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不行了!

在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15天后,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

“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无论是重组还是筹划重大事项的停牌时间、条件都被大幅度压缩,而且新规取消了重组方案披露后问询期间的停牌。新的停复牌指引显示,公司筹划涉及发行股份的重组申请停牌的,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滥用停牌将面临现场检查。

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不行了!

对滥用停牌说“不”!

沪深两大交易所的停复牌业务指引内容大体上差不多,都是秉承审慎停牌的原则。上交所的指引有30条,深交所的指引有21条,重点规范国内资本市场存在停牌事由较多、停牌期限较长、“停牌避险”等情形。停牌业务指引给出了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

对于一些市场非常关注的停牌事项,如取消了筹划不涉及发行股份的重组、非公开发行股票、对外投资、签订重大合同等事由的停牌;重组停牌,两大交易所都规定不得超过10个交易日,这与投资者印象中此前一些重大重组停牌6个月乃至数年,有了极大改观。

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不行了!

25只停牌超过25个交易日的个股

少停、短停已成共识

近年来,沪深交易所持续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健全规则、强化监管、鼓励引导多措并举,减少交易阻力,保护投资者交易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比如,深市停牌公司数量占比从2016年的9%左右下降至目前的1.4%左右,停牌时间超过3个月的公司家数从备忘录发布前的68家下降至目前的14家。今年以来,深市有多家公司在不停牌的状态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披露重组方案或提示性公告,“不停牌”“少停牌”“短停牌”的市场共识逐步形成。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指出,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国内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停牌事由较多、停牌期限较长的问题。今年以来,“停牌避险”情形明显增多。深交所本次起草《指引》,在总结前期监管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不停牌为原则、停牌为例外,以短期停牌为原则、长期停牌为例外,以间断性停牌为原则、连续性停牌为例外”,引导上市公司审慎行使停牌权利,确保停复牌功能有效发挥。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引》在前期监管成效的基础上,主抓重点、难点问题,总的方向是减少停牌情形,缩短停牌时限,强化分阶段披露要求,明确上市公司及相关方的停复牌责任,同时兼顾市场交易的实际需求。主要思路是以贯彻分阶段披露为核心,根据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类型和影响的不同做出差异化安排。

专家:新规保障投资者利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细则的完善会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滥停牌现象。

过去由于没有比较细致具体的规则,很多上市公司的停牌过于随意,虽然有一些情况是出于股价保护或者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有的股票无期限地停牌,最终使小散户成为受害对象。这次沪深交易所对于停复牌的规定是比较细的,边界也很明确,对于治理A股滥停牌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不行了!

另外,交易所在办理停复牌业务时的一些标准和原则这次也被明确,包括:可以拒绝办理不符合规定的停牌要求;可以事中要求复牌和强制复牌;对于滥用停牌、无故拖延复牌、期满拒不复牌等行为,交易所可以采取现场检查、强制复牌等措施。

董登新指出,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外投资机构对于A股滥停牌现象已经越来越关注。细化停复牌规则,有利于整个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刚分析,上市公司不滥用停牌制度,同时避免停牌时间过长,能够保障广大投资者交易的权利,有益于增加市场活跃度、增加流动性,而且有助于吸引境外资金投资A股。

记者:赵 巍

编审:刘志军、李 锐

部分素材来自央视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