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的人群后来都生活得怎么样了?

LLL139961286


高学历人群,先被肯定的那就是,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工作方面,文凭学历越高,自然是越有益处的。



高学历人群相比优势的较多

高等教育对人的精神思想方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会使人在知识上或者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学历高的人在就业方面,相比机会更多些,减少走弯路次数。学历毕竟是企业的敲门砖,所以相对会比学历低的那些人有更多的机会。高教育还能有助于人们缩短实现目标时间,多数公司特别是机关等单位,在人员晋升上,对学历有所规定,像提拔干部,最底也需达到本科学历才可以。所以这点上对于学历高的人来说,升职的机会更多。自然职位级别也影响到薪资的高低。高学历的人,一般在工作上会比学历较低的人发展得比较顺利,薪酬高。

高学历人群易出现的现象

高学历的人,在读书的时间上花的时间较长,导致单身或大龄未婚的现象比较多。由于接受高教育,在思想上相对独立,工作上也相对成功,所以对自己另一半要求也比较高,导致单身的现象比较多。

文凭高的人群,相比压力也比较大些,由于有一定学历,身边的人对其期望也相对要大,要是没有达到身边人期望的样子,辜负很多人的期望,所以承受压力也大。

高学历人群在毕业之后发展的好坏,还是因人而异的

不是所有高学历的人在后来就一定发展得好,肯定也有工作平常,薪资不如其他人的例子。所以毕业后发展如何还是与个人的能力、性格、机遇等相关。


决胜网


我来说说我身边的那些上了研究生的人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 村里有个女生她家里面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并且其中的三个人都考上了大学,本来他家里边儿过去就不是很宽裕,这也使得他们三个孩子在上大学期间家庭情况是相当紧迫的。这个女生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也是比较努力的,而且学习成绩也挺不错,高考的时候他是考上了四川那边一所一本医学院的本硕连读专业。考上大学以后,她家里是既欣喜又忧愁。欣喜的是他的女儿考上了一本医学院医学生,将来就业情况还是挺乐观的,忧愁的是七年的本硕连读读下来据说要花十来万,对于这样一个贫穷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好在他们家的大姐在外面做生意,能够支持一下家里面这三个弟妹的学习花销。这个女孩子在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四川那边找一家医院上班,据说工资水平还是挺可以的,不过他没有回到陕西这边的医院上班,就说是因为陕西这边给开的工资比较低的缘故。


  • 高二女同学。上高二时的一个女同学,那时候学习成绩是偏中等上游,这个女同学的身高比较矮一些,相貌是很一般的那种,这个女同学和我是来自同一所初中的。后来就听班上一个同学说,这个女孩子的姐姐当初是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并且被保送新加坡的一所高校,在镇上都是远近有名的;并且有听说这个女孩子家里面有五个姐姐、一个弟弟,也就是说她爹妈为了要这个弟弟,前面生了这么多女儿,真是一种悲剧的存在啊。这个女生后来是考了湖北的一所医科大学,并且是在那所大学里面上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这个同学回到县里面的中医院当医生,混的还是挺不错的。

  • 高一女学霸。当初上高一的时候,班上经常考第一名的那个女生,不知道后来为什么他在上高三的时候学习成绩退步得相当的指导高考的时候是考入了省城一所一本院校,后来也是在那所学校里面上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他就在省城上班了,现在已经是在那边定居了。
  • 高三女同学。高三的时候班上一个学习成绩挺不错的女生,这个女生长得有点微胖,而且性格也是比较开朗的。这个女生后来考上的是西北大学,并且是在西北大学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她跟一个学长结婚,并且就留在西安定居了。
  • 高三学霸舍友。高三的一个室友,她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那时候他挺爱玩的经常一有时间就去学校篮球场上去打篮球,虽然他比较喜欢玩,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经常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考将近600分的成绩。结果他在高考的时候,就以630分的成绩考入了长安大学,baby以后他工作两年,然后又考入了上海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他现在是在西安一家建筑公司里面上班。

