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时如何使用闪光灯?

Sam哥摄影将军


闪光灯的作用

1.为拍摄的主体人物正面补光

使用情形:如果人物是背光拍摄,那么面部较暗,要想清楚拍摄人物,就需要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以获得人物正面与环境背景相协调的亮度,效果较好!

2.获得较快的快门速度,使画面更清晰

使用情形:如果是在暗光下拍摄运动主体,为了保证足够的曝光量,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但运动主体就会出现动态模糊的情况,所以,需要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以提高快门速度,瞬间凝固住清晰的运动主体。

3.在室内昏暗的光线中为主体人物补光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拍摄,比如某一个管理讲座,或者会议室,那么,为了拍摄到清晰的人物表情,就必须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所以就需要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闪光灯的基本功能原理


1.闪光灯指数(GN)与闪光距离

闪光灯指数(GN)表示闪光灯功率的大小。闪光灯指数的数值越大,功率越大,光的强度越高

使用手动曝光进行闪光灯拍摄时,通过闪光指数和拍摄距离,可以计算出曝光使用的光圈:闪光指数(ISO100)÷拍摄距离(m)=光圈值

反过来,如果知道光圈值,通过闪光指数也能计算出闪光距离。如果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超过闪光的有效距离,就有可能造成曝光不足,解决办法就是提高ISO感光度(ISO感光度提高两档,闪光灯的拍摄距离增加1倍),或者使用闪光更强的外接闪光灯。

以具体的机身和镜头来做个列表,看看内置闪光灯的有效照射范围(单位:米)各是多少:

相机:佳能EOS 7D Mark II(内置闪光灯的指数仅为11)

镜头:佳能EF-S 18-135mm f/3.5-5.6 IS STM

佳能EF-S 15-85mm f/3.5-5.6 IS USM

ISO100 广角端 f/3.5:1~3.1 远摄端 f/5.6:1~2.0

ISO200 广角端 f/3.5:1~4.4 远摄端 f/5.6:1~2.8

ISO400 广角端 f/3.5:1~6.3 远摄端 f/5.6:1~3.9

ISO800 广角端 f/3.5:1.1~8.9 远摄端 f/5.6:1~5.6

ISO1600 广角端 f/3.5:1.6~12.6 远摄端 f/5.6:1~7.9

ISO3200 广角端f/3.5:2.2~17.8 远摄端f/5.6:1.4~11.1

ISO6400 广角端f/3.5:3.1~25.1 远摄端f/5.6:2.0~15.7

ISO12800广角端f/3.5:4.4~35.6远摄端f/5.6:2.8~22.2

ISO16000广角端f/3.5:5.0~39.9远摄端f/5.6:3.1~24.9

2.TTL闪光

TTL的英文全称是:Through The Lens,表示任何采用测量曝光方式的闪光灯系统。

对于数码单反相机,TTL闪光感应器位于反光镜下面,利用快门检测被摄体反射的光线并将信息传输给相机处理器计算曝光。

TIPS:实际曝光时,闪光灯会先发出一连串的预闪光来“检测”场景,然后利用闪光测光计算曝光量,最后才发出主闪光照亮被摄体。预闪光的强度<主闪光。


内置闪光灯的应用范围

1.虽然内置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不高、灯位固定,但如果在环境光线暗淡、又没带三脚架或者因为特殊原因而不能使用慢速快门时,就可以使用内置机顶闪光灯作为拍摄光源来提亮阴影、增亮背光处的被摄对象,也可以用来作为补充光源来使用。

2.慢门同步闪光

在拍摄弱光或者夜景人像时,快门速度一般被控制在1/250~1/60秒范围内,如此短的时间会让人物曝光正常,但背景却曝光不足,画面显得很生硬,这时候使用慢门同步闪光,就能既让人物较亮,又能让背景同样较亮,达到人景和谐的效果,突出环境感。具体方法就是:相机设为M档全手动模式或者Tv快门优先模式,快门速度设定为1/15秒甚至更慢,然后开启闪光灯拍摄就可以了。



外接闪光灯的运用

既然内置闪光灯不能很好的支持相机拍摄出更多的创意图片,那么就推荐外接闪光灯来拍摄吧!

