的条件。《巴黎和约》规定,俄罗斯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得在波罗的海阿兰群岛上设防、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土耳其,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三公国由列强集体保护。

作为联军的主力,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俨然获得了欧洲盟主的地位,他为了纪念这场战功,将巴黎一条街道命名为塞瓦斯托波尔大街。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对世界产生诸多意义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大战中,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有线电报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南丁格尔的战地救护医院,也第一次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中。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俄国充分认识到了农奴制腐败和无能。由农奴组成的俄军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在战斗意志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将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还因为这场战争,俄罗斯担心自己在北美的属地阿拉斯加,可能会遭到英国的报复而被抢走,因此迫不及待的贱卖给了美国。美国最终以720万美元的微薄代价,买到了阿拉斯加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折合1美元两百多亩。

另外,被堵住西进欧洲之路的沙俄,将目光转向了东方的老大帝国。1858至1864年之间,沙俄与清朝签订《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使中国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亚历山大二世还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立了远东总督府,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时光匆匆流逝,87年后,克里米亚重燃战火。这次对决的双方变成了,希特勒驾驭的第三帝国钢铁马车和斯大林统治的苏俄。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这场代号“巴巴罗萨”进攻计划的实施,标志着苏德战争的全面爆发。

在希特勒:“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的命令指导下,德军大范围穿插钢铁洪流狂飙突进,仅半个月时间里,苏军就有89个步兵师、20个坦克师被歼。至11月,德军已经深入苏联腹地850~1200公里,使苏军损失了约700万人,其中被俘者高达300余万人。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希特勒便指示南方集团军群尽快攻占克里米亚,并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

这一行动,既可以解除以克里米亚为基地的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普罗耶什蒂油田(德军重要燃料来源)构成威胁,又能够促使土耳其在政治上靠近德国。

德国第11集团军的曼施坦因上将(当时还不是元帅),在克里米亚的运动战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德军在没有坦克、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迅速击溃了苏军的抵抗,缴获816门火炮和221辆坦克,俘虏苏军达10万之众。

到1941年11月16日,除了半岛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都落入了德军之手。但在塞瓦斯托波尔面前,曼施坦因将面临一场惨烈的攻坚战。

塞瓦斯托波尔经过第一次克里米亚战役后,整个城市都堡垒化了。在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中,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混凝土装甲板覆盖,并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设置大量暗堡和火力点,所有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优良射界,要塞的弹药大多存放在深入地下30米的

“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易守难攻。

1942年6月6日,203个德军炮兵连云集要塞北部,发起二战中德军最疯狂的一次炮击作战。为了击破要塞壁垒,德军动用包括3门超级巨炮(420毫米口径的固定式臼炮“刚玛”、610毫米口径的自行臼炮“卡尔”、800毫米口径的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在内的1275门火炮和300余架飞机。

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连续发射重达7.1吨的穿甲弹,击穿8米厚的防护层,引起震撼全岛的地下弹药库大爆炸,断绝了苏军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 

随后,有“雷神之锤”之称的“卡尔”登场了。“卡尔”的射速较快,重达2.2吨的610毫米口径高爆弹被倾泻在要塞周围,4米厚的水泥装甲板被打成碎片,要塞内部逐渐暴露。

紧接着,德军第8航空军倾巢出动,展开每天1000架次的波状俯冲轰炸,迫使苏军向要塞内部退却。

不仅如此,为断绝苏军的突围和增援,420毫米口径的“刚玛”对要塞周边进行了地毯式轰击,1吨重的炮弹将要塞周围的所有道路和铁路全部化为粉末。

随着超级巨炮的不断轰鸣,一天之内,就向塞瓦斯托波尔市区倾泻了6.4万吨炮弹,整个城市在浓烟和烈火中崩塌。

7月4日,被压缩到要塞边缘的9万多苏军残部已难以为继,不得不放弃抵抗,苦苦支撑了250天塞瓦斯托波尔陷落。

此战,德军死亡约2.4万人,罗马尼亚军队损失1800余人,俘虏苏军9万余人,缴获火炮460门。曼施泰因凭借战功,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后,苏军一直想要将其收复。