  • 大学保研生。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那个专业当时是有两个保送本学院的研究生,那个来自于广西桂林的女生,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是去广西的一所二本院校当讲师。那个来自于云南的女生,在男生毕业以后是回到云南去了一家国企上班。
  • 大学留学生。当时宿舍有一个舍友在大学毕业以后申请香港第一所大学上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他是去了某省省城的一家银行上班。
  • 高三女同学。上高三的时候,另外一个平常挺文静的女生,她当时考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后来是回到陕西,在一所一本大学里面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她应聘到市里面的一所职业院校当老师,还是挺不错的。

饕餮视听


说一下邻家小妹吧,我们父母同在一单位,是从小玩大的发小。

她高考入读家乡某211英语专业,大四时有机会保研人大,最后放弃了,理由是离家太远不想去!

本校硕、博毕业后,任职家乡一所双非大学英语老师。在单位,她的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深得院校领导欣赏、同学喜爱。历年在同事及学生打分的考评中均是名次在前。

相对于业务能力,她的处事方式更显特点,和同事不争不抢、真心和气始终,曾有唾手可得晋级正高机会却转手让了别人。对学生从来关爱有加,就像一个大孩子头,曾在学生买电脑被套路时杀进商家硬是讨回了购物款。

每年生日时候,总会收到同事、学生送的鲜花和小礼物,每当此刻,她的喜悦都是溢于言表,能够真切感受到,她和同事、学生间没有区隔就是一个融洽的团伙。

胜任、热爱自己职业和学生,被职场温暖的氛围始终笼罩,这是我在她的言语中深切体会到的美好。

小妹丈夫是大她两届学长,硕士毕业后入职国有银行,现在市分行任职技术官僚。

如今,小妹已是两个胖小子妈妈,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或许是心境平和原因,与同龄人比较她更显年轻,每次见她,都会被笑容所感染,和她相处欢乐总是洋溢周边。

夫妻二人均是高学历,薪酬相对在外企的同学们却逊色太多,丈夫曾有拿年薪跳槽华为的邀约,妻子也有担当学校行政大任的机会,结果却被二者华丽丽的放弃了。

面对如今山大生活成本,每人所求仍有不同,小妹只要彼此相守外加孩子热炕头的温暖,在她两夫妻看来,驾乘老旧别克商务阖家来一场春日郊游远比繁忙公务应酬更舒心,积极参与儿子绘画过程更比频繁加班来的舒坦,一家人真是做到了不以物喜,或许这就是所谓安贫乐道的其中方式?

回看我的生活轨迹,工作区域如影随形,家却好似路过的场所,非我喜爱职场,只是为了追寻中的明天不敢懈怠。彻夜加班疲惫不堪时,不止一次在自问:透支的所获是否值得?

小妹和我的人生方式截然不同,坦率讲我羡慕她的恬静豁达却又做而不来。鱼和熊掌总要舍弃其一,我和她间的求此失彼是否也算各自的圆满?


行走麦田间


高学历的人群相对发展机会多,收入高。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差别大。我现在列举几个我身边熟悉的高学历人的生活状况:

1.W同学家在农村,本科二本,专业计算机,大学毕业后考研未考取,在三线城市工作了近一年,月薪3000多,周六周日还要加班。一年后终于如愿考入国内名校,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在深圳互联网大公司就职,第一年月薪1.5万元,三年后年薪已达70万元,现已结婚生子,在二线城市购了房,因为老婆在那儿工作。



2.C同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外经贸金融专业,研究生考入北大同专业,个人就业目标大型投行,硕士毕业考入某国有大型投行实习生,因竞争太激烈,80名实习生只录3名,加上父母是普通工人,没有人脉,在最后一轮陶汰,最后被另一家知名投行录用,月薪是1.7万,他们的收入主要靠项目提成和个人业绩,第一年不会少于50万元。



3.T同学家境好,父亲开公司,本科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专业,硕士考入芝加哥大学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在美国与男朋友投资开了一个公司,现在正在创业中……