1.外接闪光灯的作用

外接闪光灯可以扩展更大的创意空间,不仅拥有更高的闪光指数,照亮更广更远的景物,还具有更快的回电速度,方便高频率拍摄,还能通过旋转灯头角度实现跳闪、实现高速闪光同步功能以及闪光灯组等等具有非常实用且强大的闪光控制功能,不仅用于人像拍摄,还能用于花卉、昆虫以及夜间风景的拍摄。

2.跳闪拍摄技法

室内拍摄时,如果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直接闪光,光线就会显得特别生硬。如果将外接闪光灯旋转灯头角度,利用墙壁或者天花板来进行反光拍摄,就能有效弥补直接闪光带来的缺陷了,效果自然,特别适用于表现温馨、柔和的家庭环境,尤其在表现人物面部细腻表情时效果非常出众!




我的拍摄技巧

在户外遇到特别大的光比环境时,使用外接闪光灯对人物阴影部分进行补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常我会先把相机设为P档(程序优先模式),对被摄体的背景进行测光,同时记住相机的三大曝光参数值:光圈值、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然后再将相机设为M档全手动模式,并应用刚才记住的三个数值,然后打开相机的外接闪光灯并强制设为E-TTL模式,这样,外接闪光灯就能根据镜头的进光信息自动调整闪光灯的闪光功率,从而获得人物与背景的亮度和谐统一的效果,看起来更加自然柔和!




摄影匠洪辰


您好,摄影中闪光灯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人像、美食、产品、活动纪实等商业拍摄,下面我就来给您简单说明一下使用闪光灯的一些小技巧~


善用懒人模式——TTL

闪光灯上面的TTL模式是非常好用的,它能够根据现场的光线进行自动测光,从而确定一个合适的闪光功率,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自动判断的闪光功率进行EV调整,更亮或更暗,这个在活动记录拍摄时比较好用,我们可以专注于抓取瞬间,而不像不断的调整闪光灯。


放在机顶时,轻易不要直闪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闪光灯不得不放在机顶,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轻易直闪,如果直闪的话虽然能够最大程度照亮被拍摄者,但是也会展现出被拍摄者的满脸油光。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进行跳闪,让灯光照射到如房顶其他平面进行一个漫反射获得更加自然真实的效果。


离机引闪

这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小技巧,在我们有充分时间和自由空间拍摄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将闪光灯从机顶拿下来,加上一个引闪器进行引闪,这样能够获得更加出色的效果。比如我在拍摄美食的时候,就会选择进行离机引闪来获得一个侧光的效果,如果我放在机顶然后又进行俯拍,这个侧光是很难营造出来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也欢迎您关注我,为我的答案点赞、转发~


Bearie


一般大部份初学摄影的朋友都会害怕使用闪光灯,觉得闪光灯打出来的光很硬、不自然,甚至拍摄人像时拍得对方满面油光…

笔者会于这篇文章介绍一下如何有效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型闪光灯和各种灯具营造出好光线!

在介绍使用闪光灯前,首先亦有几个重要因素需要大家知道的:

平方反比定律 (inverse-square law)

灯愈近,光线愈柔

方向,角度的影响

光比 (Light Ratio)

背景光度由快门决定,闪光灯决定主体光度(相同iso情况下)

闪灯的gn值 

由于闪光灯实际的理论亦非常复杂,笔者决定用自己以往的理解,转化为简单的解说:

(一) 平方反比定律

如下图所示,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为1m时,输出为1/1 , 光圈为F16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 为2m时,输出为1/4 , 光圈为F8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 为3m时,输出为1/9 , 光圈为F4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 为4m时,输出为1/16 , 光圈为F2