1944年4月8日,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47万人,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实施了登陆作战,拉开了收复克里米亚的战役。

1944年的德军已是强弩之末,但为了掩护德军的巴尔干战略翼侧和海上交通线,依旧驻扎着19.5万人。

虽然,德军为了固守克里米亚构筑了多条防线,但苏军的战争投入已呈现压倒性优势。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4倍,火炮和迫击炮多7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6倍,飞机多7倍以上。

在苏军强大火力倾泻下,德国第17集团军迅速崩溃,退入塞瓦斯托波尔市内死守。5月5日,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突入市内与德军展开巷战,并于5月9日解放全市。

至此,这座浸透着无数英雄鲜血的城市再次回到了俄国手中。

从两次克里米亚战争的案例足以看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必须要掌控这个地区。

有了克里米亚至少能够凭借塞瓦斯托波尔和黑海舰队威慑欧洲和土耳其,1856年,沙俄战败,在签署《巴黎和约》时,拼着放弃欧洲领土,也要咬着牙把克里米亚要回来。更不用说,苏联时期对克里米亚的反攻了。

现在北约东扩已经堵在俄国大门口了,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自己的空军不能满足空中巡视,北约的战机进驻负责战斗巡航。

这种态势下,如果再失去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整个黑海的战略纵深都将不复存在,这是俄国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

另外,塞瓦斯托波尔惨烈的攻防战,已经深深刻入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成了他们强悍作风的象征。因此,别说本就强硬的普京,就是换任何一个领导人上台,也不可能将克里米亚拱手相让,这会导致他顿时沦为千夫所指。

正因为此,即便顶着西方的制裁,普京也要收回克里米亚。甚至,为了固守这片领土,俄国还斥重金修建了跨越刻赤海峡的跨海大桥。大桥建成后,普京亲自驾驶着一辆卡车从桥上通过。

这足以说明,俄罗斯已经为长期控制克里米亚做好了准备。


写得好累呀!感觉还能凑合看,您赏个关注吧!


藏地读行0白发布衣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公民公开投票,绝大多数人支持克里米亚并入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联邦。在投票之后,乌克兰和国际其他国家并未承认此次投票有效,俄罗斯就已经控制这片地区。

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来说,极为重要。俄罗斯北部是北冰洋,长年覆盖海冰,只有少数几个不冻港,在太平洋方向只有唯一一个港口——海参崴。俄罗斯的海军大多停留在这些港口内。俄罗斯还有一只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收回之前,这支舰队时刻受到乌克兰的威胁。克里米亚在黑海的北面中央,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就能够接触乌克兰对这支舰队的威胁,而且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黑海的控制权。

黑海是俄罗斯通向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一条捷径,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加索产的石油在运往俄罗斯的时候就需要经过黑海,克里米亚,然后到达俄罗斯,成为俄罗斯重要的一条经济支柱。

近几年,俄罗斯的经济低靡,这个支柱对于俄罗斯来说,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克里米亚,俄罗斯的这条经济之路很容易就被掐断,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就会变得特别容易崩溃。(俄军在克里米亚半岛受到当地民众夹道欢迎)

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来说,战略地位极高。所以普京卸任之后,他的继承者也是一定不会将克里米亚归还给乌克兰。

而且在历史上,只要是俄罗斯拿到的土地,就再也没有主动归还过。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下一任总统肯定不会将克里米亚归还在乌克兰了。更何况,,克里米亚本来就是俄罗斯的领土,只是在后来主动将之划给了乌克兰。所以俄罗斯并不算是占领克里米亚,最多算是收复了克里米亚,因此,俄罗斯更不可能把克里米亚归还给乌克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