漫镜头


高学历,指的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吧?这样的人,我认识的还真不少。

总体而言,学历给这些人带来一些光环和机会,他们更容易脱颖而出。具体到个人,就看自己的能力和运气了。

我所熟知的高学历的朋友,多半是国内文科出身,因为多数才工作几年,还处在起步阶段,除了少数几位,大部分跟其他人类似,只是可能平台高些,工作轻松一点,待遇好一些。先举几个男生的例子:

0.A学的是财会,硕士毕业后,考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总部。工作稍早,早已在北京买房买车,可算是人生赢家吧。

0. B学的新闻传播类的专业,毕业后,进入某大型国企,已在广州买房。爱人是单位的同事,虽然他工作不过六七年,房贷早已还清,生活非常滋润。之前不甚留意文墨的他,还曾请我推荐作诗填词的书籍,非常有情调和追求,现在估计已经比较精通了吧。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0. C学的是文史类专业,硕士毕业,稍晚,进的也是大型国企,地点也在一线城市。每年的收入还不错,然而,房价太高,就不像A B那样,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房子的问题了。房子没解决,妹子也没着落。外面看起来光鲜,日子其实也挺苦逼。

0. D经管专业,硕士学历,毕业稍晚,进了大型商业银行,坐标北京。年收入不错,但短期内,还是难以在京城解决车房问题。更为麻烦的是,现在还没解决北京户口问题。只是工作的前景不错,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可能都可解决,因此,虽然辛苦,他依然坚守北京。现在的谈吐和气质,越发像成功人士了。

0.文科类博士毕业生,多数进入了高校个科研院所。工作稳定,留在好学校、大城市的,科研和职称压力大,房子也是问题。小城市和不发达地区,上述的压力较小,只是前景有限了。

0.另外一大批硕士朋友,留在二线及其以下城市。基本上都安定下来,相当一部分已经车房无忧,另外一部分虽然还有房贷,不过压力较小,日子也很滋润。只有少数,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安定下来。


再说下女生的一些情况:

0.文科类的女生,硕士毕业者,多数进了一、二线城市较好的高中,日子都还好。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工作轻松,生活没太大压力。

0.另位一部分硕士朋友,进了国企事业单位,待遇更好,有些单位还比较有活力,她们工作和生活过得都很不多。

只是大部分单位比较像公务员系统,对于渴望上进的同学来说,是有点沉闷了。可惜,她们舍不得现工作相对优厚的待遇,还在慢慢磨合。

0.少数硕士友人进入了大型私企,互联网公司。具体情况不了解,貌似过得还行,只是我怀疑,她们可能面临着转岗转行问题,毕竟这些企业需要的多是肯以青春换高薪的年轻人。


(网图,侵删)

0.博士女同学毕业后,跟男同学的情况类似,只是毕业工作后,因为结婚生子,会略微影响职业的发展,她们一般可能不如男博士发展的快。不过,对那些学霸而言,这种情况不存在。

硕士博士友人中,也有一些生活不甚如意者,只是数量不多,比例极小。造成他们生活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或在于自身个性太强,难以融入社会,或者因入错了行业和单位,又没勇气和魄力换工作,或者由于运气不佳,连遭霉运,还在积攒人品吧。

再简单说下我了解有限的理工科和海外高学历者的情况:

相对而言,理工科要比文科的收入高一些,只是付出的时间更多一些,不像文科那么自由。在求职时,海归博士更被看好,比本土博士受亲赖一些。工作之后,学历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得看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了。现在,随着回国海归博士的大量增加,人们逐渐发现他们许多人并没有期望的那般优秀,相应地给予的优待,也就下降了。

我所知的理科博士毕业生,偏于理论研究的,跟文科生的情况类似,只是待遇稍高点儿而已。而应用型的,研究成果容易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他们的待遇就非常好了,只是特别辛苦。能够赚些钱,但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和闲暇花钱,况且对于多数人而言,那些收入,在一线二线城市买套大房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工科和医学专业,与理科的应用型研究有些类似,可能更忙更辛苦吧。名校毕业后,可以进入很好的单位,待遇很好,只是对大多人而言,科研和职称压力不小。我认识的这些专业的朋友,很多都进入企业,做研究了。在国外读硕士博士的,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回来。他们在那边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关系比较好的那位,偶尔从欧洲回来,虽然抱怨华人在欧洲并不受特别的欢迎,有时甚至被歧视,但当地(他常住德国)远比国内公正、文明、有序,孩子的求学、医院和住房都不用太担心。(当然,诸如柏林等大城市,房价现在也不低了)。他每次回国时,既感到亲切,又非常失望,失望的是国内的环境等问题,并未得到改善,有些方面还恶化了。