由此可见,下图点光源发出的光,当距离1m 去4m时, 随距离愈远,光的变化愈少

(二) 灯愈近,光线愈柔

原因是,光源愈阔,光就更柔,而闪灯愈近,光源面积对主体而言就愈大

而光的柔,硬,是描述阴影边缘的清晰程度

柔光,可以看见鸡蛋的影子没有很硬的边缘

硬光,可以看见鸡蛋的影子边缘十分清晰

三,方向,角度的影响

闪光灯的方向,角度,可以表现到物体的形状,轮廓,深度

而闪光灯是模拟太阳或者现场光,所以角度主要是由高位向下照

一般如果拍摄与灯光的位置,以及照明方向相同,会令主体缺乏立体感

四,光比 (Light Ratio)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相差一级时,光比是1:2,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 相差两级时,光比是1:4,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 相差三级时,光比是1:8。

如果光比是1:1的,主体侧会欠缺立体感,而光比愈大,主体的阴影部份则会更深色

五,背景光度由快门决定,闪光灯决定主体光度(相同iso情况下)

如果在相同ISO 情况下,背景光度是由快门控制,而闪光灯是决定主体光度

但是,如果快门太慢,亦会影响到主体的光度,因为主体亦会吸收环境光。

六,闪灯的GN值

笔者是使用Nikon 的 SB900 与 SB910 ,

根据SB910的说明书,一般在35MM ZOOM ,ISO100 的话, 是34GN

下图的表格,虽然不需要背,但是亦需要知道。

讲解完了以上六点,笔者就开始讲解一些小弟有使用的灯具,毕竟闪光灯是要配合不同灯具,才能做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的灯具

正方形的柔光箱  (Softbox) – 方向性高,照明范围受softbox大细所影响,但可以容易控制到照明的方向与角度,适合拍摄两至三人

白色柔光伞 (Umbrellas) – 方向性低,照明范围大,方便携带,适合拍摄大合照用

蜂巢 (Honeycomb) – 方向性高,照明范围需要视乎用那一种度数的honeycomb,适合打发光用

颜色gel纸 ( Colour Effect Filters)  – 一般闪光灯为5500k 色温,加入Colour gel 是改变闪光灯颜色或者色温

无线引闪 (Trigger) – 负责控制离机闪灯

闪光灯 (Flash) – 造出人造光源

灯脚及灯头(Light Stands&Umbrella Swivels) – 安装闪光灯及灯具

小型反光板(Bounce Card) – 机顶灯时令光更加柔

闪灯上可以设定ZOOM,POWER,只要将闪光灯头扭成90度,更可以设定拍摄时的ISO,光圈,闪光灯就会计算出适当的距离,令曝光准确

一般笔者最常用到的会是ZOOM,POWER

如利用softbox的话,会将zoom 设定为35mm左右

使用白色柔光伞的话,会将zoom 设定为24mm左右

如没有蜂巢的话,会将zoom 设定200mm,再加上Bounce Card遮下方,令闪灯不会照到地面太光

许可的情况下,我都会使用SOFTBOX,而且与主体距离非常之近,因为灯愈近,光愈柔,而且光近的话,根据 平方反比定律 愈近光源的话,光的变化愈大,愈能造出戏剧性的光线。

因为光太远的话,光会没有变化,令相片变得平面。

在拍摄人像照的话,如对方是望向镜头的话,眼神光就更加重要,所以拍摄望向镜头的照片的话,灯光就不能太侧,否则会令照片没有神眼光

但一般情况下,相机与闪光灯的相差的角度,尽量最少有30度以上,令到主体有更强的立体感

而拍摄的部份,小弟亦会分成三部份,包括日光,夜晚,室内拍摄时使用闪光灯的心得

首先,笔者不论在日与夜的情况,在利用闪光灯拍摄前,都会先测背景光,先考虑背景光度,再决定主体的光度.

大家需要记着,如果快门并不是太慢,只有闪光灯会影响主体光度,而快门则是控制背景光度

利用闪光灯拍摄时,亦需要考虑到光源的方向,考虑如何模仿太阳,或者现场光

相机设定

光圈:f2.8-5.6

快门:最低1/100(因为有机会手震)

iso:日光时400-1600iso,夜晚1600-3200iso

色温:日光时约5500k,晚间时约3100k (闪光灯需要使用FULL CTO GEL,令闪灯色温变黄,而相机设定于3100K时,主体颜色会正常,但令环境不会太黄)

闪灯:大约1/32-1/4 power , 根据距离而定

日光拍摄时,笔者其实倾向使用自然光加反光板,但当环境在实太暗时,就会利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夜晚拍摄时,先测背景光,然后再决定主体光度,大多数情况不是太慢快门的话,iso需要推高

室内拍摄时,使用1/160快门,纯闪光灯相

日光拍摄的部份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灯在右方补人的光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右手边,但闪光灯的输出比现场光大概光2/3左右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左手边,这照片不足的地方也是照片右边的头发太黑,

其实应该在右边的后方,加入多一支闪光灯再配合蜂巢打发光,利用蜂巢的原因是角度窄,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地方

到室内拍摄的部份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8左右

右手边是主光,左手边是补光,背景照亮头发及背部,勾画出背部曲线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4左右

右手边是主光,左手边是补光,背景照亮头发及背部

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右手边,光比大概1:8左右,而脸上的阴影则令模特儿更瘦

单一光源,右手边为主光源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8左右

左手边是主光,右手边补手及背的光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8左右

左手边是主光,右手边补光

这张照片右边是白色柔光伞,左边是softbox,光比大概是1:2左右

右手边是主光,左手边补光

最后的总结:

光线与相机的角度最好相差15度以上,令主体产生立体感,尽量不要相机与闪光灯向的方向相同。

要造出好的光线,除了光源面积够大之外,光源亦需要近,灯愈近,光愈柔,愈近光源的话,光的变化愈大,愈能造出戏剧性的光线。(需配合灯具)

光太远的话,光会没有变化,令相片变得平面,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除了因为你靠的不够近之外,是因为你的 闪光灯 不够近,造不出戏剧性的光线。

最后笔者亦建议,一般初学者最好是先使用一支灯去进行拍摄,毕竟多个光,多个影,会更难处理照片内的问题,所以初学者适宜先学习单灯.











一赢在坚持


室外活动能不用闪光灯最好别用!室内根据空间大小适当选择。

一般摄影爱好者来说,一般的单反那个自带的闪光灯实在很差,凑活的用吧。

我是用的国产永诺,说实话受限太大!直射会一片煞白!所以我一般活动都喜欢用顶闪,根据室内空间大小使用反光板,或者加大倾斜角度。

一般舞台照用长焦的时候不用闪光灯,要用改变色温也是向后闪,利用室内反光改变一下画面色调。

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就是室内天花板太低,定光也是过曝。



🍭港城随手拍·苹果丝🍭


光:

对于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来说是是一门必修课

优秀的摄影师就要学会利用任何一个光线去拍摄一张

闪光灯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去作为辅光,去营造特殊的一种光线

二是在自然光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上,去创建一个自己满意的光线

闪光灯通常情况下不能直射,因为闪光灯的光线较硬

通常要搭配柔光箱 柔光板 反光板 泡沫板等工具 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 闪光灯根据人物位置通过浅色的墙面或者 闪光灯佩带的柔光罩去使用

光的布局有很多种,在这里就不一一说出来。如果想了解可以关注我后联系我。


SuhratVision


上帝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摄影师说世界要有光,于是便有了闪光灯!

闪光灯分为(相机)内置闪关灯和外置闪关灯,外闪又有插电闪光灯与电池便携闪光灯等。室内用闪光灯大多数是影棚用的插电式闪关灯,而室外多用便携式闪关灯。

室内闪光灯

:室内使用闪光灯主要有两种,直射和漫反射(跳闪)。根据拍摄需要调整距离与强度直接用闪光灯以一定角度直接照射拍摄,这种方式一般是大型闪光灯加柔光罩来使用;跳闪,利用漫反射使光线更均匀和柔和,跳闪一般为使用小型闪关灯通过闪光灯打天花板或墙面实现漫反射或者闪关灯作为辅灯进行补光。