认识的另外一些海外硕士博士(当然,海外硕士学历,一般没啥含金量),或留在了香港,或是新加坡,只有少数回到了内地。平时交往不多,情况也不甚了解。

最后,须特别强调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如何,影响因素非常多,能力、性格、家境、运气等等,都很关键。

学历,不过一种自己学习能力证明,而且与能力并不完全等同。只看学历一项指标,笼统问“高学历的那些人,后来怎样了?”其实,很难有个标准答案,必须加入其他因素,结合一个个个案,进行说明。而不能简单把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都归结于学历的作用。

以上。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风雅人文观察


s君,本科室友,学霸级人物,三年全院第一,本科毕业先是拿了港科25万一年奖学金,之后又去了伯克利读phd,上海人,目前在创业,机器学习方向,上海有房有车,老婆毕业于港科。人生赢家。

h君,本科室友,某市状元,学习大神级人物,放弃保研去了帝都打拼,工作经验丰富,女朋友白富美,厦大毕业,煤老板的女儿,目前离职和本人在创业。我俩关系最好。

y君,本科室友,上海人,直推的,学习小神级人物,遗憾没能保研,保送去了浙大cs,女朋友浙大本科,毕业后就职于杭州某一线互联网,上海杭州都有房,日子滋润。

z君,本科好友,冬令营国家集训队保送,学渣级,考研没考上工作,一年后拿到了东北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国,在成都生活,14年生了对龙凤胎,在成都有房有车,生活舒适

m君,本科好友,小神级人物,本校读研,毕业后就职于杭州某一线互联网,官二代,富二代,房子好几套。

印度君,研究生好友,学渣,同专业的phd,家庭情况不清楚,毕业后就在美国,就职于谷歌。

l君,中科大本科,学渣,研究生好友,毕业后就在美国,在intel。

t君,清华本科,学神,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去了移民去了加拿大。

j小姐,同校校友,学渣,博士毕业,某外企管理层,目前是我女朋友。

x君,就是本人,本科上交,mit的phd,学霸级人物,12年毕业回国,先后就职于一线互联网公司,目前连同h君创业,上海内环买房,预计今年和j小姐结婚。工作辛苦,坚持每周陪女友逛街一次,每周健身三次,每月去听一场歌剧,每年旅游两次。日子过得紧凑而充实,计划今年结婚,三年内生小孩,喜欢女儿,打算生两个,十年内买第二套房,把父母接到上海来。

总得来说,我们这帮人目前没有特别突出的,也没有特别差的,好过平均水平吧。读书多年,关键是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对眼界的开阔,对能力的锻炼,对思维的拓展,对知识的敬畏,对性格的糅合,对意志的磨炼。所以,绝不可能读书无用,高学历无用,还是要努力学习。


亜牛


跟身边人也不止一次的讨论这个问题。这么讲吧,问这个问题的初衷大概两种(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一是低学历人群想知道高学历人群到底生活怎样。二是高学历的混的不是很自信的想看看同样高学历的他们混的怎样。就我接触的低学历者,很多人在语言上主动说高学历无用。大多谈起这个话题比较亢进,但看得出一部分出于心理防卫,一部分出于嫉妒,客观讲不排除还有一部分真觉得高学历无用,但就笔者察言观色,这一部分几乎没有。说说高学历的,基本不会主动谈这个话题。即便说起来,大部分会平和谈论,并且很少和赚钱多少扯到一块。我们谈这种问题如果要有意义,那就别去争吵个例。神童也有,李嘉诚的例子人尽皆知,小学没读完的老板也不在少数。这个前提下我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高学历的人对生活理解更到位,成功的概率更高。后期混的好坏与学历成正相关关系。注意不是正比。同时,我觉得这个问题,过多的人纠结在个人物质成就上。我始终觉得开化是学历带给高低学历最大的区分。知礼节,懂沟通,内心丰富,说句实话,一些小钱跟这些比,都微不足道


志子叔叔


看了几个回答,觉得都很牛的样子。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有发言权。我老婆是博士,后来又读博士后,留在中科院工作。算是高学历了。可是她一点也不小资。不看话剧,也不听音乐会,买衣服还是几百块钱的衣服,谈吐也没那么好,这么说吧,要不说他是博士,研究员,绝对没人相信她这么高的学历。她也绝不会说我听不懂的话。所以我觉得,气质,生活习惯,包括所谓的谈吐,眼界,和学历的关系绝对没有家庭影响,父母遗传大。关于物质方面,月工资收入一万多,等着排号买自住房,据说明年要涨工资。我常安慰她,别看你挣得少,但是你吃得多啊。其实挣得少无所谓,够花就可以,但是政府对科研人员的确是对不住啊,您至少解决个住房,让他们安下心来搞研究啊。好吧,最后一句,生活无所谓高低贵贱,自己满足就可以了,不要看人家就一月挣三四千,人家不一定不幸福,不要看人家都是初中毕业,人家福报并不一定比你浅。


FWQ3


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高学历的,第一类,本科后留学的几个均留在了美国,拿着高薪,过着潇洒的资本世界生活。第二类,国内前几大学硕士毕业的,在比较火的几大互联网公均有,第一年年薪就二十几万的。第三类,未读研的,本科工作,有好有差,好的当了小领导,差的做着技术但月薪也过万了(毕业已有四年多)。也有大学毕业后考了公务员的。

以上是高学历的。下面讲高中毕业后大专,有人也干着技术,工资没那么高。有人凭家底开着店做生意也挺不错。也有上中专的初中同学在老家小镇工厂做个领班,一月四千多也挺舒服。也有做包工头的,老板气派十足,但是是极个别的。

总结来说,普通大学至少让你开阔了眼识,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你若不荒废,好好努力,会有很不错的发展机会。一流大学则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如果你善于交际,那么你会遇到很多大佬,能助你;如果你不善于说话交际,你能静心做技术,那么一流大学的平台能给你更大的支持,给你的机会非常多,前提你不要天天打游戏。

如果你家底子厚,不差钱,那你没有高学历可能也不会混的差,家里能帮到你。如果能有高学历,那就更能飞翔了。有句话说,不怕富二代骄傲就怕富二代比你更努力。如果你家底一般般甚至于穷,那我想你最好珍惜读书机会,这是最能帮到你的!!我不排除学历低家底不好,也有人飞黄腾达的,因为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他们有他们的特点,他们的过人之处大部分没法企及,所以这种人凤毛麟角,千万分之一。如果你没有这些优点,但家里人还愿意努力供你读书,那请好好珍惜


堂太斯


就结合我身边的案例来说一下吧。我家乡是河南信阳的,2004年我们信阳发生一件大事,在全国当时也算是一件重大新闻,那就是信阳高中学子刘也行以高考裸分709分,理综满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在全国当时影响也很大。我记得当时我在读初二,信阳学子刘也行成为全省高考状元一夜之间成为了我们市最大的新闻,我们学校老师特地把关于刘也行成为省高考状元的报纸拿给我们每个人来看,激励我们大家好好学习,我们每天早晨也都会看这份报纸。不过我后来没能像刘也行那样成为高考状元,也没考入清华,不过关于刘也行在清华读书学习的事情我一直在关注。后来从学长那里得知刘也行后来在清华大学师从施一公教授,施一公教授是真正的学术大牛,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现在是我们国家科学界的领袖人物,当然也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在后来从新浪新闻里面得知刘也行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进入了一家著名金融公司当了经理,成了公司高管,还不到三十岁,真正的年轻有为,就算不是高层,最起码也是中产阶层,已经超过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了。每次想到他,我都会汗颜,什么时候自己可以达到他一半的成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