室外闪光灯:室外使用闪光灯大多是以闪光灯为辅光为补光,根据需要不同使用闪光灯来减小阴影或者勾勒物体轮廓等。

我认为闪光灯的使用可以从几方面去考虑:

1.模仿自然光照打灯,主次分明。

2.利用好闪光灯同步与快门速度。前帘同步与后帘同步效果不同;闪光灯通常同步速度为1/125左右,但是快门速度若快或慢会制造出不同光线结果。

3.闪光灯与自然光混用,通过色温不同只要色彩冷热对比等

4.闪光灯直射与加柔光罩的尝试。直射光线影,影调分明;柔光罩过滤,光线柔和,光影过度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宽泛不好回答,摄影使用的闪光灯分好几种,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而对于光线与闪关灯的不同理解,更是导致使用闪光灯手法的千差万别,绝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的清的。


摄影之眼


闪光灯既可以成就也可以毁掉一张照片。正确的使用闪光灯就能让你拍出精彩的照片。这篇短文会给你介绍一些使用闪光灯的基本方式。

1. 填充闪光

在户外拍摄时,若被摄体或人物脸部有阴影,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使用填充闪光。这种方法正如其字面意思所示,是给阴影区加入少量的人造光。户外拍摄时你只需打开闪光灯,剩下的工作就可以交给相机去做了。

第一次使用时,你就会为它带来的效果而惊喜,从此阴影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照片中。如果你不确定闪光灯如何使用,请查看相机说明书。你可以调整闪光灯的输出等多项设置。

2. 使用柔光罩

柔光罩可以削弱光线的“硬度”。它可以柔化光线,拍摄出更好看的照片。所有的外接闪光灯都可以使用柔光罩,大部分数码单反相机的机顶闪光灯也可以用。柔光罩很便宜,但是很实用。我自己的柔光罩是用白色的牛奶盒做的,用皮筋固定在闪光灯上。

3. 跳闪

如果你用过外接闪光灯,应该能注意到直射的硬光会破坏照片美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大多数外接闪光灯的灯头都可以旋转一定角度。将灯头指向天花板,经过天花板反射的光线同样也被柔化了。只有一种情况会有点问题——天花板有颜色。如果天花板不是白色的,那么光线也会带上同样的颜色。所以在拍摄前先试拍一下,看看效果能否接受。木质的天花板会形成暖色的光线,往往效果更好。

4. 离机闪光

在不使用柔光罩的情况下,离机闪光是唯一能拍出精彩照片的方法。离机引闪线非常便宜,却很有用。把闪光灯装在引闪线的热靴座上,放在相机左侧或右侧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直射的光线造成生硬的效果。你可以把离机闪光灯装在三脚架或专用灯架上。

使用闪光灯拍摄,你需要不停地练习,直到掌握所有技巧。理解相机闪光灯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改变各项设置。只要熟悉了闪光灯的使用,你就可以自由发挥创造了。


一揽芳华云中歌


不同相机的闪光灯操作稍有不同,详见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下面是一种相机的闪光灯使用说明: 不会使用的可以选“自动挡”,或用“傻瓜相机”或者按照说明书操作,一般闪光灯适合光线太暗时使用,对近距离(3~5米)的人物有效,远距离一般是无效的。供参考


汇宇悦说


闪光灯有分内置闪光灯和外置闪光灯,内置闪光灯光的范围非常小,适合标准镜头拍特写用到,且光打的方向也很受限,一般相机都有佩戴,拍的时候一般拿布盖一下。外置闪光灯有插电式和不插电式,打的方式主要看需求,一般不对人打,打也要加布,以免造成脸部的光过硬,一般都是对反光伞或者墙,打阴阳光,七分光等。


守望者摄影1984


闪光灯头缠上几层纱布,把闪光灯的硬光源变成柔光源,在降低闪光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使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

或者,使用更多的闪光灯,例如一枚闪光灯对人物的主体进行补光,另外一枚则从侧后方打过来对人物的轮廓补光,制造轮廓光,让人物从背景中完全剥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